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樞學堂-全架構經營學(三):優化與創新的永續競爭力

2015-12-05

 



四、1+3 經營法則

( 一) 關鍵統合財之聚焦打造

包括車、油二界在內,國內企業為了營運績效與永續經營都煞費心血,但辛苦所換得之代價卻往往不如預期,深究其原因則有兩大主要缺憾,一個是致勝關鍵未能聚焦, 更直接的說法就是沒有牢牢抓住重點,常忙於影響有限的小事或個案,以及不斷處理重複性的缺失;另一個則是沒能掌握到該顧及的重要命脈,直白的講法就是經營地圖有著明顯的缺塊,有些範疇著力過度,有的領域卻很少甚至不曾聞問,此種「五不全」的現況卻始終扼殺著應有的利潤。

不管任何行業,都必須認真思考 1+3 經營法則,並從中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當可輕易突破目前之經營困擾,且可大大擴增應有的利潤。從 2006 年起,已面臨產業丕變及中落的車、油二界,今年下半年更遭遇急轉直下的不景氣,常聽業友們苦嘆車子到底跑去哪兒,也有不少老闆來電詢問該如何因應,我總是不厭其煩提醒大家必須「改變觀念,掌握關鍵命脈,並重整基礎工程及強化體質」。

上述提醒的解決方案就是 1+3 經營法則,我將以言簡意賅、深入淺出之文字,提供業友們清晰易懂的觀念統合,大家定能從中獲益。對於全架構經營學,我所期待與設定的目標為「老闆更輕鬆、員工更快樂、公司更賺錢」,因為唯有如此,才能成就出「永續企業」及「幸福企業」,且相信汽修業者與油品公司如有足夠決心,開創大局一定指日可待。

 

( 二) 1+3 經營法則的涵蓋範圍

上期本專欄已針對企業文化做了重點闡述,必須強調的是企業文化就是企業靈魂, 也是企業人格,更是所有對內、對外決策之最高指導原則。企業文化正是基礎工程最核心的根本元素,越是積極、正向的公司,其永續競爭力與營運績效就會越好,而 1+3 經營法則的 1,指的就是企業文化,換言之, 企業興革自應以企業文化的具體統合為起點,且以之導引公司制度、營運取向、策略規劃、服務政策、形象建立以及同仁的共同思維、做事習慣及行為準則。

至於 1+3 經營法則的 3,係指三域、三化、三質等三大關鍵命脈,其中三域為文化管理、營運管理及策略管理等三大領域,讀者們請認知「文化管理為根、營運管理為幹、策略管理為枝葉」的大樹理論;三化乃簡單化、專業化與標準化,而三化原則實應運用於所有系統作業與策略運用;三質指的是企業體質、員工素質、產品或服務品質等三大競爭力,此部份須有持續性追求進步之決心。企業之經常性運作,幾乎不脫 1+3 經營法則的範疇,然各公司經營績效之所以有卓越與低劣之別,商譽好壞也有偌大差異,其分野盡在 1+3 經營法則之十大關鍵要素。您可以自行加以評鑑或評分,當能發現有多少要素仍有努力空間,有多少要素卻始終遭到輕忽。若以十級分去計算每項要素,依過去評比經驗,汽修業均分僅有 36 分,而不論您自評獲分多少,我相信您已看到 貴公司該有的興革軌跡與成長契機了。

 

( 三) 最具成長空間的三域

1. 文化管理

車油二界普遍感受悶經濟的壓力,最大問題就是公司缺乏中心思想的定見,導致決策方向經常轉換、老闆與員工想法落差、客服要求標準不一、獎賞與懲處缺乏依歸,甚至價值與價格路線時相衝突,為解決這些因人而起的問題,除須下決心重整具體的企業文化外,當然就應推動文化管理,而這個屬於強化企業之根的推動力量,不但能解決上述困擾,更可讓 貴公司脫胎換骨。

儘管大家都知道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但因不了解該如何進行統合之具體化陳述,而將企業文化簡約為標語或口號,對文化管理一詞則普遍相當陌生。當具體企業文化導入之後,並不表示公司即可邁開進步之旅,此時企業主必須推動文化管理,讓文化逐漸形成同仁共識及飛躍成長的力量,不僅老闆與主管們要有堅定的決心,也需要一段教育、適應與感染的時間,通常約為三至六個月。

文化管理就是以企業文化內涵為核心基礎的管理思維,雖然企業文化係創辦人或當今企業主的理念與精神,但結果是成是敗之最大考驗仍在老闆本人。第一必須忠於自己的文化內涵,從決策、領導到行為都須率先接受規範,甚至自我改變、第二要有堅定的耐性與決心,心中須常懷「做對的事之肯定與永續繁榮之期待」,否則很容易鬆懈、第三針對現況已偏移的路線、制度、策略、管理、服務等進行原則化調整、第四苦口婆心教育及導正同仁,必要時還須有調整人事或淘汰不適任員工的打算。

全國最會賺錢的企業,長期都由台積電榮膺,該公司董事長張忠謀談到接班人時, 強調不在技術最強而是能堅守企業文化價值觀的人。文化管理若能成功,您將成為車油二界的張忠謀,一位領先業界、素孚眾望、最會賺錢的企業領導人。

沒有具體企業文化,文化管理就不存在。事實上,推動文化管理並不困難,重點就在堅守文化內涵與持續推動的決心。您須責成自己與主管擔當文化大使,從有形的行為開始落實,並以身作則來帶動同仁之改變,同時將文化精神與價值觀貫徹到例行性業務與事務,且須能銜接公司揭櫫的願景,再利用教育訓練或舉辦座談,讓同仁深刻了解信念要求及行為準則,若能長此以往,貴公司必可打造出強大競爭力的精銳團隊。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