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樞學堂-全架構經營學(二):優化與創新的永續競爭力
2015-11-05
三、企業的成敗關鍵 ── 企業文化
( 一) 文化其實無所不在
文化是一種集體認知與行為的綜合表現,而且始終環繞於我們身邊,既無從閃避也不易改變,諸如夜市文化、廟會文化、政治文化、飲食文化、商業文化、道德文化等, 從國家、社會、組織、企業、家庭到個人, 都存在文化之差異性與獨特性。德國文化、日本文化、中國文化、美國文化、印度文化、台灣文化,在在有其不同,也各有其優劣。
有部份學者指稱絕大多數的公司沒有企業文化,個人實在無法苟同,因為集體意識的展現就是一種文化傳遞,除有正向與負向的差別,還有強弱度之不同。有些公司和諧喜樂,有些企業勾心鬥角;有些公司積極奮發,有些企業推諉擺爛;有些公司人事穩定, 有些企業留不住人;有些公司說到做到,有些企業說變就變,而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景象,即已證實企業文化影響力之無遠弗屆。
( 二) 企業文化的正確認知
企業文化主要源自於創辦人理念,也參融創業團隊的部份思維,並形成同仁共同的思考模式、做事習慣及行為規範。營運中的公司想要建構具體的企業文化,若創辦人已經退休,此重任則由最高領導者承擔,且應沿襲創辦人之創業理念。企業文化究竟是公司的資產還是負債,則端視最高領導者能否堅定執行。
許多企業主誤把標語當成企業文化,諸如「顧客至上」、「技術第一」、「品質保證」、「誠信負責」、「以廠為家」、「責任保固」等看板或字樣,其效果當然極其有限。真正的企業文化應具備「文化精神、價值觀、信念、行為準則、願景」等文化內涵,且須以文字具體陳述,不僅是教育訓練的重要教材,更是制度規章、策略運用及顧客服務之最高指導原則。
( 三) 企業文化的重要性
台北市長柯文哲一走馬上任,即強調改造市府企業文化為首要工作;全國獲利最高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被詢及接班人條件時表示,科技能力絕非首要,他要的接班人須能恪守台積電企業文化及價值觀;全球卓越公司如 Google、西南航空、迪士尼、豐田汽車、星巴克、惠普、沃瑪百貨、麗池酒店等,他們都將公司的成功歸之於企業文化, 可見企業文化的正確認知有多要緊。
保修廠店的規模當然無法與大企業相比,但人數越少的公司推動企業文化之成效卻越高,因同仁較易親近老闆,其身教感染成效自然也就越大。建構具體的企業文化, 最好能請專家指導及輔訓,而此種一次性投入卻能適用數十年的投資,因無須硬體設施改良或機具儀器購置,費用其實相當有限, 卻能讓公司整個脫胎換骨,並強化員工向心力及獲利能力,受益最大的當然是老闆,既長期多賺錢也能獲取新學養,關鍵在您的決心是否足夠堅定。
( 四) 如何建構企業文化
建構完整構面的企業文化,可請專家指導輔訓或自主規製,但須建構具體的文化五大內涵,以及透過文化管理機制來確保貫徹成果。採行自主規製方式,創辦人或最高領導者請先自我沉澱,回想創辦時的理念及理想初衷,其中文化精神為所有事務之處置動源,價值觀指的是我們為何而為,信念則是對員工做事的期待與要求,行為準則係您期許員工對外與對內之行為舉止,願景就是您希望公司發展成何等企業或理想目標,並逐項以文字做具體陳述。自主規製的優點是省錢,缺點則為費時、費心及費力,且可能因淺碟認知而導致成效不易彰顯。
請專家指導輔訓須增加一筆支出,以保守適用二十年分攤時,每年費用當在一萬元上下,此與公司所在地有些許關連。其進行方式係由專家與企業主對談,次數通常不會超過三次,每次時間則視企業主反應而定,專家會透過其專業技能來誘導企業主表達,也會適時提供意見供企業主參酌,然後由專家縝密彙整並予以具體文字化,再送請企業主審視及交換意見,經最終確認即可定稿並舉辦教育訓練或說明會。企業文化委外制頒,自始至終均須遵循企業主之理念與期許,屬於量身製作的客製化模式,始能確保其推動成效。
( 五) 企業文化的推動建議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黏著劑,除了統合與凝聚團隊向心力及效率外,也是連結制度與策略運用之最高指導原則。推動企業文化至少有五個要點,分別為企業主必須自己遵行且堅定落實、請給予同仁六個月之適應期、任何制度規章 / 營運決策與行銷活動均不得違反或牴觸企業文化、列為新進人員的首要教材、淘汰不適任又不願配合調整之人員等。企業文化制頒時,一定都是正向資產,只要確實依循並長此以往,公司整體營運當可大開大闔。
產經環境與業態發展之變遷只會越來越快,但屬於核心價值的企業文化,將不太受其影響,成功的企業文化有的百年未變,適用期超過三十年以上則是常態,未來即使需要修訂也屬微調性質。於外在環境劇烈變動時,企業文化則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一來已打造出優於同業之企業體質,二來和諧又具共識的團隊更足以因應變遷。放眼國內外,擁有具體企業文化的公司,往往是產業的領頭羊或佼佼者, 他們是市場規則的訂定者而非跟隨者,汽修業當然也不會例外。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