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牌榮譽百萬名店專訪(上)-華德汽車保養廠

2013-07-05

殼牌榮譽百萬名店專訪 ( 上)
-華德汽車保養廠




市場不景氣、大環境不友善,已是保修業被廣為討論的議題。汽車保修廠百家爭鳴的情景不再,客群減少、經營不易都是令各廠家老闆頭痛的問題。但在這樣的環境下,仍然有人年年繳出漂亮的成績單,連續兩年獲頒殼牌百萬名店獎的華德汽車,更在2012 年榮獲榮譽百萬名店的殊榮。華德汽車如何在不景氣中殺出重圍、屢有突破?此次專訪鄔志明廠長,一探其成功的秘訣。

探索是起源 黃金四年奠定基礎

風光明媚、人文藝術與自然美景交融的屏東繁華村,繁茂的椰影之下,華德汽車的豔黃招牌格外醒目。
在地深耕近 20 年、貝殼標誌於當地儼然已成華德汽車的代名詞。1971 年生的鄔志明廠長,雖僅 43 歲,卻已有相當豐富的汽修經驗。出身於務農家庭的他,從小就對機械器具有濃厚的興趣,總是喜歡將農具、農車當成摸索樣本,父母親見他著迷於此,便建議他向這個方向發展;而他在思考過後,也認為這的確是自己的興趣,便選讀了汽修科,自此與汽修結下了不解之緣,至今未曾離開過這條道路。

當年的學習環境不比今日,沒有技職的相互配合,為了更加熟練所學的技術,每年寒、暑假,他都會到認識的保修廠打工;甫一畢業, 也立刻被送到台南的保養廠工作。當時台南的汽修腳步比起屏東先進,屏東仍然以 303 化油器為維修大宗時,台南的噴射引擎維修作業已相當普遍,也因此讓他的技術與眼光都更加開闊。因為家人農事的忙碌,讓他早一年入學,加上是同年中最晚收到兵單的,讓他在入伍之前能有四年的時間在外歷練。鄔廠長說,這絕對是他生命中的黃金四年。因為服兵役之前還是小孩子, 個性還很有彈性,可塑性更高,加上沒有生活中的壓力,學習的效果很好;拜這黃金四年所賜,讓他累積了相當的汽修經驗,並建立應有的基本觀念。

不斷學習 厚植實力

以前的時代,因為不愛念書而選擇汽修的人數不少,但現在的汽修業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加上普遍地與電腦結合,需要具備相關知識,才能正確操作儀器、精確判斷問題點,進而做出處理。因為有著這樣的體認,自從進入保修廠工作開始,無論再怎麼忙碌,他都會騰出時間參加技術課程,多年來未曾間斷。直至今日,鄔廠長還是準時在技術課程中報到,而他日積月累的現場經驗與專業知識,也會在適當的時機中,透過來店的車輛,藉由當場診斷、判斷問題點,決定維修方式、解決問題,以實際操作將經驗傳承給技師們。打從學生時期, 便已立定汽修業是自己一生的志向所在,每天做的都是自己喜歡的工作,讓他每天都能樂在其中,即使辛苦、即使有過困難,也都可以積極、正面地接受挑戰,跨越難關一步步前進。


雙重監督、完善檢修

鄔廠長將自己定位為「現場指導員」,雖然很少親自做維修工作,但全程掌握狀況、確立維修流程。一輛車子進廠,由接車開始,與客戶對談之後,查看車子,初步判斷問題所在,寫明派工單再分派給適當的技師處理。師傅接手之後,會更進一步地檢查車子,找出可能的問題點後,與廠長進行確認,若兩人認為的問題點相同,則繼續討論處理方式;若意見有分歧時,則先確定問題所在,再決定處理方式。雙重監督機制之下,能讓維修的精確度更高。

鄔廠長說,不容許因人為的不細心,就交車,那表示在前一次的檢修中,他們沒有確實做好自己能做的部份,除了浪費彼此的時間、金錢之外,更重要的是還會導致客戶的抱怨、造成他們的不信任感,所以他一直要求技師們將自己的工作做到仔細徹底;交車前也會進行試車,確保無誤後,才放心將車交給車主。

「找錢賺」哲學

想做到完善的檢修服務,需要比客戶想得更多更仔細、看得更廣。鄔廠長說,一直以來都告訴師傅們,要自己「找錢賺」。所謂的找錢賺,並不是要欺騙客戶或是誇大問題點,而是除了客戶自陳的問題之外,更用心地為每輛車進行全車檢查。如果檢查結果沒有其他問題了,那麼可以安心地送走客戶,因為客戶的行車安全得到了確認;如果發現有另外的問題, 就馬上告知客戶,若客戶願意維修,那麼他們就賺到錢、客戶的行車安全也得到保障。

汽修人這個職業對於客戶有安全上的責任, 為客戶留意他們沒有注意到的問題也是份內的責任,所以進到華德的每輛車,都不能馬虎了事, 一定要求技師做到全車安檢,找到問題時一定拿紙筆寫下,並向客戶做說明。如果不誠實地對待客戶,會讓客戶產生不信任感,甚至影響其行車安全,這在華德是不被允許的。


獨樹一格的時間管理概念

在華德有一套固定的時間表。每天 8 點到廠,例行的環境整理之後,8 點半進行派工,中午 12 點準時用餐,之後休息到下午 1 點半開始工作,到晚上6 點半用過晚餐之後,就可以下班。
當然也會遇到較緊急的CASE,所以有時會需要加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班,但若是需要更長時間處理的車輛,他會說客選擇隔天的上班時間再處理。這是因為他深知休息的重要性。白天的精神比較好,工作效率、品質也會提升;晚上已經累了,再繼續工作的效率會快速下滑之外,時間拖太長甚至還會影響到隔天的工作狀況,所以他希望大家都能有充份的休息,讓工作能事半功倍。固定工作日、固定工作時間這一點感覺與許多保養廠不同,客戶們難道不會有抱怨嗎? 鄔廠長說,剛開始當然難免有一點分歧,但是其實隨著時代的變換,大家對於公定的休假日也越來越有默契,剛開始還會有星期天來修車的,現在已經連電話都不會有,舉凡勞動節、清明節、中秋節等,客戶們已經都清楚那理所當然是休假日,會改而選擇利用星期六進廠。盡量避免舊時代的觀念,不為了工作而犧牲工作品質,該吃飯的時間吃飯、該休息的時間休息,這是他致力去達到的目標。



( 下期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