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樞學堂-企業文化-關鍵中的關鍵魔力
2015-02-05
相同產業有的能長期挺立於營運巔峰, 有的卻常在經營谷底裡掙扎;有些企業的員工行為如出一轍,但有的公司老為高流動率煩惱;部份企業新進人員很快就能融入團隊,但部份公司卻經常出現新人不告而別;有的老闆可以放心打球或到國外旅遊, 但有些老闆卻經年累月忙碌又無法安心外出,其落差應與企業文化息息相關。
西南航空、Google、星巴克、麗池酒店、沃瑪百貨、迪士尼等企業,都是國內外學者專家津津樂道之成功典範,這些公司當然都有獨到的經營管理哲學,但卻擁有一把共同的成功之鑰,那就是具體、明確而且簡扼的企業文化。他們透過這股關鍵中的關鍵魔力,凝聚了所有員工之思想、使命、行為與做事準則,並拆解部門之見的高牆,讓大家在相同信念下產出文化價值。
我們常聽到也常提及企業文化,卻很少深入探討文化的磅礡力量;許多公司將企業文化貼於舉目可見之處,卻鮮少思考如何貫穿於策略及行動;或許有人認為那些簡短的文化標示應該人人能懂,事實上該等文化主張已成無感的口號。我常於企業輔導過程中,探詢該企業之文化意涵,驚訝的是連領導階層都說不清楚,且為非常普遍的現象,實在令人引以為憾。
企業文化就如同一個人的習慣與價值觀,當可視為一家公司之營運特質及邏輯脈絡,不僅影響深遠且會決定興衰。而這種潛移默化的文化觸角,具有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卻能清楚感受之特質,財務報表雖無法顯現企業文化的價值數據,但每一個數字卻都源自於它的遞延效應。
企業文化如果明晰、積極、強烈,毫無疑問會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若混沌不明甚至分歧互異,就會成為公司之致命負債。企業文化應為創辦人或經營者的理念思維與價值觀,而維繫企業文化之持續、感染與傳承, 則端視最高領導階層的意志與決心。企業文化與企業規模並無對等關係,卻是組織興衰榮枯的分水嶺。
不重視企業文化,經營取向將存在蒙眼射擊的風險,諸如策略運用常憑隨興而失之準繩、預期成效與執行成果大有落差、部門不了解彼此需求而難以互補、員工缺乏依歸抱怨不斷、決策反覆造成懈怠或推諉、人才培育與能力接班困難、客戶滿意度長期低落、產生劣幣驅逐良幣之反淘汰、員工離職率高且招募不易、經營者疲於奔命等現象。在缺乏一致性信念及價值觀之驅動下,則難避免以卵擊石的競爭衝擊,員工共識無法有效凝聚,企業經營當然舉步維艱。
國內不少企業雖已明確揭櫫企業文化, 但卻忽略企業文化之管理與落實;有些公司早就標定企業文化,但實質營運卻往往背道而馳。我們看過高喊員工是企業最大資產的經營者,卻經常公然辱罵員工或苛刻以待; 我們也見過要求顧客第一之企業主,竟於員工面前大肆批評消費者。此種言行不一的領導高層,顯然是企業文化的毒瘤,留不住人才與成就不了大業應當是咎由自取。
價值觀、信念、使命與行為準則,是企業文化的四大基柱,具有持續性、感染性、傳播性與傳承性之魔力。打造企業文化雖能借鏡成功企業,但不可依樣畫葫蘆,且切記避免華而不實的口號,或濫竽充數之教條。假使目前尚未形塑出屬於自己合宜的企業文化,但為儘速擁有行為信念、共同使命與理想願景之規範,除可借重專家學者或顧問協助外,召集核心幹部一起務實研討則是另一方法。
明確制頒一套確實可行且能贏得同仁共識的企業文化,急就章當非理性方法,其應透過持續溝通、價值確認、特質明晰、堅信不疑、無違願景、可行性評估等程序,並思考管理工具與效能發揮之運作模型,而最要緊的則是老闆或企業領導人之意志及堅持。近幾年崛起於美國且備受推崇的捷藍廉價航空,於尚未正式營運前,即召集公司最核心的二十多位主管,經過兩天閉門會議才研討出一飛衝天、勢如破竹的企業文化,而其中要角還是廉航典範西南航空先前之高階主管。
捷藍航空深切了解企業文化一如企業聖經,他們並未依循西南航空之成功典範,而是制定本身堅信不渝的文化根命,雖然目前捷藍航空規模仍遠不及西南航空,但已是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之一。企業文化的形塑,與企業屬性有極大關係,通常先是垂直整合, 然後則為水平擴散,於成效表現上,中小企業往往優於大型或跨國公司,非常值得台灣中小企業之高度重視。
企業文化是永續繁榮的重要戰略,也是企業改造最直接有效的利器,應可從企業文化手冊與員工共識手冊著手。企業文化手冊須在價值觀、信念、使命、行為規範之四大要素下,進行各文化層面的導向規劃,並藉由管理工具之檢核,於改善與溝通中演化成任事及行為之自然習慣。
員工共識手冊當可視為新進人員或須再教育者的理念教材,重點則在企業精神、經營理念、服務主張、永續發展等價值共識之凝聚。
汽車相對於火車較易肇事,係因缺乏遵行的軌道;企業之所以有解決不完的問題, 則是缺少一套讓制度、策略、方向、行為足以依歸的企業文化。任何企業皆期許能夠永續發展,儘管永續發展有太多構面需要思考及建制,但從企業文化著手則是最佳啟航, 稱之為關鍵中的關鍵魔力,應該一點也不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