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油的選用與管理(五)-黃立燈

2007-08-05

淬火油的選用與管理(五)

黃立燈

曾經長期任職中油公司的黃立燈先生,浸研潤滑油知識多年,具有豐富的學養與實務經驗。此次經本社情商,將陸續在月刊中批露大作,敬請期待!

 

(一) 淬火油的選擇

如果淬火油的選用不正確,會導致工作之淬火硬度不均勻、變形、裂痕、淬火成品表面光輝不佳等情形。

1. 淬火油應具備的性能

(1) 冷卻性能:能獲得所需的硬度,須具有充分的冷卻性能。

(2) 工作淬火時不產生裂痕及變形。

(3) 不損害成品的光輝性。

以上三點為選用淬火油之要訣。

2. 冷卻性能

冷卻是傳熱的問題。傳熱的方式有傳導、對流、輻射等,實際上是這些基本傳熱現象的組合。冷卻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蒸汽膜階段(vapor stage)。由於高溫而產生之蒸汽包圍著工作,因其熱傳導性緩慢,冷卻亦緩慢進行,溫度下降至某溫度時,蒸汽膜破裂,而進入第二階段,由第一階段移至第二階段之A點的溫度稱為“特性溫度”。第二階段是核沸騰階段(boiling stage)。由於蒸汽膜破裂時,油奪去了工作之熱而劇烈沸騰,使工作之冷卻急速進行,此階段稱為核沸騰階段。

冷卻性能是決定於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之過程,即為特性溫度越高,蒸汽膜階段越短;又核沸騰階段之形成越是急劇,則冷卻性能越好。優良淬火油之特性溫度約為600℃左右。

第三階段是對流階段(liquid convection stage)。在此階段因溫度下降而停止沸騰,此時之溫度約為300℃(此為對流階段開始溫度)成為只有“對流冷卻”,此時的冷卻速度慢,此一階段稱為對流階段。對流開始溫度務必低,且須繼續至更低溫度。此一點,對淬火油的冷卻性能來說雖然很好,但如果溫度過低,會增加工件產生裂痕或變形之危險,水淬火時,此種危險最大。除了上述的要素以外,要考慮的是淬火油的特性。淬火油需具備的特性是下述的四點:

 

 

•適當的黏度:在淬火浴(quench bath)溫度下循環良好,且能減低油被工件帶走(黏在工件表面),符合經濟效益,通常是100~200SUS at100℉。

•在淬火浴溫度下揮發性低,亦即閃火點和著火點要高。

•高溫穩定性要高,減少油的裂解與氧化而產生有害的淤渣,並有助於金屬的均勻硬化與淬火油的使用壽命。淬火油的冷卻性,雖然在使用之初期於各階段均呈理想的冷卻性能,如果經數月或一年之後,其冷卻性能就衰退是很不經濟的。衰退之原因是在高溫下反覆使用而氧化,油變稠黏度上昇與冷卻性能改進劑劣化等為其主要原因。於是在高溫淬火浴下反覆使用也不易氧化、劣化的“優異氧化穩定性”是淬火油的重要特性。

•在終階段有較低的冷卻速率,能防止或減少高碳鋼和期他鋼來自誘導應力的畸變。

 

 

綜合以上各點,淬火油必需具備的條件:

特性溫度高,而蒸汽階段短。

沸騰階段的急劇度要大。

對流階段開始溫度適當而短,且能繼續至更低溫度。

長期間使用亦不易劣化。

淬火油除了需滿足這些條件之同時,亦需考慮淬火加工鋼材之材質、形狀、要求硬度等等的條件來選擇具有適當冷卻性能的淬火油。

例如鋼材本身的硬化性低,或難予冷卻的黑皮鋼材及原鋼材等之淬火時,應選用低黏度且具能冷卻至低溫度性能之淬火油。又例如輸送網帶連續爐之單件淬火時,比蒸汽階段短,更為重要者是考慮鋼件的材質、形狀、要求硬度等因素來選用低黏度淬火油。

 

(二) 防止淬火變形的性能



選用淬火油的第二個重點是防止淬火變形之性能。圖14是以L型工件說明各部分的冷卻速度之情形。

平面的冷卻速度為“1”時,其他面的冷卻速度各為“3”倍“7”倍,或相反的“1/3”。防止淬火變形,有麻田散淬火法或麻回火法的處理方法。此與普通淬火時的急速冷卻不同,是在鋼材組織開始變化的溫度之稍前或即前,把工件於某一時間內,保持為一定的溫度,使工件之表面部分與中心部分之冷卻速度均勻,使鋼材組織緩慢地發生變化,因此,把淬火油加熱至100~180℃淬火,調整其冷卻速度來抑制變形的發生。把淬火油加熱至100℃以上的溫度使用,一般稱為熱浴淬火。在熱浴淬火時,其對流階段的溫度較高,因此,在低溫區域的冷卻緩慢進行,可使變形或破裂的情形減少至最低限度。但是,雖然防止了變形,如果未能達到所需硬度仍然無效。工件的硬度,還是以急速冷卻至低溫才能使工件中心部的硬度增加。因此,需要依所要求的中心部的硬度來調整淬火油溫度,如果需要使工件軟時,提高油溫淬火,需要硬時降低油溫淬火。

通常油溫是如下圖分為三個階段使用。



淬火油的冷卻性能不但與油有關,亦與黏度有關;黏度較低之淬火油,在低溫區域的冷卻性能較好。因此,如果需要減少發生變形,應使用高黏度之油,並以高油溫使用;在容許變形的範圍內,如需更高硬度時,相反的用低黏度油以低油溫使用。

想要減少變形之同時,又要使中心部硬度能達到所需硬度時,須依上述之方法調整淬火油之黏度與油溫。圖15是說明油溫與硬度,以及黏度與變形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