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市場掃描

2016-11-05


阿拉斯加發現新油田蘊藏量高達 60 億桶


美國能源探勘公司 Caelus 近日宣布, 在阿拉斯加海域底下發現高達 60 億桶的輕原油儲存,為 40 年來所發現的最大油田, 位在沿北極海岸的普德厚灣 (Prudhoe) 和巴羅 (Barrow) 間所租的史密斯灣油氣田探勘區內,估計約 40% 可開採、達 24 億桶。據報導,這項發現使阿拉斯加州的石油蘊藏量增加 8 成。

Caelus 公司執行長穆所曼 (Jim Musselman) 表示,這是項令人振奮的發現,對其公司和阿拉斯加州都是如此;開發計畫成本將介於80 億至 100 億美元,預計 2022 年秋季前可開始運作。根據Caelus 表示,新發現油田的原油日產量可達 20 萬桶。

阿拉斯加的產油量逐漸下降中,從 1988油商節流  派無人機探勘油田年日產量超過 200 萬桶高峰,迄去年剩 48.3 萬桶;該州官方數據顯示,前一個大型加入生產的油田是 Alpine,2000 年起開始量產, 今年 9 月平均日產量為 6.2 萬桶。

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殼牌及雪弗龍等各大國際石油公司正在進行多種科技實驗,包括利用無人飛機、鑽油設計及資料管理等, 以降低成本,使業者在低油價逆境之下仍有利可圖。

國 際 能 源 總 署 (IEA) 指 出 ,2015~16 年間全球石油及天然氣相關投資額縮減逾3,000 億美元,但其中三分之二其實是源於撙節成本,而非取消生產計畫。

法國道達爾石油集團 (Total) 指出,以往對北海部分油田進行詳細檢查時,都是派工程師擔任,需由 12 人小隊赴現場查驗兩周; 現在用無人飛機只需兩天,成本只有原來的10%。埃克森美孚、殼牌、康菲及英國石油等公司也採取此種作法。

挪威國營石油公司在北海區發現 30 年來最大的油田,將從 2019 年開始生產。油田第一階段的開發成本比原先預估額減少20%,約122 億美元。科技主管歐夫朗表示, 從一開始就採用最有效率的科技及設計,以撙節成本。例如只要找到效率更佳的油管路線,便能省下 10 億挪威克朗。採用新鑽油科技也使時間及成本大幅下降。

殼牌公司已研發出新型油管,從墨西哥灣區的深海將油、氣輸送到煉油廠,以提高深海原油產量。去年殼牌的企劃及科技部門共撙節 18 億美元成本,與同年上游業務的核心利潤相當。

雪弗龍利用機器人式的設備來清潔及檢查北海油田的油管,不僅節省成本,也使日產量達到兩年來高峰。

石油公司也利用自己擁有的大量數據, 更精確地預估各項成本,減少材料庫存成本。以往的慣例是業者需多訂購 3~5% 的材料, 現在利用管理數據控管材料庫存,已使超額訂購率降到 0.1~0.2%。

 

希拉蕊若勝選、美國產油將受限! 有利油價中期發展?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 (Hillary Clinton)、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 (Donald Trump) 上任後將實施何種能源策略,對美國頁岩油廠商來說至關重要。究竟誰當選總統,對油價更為有利?

MarketWatch 10 月 19 日報導,華爾街顧問機構 Vested 首席經濟學家 Milton Ezrati 指出,希拉蕊希望推廣綠色能源,長期來看的確可能降低市場對原油的需求,但中期之內,她應會延續歐巴馬時代的環境保護政策,直接限制原油供給以及煤炭的產出,而這能紓解原油過剩產能,油價會比川普執政還要高。

依據希拉蕊的說法, 她希望在 10 年內拉高乾淨能源的使用量、進而降低美國原油消耗量,並限制探鑽頁岩油的水力壓裂法(hydraulic fracturing)。另外,希拉蕊也打算減少石油與天然氣行業的稅務補貼,大舉投資乾淨能源,因為「氣候變遷是真實且迫切的威脅,美國必須成為乾淨能源的超級強權, 問題才有機會迎刃而解」。

 

世界銀行調升明年油價預期至每桶 55 美元


世界銀行 10 月 20 日發表報告,將明年油價預期由之前的每桶 53 美元,升至 55 美元,主要考慮是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準備限產。

世界銀行在最新的商品市場展望中,將包括石油、天然氣與媒炭在內的能源價格, 一口氣較 7 月預測調升了 25%。今年油價平均值與 7 月預測相同,仍為每桶 43 美元。

商品市場展望主要作者經濟學家 John Baffes 指出,預計明年能源價格在原油帶領下,將出現大幅彈升,但是,前景仍存在相當多不確定性,要看 OPEC 協議的細節和執行,如果這些協議得以實施,無疑將衝擊石油市場。

在供應緊縮而需求增加之下,預計 2017年多數商品價格都將溫和復甦。

世銀指出,金屬和礦物價格預計明年將上升 4.1%,較先前預期上調 0.5 個百分點, 主要是由於供給減少。在許多大型鋅礦關閉,產量預估大減之下,鋅價預計上揚超過20%。預計明年黃金將下跌至每盎司 1,219 美元,主因是利率可能上升,避險需求下滑。

 

美國AT&T宣布以854億美元天價收購時代華納集團


據報導,美國 AT&T 電信公司宣布將以854 億美元天價買下時代華納娛樂集團。這項收購聲明於10 月22 日由兩方董事會談定, 但仍需要監管機關同意。

這是 2016 年度最大的交易案。此交易案若通過,AT&T 將會獲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及 HBO 電視網的控制權,這還不包含時代華納本身所擁有的其他媒體資源, 此交易案可說是相當具有價值。

此交易案也表示電信公司對於內容產製的渴望,透過 AT&T 高速的網路服務結合來自娛樂集團的自產內容,將有機會吸引更多的線上閱聽族群。部分人認為,AT&T 此項收購案是表現出對串流媒體 (OTT) 產業的野心。

對此收購案,AT&T 聲明說,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提供給消費者更好的質量及體驗,這將會是無與倫比的美好選擇。此舉將重新定義媒體及電信服務的未來。然而對此交易案, 美國總統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則持反對意見,他表示:「這是將力量集中在少數的人手中。」

 

埃克森美孚推出用於軟包裝的Exceed XP 高性能聚合物新牌號


埃克森美孚於 10 月 19~26 日在德國杜塞道夫舉辦的 K2016 展會上 (FG04 攤位 ) 推出 Exceed ™ XP 兩個新牌號,進一步擴展其產品系列。這些新牌號適用於收縮軟包裝和食品複合包裝,為薄膜加工廠和終端使用者提供顯著的性能優勢。

埃克森美孚化工塑膠和樹脂業務副總裁Cindy Shulman ( 舒欣迪 ) 表示:「我們很高興看到,最近發布的 Exceed XP 產品組合增加了兩個全新牌號,使客戶在開發應用時有了更多選擇,滿足對非凡性能的渴望。Exceed XP 自推出以來很受市場歡迎,客戶反映產品的性能水準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 Exceed XP 6026 和 Exceed XP 6056 具有出色的加工性能,可以提供更強的韌性、抗揉搓性、熱封性能、平衡的收縮性和良好的光學性能。對於加工廠來說,這些聚合物的高熔體強度可實現更高的膜泡穩定性並提高產量。

 

頁岩油廠商宣告破產  產量未減


據報導,2015~2016 年美國石油、天然氣企業大約有 70 家申請破產保護,這些廠商目前的日產量約 100 萬桶、大約跟宣告破產前相當;這些產量約占美國石油、天然氣產出的 5%。

美 國 三 大 煤 礦 巨 擘 Peabody Energy Corp. 、 Arch Coal Inc. 以 及 Alpha Natural Resources Inc. 都曾在過去 18 個月宣告破產。這三家廠商合計占美國 2015 年煤炭供給量的 36% 市佔率。IHS Global Energy 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三大廠合併市占率僅微降至 33%。

Argus Media 報導,油田服務公司貝克休斯 (Baker Hughes Inc.) 10 月 21 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天然氣鑽井平台數量連續第 5 週呈現上揚、增加 14 座至 553 座,創 2 月 5 日當週以來新高。

貝克休斯新聞稿顯示,截至 10 月 21 日為止美國原油、天然氣鑽井平台數量仍較一年前短少 234 座。

 

 

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  電力業為大宗


我國溫管法已施行逾 2 年,環保署 10 月17 日指出,統計 104 年( 溫管法施行後 1 年)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仍和 103 年相當,以台電公司排放量最高,占比 37%,其次為台塑石化企業,占比 12%。環保署溫簡管理室執秘簡慧貞受訪時表示,溫管法規定管制為 5年一階段,今列入盤查,5 年後會查驗成果。環保署指出,目前已掌握 104 年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為 226.54 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CO2e),其中固定燃燒者為 182.89 百萬公噸 CO2e,約占經濟部能源局統計「工業及能源部門」燃料燃燒排放量的 88.8 %,而104 年整體較 103 年微幅增加 0.05 百萬公噸CO2e,「即排放量呈現平緩趨勢。」

環保署統計 104 年企業總排放量占比前3 高為台電公司,占比 37.31%;台塑石化企業,占比 12.9%;中鋼公司,占比 8.81%。另外,台灣中油公司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在溫管法實施前後,降低了 0.41%。

若按「業別」比較溫室氣體直接排放量,則排放最多前五名為電力業、鋼鐵業、煉油業、石化業、水泥業,104 年分別排放 115.77、31.59、20.95、21.47、10.65 百萬公噸 CO2e。

 

談天然氣供應…台電要打破中油獨占


面對新政府規畫 2025 年能源配比燃氣發電要占到 5 成,台電董事長朱文成表達態度, 因未來天然氣供應量龐大,希望能夠打破中油一家獨占市場,以後自建天然氣第四、甚至第五接收站,確保能源供應安全。

燃氣發電占比要從現行發電量的約 3 成5,一舉提升到 5 成,天然氣源供應問題必須克服。但目前天然氣供應市場都由中油一家獨占,朱文成有意見:「( 政府 ) 宣示 50% 要燒天然氣,那一定要大家幫忙才有機會嘛, 有些廠址你( 中油) 能來供氣嗎?」

朱文成感嘆,全世界電力公司燃料都是自己買,哪有瓦斯公司來賣。不過既然中油已搶下第三接收站經營權,台電也不會斷其後腿。他說,「舊的不能不買,但未來新的用氣我們要自己買,由中油代輸儲。」

他強調,天然氣雖然可以自己買( 進口), 但重要的是開放管線跟輸儲通路,就像電網一樣。像在美國管線是公共財,有需要的人只要付代輸費。「畢竟我們除了電廠旁邊, 不可能自己去興建管線。」

 

中油董座陳金德:環評審查制度已失控呼籲修法


中油石化事業部10 月20 日晚間舉行「石化廠商聯誼晚會」中油董事長陳金德致詞提出兩項對政府建言,他說,政府應依法要求工廠不能增加法律沒有的限制;另外,台灣環評審查制度已失控,讓旁聽意見無限制發言,影響國家重要建設進度,他建議透過修法改進環評制度,讓業者有所遵循。

陳金德擔任過高雄市環保局長,他了解台灣環評是全世界最複雜「制度設計複雜到讓人無所適從」;他今年 7 月到德國參訪, 要求安排解釋德國環評制度,德國在環評影響評估審查,會納入公民意見,但不是每個案子都要進行相同繁複審查,若主管機關需地質、海洋等意見,才會找專家,但最後決定權還是在政府部門。

陳金德表示,台灣不管環評小組或大會審查,旁聽意見超過機關原有規定,他認為環評審查,贊成、反對意見都能發表,但意見詢問、表達完畢後應離場,讓環評委員好好冷靜審查、決議,「台灣卻是旁聽者都在場、無限制發言,對國家重要建設進度造成影響」。

 

中國 9 月每天進口 800 萬桶原油躍居全球之冠


根據統計,中國原油進口量 9 月間增加到 3,306 萬噸,年增率 18%,相當於每天平均進口 804 萬桶原油,不但創下歷史新高, 且超越美國的798 萬桶,再度躍居全球之冠。外資估計,中國原油進口量在今年底前還會上升,原因除了進入冬季需求成長外,還包括原油存儲量增加。

中國海關總署 10 月 13 日公布訊息指出, 拜俗稱「茶壺 (teapot)」的地方中小型民間煉油廠需求上揚、戰備儲油需求增加之賜,2016 年 9 月原油進口量年增 18% 至 3,306萬噸( 相當於804 萬桶/日),創下歷史新高,1 至 9 月進口量年增 14% 至 2.8351 億噸( 相當於 755 萬桶/日)。根據統計局數據,中國至 2016 年初,已建成舟山、鎮海、大連、黃島、獨山子、蘭州、天津及黃島,總計達8 個石油儲備 (SPR) 基地,利用上述儲備庫及部分社會企業庫容儲備了3,197 萬噸原油。

 

油比水重?帶你見識航太專用潤滑油


2016 年 10 月 14 日,媒體探訪了中國石化潤滑油科研基地。目前中國石化潤滑油公司的產品以“長城潤滑油”的品牌面向市場。

據介紹,1962 年 4 月,為了配合中國航太事業的需要,長城潤滑油的前身,原石油工業部北京試驗廠( 代號 621 廠) 正式組建, 開始進行航空航太、核工業等國防尖端工業所需要的特種潤滑油品的研發和生產。油品試製的成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使中國成為少數幾個掌握了航太工業、核工業用油技術的國家之一。

為了滿足航太苛刻的環境要求和性能要求,長城潤滑油開發了精密陀螺儀表油、抗化學介質潤滑油、空間精密軸承潤滑油、陀螺馬達潤滑脂、諧波減速器高低溫潤滑脂等一系列高性能潤滑油產品,在中國航太發射中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此外,長城潤滑油將航太科研成果轉化民用,在汽車潤滑領域、高端裝備製造業領域處在市場領先地位。

 

殼牌首次披露其在中國零售戰略: 將加速擴張加油站版圖


殼牌是世界上最大的加油站運營商之一, 油品零售業務也是其在中國最重要的業務之一。不過,此前殼牌並未全面公開介紹過其在中國零售業務的概況和戰略佈局。近日, 殼牌中國零售業務總裁陳翠薇接受了記者的專訪,首次全面介紹了殼牌在中國加油站業務的現狀,以及未來擴張的打算。

目前殼牌在中國通過 7 家合資公司、1家全資公司在 12 個省市運營大約 1,200 座加油站。除去新佈局的浙江和河南,殼牌在北京、天津、山東、河北等 10 個省份佈局了加油站網點。其中,規模較大的是由延長殼牌在陝西、山西運營的約 400 個殼牌加油站,以及殼牌華北集團在河北、山東和天津運營的約 300 個油站。

陳翠薇對記者表示,擴張零售業務的網路和規模是殼牌零售業務在中國的首要戰略之一,這包括在已經運營加油站的市場擴大網路規模,以及進入殼牌戰略所涵蓋的新目標市場。

 

車市衝 43 萬輛  拚十年新高


今年以來國內車市表現均優於去年同期, 車市龍頭和泰汽車總經理蘇純興 10 月 5 日樂觀表示,今年車市掛牌數可望挑戰 43 萬輛, 有機會刷新過去十年新高紀錄。其中,貨物稅5 萬元補貼汰舊換新帶動的買氣居功厥偉, 初估至少有 3 萬輛是來自政策帶動。

蘇純興指出,今年以來車市每一季的銷售都優於去年,雖然整體經濟表現不佳,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但是以目前市場的銷售,換算年掛牌數已達 43 萬輛的水準。年初預估全年可達到 42 萬輛,維持去年的水準,目前看來應有機會挑戰 43 萬輛。

 

日系車三雄掀跨界小休旅肉搏戰


台灣小型休旅車市場將掀紅海戰,台灣本田 (HONDA)10 月 18 日宣布引進全新的國產化小型跨界休旅車 HR-V,年銷量將挑戰 1 萬輛目標,預料將與 NISSAN JUKE、MAZDA CX-3,以及明年第一季將引進的TOYOTA C-HR 正面肉搏。

台灣小型休旅車市場將掀肉搏戰,台灣本田董事長伊藤隆人 10 月 18 日宣布引進全新的國產化小型跨界休旅車 HR-V,年銷量將挑戰 1 萬輛目標。台灣本田營業部部長陳俊亮表示,消費者休閒需求日增,台灣車市自去年起,休旅車銷售量占整體新車市場逾24%,已超越稱霸車市多年的中小型房車, 成為市占率第一名的級距,相當於每賣出 4 輛新車,就有一輛是休旅車。

在休旅車市場中,中型休旅車占比又高占 71%、小型休旅車僅占 9%,主要是過去小型休旅車市場以進口車為主,車價及保養維修費用較高,且室內空間太小。

台灣本田全新引進的 HR-V,入門價每輛 74.9 萬元起,訴求融合 SUV 的強悍安全、COUPE 的個性及 MPV 實用性,正可衝破中型休旅車價格較高、車身尺寸太大,以及進口小型休旅車較貴的缺點,開創全新市場。

 

車市 M 型化國產車商啟動「展間革命」


由三陽旗下南陽實業代理的 HYUNDAI 高雄博愛、北台南和台中西屯 GDSI (Global Dealership Space Identity) 國 際 級 展 示 中心相繼營運後,北台灣第 1 間的新北中和GDSI 展示中心也正式啟用,全台最新展間布局已完成初步藍圖。

隨著進口車商來勢洶洶,國內車市明顯出現 M 型化,今年前 3 季光是雙 B 新車銷售市占率就多達 1 成,國產車商也陸續注資進行軟硬體升級來維持競爭力,其中,HYUNDAI 汽車強調導入國際級標準展間, 可提供車主全新歐化車款以及 GDSI 國際級展示中心的硬體規格。

事實上,國產車商正積極進行展間革新,南陽實業年初訂下今年共要完成 10 家HYUNDAI GDSI 展示中心的目標,並在全台各區域建置高規格的交車中心、鈑噴維修中心。

而車市龍頭和泰車更在年初時宣布斥資40 億元在 2 年內完成Toyota 和Lexus 共 17 個展間擴點、升級,這是蘇純興接任和泰車總經理以來,連續第3 次全台展間升級計畫, 完成後 Toyota 和Lexus 將分別有 127 個和26 個據點。

 

中國新能源車騙補  續發酵


在中國一份名為「國內新能源汽車製造企業騙補違規謀補匯總表」的名單上,涉及了中國所有從事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售的整車企業,其中不乏一汽、東風、上汽這樣的「國家隊」,以及包括鄭州日產等在內的中外合資企業。令業界感到震驚的是,上述涉案的 72 家車企,共涉及騙補及謀補車輛 76,374 輛,合計金額 92.7 億元人民幣( 下同)。

之所以能有這麼肯定的推論,在於 10 月9 日,中國知名企業力帆股份才發布公告稱, 收到中國財政部關於新能源汽車「騙補」的處理決定,並由此對公司 2015、2016 年營收和稅前利潤帶來 1.1 億元的損失,但不到1 個月,中國財政部的處理決定就飄然而至, 涉及問題與此前曝光名單中完全一樣。

報導指稱,巨額補貼已成為不少中國上市車企的主要利潤來源,「騙補」遭受處罰使很多上市公司面臨虧損的危險。據金龍汽車公告,減少補助與處罰疊加,將直接減少2016 年凈利潤 3.15 億元。而在 2016 年上半年,金龍汽車的凈利潤僅為 1.64 億元。


一台車開 16 年  國人換車意願低


台灣車愈開愈老,國內車廠愈來愈煩惱! 根據車商最新的調查,國人換購新車時前車車齡,今年已經來到史上最老的 16 年,在換購占比超過 8 成的台灣新車消費市場,意味車子愈來愈難賣。

目前台灣馬路上有超過700 萬輛車在跑, 但驚人的是,有過半的車已上路超過 10 年,20 年以上的高齡車還有至少百萬輛;網民每天在吐槽「馬路三寶」的不當用車行為時, 這些耗油、高汙染,且安全性較低的車開在路上,難道不是「第四寶」嗎?

不過車廠主管分析,國人換購新車年限, 去年原本已微降至13 年,今年卻突然「爆老」至 16 年,應該與政府推出汽車舊換新、提供貨物稅減免 5 萬元的優惠政策有關,促使更多老車、古董車車主進場換車,預料明年換購新車的年限將會明顯下降,至舊換新政策落日的 2020 年將會出現另一波「爆老潮」。以鄰國日本為例,針對 5 年以上老車,逐年加重稅負,迫使車主淘汰老車;新加坡則是從用車證( 車牌) 下手,每 10 年一標,在車牌比車貴的環境下,願意付出高昂代價為老車申請延長用車證的比率自然不高,間接達到加速淘汰老車的成效。

 

中國車市大爆發  提前預支消費


中國車市在今年 9 月達頂峰,出現近 5 年未見的市場盛況,一改前兩年 4S 店停車場內停滿新車的狀況,今年有些 4S 店出現無車可賣,經銷商四處活動找廠商拿車。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9 月汽車銷售 256.41 萬輛,月增 23.48%,年增 26.14%。其中,乘用車銷售 226.83 萬輛,月增 25.95%,年增 28.94%,創下近年汽車銷量增幅新高。

最近 5 年,中國車市普遍認為處在微增長期,年銷量增長大多 5% 以下。中國汽車年銷量超過 2,000 萬輛後,由於基數較大, 微增長已被認為是趨勢。

全國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 乘聯會) 祕書長崔樹東對車市爆發式增長分析指出,購置稅減半政策是拉動銷量高增長的重要因素。一位車企人士指出,今年車市爆發式增長,普遍認為並非自然需求增長,而是購置稅減半政策結束前,市場提前預支了消費。這一判斷是目前的共識,這意味著購置稅優惠政策終止後,明年市場可能會出現低迷。

 

中國中石化油服料9 個月約 89 億人民幣虧損


中國中石化油服發盈警,料截至 9 月底止 9 個月股東應佔虧損將約 89 億元人民幣。集團指,虧損主要因為今年第三季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低位影響,國內外油公司進一步減少上游勘探開發資本支出,令全球油田服務行業持續低迷,油服市場量價齊跌局面未有實質性改變,導致中石化油服經營虧損進一步擴大。

中國中石化油服去年同期虧損 20.58 億元人民幣,每股蝕 0.149 元。

 

時速 600 公里磁浮列車2020 年面世


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中車 ) 表示,中國將啟動時速 600 公里高速磁浮列車研發,預計樣車將在 2020 年 6 月左右面世。

2021 年中國將具備高速磁懸浮交通系統和裝備的完全自主化與產業化能力。

中國中車透露,與國外同類高速磁浮相比,此次中國研發的高速磁浮試驗列車的懸浮能耗將降低 35%、電磁鐵溫升降低 40 攝氏度、單位有效載荷車輛減重 6% 以上。

中國為什麼要啟動時速 600 公里高速磁浮項目的研究?中國中車重大專項辦副主任孫幫成表示,中國要搶占科學技術的前沿, 做一些嘗試,為「後高鐵時代」儲備技術。他說,高鐵技術發展到今天,上升空間已經很小,未來出行要實現更快、更舒適,非高速磁懸浮莫屬。

磁浮列車被稱作 21 世紀生態純淨的交通運輸工具,它利用電磁感應的作用,靠磁力推進,車體沿導軌漂浮於空氣中,與軌道沒有直接的接觸,具有高速、安全、舒適、低噪聲等優點。

 

中國中石油、伊朗合作成本回收, 首船 200 萬桶原油運回大陸


據報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伊朗合作項目首船 200 萬桶原油於 10 月 24 日發運回中國,顯示近年來中伊能源合作回購合同模式進入成本回收階段。

位於伊朗和伊拉克邊境地區的北阿扎德甘項目是中石油在伊朗和伊拉克邊境地區的海外油田開發重點項目,也是中石油在中東地區的主要投資合作項目。2015 年 10 月,北阿扎德甘油田投產試運營。今年 4 月,正式啟動原油外輸,年生產原油 400 萬噸。首批 300萬桶原油在 10 月由中方分兩批提取回,第二船 100 萬桶原油將於 10 月底發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