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騰川汽車張錫乾先生(上)

2005-01-08

──專訪騰川汽車張錫乾先生(上)



新竹中華路位屬縱貫路系統,每日車流量相當可觀,也因此不時可發現服務來往車輛的保修廠矗立在沿途。其中的騰川汽車,店長張錫乾先生擁有全台灣僅有六十多張的甲級證照,曾為許多車主解決各種纏擾許久的汽車問題,更有在原廠服務的主管級車主,捨棄原廠而將愛車送到店中讓張店長整理;不管怎麼樣的疑難雜症,在張店長面前都能手到病除,他,可說是聲名赫赫的汽車名醫。

走進騰川,寬敞、乾淨、明亮的店面,令人有極佳的第一印象,再踏進辦公室中,觸目可及的是滿滿的各式證書,讓人不禁驚嘆,其中最特別的是汽車修護甲級技術士執照。這份執行了三十多年,全台灣依然只有六十多張的證書,曾擊退了許許多多的技師,考試的困難度也讓大部份的人望之怯步,但張錫乾先生克服了這個極大的難關,在民國九十一年八月間,獲頒了第五十六號執照。



談起這張執照,真的是得來不易。更令人咋舌的是張店長並非汽修本科出身,而是東吳會計系畢業,也曾在飯店擔任過會計的工作,兩個沒什麼共通點的專業,卻產生了關連。雖然唸的是會計系,但他一直對汽修方面有興趣,因此在辭掉原本飯店的工作後,開始到朋友開設的輪胎行接觸汽修知識,隨著日子過去,對汽修也越來越有興趣,因此才成立了一家以底盤與定位為主的汽修廠。因為生意不錯,幾年後再與朋友合夥重新開了一家規模更大的廠。「佔地200坪,除了底盤、定位、基礎保修的區域以外,因為朋友有兼作銷售汽車的工作,因此也特別規畫了一間很漂亮的汽車展示間。」完善的空間環境,照理說該是事業成功的催化劑,但可惜對張店長來說卻非如此。「這是我錯誤的地方。」



這話怎麼說呢?因為承租時並沒有建物,只是一塊空地,整個廠房都是由張店長先出資搭建的;而店長秉持著『要做就要做好』的信念,以最堅固、耐用、安全的立場出發,裝潢也無不盡心盡力地做好;雖然完成了無可挑剔的廠房,但也一口氣投入了大量的資金。

資金無法靈活運轉,自然會對經營造成影響,加上底盤定位等項目的服務收費固定,賺取利潤又不高,投資的回收也相對緩慢;而原本合夥的三位股東中,有兩位在一年間先後退出,最後一位比較不擅於與客人週旋,經常有需要張店長出面處理的情況,也讓經營活動進行得更是雪上加霜。但即使回收很慢,他還是堅持地經營下去。「撐得很辛苦啊!」張店長說,再辛苦都要撐下去的最大原因就在於投入了太多的資金,怎麼都不甘心半途而廢,而靠著毅力堅持著。一直經營了七、八年,才毅然決定為自己與汽修廠都進行轉型;他自己的轉型,也就是立志取得證照。

因為學生時期並未接觸過汽修業,壓根不知道汽修也有證照可以考,開始學習汽修後也一直沒人告訴他,直到自己開業後,某天看到店內一位技師在空閒時總抱著書本努力啃,這才引起他的注意。「這個行業會看書的不多,尤其是唸得這麼認真的。」張店長觀察了這位技師幾天,終於忍不住上前詢問他看的是什麼書,透過這位準備考乙級證照的技師介紹,他才對汽修的證照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雖然對於考試內容並不清楚,張店長依然憑著自己的推測方向,準備了兩、三個月後,參加了乙級技師的考試,也很順利地一次過關。



但得到乙級認證並不能讓他滿意,兩、三年後,他決定向甲級考試挑戰。因為經過大學的歷練,他對資料蒐集與準備考試都相當拿手,決定參加考試時,他也依照以往的經驗,先進行資料蒐集的工作。但他很快就發現到相關的資料很少,不管是向同行的技師請教,或是上網、到職訓局詢問等,還是只能知道參加考試所需要的資格而已。

但他並不因此氣餒,「不知道考什麼沒關係,去考一次就知道了嘛!」他抱著這樣的想法參加考試,第一年的筆試雖然只差一點點不能通過,但也讓他了解考試的方向,第二年就高分通過第一階段的筆試了。但是,困難的在第二階段。張店長表示,第二階段考的是術科,每次試驗時間為一天、考官人數為五人,總共分為五關的試驗中,主考官來自各大汽車原廠,由他們自己設下難題讓考生解決,考試過程中嚴禁考生互相交談討論。

雖然考試範圍不出全車檢修的範圍,每每也有考生解決一道道的難題,排除車輛的所有故障,自信滿滿地認為絕對可以通過測驗,但真正獲得認證的卻仍然很少;其中的原因就在於考生所給的答案與考官所想要的不同。



他一次次的摸索,車輛的問題都能順利排除,但也無法闖過這個階段,困擾他的就是「不知道考官想要的是什麼」。直到參加的第四年,同試場剛好有一個人通過,在這位親切的先生告知下,他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欠缺的臨門一腳在哪裡。張店長說,前四年的考試過程中,雖然主考官全程都在旁觀看,但彼此間卻鮮有對談,因為他不知道能不能與考官有頻繁的談話,於是一直都埋頭努力地進行維修工作;但他錯了,考試進行中不僅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向考官詢問,還要努力地問,「問題越多越好,問得越多也表示你懂得越多,這當然不能是隨隨便便提出的問題,而是要有些程度的,只要你提出的問題是有學問的,就盡量問,最好可以把考官也問倒,這樣就差不多可以過關了。另外,考官對你越有興趣,也表示過關的希望越大。」在最後一次的考試中,五位考官幾乎都聚在他的周圍,對他的一舉一動很有興趣,這時他心中對於通過這一關也有相當的把握了。

店長說,術科的考試中,最困難的地方就在臨場反應。因為在試場中會遇到種種不同的情況,評審會故意不提供應該要提供的資料,反問你「有那種東西嗎?」之類的,以測試考生是否對自己有信心;也因為五人是一個輪一個的方式進行考試,有時若考官沒有確實將車輛的狀態回復後才設下問題,也常有前一位考生未排除的問題,又留到後一位身上的情況,張店長就曾有排除的問題比考官設下的還要多的經驗。

而因為參加考試時可以自行攜帶會場有的工具使用,懂得運用適當、順手的工具也是成功的一個要件。此外,想通過術科試驗,必須要有將知識與技術結合的能力。傳統的師傅雖然可以排除大大小小的車輛問題,但依憑的常常是『經驗法則』,即是從過往的維修經驗中累積出處理方法,而沒有太多的理論基礎,這樣雖然可以把車修好,但卻不足以說服考官;若能有理論知識做為基礎,不管考官提出什麼樣的問題,都能答出他們想要的答案。

最後,則是需要一定的英文能力—具有足以閱讀理解原廠維修手冊與國外資訊的能力。

以汽車診斷儀器來說,雖然現在有不少已有中文版本,但儀器原本就只是輔助判斷的工具,並不能完全依賴它們,儀器有時也會有判斷錯誤或是不周全的地方,如果不懂得看儀器診斷結果的深層意義,有可能反而事倍功半;加上有些中文儀器是大陸的翻譯版本,在一些用詞上與我們不同,也容易造成中文版反而看不懂的情況,所以英文能力受到相當的重視。張店長本身所用的就都是英文版儀器,「既然看得懂英文就乾脆看原版的,不然要是碰到翻譯得很奇怪的,看了中文還要自己把它還原成英文才能了解,反而更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