陳熙樞學堂-夜間冶金術的創利關鍵(上)
2014-11-05
汽車保修廠店,有些生意好到修不完, 延後交車或不敢再接車的情況層出不窮,部份力行預約制度的品牌車廠,預排有的需要一、二星期,更甚者長達二、三個月之久。但也有同業近些年來生意盛極而衰, 儘管對技術與品質信心滿滿,但保修車口數不是往下滑,就是拉升不易,業主們既感無助也頗為苦惱。
不管塞車塞到爆的頭痛,或是乏車可修之恐慌,其實都是必須解決但長期困擾之問題,而這個普遍現象卻默默改變著汽修業的興衰版圖。品牌車廠受惠於新車源源不斷的銷售,業績往下走之機會當然不太容易發生,尤其是熱門品牌,但可以飆高之營收與利潤,卻依然長期流失難以坐擁。獨立車廠目前普遍承受著車源不足的壓力,之所以盛極而衰,原因當然很多而且各家不同。事實上,此種過與不及的現象,都與交車效率有相當大的關係。
車主到底在乎什麼,業友們自然有不同解讀,但依長期經驗與觀察,交車效率與準時交車之影響力已越來越高。業友們務請切記,對必須用車與急著用車的車主,延交或緩修會是滿意度之致命傷。目前全台粗估約有一萬三千多家保修廠店,除了新車保固或疑難雜症等需求外,汽修業早已屬於買方市場,換句話說,擁有保修選擇權的車主,只要不爽,我們即可能失去服務商機。
車主五大滿意指的是服務滿意、品質滿意、準時滿意、責任滿意與價格滿意,雖然每一項都足以決定車主去留,但除了準時滿意之外,其他四項的差距早已縮短,尤其是一般性保修。品牌車廠與獨立車廠其實各具優勢,也各擁不同競爭利基,兩者雖不到壁壘分明的區隔,但游離車主比例並不算高, 而這兩大陣營卻共同遭遇交車效率的考驗。
為解決或提高交車效率問題,車滿為患的廠店會從增加人手、改善設備或增建新廠等應變方式考量,但因顧及人事成本、招募不易、資金運用、投資風險、都會區工業用地難尋等因素,往往使問題依舊存在。至於車源不足的廠店,則常以精簡員額替代行銷擴業為手段,因此充斥許多三人以下的廠店,一旦車輛突然集中而來,交不出車或不敢再接則經常成為困擾,並造成車源持續減少之惡性循環,想否極泰來則相當困難。
長期以來,不論是講堂上或廠店輔導時,我常會強調租金利用率、全時保修與特別預約等三大理念,也許因時間受限而難以詮釋清楚,前述主張並未受到應有之重視,導致問題沉痾依舊困擾著業友。最近因擔任幾家廠店的決策顧問,始有機會聚焦於特定或棘手問題之探討與解決,於深入交換意見及實務推演後,確認了夜間冶金術不僅能提高交車效率,還可為業友們創造全新的獲利與競爭優勢。
有部份同業曾實施過夜間服務,把營業時間延長到晚間十點,雖然租金利用率提高了,但整體營運並未因而起色,甚至反而造成兵疲馬困,換言之是個失敗的決策。事實上,全時保修觀念係指可考慮 24 小時執行保修工作,而非營業到十點甚或 24 小時對車主提供服務,其主要目的是消化積量之保修壓力,期能提升交車的效率優勢及縮短預排時間,並可增加營業時間內之接車量。
24 小時全時保修,絕非 24 小時對外營業,這是夜間冶金術的獲利關鍵,兩者切勿混為一談。由於各家地理位置不同、各車廠服務需求也互有差異,您無須為了實施夜間冶金術而特意調整。24 小時全時保修屬於內部之工作量調整,及打造交車效率的優勢誘因, 不必然須對外宣揚或說明。您可以將之貫徹為常態輪班制度,也可視保修需求而彈性安排, 其前提為一定有車可修或有車必須去化。
針對特定車輛連夜趕工的案例雖然不少,但與夜間冶金術的精義完全不同,因為缺少了系統觀念、功能規劃與損益探討等架構,據個人所知目前汽修業尚無典範可供參酌。國內有不少產業已實施全時營運制度, 夜間冶金術與醫療院所、便利商店、飯店業的營運需求相左,比較接近製造業與運輸業, 不是等顧客上門,而是一種消化訂單或提升顧客滿意度的作為。
廠店不論租用或自有,均須有租金負擔之考量,而汽修業的租金利用率向來不高。如以每天場地運用 10 小時計,每月平均營業25 天時,其租金利用率只有 34.72%;即使每天運用達到12 小時,每月同樣25 天營業, 租金利用率不過是 41.67%,實際上能超過50% 者真的不多。租金利用率高低也會影響設備使用率,通常設備使用率還遠低於租金利用率。
當接待為預約時間過長而苦惱,甚或遭致部份車主批評時,除表示貴廠店有太多車輛等待去化外,更大損失則是等不及的車主, 將為同業或競爭對手提供營收與利潤,而這些車主恐有部份從此不再光臨。此種情形最常出現於熱門品牌之服務廠,不僅日復一日,而且年復一年,日子一久也就見怪不怪了。此時若能善用夜間冶金術,不僅有助於提高顧客滿意度,也能減少員工之過度負擔,並可開創長期而且龐大之經營利得。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