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樞學堂-環境影響力正逐漸擴大 品牌車廠起造億元據點的消費轉移
2017-09-05
從五星級保養廠被喊得震天價響開始,汽修業即已面臨兩極化的質變,品牌車廠因新車銷售競爭而展開標會般的投資行動,從車輛展示中心、客戶休息區到服務廠之軟硬體設施均不斷進化,媲美國際級大飯店一點也不誇張。儘管這股疊羅漢般的旋風依然炙熱,但為數多達萬家的獨立車廠,不僅對其所衍生的效應缺乏關注,甚至還以楚河漢界看待,雖不免驚讚品牌車廠起高樓,卻往往忘了相形之下的沒落危機。
泡沫洗車曾是修後服務的亮點,現煮咖啡則成客服宣傳之特色,當時兩大保修體系之服務差距並不算大,逾保固期車輛流向獨立車廠之比例也堪稱穩定。不過晚近幾年,品牌車廠掀起軟硬體大競賽,全功能據點動輒以上億元投資並非新聞,冷氣廠房也不再是台灣SAAB廠的代名詞,而斥資超過十億台幣的據點約莫達到十家,雖以德系高級車品牌為大宗,但某些廠牌也不遑多讓,部份據點甚至已成當地的熱門地標。
品牌車廠在軟硬體投資不遺餘力,除了巍峨堂皇的建築物外,其內部裝潢或典雅或華麗則各有調性,消費者不僅有舒適寬敞的賞車空間,保修候車環境及禮遇也費盡心力。哈根達斯冰淇淋、手工餅乾、現泡咖啡、無線上網、美髮美容、兒童遊樂設施、輕柔優美旋律、高爾夫球練習場、獨室型按摩躺椅、端莊精練的服務人員、精美現做早餐、飲料無限暢飲等不一而足,他們讓修車成為一種享受,也散發著品牌的待客文化。
過去,新車保固大都不超過二年,客休服務雖比獨立車廠舒適多元,但整體而言尚無懸殊落差,在獨立車廠保修費用相對較低、服務也較方便的誘因下,繼續留在原廠保修之比例平均還不到四成,但隨著原廠新車保固期延長、代理商加值型延長保固、保養時程延長、零件不外賣且售價下降、軟硬體設施爭相投資後,獨立車廠車水馬龍的盛況不再,缺車與缺利潤之衝擊則持續加劇,導致廠店家數減少有限但營運規模大幅縮小的苦戰現況。
獨立車廠營運走疲的原因,相信讀者們大都了解,但對品牌車廠大力投資軟硬體設施之殺傷力,卻普遍缺乏警覺甚至不以為意。不少業友表示,那是經銷商有錢、敢花、愛面子,關我們何事;也有人認為,把車修好才重要,那些好康終究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費者才不吃那一套;另有業者強調,修一次車能吃多少哈根達斯、能享受多久按摩床椅,那些花招不過就是噱頭罷了!筆者雖不反對前述講法之部份內涵,但想提醒的是環境影響力正在擴大,且將主導車源重分配。
環境因素與車輛能否妥修雖然關係不大,卻深刻影響車主的進廠意願,若以因果關係論之,決定新車主來不來與老車主能否續留之環境因素,其重要性當不亞於維修技術或服務表現;如以最終影響判斷,極可能產生品牌車廠之車輛保有率擴大、總車源已減量的獨立車廠則走向優勝劣敗之途。而這兩大趨勢的最大推手,其實就是億來億去的品牌據點投資。
當前新車保固大致上以四年為主流,意即新車車主接受品牌車廠服務至少長達四年之久,出入相對豪華、整潔、舒適的服務廠平均十次以上,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耳濡目染,車主們已習慣其修車環境與接待服務,無形中也提高了消費冀求及標準,即使他們感覺保修費用較高、修車時間較長、預約時間較久等不悅,卻已難接受落差太大的修車環境,而此心理因素勢必導致多數獨立車廠的保修車口數雪上加霜,其中流失最明顯的將會是年輕車族。
環境因素對汽修業的影響力正日益擴大,獨立車廠因應這項重大變革,雖不必投下巨資搞得富麗堂皇,但起碼應達到「乾淨、整齊、明亮」等迎賓訴求,並請注重下列要點,諸如客休室放棄家庭式沙發、改採圓桌及獨立座椅;招牌維持照明及完整度、包柱看板不得破損及污損;嬰幼兒請避免出現於修車區、貓狗等寵物則必須移除;講究營業氛圍、禁止喧嘩打鬧;保修區不得抽菸、上班期間不可嚼檳榔;重視全員接待、強化應對及禮儀;客休室與廁所定期檢視與清理等。
所謂乾淨,指的是地面不能有油或有水,也不容許廢零件及其包材,設備儀器不能污損,玻璃或壁面應適時清理、天花板及各角落或燈具均不可有蜘蛛網等。整齊強調的是掛圖、看板、海報等懸掛方式須一致化,廢鐵、廢胎、零件舊品之堆存應集中於隱密處,設備、備用桶、工具車、空氣管等應歸定位。明亮講究的是營業時間應打開所有照明,亮度建議一如便利商店,若有燈管或燈泡不亮
當儘速更換。
乾淨、整齊、明亮的廠店展現,照理來說應不困難,但實際上能做到的業友卻微乎其微,大家請不要認為這是枝微末節的小事,因為有車上門、技術與服務才會有舞台,您不妨巡航大街小巷的獨立車廠,當可見證環境因素與業績好壞成正比的事實。人才濟濟的品牌車廠,之所以斥資提高環境競爭力,不僅為強化消費者信心及品牌生命力,他們更理解「售後服務才是最穩定最值得期待的獲利金鑰」,讀友們可以不必投入金錢競賽,但環境競爭力的營造卻不宜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