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油的選用與管理(一)-黃立燈

2007-04-05

淬火油的選用與管理(一)

黃立燈

曾經長期任職中油公司的黃立燈先生,浸研潤滑油知識多年,具有豐富的學養與實務經驗。此次經本社情商,將陸續在月刊中批露大作,敬請期待!
本期開始,我們將連續刊出第一篇關於淬火油的專文──

一、古代的刀匠能打造出鋒利無比的寶劍,其秘訣就是在於淬火過程。淬火時的水溫更是其中的最高秘訣。
現在,以汽車之零組件之製造業為主,盛行著金屬材料的熱處理。為了提高熱處理效果,冷卻劑的選用仍然是重要且不能忽視的因素。目前用於機械零件的淬火者大多數為礦油,其理由是用「油」淬火比用「水」淬火有下述的長處:淬火裂痕少、淬火變形少、容易達到所需要的硬度。
要談淬火油以前,先談金屬的熱處理是必須的。一般人雖然無法像冶金專家一樣深入,但仍需要瞭解熱處理的基本知識,才能更進一步認識淬火油與熱處理的關聯。

二、熱處理的基本知識
一般來說,把固體金屬材料施以加熱與冷卻相互配合而改變其原來的組織性質,以提高其加工性為目的所做的操作謂熱處理(heat treatment)。
熱處理當中,常被用到的有退火(annealing)、淬火(quenching)、回火(tempering)三種。此三種熱處理的加熱條件和冷卻條件都不相同,所得到的組織性質也不同。淬火可得到硬脆的組織,退火可得到軟的組織,而回火則可以改善硬脆性組織,而得強韌的組織。

(一)加熱時的組織變化
如上述,熱處理可以改變鋼鐵的組織性質,這是把鋼鐵施以適當的加熱,在固體狀態之下發生變態(transformation)所致。通常用到工業上的金屬材料是由多數的金屬結晶所組成,因而稱為多結晶體。圖1是純鐵的顯微鏡組織,在每一結晶中,構成結晶的金屬原子是以其金屬固有的間隔排列整齊如圖2。(註:金屬原子的排列,實際上有些地方存在著空洞、錯位等的格子缺陷。)這些金屬原子的排列,經施以加熱或冷卻時,在一定溫度會發生突然變化,這稱為變態。




例如純鐵在融點附近的高溫時,其原子排列是如圖2(a),溫度下降至1400℃時,變成如(b)的排列。再下降至910℃時再回至(a)的排列。成為如(a)的原子排列,高溫時稱為德他鐵(Delta iron),低溫時稱為阿伐鐵(Alpha iron);又如(b)的原子排列的鐵稱為加馬鐵(Gamma iron)。
亦即純鐵自融點至1400℃是德他鐵,1400~910℃是加馬鐵,自910℃至常溫是阿伐鐵。如此,自德他鐵→加馬鐵→阿伐鐵的原子構造的變化就是變態。
在純鐵來說,如上述的變態常於一定溫度之下發生,如果加入一些其他的元素(例如碳C)時,發生變態的溫度會變。一般來說,不但是鐵,凡是純粹的物質其融點是一定的。例如冰的熔解溫度為0℃,熔解中的冰的溫度仍然維持著0℃;但是加了一些別的物質的冰,其熔解溫度的變化是依加入物質的量而定。金屬也和冰一樣,與純粹者比較,大部分的合金的熔點是會降低的,且有一定的幅度。
純鐵的熔解溫度是約1500℃,加入4.3%的碳時,下降至1100℃開始熔解。合金與純粹的金屬不同之點為不是在一定溫度熔解,而是在某一溫度開始熔解。保持其熔解溫度時,就成為一部分是固體,一部分是液體的均衡混合體;再升高加熱溫度,則逐漸成為液體比固體多,終於在某一溫度完全成為液體。如此,合金組織隨著溫度的變化而產生的狀態變化情形,用圖表示的稱為合金的平衡狀態圖,如圖3。



(下期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