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樞學堂-與其靜觀,不如迎戰 百年巨變狂潮將至, 認真賺錢才是王道(下)

2017-08-03



傳統汽柴油引擎將於何時退場?觀察過去國外機構的研究報告與媒體報導,傳統引擎從市場消失的時間正不斷提前,而跨足百年巨變新商機之投資者卻快速增加,包括以汽車產業為主的傳統製造商,也涵蓋標榜能源企業之新競爭者。根據交通部數據所的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全電動車掛牌數只有305台,僅佔新車銷售總量217,162台的0.14%,雖然微乎其微,但切忌輕忽競相爭鳴之齊放效應。

根據Pcars掌握到的重要訊息,法國政府已宣佈自2040年起全面禁止汽柴油車輛上路,這項禁令雖然不比北歐部份國家早,但對一個擁有多品牌的汽車工業國顯然相對不易;舉世公認的汽車巨擘德國,2030年之前將禁止車商銷售使用汽柴油引擎的新車,並力促歐盟也採取這項共同行動;上個月VOLVO率傳統汽車製造商之先表態,2019年起只推出裝置電動馬達的新車,等同宣告傳統引擎將不再研發,且表示最遲2024年即全面終止汽柴油車輛之銷售。

全電動車量產,目前受制於鋰電池供應不足,但除了特斯拉、賓士等積極興建大電池廠外,光歐洲就有瑞典、匈牙利、波蘭等國,也有籌建大型鋰電池工廠的計畫,專家並預測鋰電池生產成本將大幅下挫四成以上,且不出幾年全電動車售價即可與汽柴油車競爭甚而保有優勢。法國2040年禁令如果成真,以一輛車使用十五年估算,即表示2025年起傳統引擎車輛之銷售勢必快速萎縮,若再衡
估德國2030年禁賣汽柴油車政策,全電動車市佔率於2015年應已相當可觀。

德國諮詢機構羅蘭貝格和汽車研究機構fka的調查報告指出,中國、美國、德國、日本係當今電動車最具競爭力的四個國家。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美國特斯拉平價電動車
Model 3確定開始交車,這個已掌握逾40萬張訂單的熱門車款,將會是電動車史頁之重要里程碑。TESLA與VW雙雙宣稱2025年之前,其電動車年產量將超過100萬台,而美德兩國其他汽車大廠也都磨刀霍霍;中國工信部表示,2020年電動車產銷目標可達200萬台;至於油電車盟主日本,雖尚未公開目標進程,但以其深厚的造車與電池科技,於電動車市場必然也是驚嘆號。

對汽修業而言,綠能新動力的威脅,不僅直接而且正在加速,彙整權威外電的前述報導,汽柴油引擎時代的結束其實已在不遠處。綠能新動力的發展,若只是一、二個巨人廠家倒不那麼可怕,但目前卻處處可見催生火種,遍地開花的燎原大勢已經無可避免,就看汽修同業們的認知與應對了。產業革命變數原本繁複,綠能新動力、自動駕駛系統、共享經濟效應的共伴及乘數效應,將於何時明顯波及台灣保修市場,誰也無法精確預言,只存在時間早晚的差異。

筆者大膽推估,我們還有八到十年的暴風雨前寧靜期,而這段時間最該落實的就是認真賺錢,為未來預存永續經營的足夠資本。我當然支持繼續研習新科技,卻須提醒大家聚焦於汽柴油引擎車輛,且該撥出相當的時間、心力及資源,投注於經營管理領域。筆者長期服務於汽修業,深知同業們有太多該賺而未賺的長期損失,金額不僅龐大且獲利斷點明確,即使大多數經營者為技術職系背景,但從經營管理實務上賺錢卻不困難,大家需要的是觀念調整,無須擔心商學理論可否突破,只要能認清營運上的真正缺失,即可針對筆者之實戰建議,賺回屬於您應有的利潤。

汽修業態的普遍缺失至為明顯,您可選擇興革成效與先後次序,逐一實現擴增利潤的經濟存糧,下列十項較明確也影響較大的建議,不論企業規模大小均可一體適用,必能大幅改善或擴增獲利績效。筆者很樂意優先與石油情報的讀者群分享,但礙於版面只能重點論訴,日後若有機會將逐項細說實施要點,我也歡迎同業們加入Pcars廠店會員,從訓練短片、經營智庫、Pcars半月報等多元服務進行反覆研習與內部訓練。

於百年巨變肆虐之前,除了認真賺錢外,請問各位還有更重要的使命嗎?
一、確認標準工資:建議國產車每小時550元至600元、進口車約700元至850元、豪華車1,000元至1,200元,每年將穩健增加數十萬元或七位數的利潤。
二、推動主題活動:此內部化行銷保證只賺不賠,可提高6%以上的營收。
三、加強工單檢核:即最高主管每日重審工作單,可終結營收平均4.76%的長期折損。
四、制定激勵性獎金辦法或紅利制度:具優化產值、穩定人事、提高顧客滿意度等利基。
五、跟催待修建議:定保檢查與維修時之待修項目應彙整建表,請視為準訂單,採逐車跟催方式,其平均成效接近八成五。
六、創造營業天數:增加從0開始的本業商機,初期平均可擴增16%的營收,若以每年營業300天計,則等同每年增加48個營業天。
七、明定附隨商機:如更換水箱水即須添加水箱精,保養時留意積碳清洗商機等。
八、落實系統化修車:主要目的為一次妥修,可帶動營收成長與維修口碑,降低返修率及客戶抱怨。
九、加強中檢制度:消除每一修護階段的可能瑕疵,避免重複拆裝之損失及所衍生的延誤交車詬病。
十、建立零件智庫:零件為保修廠店的最大筆收支,影響公司損益至鉅,應就零件通用性詳加記載,此經驗累積往往使單一零件成本大幅下降。《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