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市場掃描
2016-07-05
別高興太早!大摩:今年油價還是有可能跌回 30 美元
國際油價自 2 月中低點反彈以來,漲幅已接近 100% ,但要說崩跌已成過去式,似乎猶嫌過早,至少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仍持這種看法,更稱油價可能跌回 30 美元。
據報導,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指出,近來油價反彈主要歸因於加拿大森林野火,以及奈及利亞動亂導致產量驟減等因素;惟此些因素都無法長期存在,總有消退的一天。摩根士丹利的能源期貨策略主管 Adam Longson 表示,「當這些供給受阻的因素都消失後,市場很可能回到供過於求的局面, 油價則可能回落至每桶 30 至 50 美元。」
OPEC 期望落空?中大型頁岩油商撐過谷底 擬謹慎擴產
拉伯想以低油價打擊頁岩油的如意算盤恐將落空。在油價崩盤兩年後,美國大型與中型的獨立產油商有不少仍舊存活下來,隨著油價再次逼近每桶 50 美元,開始有業者再次準備擴產,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沙烏地阿據報導,美國 Hess Corp、Apache Corp 和其他超過 25 家頁岩巨擘雖然面臨營收銳減的困境,但卻都靠著把成本砍半、拉高每口油井產油量的方式存活下來。在日產量多於10 萬桶的頁岩油商當中,沒有一家聲請破產保護。這些大型產油商的韌性,有部分也是美國產油量至今僅較高峰 ( 日產 969 萬桶 ) 下滑 10% 的原因之一。
Heidrick & Struggles 頁岩油顧問 Les
Csorba 指出,OPEC 和沙烏地阿拉伯原本還以為美國頁岩油商會因本次景氣重創而全面投降,但實際上卻反而逼迫美國油商轉型、產業出現新局面。
不過,部分頁岩油商還是認為,油價至少要回歸 60 美元,美國業者才會再次拉高探鑽與水力壓裂 (fracking) 活動。Hess 之前就說,即使該公司在 40 美元就可獲利,但還是會等到油價升至 60 美元再來增加北達科他州的鑽油井。
奈及利亞央行彈盡援絕!奈及利亞幣首度脫勾美元,一夕崩盤 30%
奈及利亞央行 6 月 20 日宣佈棄守緊盯美元,導致奈及利亞幣奈拉 (Naira) 崩盤,其幣值一夕蒸發近三分之一。
奈國央行原捍衛奈拉在 197~199 兌一美元之間,但在堅守 15 個月、耗費外匯儲備27 億美元後,終告彈盡援絕、無力繼續撐盤。奈央行長 Godwin Emefiele 承諾將採用更有彈性外匯政策,但全面取消匯管措施,還是讓市場人士措手不及。
對於奈國央行首度讓本幣自由浮動,Renaissance Capital 經 濟 學 家 Yvonne Mhango 以從未想過來表示心中的震撼。奈拉 6 月 20 日開盤後應聲重貶 30%、報 261兌 1 美元。據分析師預測,奈拉未來幾周內可能進一步下探 390 兌 1 美元,換算潛在貶值幅度達 49.4%。
石油是奈及利亞的經濟命脈,油價長期低迷導致奈及利亞經濟受重創。信評機構穆迪認為,貨幣貶值可立即增加出口匯兌收益,這反倒有助於奈及利亞政府紓解財政壓力。但在另一方面,奈拉重貶也將帶來嚴重通膨問題,恐引發民怨。換句話說,貨幣貶值只是奈國央行一連串挑戰的開始。
缺電困擾 委內瑞拉原油日產量或減少 50 萬桶
休士頓紀事報 (Houston Chronicle) 6 月21 日報導,巴克萊 (Barclays) 分析師 MichaelCohen 報告表示,由於受到缺電的困擾,至年底委內瑞拉的原油日產量最多恐減少 50 萬桶至約每日 170 萬桶。委內瑞拉 5 月份因電力不足而輪流供電,官方表示原油日產量減少12 萬桶。Cohen 則預估,至年底,委內瑞拉原油日產量最少也將減少 30 萬桶至約 210 萬桶。油市有可能受到供應中斷的幹擾,6 月中布蘭特原油價格站穩每桶 50 美元價位。
美國能源部 6 月 9 日報告表示,2016 年5 月,全球油市非預期的供應中斷超過每日360 萬桶,創下能源部自 2011 年 1 月開始追蹤此項數據以來的新高,較前月也增加了 80 萬桶,主要受到加拿大、奈及利亞、伊拉克以及利比亞等國供應中斷的影響。由於供應中斷創下新高,加上石油需求增加以及美國的原油產量下滑,令 5 月份布蘭特原油月平均價格上漲了每桶 5 美元。
必和必拓:油價若站穩 50 美元、新鑽油井將有利可圖
華爾街日報報導,必和必拓 (BHP BillitonLtd.) 執行長 (CEO) Andrew Mackenzie 表示,如果油價能夠維持在 50 美元之上、新鑽油井將有利可圖。他透露,BHP 準備讓部分已開挖但尚未完工的油井上線。BHP 於 5 月表示,即便油價低於 60 美元、旗下仍有 1,400 座左右的油井處於獲利狀態。
日本經濟新聞4 月底報導,Oppenheimer 分析師 Fadel Gheit 預估,即便每桶原油價格回升至 50~60 美元,半數頁岩油廠商仍無力繼續存活下去。
美國能源情報署 (EIA) 統計顯示,截至2016 年 6 月 10 日為止當週美國商用原油庫存報 5.315 億桶、較去年同期 (4.679 億桶) 高出 13.6%。過去 4 週美國原油進口日均量超過 760 萬桶、較去年同期高出 9.8%。
解除出口禁令中國石化首次加工美石油
中國石化已於 5 月 30 日開始加工處理美國美灣原油,這是中國石化首次加工美國原油,也是美國解除長達 40 年的原油出口禁令後,首次出口原油至中國,有助減輕中國對中東地區原油的依賴。
據報導,1970 年代初,受到石油危機的衝擊,美國國內油價一度飛漲,美國在 1975 年實施能源政策和節能法,開始嚴格限制美國原油出口。近年來,在頁岩氣革命的推動下,美國原油產量大幅增加。
2015 年 12 月 18 日,美國解除長達 40 年的原油出口禁令,中國石化也在第一時間買入了首批美國出口原油。
據瞭解,第一艘船運載 4.2 萬噸美國美灣高硫混合原油在 5 月 7 號抵達湛江港。第二艘船運載 13 萬噸美國美灣含硫原油計畫 6月 20 日抵達湛江港。
巨頭掀起漲價潮,民營潤滑油“漲”還是“不漲”?
殼牌( 中國) 有限公司於 2016 年 6 月 1 日發佈《殼牌潤滑油產品價格通知函》,宣佈上調中國地區潤滑油產品價格。作為全球最大的潤滑油生產和供應商,殼牌潤滑油的這則漲價通知在中國市場引起強烈反響,中國經濟L 型走勢下,潤滑油行業面臨大洗牌格局,在巨頭掀起的漲價潮來襲之際,民營潤滑油“漲”還是“不漲”? 是“保證產品品質”還是“保住市場份額”? 終端和消費者能否接受漲價了的產品? 巨頭掀起的漲價潮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成了潤滑油乃至汽車後市場圈子熱議的話題。
函中表示:由於原油價格上漲、人民幣貶值、潤滑油消費稅多次提升等原因使殼牌面臨較大成本壓力,不得不做出價格調整的決定。將於 2016 年 7 月 1 日調整部分潤滑油產品銷售價格,調整幅度約為 5%,新價格將於 2016 年 7 月 1 日正式生效。
殼牌石油公司大幅削減成本或終止十國營運
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 6 月 7 日宣佈, 將大規模削減成本,包括終止在多達 10 個國家的運營。但同時也計劃在賓州的匹茲堡市附近新建一座石化工廠。
在花巨資 530 億美元收購英國能源巨頭BG 集團 (BG Group) 後,殼牌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公司,但現在面臨著很大的財政壓力。因而計劃在 2016 年至 2018 年間出售 300 億美元的資產,相當於其 10% 的油氣產出。這將迫使殼牌關閉在 5 至 10 個國家的運營。
由於持續低迷的油價削弱了公司的現金流,殼牌石油公司 2016 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將減少為 290 億美元,比 2014 年殼牌和 BG 集團的固定資產投資總和少了 35%。其營運支出到2016 年底也將消減20%,至400 億美元。
陸趁低價抄底 搶 9000 萬桶戰備油
國際油價從每桶高達 150 美元一路下滑至目前每桶約 50 美元之際,大陸趁油價便宜趕緊抄底,積極建立戰備儲油的安全存量, 目標從至少 1 個月約近 2 億桶儲量延長至90 天,因此估計 2016 年大陸將再增加採購7000 萬至 9000 萬桶原油。
截至 2015 年年中,大陸戰略石油儲備計畫已經收儲約 1.906 億桶原油,約為 1 個月的淨原油進口量。大陸的戰備儲油目標是最終原油儲備達到 90 天的淨進口量。
據報導,大陸國家能源局也擬訂《國家石油儲備條例( 徵求意見稿)》,除了明確戰備儲油的法源基礎外,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石油儲備設施建設營運。
中國原油產量創 15 年最大降幅OPEC 擠出策略奏效
6 月 14 日發改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樸民表示,5 月份,原油產量同比下降 7.3%, 前 5 個月產量累計下降 3.7%。報導指出,中國 5 月份的原油產量創下 15 年來最大降幅, 這是另一個跡象顯示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的策略正在這個全球最大能源消費國奏效,即向市場大量供應石油以驅逐高成本生產商。
據中石油和中石化調度數據,5 月份, 日均成品油銷量 76.1 萬噸,比上月減少 3.81 萬噸,同比下降 1.34%。5 月末,成品油庫存 1690.6 萬噸,比上月末減少 46.2 萬噸, 同比增長 5.8%。
另據中國國家統計局 6 月 13 日公佈的數據,5 月份的原油產量同比下降 7.3%,至1687 萬噸;降幅創 2001 年 2 月以來最大。
台塑:注意大陸部份石化產品產能過剩
台塑公司 6 月 17 日股東會中通過配發每股現金股利新台幣 3.6 元。台塑表示,佔台塑出口 45% 的大陸經濟短期難以改善,部份產品產能過剩,供需失衡可能會延續下去。
台塑認為 2016 年國際原油仍供過於求, 預期價格大漲不易,對以輕油裂解廠所產製的石化產品較煤化工具競爭力,其中乙烯受亞洲輕油裂解廠故障及歲修影響,供應量緊絀,價格欲小不易,恐限縮台塑乙烯衍生物營運績效。
另丙烯受惠於中國大陸丙烷脫氫廠(PDH) 產能擴建仍多,及煉油廠丙烯產出量增加影響,亞洲地區丙烯將供過於求而跌價, 有利台塑丙烯衍生物生產成本降低。
不過,中國大陸 PE ( 聚乙烯) 及PP ( 聚丙烯) 產能仍不足需大量進口,有利台塑的產品去化,再加上年產 7.2 萬公噸寧波EVA( 乙烯醋酸乙烯酯) 廠 2016 上半年投產,將可增添台塑營運動能。
中油董事會拍板 總公司設籍高雄
中油公司 6 月 17 日召開董事會通過修改公司章程,基於公司業務發展綜合考量,決定將總公司設籍變更至高雄市楠梓區左楠路2 號,因還要送經濟部商業司核准等程式, 最快在二個月內修改完成,實質南遷則因問題較多,目前沒有討論。
高雄市要求石化管線業者 2016 年底須遷總公司到高雄,經濟部長李世光 6 月 6 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表示,經濟部已完成內部評估,中油確定南遷,2016 年會完成設籍。中油公司副總經理陳明輝表示,由於部分員工擔心及工會代表反對南遷,之前有跟員工加強溝通,讓員工瞭解。
他說,董事會通過設籍變更案後,會先報請商業司進行必要程式,但預估修改文書等費用約近新台幣百萬元。
前進雙印有譜了!中油五輕打前鋒
蔡政府力推「新南向政策」,目前與印尼及印度之間的合作,已有較成熟的機會, 據媒體報導,中油五輕設備轉賣印尼的機會正在增加,而且很可能是新政府南向政策的前鋒之作。
中油五輕考慮賣向印尼一案,台印雙方已經評估多年,印尼方面不止是考慮設備,還需要技術與人才,總難突破彼此的效益評估及商討出合作模式,據報導,目前這案子已由新南向政策辦公室接手,有機會露出曙光。對印度方面,6 月 20 日台灣與印度召開「台印度第 2 次貿易工作小組會議」,雙方碰到的障礙是,印方對部分產品維持高稅率,對我產品輸往印度有較大的影響,我方和印度方面則期待在電子、造船和紡織三大產業在合作上有所突破。
越南河靜鋼廠投產前夕被勒令停工, 台塑集團 3,200 億投資大困局
原本正歡欣舉辦竣工儀式,沒想到卻迎來令人錯愕的「停工要求」;近十年來台塑集團最大金額投資的台塑河靜鋼廠,投產之際卻先後遇上越南政府刁難,以及鋼鐵市場低迷不振的虧損挑戰。
日前台塑化召開股東會,小股東關切「越南中部省分魚群暴斃事件,是否會衝擊台塑越南河靜鋼投產進度」,董事長陳寶郎僅以「廢水排放符合環評規範,越南政府還在調查中」低調回應。而陳寶郎沒有說出口的是,原訂於 6 月 25 日舉行的河靜鋼廠高爐點火竣工儀式,已悄悄地「被取消了」。
相關內部人員更證實,河靜鋼廠已被甫上任的親中派越南新政府,下達全面停工令, 內部正在緊急協調溝通;這樁耗時 10 年、投資金額高達 3,200 億元,被視為台塑集團跨產業發展重要的投資案,原本正要迎接苦盡甘來的喜悅,現在卻反倒陷入一片靜默中。
充電不當致燃,新能源汽車充電安全引重視
6 月 2 日,上海一社區內,一輛白色榮威e550 起火,引發關注。經調查,事故原因是用戶在充電過程中,沒有按照用戶手冊的規範進行操作,致使放置在車內的自購延長線發熱引起內飾起火,最終導致了事故的發生。此事件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新能源汽車的充電安全卻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重視。
據瞭解,事故車輛屬於租賃公司,用戶租車回家在充電過程中引發了火災。在通報會現場,記者從燒毀的榮威e550 車身上看到,其電池包與油箱在燃燒後均完好,並無破損和爆燃,發動機與引擎蓋也因防火材料保護,未受延燒。據調查,事故是由於用戶在充電過程中,將家用電通過室外延長線的方式連接到車內,延長線因電流超出負荷導致過熱而引發內飾燃燒,最終釀成了事故, 與車輛的電池安全無關。
2035 年美國電動車普及率若逾 35%、汽油需求恐減兩成
華爾街日報報導,根據美能源諮詢公司Wood Mackenzie 6 月 20 日發布的報告,未來 20 年電動車的普及可能會導致美國汽油需求縮減 5~20%。美國目前平均每天的汽油使用量超過 900 萬桶。報告顯示,如果電動車2035 年市占比重因特斯拉 (Tesla) 等廠商開始推出較低價車款以及續航力和便利性( 註: 目前大約每 100 英里就得充電一次) 顯著突破而站上 35%, 美國日需求量可能會減少200 萬桶。
Wood Mackenzie 研究報告作者 PrajitGhosh 認為,較有可能的情況是美國電動車市占將會在2035 年突破10%、進而導致美國汽油需求量較目前縮減 5%。他預期特斯拉的「Model 3」有能力在未來 10 年讓電動車成為主流產品,進而在 2025 年後顯著壓抑美國燃料需求。BP PLC 首席經濟學家 SpencerDale 表示,電動車在 20 年內可能還是無法普及化。美國電動車市占目前不到 1%。
陸二手車市看俏!「限遷」解禁,中古車商期望高
在過去,北京當局為了保護地方業者, 對二手車的跨省買賣進行諸多限制,即所謂的「限遷」政策。不過,中國為了刺激汽車銷售,決定將限遷解禁、預計 2016 年 5 月底生效,有望讓大陸車市更加活絡。
據報導,在多數已開發國家,二手車的銷售量相對於新車通常是二比一,但在中國卻正好相反。為了刺激車市,北京最近推出新法規,允許大城市的二手車銷往規模較小的市鎮,希望能藉此刺激收入較低的民眾也敞開荷包消費。
汽車智慧化 大陸企業挖角谷歌人才
全球汽車業界正在掀起一股科技化、網路化的升級風潮,有愈來愈多大陸傳統汽車業與網路業,包括北汽、上汽、樂視等都瞄準全球科技重鎮─矽谷,並開始向谷歌挖角, 除了招攬一流人才外,也利用近水樓台的關係取得更先進的智慧化技術,希望在未來的無人車( 自動駕駛) 與汽車智慧化等領域建立灘頭堡,取得領先地位。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傳統汽車製造巨頭都在選擇科技類公司進行合作,甚至可以用「搶」來形容。雖然上汽把技術研發放在了矽谷,但在挑選合作夥伴時,還是選擇了大陸本土的科技公司阿里巴巴,並搶進這股全球正在興起的汽車智慧化風潮。
目前全球重量級汽車業者也都在緊盯大陸的科技公司,比如寶馬 (BMW) 就已經和百度合作研發人工智慧技術及地圖資料的開發。
陸 2015 年城市軌道交通投資額增 27%,在建總長 4448 公里
「2016 中國國際軌道交通展覽會」6 月14 日於大陸上海登場,陸媒引述主辦方之一的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表示,目前大陸在建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總長 4,448 公里,可行性研究報告批核投資累計達 2.63 兆元( 人民幣,下同)。2015 年大陸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完成投資 3,683 億元,年增 27%,城市軌道交通已成為大陸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拉動力。
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指出,截至 2015 年底,大陸共有 44 個城市的軌道交通規劃獲批;已有 26 個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營運, 共計 116 條線路,運營線路總長 3,618 公里, 其中包括地鐵 2,658 公里、佔 73.4%,其他制式城軌交通規模 960 公里、佔比 26.6%。
跟 SAAB 說再見,NEVS 發佈全新自主品牌, 聚焦純電動車!
NEVS 在 2016 年 2 月時,曾經被 SaabAB 瑞典紳寶集團要求禁止 NEVS 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使用 SAAB 品牌和車徽,在歷經半年的協商之後,NEVS 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還是決定正式發布自主NEVS 品牌,正式宣告 SAAB 品牌消逝在市場上。
如今 NEVS 在無法取得原先 SAAB 廠徽與品牌之後,僅能重新設計全新的品牌來推廣其核心業務,像是生產電動車、出行服務以及永續城市規劃方案。而 NEVS 已經確定會在 2017 年在中國市場率先生產 NEVS 9-3 純電動車,動力來源採用純電動的方式運作, 這套電動馬達可以達到最高時速 140km,而最大續航里程為 301km。未來 NEVS 還將推出增程型版本,最大續航力將上看增加至1200km。
Fuso 原廠回收代理權!中華及順益轉為生產合作夥伴
據報導,日本商用車品牌 Fuso 即將來台成立直營分公司,同時回收中華汽車及順益集團之總代理權,中華及順益將由代理商角色轉變為生產合作夥伴關係。
中華汽車在 6 月 8 日公告「與日本三菱FUSO TRUCK•BUS 株式會社重要契約變更」,根據資訊觀測站所公開的訊息,中華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將調整與 Mitsubishi Fuso Truck And Bus Corporation ( 簡稱 MFTBC;即 Fuso) 之合作架 構,未來MFTBC 將投資設立新總代理公司,負責Fuso 品牌在台灣銷售的相關事宜。
MFTBC 為提高台灣市場成長機會,期望與中華汽車以互利雙贏方式建立新的策略夥伴關係,並增加對台灣市場投入,在此策略之下,中華汽車的角色定位將由國產車總代理轉變為生產合作夥伴,中華汽車仍會持續生產並供應 3.5~17 噸貨車及售後服務之零件。
國內最賣水貨車 豐田 Sienna 7 月上市總代理和泰車引進
台灣最賣「水貨車」-豐田 (Toyota)Sienna,將面臨正規軍的強勢挑戰。豐田汽車總代理和泰汽車宣佈,7 月將上市 Sienna 車款,結合原有的 Alphard、Previa 等兩款車,打造史上最強日系進口商旅車產品線, 瞄準高端商務、家庭用車市場。
據瞭解,和泰車引進的 Sienna,主力銷售款訂價將落在 200 萬~ 250 萬元間,僅略高於水貨車,加上原廠服務、技術優勢的強力後盾,相信能吸引日系高端商旅車顧客的青睞。市場預估,和泰車至少能搶下 7 成以上 Sienna 的銷售訂單。
美國豐田生產的 Sienna 大型商旅車,一直以來都是由貿易商透過平行輸入的方式, 引進台灣銷售。
Sienna 更堪稱是目前國內水貨車界中, 單一車款銷量最大的產品,這點可以從單靠銷售 Sienna 一款車,可以在全台養活 4 家以上的貿易車商,獲得證明。
面對 Sienna 水貨車在台狂賣,總代理和泰汽車自然不願坐視,經過長期爭取後,終於獲得原廠首肯,從 2016 年中起,正式對台輸出。
和泰車跨足產險 !64 億元娶台灣蘇黎世
車廠龍頭和泰汽車正式宣佈以 64 億元買下蘇黎世產物保險在台業務,正式跨足經營產險,也補足了和泰車在汽車事業版圖的最後一塊拼圖,而這也是繼裕隆集團在 1999年成立新安產險後,國內第 2 家自營產險公司的汽車業者。有市場人士認為,和泰車算是用很便宜的價格,輕鬆切入產險市場,而蘇黎世產險2015 年簽單保費收入約38 億元, 在國內 15 家產險公司中排第 12,屬後段班成員,市場人士進一步分析,以和泰車新車市占率四成估算,估計蘇黎世產險每年簽單保費收入,將從過去平均約 40 億元跳增至100 億元,於是就有產險業者擔憂,產險市場有可能會陷入一遍紅海廝殺。台灣車險市場平均每年超過 600 億元,但多數人是透過汽車代理商來買保險,不過近幾年部分汽車業者想擴大版圖,紛紛決定跨足產險市場, 看來未來的產業結構,可能也會走向大者恆大的併購潮。
陸客不來 旅遊業開始緊縮人事
陸客團減少,不但降低旅遊品質,更縮減了產業規模和市場。已傳出曾經是大熱門的遊覽車執照開始降價,二手車也跌價;觀光大縣的南投縣有旅館開始緊縮人事。香港也因陸客減少,旅遊業者擔心品質難提升。
「有旅行社 2015 年底已經開始離職不補人,2016 年 3 月精簡人事,以表現差的、不滿一年的、優先順序考慮,約 1 到 2 成完成第一波的人事精簡。」據旅遊業者表示,隨著陸客人數減少,有的旅行社 6 月底會檢討第二波精簡案。如今的旅行社已經開始進入合併階段。甚至有港資旅行社開始檢討撤離台灣市場。
國產車加碼優惠 6 月再下重本搶市
台灣車市 5 月衝出好成績,在貨物稅補貼汰舊換新政策外,國產車更加碼推優惠, 雙重效用下,車市銷售甚至優於去年同期。
在中華三菱消費者購車推出『遇水則發專案』、OUTLANDER『10 萬禮讚,有購利 HIGH』及 LANCER 雙車系 10 萬元跳級配備等利多條件促使下,帶動 5 月整體銷售掛牌數超過 4,500 台,TOYOTA 台灣總代理和泰汽車,6 月起加碼推出「TOYOTA 凌駕車壇烹派豪禮」優惠活動,本次提供總價值最高近 13 萬之多樣化優惠。
除了全車系最長 3 年零利率優惠、汰舊換新 5 萬元補助之車主「先領 5 萬不用等」, 若透過小資方案購買 YARIS 及 VIOS 兩種車款,將政府 5 萬元補助金轉為小資方案的頭期款,強打 0 頭款輕鬆把新車開回家。
納智捷主打國人對移動載具的安全防護意識抬頭,對於車輛的主被動安全系統需求升高,特別推出限量 300 台的 U6 TURBOECO HYPER 3D 安全特仕版,將國人最重視的 SRS 安全輔助氣囊增加至 6 具,同時,也配置更輕鬆便利的智慧型電動尾門,讓 U6TURBO ECO HYPER 3D 安全特仕版,成為國產 90 萬以下具有最高CP 值SUV 車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