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樞學堂-命運金雞年 機會2017
2017-03-12
對汽修業而言,從來沒有一年比今年來得關鍵,在金雞年初始,改變當然還來得及,但若錯過此次最佳時機,想獲得命運之神的眷顧,恐怕要多燒千百回好香。政府從去年底推動勞動條件改革,不論法定基本工資上調、一例一休、每週工時40 小時、加班費大幅提高等,幾乎箭箭命中我們汽修業的要害,儘管主管機關還有可能略加修正或做出政策解釋,但基本上大勢已經底定。
毫無疑問,勞動條件的寬鬆改革,將造成企業經營成本上升,尤其這次變動既是史上幅度最大,也是範圍最廣,已令不少產業難以因應,更讓許多公司不知所措,特別是中小企業或服務業,當然包括汽修業在內,縱有法令遵循之意願,也會有無從配合的無奈。此次修法歷經輿論沸沸揚揚、工商大老撻伐、媒體大肆報導、勞資各有抱怨之後,已埋下勞資爭議不斷、勞資糾紛擴大的種子。
在這個前提下,金雞年的汽修業正遭逢「最壞時機也是最佳機會」的轉折與淬鍊,我們歷經了十年景氣走疲的衝擊,卻可利用此次勞動條件修法來個大變身;我們了解經營環境依然嚴苛,但正確的決策將讓讀友們重見繁榮;我們知道百年巨變已經不遠,不過提早應變與存糧將成贏家;我們明白競爭不會舒緩,2017雖有許多沉重考驗但翻轉機會卻頗值得期待。
汽修景氣谷底來臨
以獨立車廠而言,不論從4 至9 年車齡之保修意願較高,或由5至12年車齡為消費主力判斷,在不加計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綠能新動力、共享經濟風潮等百年巨變因素,今、明兩年將陷入景氣谷底,2019年才會開始緩步回升,2021年則出現有感復甦。大家可從去年十二月號本刊本專欄的近20年新車銷售統計表來觀察,透過出生死亡差的驗證,當能發現此一趨勢已無可避免,當然這是普遍業態,並非泛指個別廠店。
終究必須適法
勞動法令已經修改,勞工意識也必然抬頭,經營成本很難不增加,型態調整顯然箭在弦上。對過往全年無休、只休大禮拜、無週休二日、每週每人工時超過40小時、日營業時間八小時以上的保修廠店,想適法當然很不容易,但終究還是必須適法。有些同業認為只要與同仁達成內規、互有默契或提高月薪即可,坦白說除非您夠幸運,否則將存在未爆彈般之難測風險。因應之道著實令人頭痛,除限縮營業時間、增聘人員、搭配臨時人力、減少離峰人數、追求利潤外,恐怕只能仰賴老闆的過勞承擔,而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調高標準工資的絕佳時機
工資收入一直是獨立車廠最大的痛處,倒是建議讀友們利用勞動條件修法之際,趕快進行標準工資的建立與調高,個人認為此非奸商藉機漲價,而是難得的合理化時機,錯過必將悔不當初。目前品牌車廠每小時標準工資從600元起跳,進口品牌多在千元上下,豪華品牌普遍超過1,400元,而且準備調漲的品牌不在少數,讀友們可多參考。獨立車廠之工資批價,往往基於經驗或毫無標準的所謂行情,導致少數項目過高,絕大多數則是太低,而人事成本已然提高,工資再不制度化或合理化,獲利或存續難度恐將走增。
改善迎賓條件,迫不及待
沒有足夠車源,將很難期待亮麗業績。當品牌車廠邁向五星級環境,而新車保固期又越過三年,車主對車輛保修的要求及選擇已不斷提高,包括修車環境、服務層級、接待應對、修後服務等。獨立車廠不太可能也沒必要於硬體設施上與品牌車廠爭勝,但如何從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則是搶食車源的必要考量。筆者建請大家強化四個迎賓與集客條件,包括廠區或店域保持乾淨、整齊與明亮,以及常遭忽視的商業氛圍,其重要性於2017年起將會加速擴散。
認識真正成本,追求適當利潤
獨立車廠經營者絕大多數都是技術職系背景,大都熱衷於技術鑽研,較少投入經營管理之研習;多數偏向如何滿足消費者需求,甚少考慮怎樣才能讓公司永續生存。在兼顧滿足車主與公司需求之平衡上,最嚴重的問題則是不夠了解營運的真正成本,包括了衍生性薪資、攤提與折舊、呆帳及呆料、零件計價觀念錯誤等,據筆者長期訪談與輔導經驗,大多數廠店並不清楚損益平衡點,期望讀友們能在今年加強成本認知,我必須提醒大家,了解真正成本才是追求適當利潤的起點,而谷底景氣利潤增加應優先於營收擴大。
風險之路無常也必然無長
我們無法改變產業的發展,卻應該讓自己公司更加健全。從政府政策走向或職場意識來看,風險之路不僅無常,也必然已經不長,汽修業過往存在的風險利潤,其消失只是時間早晚而已,當勞動條件已被廣泛討論之後,風險利潤將很快變成風險損失。建請保修廠店針對漏開發票、低報勞保投保薪資、違反勞動法令、不適當的保修行為等陋習,進行計畫性的改善行動,以避免突如其來的違章、罰款與商譽損失。
看似年復一年的2017,不論法令修改或產業變化,都會是主導日後興衰的關鍵年。
漲價當然該有許多顧慮,但此刻若過多猶豫其實並不恰當。
漲價當然該有許多顧慮,但此刻若過多猶豫其實並不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