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市場掃描
2012-05-05
俄羅斯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美孚簽署系列合作協議
俄羅斯最大石油企業——俄石油公司與
美國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 4 月 16 日在莫斯科簽署落實雙方戰略合作的一系列具體協議,其中包括建立合資公司進行喀拉海和黑海油氣田開發的協議。
在當天舉行的簽字儀式上,俄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美孚正式簽署了建立兩個聯合營運公司,分別進行喀拉海和黑海海域油氣田開發的協議。俄方預計,喀拉海聯合開發項目的投資規模為 2000 億至 3000 億美元,黑海開發項
目的投資額為 550 億美元。這兩個項目的地
質探勘工作將於 2015 年啟動。
據瞭解,俄美兩國公司 15 日還簽署了有關允許俄石油公司參與埃克森美孚在美國和加拿大的油氣開發項目的相關協議。根據協議,埃克森美孚同意向俄石油公司轉讓其在德州、墨西哥灣、加拿大等三個開發項目各 30% 的股權。
爭奪油田 蘇丹與南蘇丹陷爭戰死傷數百人
為了爭奪蘇丹關鍵黑格里(Heglig)油田,蘇丹與南蘇丹發生連日爭戰,4 月 23 日蘇丹對南蘇丹發動大規模攻擊,雙方死傷人數達數百,但實際死傷人數無從查證。
對於兩國陷入戰事,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 會,不斷呼籲雙方停止所有軍事活動,並啟動協商。非洲聯盟(the African Union)也居間協調雙方進行對話,停止「無意義的戰鬥」。 黑格里油田是蘇丹境內最大的油田,國際法院 2009 年做出裁決認定該油田屬於蘇丹北方。但南蘇丹政府今年 3 月宣布黑格里油田屬南蘇丹,此後兩國軍隊在油田附近持續衝突。
英國石油公司78 億美元與漏油事件受害者和解
英國石油公司(BP)4 月 8 日宣布,該公司以 78 億美元和美國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的受害者達成最終和解協議。英國石油公司在聲明中說,該和解仍需獲得美國地方法院法官批准,將解決“許多合乎資格的私人經濟損失與醫療賠償"。涉及漏油事件的私人原告達 10 萬之多,包括漁民、餐飲業者和酒店業者等。但這項和解不會影響到美國政府、沿岸各州與當地政府因漏油事件而要求的罰款與賠償。
英國石油已經為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承擔了 372 億美元的費用。該公司因違反美國聯邦清潔水法案就面臨高達 176 億美元的罰款。4 月 20 日是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兩周年紀念日。2010 年 4 月 20 日,英國石油公司租賃的“深水地平線"海上鑽井平臺在墨西哥灣水域發生爆炸並沉沒,造成 11 人死亡,並釀成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原油泄漏事故。
JODI:制裁未影響伊朗石油
聯合石油數據倡議( Joint Oil Data Initiative,簡稱 JODI)最新報告顯示,愈來愈嚴厲的對伊制裁對伊朗原油出口並未產生影響。JODI 稱伊朗 2 月原油日產量為 375.2萬桶,為 2008 年 12 月以來最高,增加 3.2 萬桶,其中大部分已出口,當月伊朗原油出口量攀漲 3.2%。
另外 JODI 報告還顯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沙烏地阿拉伯 2 月石油產量小幅下滑1.8 萬桶,至 985.3 萬桶,低於 IEA 1000 萬桶/日的預估。當月出口量減少 2.2 萬桶/日, 而此前一個月該原油出口量曾大幅跳漲。
歐巴馬平抑油價再出招 加強監管石油市場操縱
美國當地時間 4 月 17 日,歐巴馬在白宮發表談話,表示將採取更多行政手段加強對石油市場的監管,同時要求國會制定相應法律, 打擊石油市場上的價格操縱、欺詐和其他違法行為。
歐巴馬表示,美國國會應在 2012 年預算基礎上立即增加 5200 萬美元,用於將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監管和執法人員規模增加 6 倍,同時升級監管和執法所需的技術設備。歐巴馬還呼籲,國會應賦予監管能源市場的機構更多權力,包括要求石油期貨市場交易商增加保證金,以便降低價格波動和過度投機的負面影響。不過,全球最大期貨交易所營運商 CME Group 認為,若剝奪交易所管控保證金的能力,將會降低市場效率,這會導致所有消費者承受更高油價。此外,美國政府不能把投機與操縱混為一談,投機在協助石油生產商及消費者抵消價格風險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
沙烏地阿拉伯決心壓低油價
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歐那密( ali al-naimi)4 月 13 日在韓國訪問期間表示,沙烏地阿拉伯決心要壓低油價,目前正在跟其它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一道朝著這個目標努力。據路透社報導,布蘭特原油今年已上漲13%,4 月 13 日交易價格超過了 120 美元/ 桶,對全球經濟復甦構成了進一步的威脅。
土耳其石油管爆炸 暫停輸油
由伊拉克石油產區吉爾庫克(Kirkuk)輸往土耳其地中海沿岸吉漢港(Ceyhan)的 2 條石油管線之一,4 月 5 日發生爆炸並且引發大火,導致油管停止輸送原油;另一條則持續正常供油。
安全官員表示,位在土耳其錫爾納克省(Sirnak)愛迪爾市(Idil)附近的油管,有 3 處地點幾乎同時發生爆炸。當地靠近伊拉克邊界。目前不清楚爆炸發生的原因,不過,從伊朗和伊拉克運送到土耳其的石油和天然氣管常會遭到破壞。而伊拉克和土耳其邊界又是庫德族分離份子盤據的地帶。此爆炸的石油管線負責運送伊拉克四分之一的石油出口,每天可運送 160 萬桶原油。
印度探勘南海 陸警告將付出代價
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日前表示,將與越南國家石油公司(Petrovietnam)在南中國海合 作進行油氣探勘。
針對印度將在南中國海爭議海域探勘石油的舉動,引發中國大陸方面的不滿。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警告,印度將會因為在南海爭議區域探勘石油而付出昂貴代價;他更強調,因為中國大陸民族主義盛行,北京不會在相關議題上做出讓步。
中國大陸亞洲司副司長建議,「新德里不要卷入爭端」。他指出,該地區島嶼的主權歸屬很重要,在這個爭執不休的問題獲得解決之前,印度不應該進行石油開發。另一方面,為了宣示南海主權,中國大陸將在今年繪製南海諸島地圖,並向社會公佈。
伊朗半數油輪停泊海上儲油 石油出口或嚴重受限
伊朗石油買家因為制裁而減少石油採購量,伊朗被迫安排一半以上的巨型油輪停泊海上,用以儲存未出售的原油。
消息人士稱,在伊朗巨型油輪和蘇伊士型油輪總計 5,900 萬桶的裝載能力中,已有3,300 萬桶的裝載能力被用在海灣儲油,佔總裝載能力的 56%。這一數據暗示,伊朗石油出口面臨的困難形勢更為嚴峻。伊朗國家油輪公司一半以上的油輪被用來停泊儲油,說明伊朗出口石油的能力嚴重受限。
俄羅斯漏油千噸 污染土地八千平方公尺
發生在俄羅斯北部的涅涅茨自治區油田漏油意外 4 月 20 日開始漏油,兩天後工作人員才趕緊企圖阻止原油繼續漏出,漏出油量預估 800 噸到 2 千噸之間,汙染面積達 8000 千平方公尺,輕微污染的土地面積也有 6000 平方公尺,目前發生漏油的真正原因還在調查。世界自然基金會代表卡尼茲可夫擔心,雖然這次漏油是在陸地上,未釀成海洋生物極大浩劫,但一旦北極海域發生離岸漏油意外, 又無相關的防堵與應變機制,造成海洋生態嚴重影響,恐怕會超出人類想像。
阿根廷沒收Repsol 石油 西班牙跳腳
阿根廷總統費南德茲宣布將沒收西班牙合資石油公司,西班牙政府隨即揚言全面報復,兩國關係陷入緊張。歐盟委員會呼籲阿根廷政府懸崖勒馬重回國際正軌。
西班牙「Repsol 能源集團」控股的阿根廷「YPF」公司在阿根廷的多處油田遭省級政府吊銷開採許可後,民粹女總統費南德茲宣布向國會遞交接管「Repsol 石油」57.4%股份中的 51%的計畫,市價估計超過一百億美元。
「Repsol 能源集團」總裁布魯法(Antonio Brufau)譴責費南德茲企圖以沒收該企業,掩飾阿根廷社會與經濟危機,該公司將尋求一○ 五億美元賠償。
西班牙政府也做出強硬反應。工業部長索里亞警告阿根廷非法行為將面對的後果,對西班牙企業的敵意決定無異與西班牙對抗,馬德里將採取措施確保 Repsol 及所有海外投資的合法權益。外長賈西亞則形容阿根廷的作為有如「開槍打自己的腿」,令人百思不解。
中國中石油 石油產量躍居世界第一
中國石油公布 2011 年年報,顯示去年中國石油國內外原油總產量達到 886.1 百萬桶,同比增長 3.3%。有報導稱中石油 2011年原油日產量達 240 萬桶,超過埃克森美孚10 萬桶,而且去年埃克森美孚的石油產量下降了 5%。
中國分析師認為,主要原因是美國天然氣對石油的替代,降低了對高價原油的需求;以及國際油價高位震盪,抑制了原油需求,埃克森美孚等巨頭有意控制產量。
埃克森美孚 3 月初曾表示,如果布蘭特原油價格平均為 111 美元/桶,那公司 2012 年的油氣總產量預計將會下降 3%。產量目標顯示攀升的油價在拉動公司收益的同時會減少公司的產量。
中國中海油於渤海發現大油田
大陸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4 月 17 日傍晚正式對外宣佈,他們在 2010 年於渤海所發現的蓬萊 9-1 含油氣構造評價獲得成功, 該油田確定是一座超大型油田。
蓬萊 9-1 油田是渤海近年來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油田。它的位置在渤海東部海域,平均水深約 25 公尺。日前陸方針對該油田進行初步探測,在鑽入 200 公尺後,測試到日產原油數量約 700 桶。該油田周圍也有大量的石油能源,在初步勘測後, 該地區油井日產油也預估超過了1200 桶。中海油執行官表示,蓬萊 9-1 評價的成功將帶動渤海東部海域勘探開發的新局面,並為渤海地區的穩產上產做出重要貢獻。
中國破「 冰」插手北極圈石油開發
中國與冰島 4 月 20 日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簽署促進合作開發的「北極合作架構協議」,為中、冰簽署的六項協議之一。除此之外還簽署了五項協議,分別是針對地熱科學、海事與極地科學、地熱研究,以及北極的太陽能計畫。冰島的 Orka 能源公司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簽署協議,合作在中國使用地熱能源供居家暖氣與發電。
中國一直覬覦北極的石油蘊藏,融化的極地冰帽讓取得北極區的礦物資源變得更容易。此外,融冰還為往來中國上海與歐洲北部之間開啟一條約 6400 公里的捷徑,可供從歐洲前往亞洲的潛在貨物航運路徑之用。
中國對北極地區的野心,也展現於力圖成為北極會議(Arctic Council)的永久觀察員。北極會議是一跨政府論壇,由冰島與瑞典等北極圈周邊八國組成,目的在促進北極地區合作;據了解,包括冰島與瑞典等北極會議會員國,都支持中國成為該組織的永久觀察員。
中國中外合作油氣開採將徵收資源補償費
在中國石油天然氣資源開採上,國際石油公司曾享受一些財稅上的優惠政策,但這種好日子可能將漸行漸遠。
國土資源部發布公告稱,中外企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海域合作開採陸上、海上石油資源,應依法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這裡的石油資源包括常規石油、天然氣, 以及煤層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
此次發布通知後,意味著中外合作項目的石油企業成本將有所增長,根據礦產品種類的不同,徵收率在 0.5%~4%之間。
不過礦產資源補償費與油氣開採巨大的利潤相比,微不足道。分析師表示,即使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外資企業至中國開採油氣資源仍有巨額利潤。不過自從去年渤海溢油事故發生後,中國政府加強對中外合作油氣開採監管的訊息十分明顯。
海南鶯歌海發現南海天然氣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4 月 20 日宣布, 鶯歌海高溫高壓天然氣再獲新發現。
新發現的東方 13-2 位於南海西部海域鶯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北部地區。東方 13-2-1 井共鑽遇 35 米的天然氣層,所在海域水深 65米,完鑽井深 3168 米。經測試,該井日產天然氣約 120 萬立方米。海上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風險高、周期長、技術難度大,目前南海已探明 200 多個含油氣構造和 180 個油氣田,基本位於水深500 米至 2000 米區域。 海上天然氣供應量約占海南省天然氣總量的 97%,輸往海南的天然氣主要用來作為原料生產尿素和甲醇。
中油五輕火警
全面停爐恐造成下游廠商供貨短缺中油高雄後勁煉油廠(五輕丁二烯廠)4 月 6 日凌晨發生大火,目前全面停爐,沒受火警波及的乙烯廠和丙烯廠在檢查之後,一周左右重新開爐、生產。為確保下游乙烯和丙烯下游化學廠商用料無虞,中油公司已協調石化事業部充足供應。至於起火的丁二烯廠,約 1個月之後才能復工,這次損失約 5,000 萬元。中油五輕為中油現役輕油裂解廠中規模最大者,佔總產能的 46%;五輕乙烯產量每日約 1,426 公噸,丙烯日產量約 799 公噸,丁二烯日產量約 234 公噸,主要供給仁武石化工業區和部份林園石化工業區石化廠商。中油強調,目前以打折供應下游石化廠商,但是若停產時間過久,台聚集團、台橡、南帝、國喬及榮化等泛中油體系業者供料調度恐受影響,不排除影響之產業範圍將擴及其他下游業者。
歐洲汽車市場持續下滑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發布數據顯示,歐洲新車掛牌量連續六個月下滑,3 月份新車掛牌同比下降 7%,達到自 1998 年以來最低點。1 季度新車掛牌數量總體下降7.7%,法國新車註冊量下跌 21.6%,意大利下跌 21%,比利時下跌 12.7%,西班牙 1.9%, 只有德國上升了 1.3%。製造商方面,雷諾汽車 1 季度掛牌率下降23.1%(雷諾品牌下降 25.2%,羅馬尼亞子公司 Dacia 下降 13.3%),標緻雪鐵龍掛牌率下降 17.3%,其中標緻下降 18.6%,雪鐵龍下降 15.7%。銷售方面,雖然 3 月份德國和英國汽車銷售量分別上升 3.4%和 1.8%,但意大利和法國分別下降了 26.7%和 23.2%。
市場占有率方面, 3 月份標緻占據了11.1%的市場份額,雷諾占 7.6%,上年度同期兩家公司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 12.9% 和8.9%,而德國大眾汽車市場占有率則達到23.4%,上升 2 個百分點。
3 月韓國汽車出口創單月歷史新高
根據韓國知識經濟部近日發布的初步統計,3 月份韓國汽車生產和出口規模分別為42.0759 萬輛和30.5257 萬輛,同比增加6.3%和 18.1%,均創下了單月歷史新高。
據分析,這主要歸功於小型汽車和運動型多用途車(SUV)需求增加、新款車型上市以及出口產品價格上升等。小型汽車和 SUV 的出口同比分別猛增 30.4%和 17.4%,占出口總額的 48.5%和 30.2%。
機車製造業轉往新興國家銷售
歐洲因為歐債衝擊、歐洲景氣仍不明朗之下,光陽、三陽等國內機車製造廠,紛紛將銷售重心移往外銷市場,目前轉移至中南美洲、非洲等新興國家。
但受到歐洲機車市場衰退的影響下,光陽機車今年外銷目標已下調至 20 萬輛以下;而另一大廠三陽所幸新增俄羅斯市場的加持下,彌補今年義大利、法國等主力市場衰退的衝擊,全年歐洲外銷量力求維持去年 10 萬輛車的成績。
光陽 4 月 18 日召開股東會,去年交出完成內銷 12 連霸的漂亮成績單,去年獲利明顯較 2010 年成長。光陽去年營收達到 257.07 億元,年增 13.87%,稅後純益 16.63 億元, 年增 34.55%,EPS2.85 元,營收獲利居國內機車製造業之冠。
油價飆漲,車市業績驟減 3 成
受到 3 月份政府頻頻釋放出油電雙漲的消息,再加上傳出證所稅要復徵,使得消費者暫退場觀望,導致 4 月上旬車市較上個月同期重挫逾 3 成,車市龍頭和泰汽車就算油電綠能車產品熱賣,整體業績也難逃衰退;鎖定中上階級族群的雙 B 豪華進口車,銷量同樣走滑。由於車商擔心未來景氣仍多變數,近期紛
紛祭出促銷加碼,設法讓業績先落袋為安。某汽車業者就提到,政府近來頻傳漲價消息,消息一波接著一波,政策卻又搖擺不定,讓民眾充滿不確定感,而汽車又屬民生非必需品,自然成為民眾暫緩支出的選擇。
根據交通部最新統計,3 月底宣布油價大漲後,4 月前 10 天的新車領牌數僅 4,725 輛, 較 3 月同期銳減 31.9%。
全球前2000 大企業 台灣42 家入榜美國富比士雜誌(Forbes)公布全球前2000 大企業排行榜,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
(Exxon Mobil) 超越連續兩年榜首的摩根大通,重新成為全球第一大公司;台灣有 42 家入榜。
排行榜是依去年銷售額、獲利、資產總額和市值等指標,為全球各企業進行評比。從排行榜來看,美國仍是全球大公司最為集中的國家,前 10 位中 5 家美國公司、2 家中國公司、英國和巴西各 1 家公司。而埃克森美孚是去年的最大贏家,美國通用公司依舊排名第 3。
以國別分布來看,美國公司有 524 家上榜,數量最多,其次為日本 258 家,中國大陸 136 家,韓國為 68 家。大陸企業中國工商銀行,排名最前面為第 5,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第 7、中國建設銀行第 13、中國農業銀行第 19;日本豐田汽車,排名第 25;南韓三星電子,位居第 26。台灣排名最前面的企業, 為鴻海集團的第 156。
電價將於 5/15 調漲,漲幅則以工業用電最高經濟部長施顏祥 4 月 12 日宣布電價合理化方案自 5 月 15 日凌晨零時起生效實施。經濟部表示,為反映合理電價,推動節能減碳及照顧民生,本次電價合理化反映調整幅度以工業最高,商業次之,住宅最低。其中住宅用電(表燈非營業用電)的第 1級距,由 110 度提高到 120 度,且該級距電價未調整。另第 2 級距(121 度~330 度)用電減輕調整。因此全國有超過一半家庭用戶, 電費增幅低於 8%。
較以往之狀況,因售電價格低於成本,造成由政府補貼全體用戶電費,形成用電越多者,補貼越多,用電少者,補貼較少之不公平之現象;故本次公布的方案,用電越多者負擔越多,較符合公平性原則。且電價合理反映成本,可推動產業節能減碳,使有限資源達到有效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