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頸盼好書-陳熙樞
2004-03-05
汽車保養中心有福了,一套多方需求的好書即將在六個月後陸續登場。
在台中,記者偶遇汽修業的聞人陳熙樞先生,一身輕裝出現在午後的書店。他甫卸下普利擎汽車專業保養中心總經理的重任,遠赴天候較佳的中台灣進行所謂的沉澱與大修。這位廣受汽修人推崇的專業顧問,沉澱是為思索汽修業下一個十年的生態變化;大修則係彌補六年前車禍重擊所該有的調養。
何時能回台北?陳老師笑著說,想家、想朋友,想紅男綠女,更想樹影扶疏的大埤湖,只要沉澱有得、大修有成,就會儘快打道回府。雖然離開內湖已近三十天,但多次往返還不覺台北陌生,只不過車窗外飛逝而過的汽車保養中心,對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衝擊是否全然感受,陳熙樞則憂心忡忡。
暢談一百分鐘,我們意外發現國內汽修業的進步遠遠超過業者們的想像,品牌車廠正是發動這場躍進的大軍。冷暖氣廠房、尊貴服務、代步車服務、三十分鐘定保搞定、保養保證書、再購基金、原廠診斷等排山倒海而來,而坊間保養中心能修能測的範圍越來越窄,經營管理落後幅度擴大,品牌車廠一波波的行銷攻勢更壓縮了營業的空間,車源減少了,獲利的難度卻告增加。
底下就是我們的談話重點,值得汽車保養中心細嚼慢嚥,也許能幫助業者們從競爭中勝出。
記者:品牌車廠壓境,汽車保養中心還有什麼利基?
陳顧問:從便利商店與大型量販店的生態,應該可以獲得部分啟示,保養中心不必拘泥於零件價格必須低於品牌車廠的傳統想法,便利性才是最大的利基。保養中心等同於汽車保修的便利店,為求永續繁榮,應該著眼於營運結構改良、特色營造、有限服務範圍的界定與商圈經營,路還是十分寬廣。
記者:改革對規模普遍不大的保養中心是否會力不從心?
陳顧問:麻雀雖小但仍須五臟俱全,保養中心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入適合自己的連鎖系統,把經營技術、行銷策略、零件成本、保修研發、資訊蒐集與教育訓練等委付給連鎖中心,分店則專注於商圈經營、效率提升與顧客服務,相信獲利能力一定能大幅躍升。
記者:國內的連鎖系統將呈現何種風貌?
陳顧問:汽車保養連鎖加盟系統還有得發展,預估二○○七年將有三、四十個連鎖中心,有全國性的大體系,也會有區域性的小系統,不過最後能存活的連鎖店當在十家左右,油商體系將是主流。現有的連鎖加盟系統,當然佔有搶得先機的優勢,但要屹立不搖唯有重視知識保修,光努力絕對不夠。
記者:您擔任過普利擎的總經理,能否提供一些建言?
陳顧問:連鎖加盟的意義,不外乎集合群力與徹底分工。集合群力包括統一採購降低成本、以合力行銷提高知名度和招攬車源、靠群體能量發動異業合作等,而徹底分工則是將研發、訓練、策略、資訊、展店等要務透過連鎖中心的專家之手,加盟店則付點權利金取得應有的Know-How,讓營運符合時代的需求。
記者:保養業者該如何選擇連鎖加盟系統?
陳顧問:加盟的目的是補不足,哪些項目較弱較需補強,就選擇提供這些項目最好與最多的連鎖中心。知名度固然重要,專業能力更不容忽視,品質不光是服務、零件與技術的探討,決策、專業及互動的品質更為重要。方向錯了,成效的折扣就是冤枉;方法誤差,事倍功半的心力必有挫折。
記者:加入連鎖加盟系統,分店該有何種心態?
陳顧問:同一艘船也好,同一陣營也罷,支持連鎖中心等於支持自己,必須相信連鎖中心的專家們。專業不能公投,團隊不容異類,建議可以捨我其誰,放牛吃草或抵制必定傷人害己。分店實現加盟義務,也應主動運用連鎖中心的資源,別讓權利冬眠。加入連鎖當然不是萬靈丹,執行力才是成敗輸贏的關鍵。
記者:保養中心面對來勢洶洶的品牌車廠該怎麼因應?
陳顧問:汽修業的進步值得欣慰,誰能獲得車主們的青睞,誰就能擁有一片天。保養中心小而美的特質仍將受到歡迎,親切、乾淨、明亮、體貼、快速、精準都是決勝基礎,比較令人擔心的是規模較小無法坐擁專業人才,即使辛苦打拼,成果將十分有限,尤其資訊嚴重不足,理念的修正與保修知識汲取成為最大的致命傷。因此我已籌劃撰寫一套保養中心的專業經營手冊,應該能幫助業者持盈保泰、遠避風險。
記者:這真是保養中心的好消息,您也最夠資格來寫,請問何時有這個想法?
陳顧問:事實上,前年就有本地的大油商建議我寫,去年來自中國的業者也有三組人馬邀約,而我的讀者、學員更是需求頗殷。但之前因工作繁重怕影響品質而遲遲沒有動筆,這次大修之後應該可以實現對同業們的承諾。
記者:能否談談這套經營手冊?
陳顧問:好吧!這可是第一次對外說明,也希望多聽聽大家的意見。這套書預計分成五冊,第一冊開出一家好店,第二冊店務管理,第三冊創造營收與利潤高峰,第四冊顧客經營與車源開發,第五冊為傑出店經理的誕生,大概約五、六十萬字。希望這套經驗與見解能讓保養中心從開店到經營都可高枕無憂。
記者:稿量這麼大,何時才能看到您的大作?
陳顧問:這個問題尚在思考,初步構想是每半年出一本,大約兩年半可以完成。不過回台北後將與同仁、油商好友們商量,如果市場等不及,也有可能先出一本完整的簡易版,畢竟競爭的雪球不容許緩不濟急的調整。
記者:業態的確變化很快,市場上又無這類專書,看來只好偏勞您了。
陳顧問:不僅台灣、香港、中國沒有此類專業書籍,出版界的朋友到歐美也找不到,想翻譯發行都不可得。這輩子從未離開汽車保修業,不論是汽車總代理、特約服務廠、獨立綜合車廠、單一快保店或連鎖保養中心,至少都有三年以上直接負責的經驗,如能完成汽車保養中心經營手冊,應是汽修業經營管理叢書之外的另一個唯一。
記者:先談談第一冊開出一家好店,讓業者們有些期待,您同意嗎?
陳顧問:保養中心成敗與店是否開對關係重大。第一冊從選店判別與遴選條件落筆,包括資金需求、動線規劃、店頭佈置、營業前準備、供應商選擇、展業路徑、目標車系、商圈開發、團隊籌組、基礎報表、試營業、創業心理建設、應對與行銷話術等,是一本標準的入行手冊。
記者:您準備花這麼大心力寫書,期望是什麼?
陳顧問:年輕人創業最好不要有失敗的經驗,這套書將提供經營者直達高獲利的軌道,只要按照手冊落實,不僅沒有風險,還可免除摸索、嚐試等浪費資源、時間的無謂損失,業者們一旦遇到營運瓶頸,翻開手冊就能得心應手去處理,然後多開幾家賺錢的好店。
記者:中國大陸汽車保養中心盛行,您是否準備進軍中國,您的看法又是如何?
陳顧問:不能搭飛機去參觀訪問是我很大的遺憾,不過由資料判讀或朋友的商情分析,中國保養市場目前仍屬量高於質的萌芽期,未來的發展將是無可限量,廣大的市場當然會有龐大的商機,實在沒有看淡的理由。國人登陸發展的體系已經不少,國際性大油商更是意氣風發,這兩、三年勢必更加蓬勃,但誰能提供經營Know-How、正確方向與優勢策略,誰就會在百家爭鳴的洪流中成為金字招牌。
北回的旅程,記者很想把台中的煦陽請回台北,汽車保養中心經營手冊或許就能因此而早點問世。幾十萬字,對經驗豐富、下筆神速的陳熙樞也許不難,但他的沉澱大修期到底還要多久,恐怕是業者們最想知道的一件事。
有專業書刊、雜誌可讀的行業,通常是有心人逐鹿市場的大好機會,希望陳顧問寫得順手,也盼望石油情報的獨家揭露,能帶給汽車保養中心的讀者群一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