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市場掃描
2016-08-05
油價難有大漲行情!EIA 估原油下半年仍將供過於求
能源情報署 (EIA) 6 月 12 日發布「短期能源展望 (STEO)」報告,將 2016 年夏季汽油每加侖均價預估值下調 2 美分至 2.25 美元,相當於較去年同期短少 39 美分。EIA 預估美國今明兩年一般零售汽油每加侖平均價格將分別達到 2.12 美元、2.28 美元,低於去年的 2.43 美元。
美國去年原油日產量平均達 940 萬桶,EIA 重申今明兩年將分別下探 860 萬桶、820 萬桶。EIA 預估今年 6 月美國原油日產量平均為 860 萬桶、較 5 月短少 20 萬桶,較 2015 年 4 月的 970 萬桶少了將近 110 萬桶。
EIA 指出,指標北海布蘭特原油每桶現貨價格 6 月平均為 48 美元、較 5 月上漲 2美元,為今年 1 月創 12 年新低 (31 美元) 以來連續第 5 個月呈現上漲。
EIA 預估布蘭特原油、西德州中級原油今年下半年全球石油庫存平均每天將增加 60 萬桶、進而壓抑油價上漲空間,這段期間布蘭特原油均價預估為 48 美元。(WTI) 今年均價分別為 43.73 美元、43.57 美元,明年均為 52.15 美元。
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部長改口:消化數億桶原油庫存得花上很長時間
Thomson Reuters 報導,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部長法勒 (Khalid Al-Falih) 在受訪時表示,原油的理想價格介於 50~100 美元之間, 油市長期均衡的前提為油價需站上 50 美元。他說,拜美國、加拿大減產之賜,原油日供給量已減少約 100 萬桶。
並指出,目前市面上仍有數億桶庫存,預估將花上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消化完畢。他並且說,部分重要市場正面臨經濟逆風,但願那不會導致全球需求放緩。美國能源部長Ernest Moniz 7 月 1 日在北京與法勒會面後對媒體表示,雙方同意石油市場目前仍呈現供過於求。Moniz 預期油市供需將在2017 年平衡。據報導,法勒還對德國商報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股票初次公開發行
(IPO) 的合理時間點應該是在 2018 年。
美聯社報導,法勒 6 月底說石油供給過剩現象已結束、預估今年即可達成供需平衡。
印度石油需求歷史高、將撐起油價? 年底上看 55 美元
油價在 6 月初站上至 50 美元後開始在45~50 美元之間區間震盪,中國經濟成長趨緩、英國脫歐、供給過剩問題讓油價面臨壓力。下一個能激勵油價走強的利多是甚麼? 分析師建議可觀察印度的需求。
CNBC 7 月 18 日 報 導 ,RBC CapitalMarkets 董事總經理 Helima Croft 7 月中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印度需求目前超強,將成為左右市場的關鍵;雖然中國對石油的需求表現平平,但印度需求增溫,有望在 2016 年底前讓布蘭特原油價格回升至 55 美元。
最近的數據顯示,印度的三個月原油需求增速創下 10 年高,國際能源署的資料更直指,印度最近的石油日需求量已跳升至逾400 萬桶,創史上新高紀錄。
Croft 指出,美國東岸的石油供給量創新高,逐漸填滿紐約港的儲油空間,再加上中國俗稱「茶壺 (teapot)」的地方中小型煉油廠油品出口量跳增,可能使油價在近期內走勢震盪。
阿爾及利亞計劃至 2020 年 將原油產量提高 30%
《Oilprice.com》7 月 19 日報導,阿爾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 (Sonatrach) 表示,國內兩大油田的產量持續增長。今年以來,該國最大油田哈西邁薩烏德 (Hassi Messaoud) 的日產量已經從 42 萬桶增加至 47 萬桶,第二大油田烏爾烏德 (Ourhoud) 的日產量也從 10 萬桶提高至 12.5 萬桶。該國能源部長Nouredine Bouterfa 此前表示,計劃至 2020 年將該國的原油產量提高 30%。該國原油產量近年持續下滑,因基礎建設以及新投資項目持續被推遲的影響。
根據阿爾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該國2016 年原油產量將從去年的 6,700 萬噸油當量增加至 6,900 萬噸油當量,今年的天然氣產量則預估將從去年的 1,283 億立方公尺增加至 1,322 億立方公尺。該國規劃 2017-2020 年原油產量將分別達到 7,500、7,500、7,700 以及 8,200 萬噸油當量,天然氣產量將分別達到 1,413、1,439、1,500 以及 1,650億立方公尺。
必和必拓鐵礦砂產出遜預期, 擬削減石油資本支出
澳洲礦商必和必拓 (BHP Billiton) 7 月 20日公布上會計年度產出報告,其中鐵礦砂產量較預設目標低,但銅礦與石油則是優於預期。必和必拓上年度出口鐵礦砂 2.27 億噸,低於該公司下修後的預測值 2.29 億噸。更早之前,必和必拓原定目標為 2.37 億噸,其位在巴西的礦區水壩潰堤後才下修。
在產出方面,必和必拓位在西澳礦區原計畫生產鐵礦砂 2.7 億噸,但因氣候與運輸軌道保養等干擾而下修至 2.6 億噸,至於實際產出則為 2.57 億噸。
好消息是,該年度必和必拓石油部門生產2.4 億桶石油,高於原先規劃的2.37 億桶, 除此之外,同期銅礦產量來到 158 萬噸,亦高於預期。
儘管如此,面對低油價環境,必和必拓擬縮減本年度石油資本支出 44%,產出因此最多將衰退 17%。
繼鋼鐵後 中國瘋狂傾銷煉油品!6 月出口暴增 38%
中國海關 7 月 13 日公布,6 月份煉油產品出口量較2015 年激增38% 至420 萬公噸, 相當於每日 102 萬桶。顯示中國強勁的原油需求雖然有助紓解供應過剩,但中國煉油廠同時也在全球大力傾銷柴油及汽油等油品。反映繼鋼鐵業之後,中國大量出口如何又衝擊到能源業版圖。
數據顯示,今年來中國煉油品出口量已較去年同期暴增 45%,主要因多用於重工業的柴油出口大增。今年 5 月中國柴油出口較一年前飆增 4 倍至 150 萬公噸。
中國經濟成長走軟,導致中國國內對於煉油及煉鋼產品的需求不振,進而造成這類產品產量過剩飆升,驅使廠商積極尋求外銷。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最近發布的月報便指出,中國內部的柴油需求持續不如預期, 主要歸咎於工業產出增速較去年同期下滑。
大陸對原物料出口設限歐盟向 WTO 遞狀
7 月 19 日歐盟向世界貿易組織 (WTO) 遞狀申訴,指控中國大陸對出口歐盟的原物料課稅並施加配額限制。這是歐盟第三度以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範為由,針對中國大陸提出此類訴訟。
歐盟表示,在 20 種被視為攸關歐洲經濟的原物料中,中共當局對中國出口歐盟的其中 11 項課稅並施加配額限制,這些原物料包括石墨、鈷、鉻、氧化鎂等。
歐盟初步估計,如果沒有這些出口限制,出口到歐盟的原物料總額每年將可增加9.2%,價值高達 1,900 萬歐元。
美方於 19 日表示,已將申訴範圍擴大到涵蓋歐盟訴訟所提及的同一批原物料。這些原物料對航太、汽車、電子、化學等產業都相當重要。
中國是關鍵原物料的主要供應國。以可用來生產潤滑油和煉鋼的石墨為例,中國控制了全世界產量的三分之二;就可用於充電式電池的鈷而言,中國則是全球最大生產國。
長城潤滑油發布超長換油週期產品
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日前正式發布長壽命柴油機油新品,在國內率先實現了 10 萬公里超長換油週期,這也是長城潤滑油全球首次發布“10 萬公里”超長換油週期的柴油機油產品。長城潤滑油“長壽命”柴油機油其實早在 2010 年就已研發成功,不同於將歐美標準帶到中國,長城潤滑油在完成產品配方和研發後,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大數據收集的行車實驗上。為了更好地適應國內複雜路況,長城潤滑油開展了長達 300 萬公里行車試驗,穿越山東、浙江、陝西、天津、內蒙古等 15 個省市自治區的主流道路, 經歷山地、城市、極寒、高溫等中國特殊複雜路況的全面路考。對此,業內人士指出,10 萬公里長壽命全合成柴油機油的推出,不僅滿足了行業發展需求,更刷新了行業產品應用測試的新紀錄。
世界首家煤原潤滑油“太行”誕生
中國太行潤滑油是全球第一家以煤為原料生產的高檔潤滑油,成本低、清潔環保、附加值高,質量可與國際名牌潤滑油“殼牌” 相媲美。
其潤滑油是以劣質煤為原料自主研發技術合成的,可廣泛應用於鋼鐵、發電、化工等行業,以及軍工、航空、航天等領域。
該公司董事長劉俊義介紹說,作為煤炭轉化中的高檔產品,太行潤滑油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實現轉型,更重要的是多項技術實現國產化,打破了高檔潤滑油長期依賴進口的現狀。據了解,潞安集團開發出 4 大類、27 種產品、48 個規格、180 個型號的煤基精細化學品產品系列,多項產品創造國際及中國第一。中國第一個利用費托合成技術生產高熔點費托合成蠟,世界第一個利用富含 α- 烯烴的費托合成輕質油生產 PAO 高檔潤滑油,中國第一個利用正構烷烴生產正構溶劑油、無芳溶劑油,中國第一個利用煤基費托蠟經異構生產 III+ 基礎油等。
殼牌向全球同步推力新一代潤滑油
伴隨中國工業的轉型升級,與工業製造密切相關的工業潤滑油也面臨技術與產品升級的挑戰,降本、增效正成為衡量工業潤滑油產品的重要技術指標。殼牌潤滑油日前在全球同步發布了新一代殼牌得力士液壓油S2MX 和 S2VX。據介紹,這兩款新產品進行的配方升級,旨在幫助提高液壓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和生產率,從而降低用戶的全壽命週期成本。殼牌潤滑油表示,其將積極依靠產品技術創新降低工業客戶的綜合運營成本。
此兩款液壓油憑藉快速的空氣釋放性和優異的過濾性,可以減少因過濾器堵塞而造成的設備停機,降低維護成本,提升設備生產效率。數據顯示,在潮濕的條件下,得力士 S2MX 液壓油優於工業標準液壓油過濾性80%,S2VX 液壓油也優於工業標準液壓油60% 的過濾性。
2016 財富世界 500 強:沃爾瑪蟬聯榜首,鴻海升至 25 名
財富 (fortune) 中文網發佈最新《財富》世界 500 強排行榜,沃爾瑪連續三年排名第一,2015 年營收達 4,821 億美元,年減 0.7%;前 5 位中有 3 家中國大陸公司,國家電網排名升至第 2,中石油、中石化分列 3、4 名;蘋果首次進入前 10 位,排名第 9,是前10 名中唯一實現營收正成長的企業;鴻海排名由 2015 年的 31 升至 2016 年的 25,台積電排名由 472 升至 403。
1-10 名 依 序 為 沃 爾 瑪 (WAL-MARTSTORES)、大陸國家電網、大陸中石油、大陸中石化、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 (ROYAL DUTCH SHELL)、埃克森美孚 (EXXONMOBIL)、大眾公司 (VOLKSWAGEN)、豐田汽車 (TOYOTA MOTOR)、蘋果公司(APPLE)、英國石油公司 (BP);韓國三星電子排名維持第 13。
中國大陸上榜公司繼續增長,2016 年首次上榜的包括電子商務公司京東、家電巨頭美的集團,以及三大房地產公司萬科、大連萬達、恒大。
2016 年上榜 500 家公司的總營收為 27.6兆美元,淨利潤為 1.48 兆美元,分別年減11.5% 和 11.3%;入圍門檻為 209.2 億美元, 較 2015 年下降 11.8%;2015 年榜單最後一名的營收在今年可排到第 449 位。
台塑加油站大改造 耳目一新
強化服務,台塑於 7 月 22 日舉行新制服發表活動,同步全面啟動站體視覺改造,並推出設計亮眼的儲值卡,從新產品的研發到制服改良,再到企業識別重新營造設計等, 盼讓消費者耳目一新。
台塑化總經理曹明指出,2015 年推出「台塑 95+ 無鉛汽油」,打造全新配方超級柴油,訴求「品質升級不加價」,成功打響市場知名度,帶動台塑石油 515 個加油站發油量成長,單日發油量由 14.6 公秉提高到15.5 公秉,平均發油量成長率約 5-6%。台塑化國內油品市占率約 2 成,曹明指出,做為最大的民營石油煉製業者,台塑石油的使命便是不斷創新與進步,提供消費者品質更好的產品。
擱淺 5 個月 漏油危機解除 德翔台北貨輪 最快 8 月拆解
貨櫃輪「德翔台北」3 月因故障擱淺石門又漏油造成北海岸嚴重汙染,生態復育需要3 至 5 年,漁業損失至少 9000 萬元,歷經近5 個月的處理後,岸際油汙已於日前全部清除,水質也持續監控中,交通部航港局長祈文中更說,7 月 22 日中午已趁著船體浮揚時抽出船艙內封存的 36 公噸潤滑油,漏油危機宣告解除。「德翔台北」7 月將會離開石門, 最快 8 月 2 日便會到達基隆,剩餘船體將交由船東處理,相關款項也將持續進行求償。
這是 20 年來首次有如此大的貨櫃輪擱淺,10 月底將會舉辦座談會,針對防油、除汙、移櫃、破碎船體的浮揚作業等程序都將向各界說明,希望從這次的事件中學到教訓,共同探討更好的處理方法。
《日本經濟》出口減幅遠低預期6 月貿易順差超優
日本財務省公佈統計數據指出,2016 年6 月份日本貿易順差額為6,928 億日圓(2015年同月為逆差 609 億日圓 ),5 個月來第4 度呈現順差,且順差額遠高於 ThomsonReuters 事前所作調查 4,948 億日圓的預估值。其中,6 月份日本出口金額因汽車 ( 下滑 7.5%)、鋼鐵 ( 下滑 24.2%) 和有機化合物( 下滑 24.6%) 等產品出口額減少而較 2015年同月衰退 7.4% 至 6 兆 255 億日圓,連續第 9 個月陷入萎縮,不過減幅遠低於Thomson Reuters 事前所作調查下滑 11.6% 的預估值。
6 月 份 日 本 進 口 金 額 因 原 油 ( 下 滑31.2%)、液化天然氣 ( 下滑 43.9%) 和石油製品 ( 下滑 52.5%) 等產品進口額減少而較 2015 年同月大減 18.8% 至 5 兆 3,326 億日圓,連續第 18 個月呈現下滑,減幅低於Thomson Reuters 事前所作調查下滑 19.7% 的預估值。統計數據顯示,6 月份日本對美國貿易順差額較 2015 年同月成長 6.8% 至6,184 億日圓,3 個月來首度呈現增長;對歐盟 (EU) 順差額為 121 億日圓,4 個月來第 3 度呈現順差;對亞洲順差額較 2015 年同月大增 33.2% 至 4,416 億日圓,連續第 5 個月呈現順差。
大陸前首富李河君進軍太陽能汽車
大陸前首富、漢能控股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近日在北京發布漢能四款太陽能汽車,並宣布漢能控股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這是繼2015 年公司巨虧港幣 122 億元、公司股價停牌一年多來,2016 年首次公開亮相。
李河君在發表會上駕駛漢能 Solar 系列全太陽能汽車登場,他說,薄膜電池像紙一樣輕薄、柔軟,可集成在汽車、無人機、手機、背包、服裝等載體上,是漢能移動能源戰略的最新成果。
漢能跨入太陽能汽車,被業界認為,在水電、薄膜發電後,李河君押寶的全新移動能源戰略。據報導,對於漢能為何跨足太陽能汽車研發,李河君回應,漢能做汽車並非頭腦發熱,而是中長期戰略安排。未來漢能還要研發無人機等產品。
漢能薄膜發電公司 2015 年財報顯示,全年營收港幣 28.15 億元,比 2014 年暴跌70%;全年虧損港幣 122.33 億元。李河君辭任漢能薄膜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
6 月新車銷售 飆 4.2 萬輛新高
進口車大賣,加上車商搶搭舊換新補貼政策順風車,大舉加碼促銷策略奏效,激勵6 月國內新車銷售飆出逾 4.2 萬輛的天量, 改寫歷年同期新高紀錄。
7 月在車商暑期銷售競賽最後衝刺,經銷商料將釋出最多折價籌碼下,業者預估單月車市規模將進一步攀升至 4.8 萬輛,甚至不排除有出現「5」字頭的機會。
根據監理所統計,6 月國內新車總領牌數達 4.28 萬輛,年增 3.6%、月增 12.9%,不僅成為 2016 年單月車市第二大的月份,更改寫歷年來 6 月新車銷量最高紀錄。
陸製地鐵列車出現裂痕慘遭新加坡退貨
據報導,新加坡地鐵公司 2011 年從大陸購買的地鐵列車,因車身被發現有髮絲般的極細裂痕 (hairline crack),由於還在保固期內,新加坡認為陸方有義務免費更換車身, 而這些列車已在過去三年中,分批運回青島廠房處理。
新加坡道路交通局( 陸交局) 是在 2009 年斥資 3.68 億新元( 約新台幣 90 億元),向日本川崎 (Kawasaki) 重工和中國南車四方機車組成的合資企業,添購 22 列列車,以提供更頻密的列車服務。
新加坡地鐵公司執行董事李遴偉說:「為確保列車任何時候都可安全載客,我們一直密切觀察裂痕,陸交局和製造商每個月也定期進行安全評估,才安排列車載客。」
中古車換新減稅 適用範圍擴大
中古車汰舊換新減稅適用範圍再擴大, 中古車登記在被繼承人名下滿 1 年,或辦理繼承登記後,車輛合計登記在繼承人及被繼承人名下滿 1 年,也可適用貨物稅減徵優惠。另一方面,官員指出,對於先前放寬非同一戶籍二等親可適用減徵優惠,此次修正作業辦法時,也明確訂定可溯及至 7 月 8 日適用。意即,在 2015 年 7 月 8 日到 2016 年1 月 7 日間購買新車且領照者,現在同樣可申請減徵優惠。
中古車汰舊換新減稅方案,2016 年 1 月8 日啟動,只要是出口或報廢 6 年以上舊汽車或4 年以上舊機車,並於出口或報廢日前、後 6 個月內購買新車並領取牌照,購車時即可分別享有 5 萬元及 4000 元減稅優惠;但該中古車得使用登記滿 1 年以上。減稅方案待總統令公告後實施,限時 5 年。
陸汽車改裝新標準明年 6 月前公布1500 億 RMB 商機可期
陸媒報導,大陸汽車改裝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韋嘉誠於「在 2016 中國汽車改裝法規進程討論會」透露,2017 年 6 月 5 日前,關於新版放寬家用小轎車 16 種改裝標準,將按照國家標準委員會的通知對外公佈。據初步統計,大陸 2015 年汽車改裝市場約達 450 億元( 人民幣, 下同),在新版汽車改裝標準公布後,業內人士預計,汽車改裝市場開放第一年可能將達 1,500 億元以上,汽車改裝產業上下游企業可望受惠。
據了解,關於新版放寬家用小轎車 16 種改裝標準,具體包括汽車外包圍、音響、踏板改加、避震、輪殼、強化件加裝標準,汽車燈光、內飾、改色貼膜、行李架改加裝標準, 汽車電腦系統、電路、外觀、內飾改裝空氣檢測標準及汽車改加裝後安全檢測、配件可靠性檢測標準,共計 16 種汽車改裝標準。
本田生鏽事件 提供 3 年延長防鏽保固
本田 (HONDA) 多款車型在台灣市場傳出新車生鏽,台灣本田 7 月 21 日發表聲明, 自 25 日起包括 CR-V、CIVIC 及 FIT 部分年份車型提供延長 3 年車身防鏽延長保固。延長車身防鏽保固的車款,包括台灣本田製造的 2013 至 2016 年式 CR-V、2012 至 2016 年式CIVIC 及 FIT,包括車門、水箱支架、天窗出現鏽斑都免費修復。
台灣本田表示,在台組裝車輛的材料與製程,具有與全球 Global Honda 的高品質標準,車體塗裝採用標準化脫脂清潔、全浸電著、自動化噴塗、高溫烘烤及防鏽處理等作業方式,並通過原廠嚴格的品質管制及檢測,所有製程均符合現代科技的要求水準。
由於近來本田車主紛紛反映新車發生鏽斑,為了解除顧客的不安,台灣本田表示,在檢查後若發現問題,將予以免費修復,並提供受影響車款自領牌日起 6 年車身防鏽延長保固( 基本保固3 年+ 車身防鏽延長保固3 年)。
新車接力上 豪華進口車向錢衝
豪華進口車席捲台灣車市,近 4 年來新車銷售規模大增 44%,至 2015 年突破 7 萬輛大關。2016 年下半年在奧迪 (Audi)A4、賓士(Mercedes Benz)E 系列等大改款新車, 及 Infiniti 全新跨界車 Q30 接力上市領軍下, 看好將推升豪華進口車市占拚上 17%以上的歷史新高。
國民所得的提升,加上車商競推入門小車、休旅車,使過去只是「有錢人」專屬的豪華進口車逐漸普及化。過去台灣市占率還不到 1 成的豪華進口車,2012 年起有明顯增長,市占率一路攀升至 2015 年的 16.8%, 突破 2 成大關指日可待。
2016 年上半年豪華車市場儘管沒有重量級的新車問世,但在兩大箭頭-賓士與凌志(Lexus) 帶頭衝業績下,整體豪華車市場占有率仍維持 16.8%與 2015 年相當的高水準, 且整體銷量隨總市場的成長,膨脹至 3.74 萬輛,年增 3.7%。
華創車電攜首逢甲 研發無人車
逢甲大學 7 月 20 日與華創車電簽約,華創車電將委託該校資訊電機學院,進行為期3 年的車聯網協同自動輔助駕駛系統開發研究計畫,最終願景希望發展無人車。
此外,該合作計畫也將結合逢甲資電學院院長竇其仁主持的「車載資通技術與先進交通服務聯盟」團隊力量,擴大產、官、學各方技術交流與合作,共同發展車聯網自動輔助駕駛的智慧車輛技術。
華創車電協理陳榮貴表示,公司以汽車產業加上 IT 產業為發展核心,2005 年成立後,2009 年推出第 1 輛車款,2016 年邁入第 2 個 10 年,透過車聯網的建置,持續打造符合現代社會的車輛。
此次合作由華創車電贊助逢甲大學 1 輛LUXGEN U7,未來雙方將致力研發創新實用技術,並透過整車實測驗證,包括任何創意都可將該車輛做為研究平台加以測試,並以自動輔助駕駛做為開端,例如自動偵測車輛的安全距離,即為相關技術應用的一個例子,待各項技術發展純熟,將能實現無人車的願景。
5 智庫不保 1台經院砍 GDP 至 0.77%
受到國際貨幣基金與經濟學人智庫 (EIU) 下修 2016 年全球經濟及貿易成長率預測, 加上碰到英國脫歐成功這隻「黑天鵝」等因素,台灣經濟研究院 7 月 25 日下修 2016 年台灣國內生產毛額 (GDP) 成長率預估值至0.77%,這也是第 5 個台灣智庫做出今年不「保 1」的預測,「下修」彷彿成為 2016 年台灣經濟前景的代名詞。
台經院 7 月 25 日舉辦國內總體經濟預測暨 7 月景氣動向調查報告發表會。該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邱達生指出,4 月台經院預測今年台灣 GDP 成長率為 1.27%,但在台灣民間消費信心逐漸下滑、營建工程與政府相關投資減緩,並加上英國脫歐對未來景氣投下新變數等情況下,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0.5 個百分點,來到 0.77%。
( 國內五智庫:台綜院/ 元大寶華/ 中經院/ 台經院/ 中研院)
陸資來台 6 月僅准 11 件
受到 5 月 20 日政黨輪替以後,兩岸關係急凍影響,6 月陸資僅核准 11 件投資案, 核准金額只有 420 萬美元( 約新台幣 1.35 億元),創下 2015 年 6 月以來的一年新低。
經濟部投審會 6 月 20 日公布 2016 年上半年投資數據,表現相當亮眼,且 5 月時投審會核准陸商瀋陽凱迪,來台收購台北順捷科技等大案影響,陸資上半年來台投資金額, 暴增至去年的近 2.4 倍,但實際上 6 月的單月數據卻是明顯衰退。對此,投審會執行秘書張銘斌表示,陸資未來的情況仍要看長期表現才能確定。
自 2009 年 6 月 30 日馬政府開放陸資來台以來,投審會累計核准陸資來臺投資件數867 件,核准總投資金額約為 16 億美元( 約新台幣 515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