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市場掃描
2017-10-05
俄羅斯能源部長:油價2018年可能觸及40~55元美元/桶
據報導, 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Alexander Novak)指出,如果供應過剩的局面持續,俄羅斯將考慮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其他產油國減產協議延長到明年更晚的時候,他並預估2018年布蘭特原油價格將在每桶45~55美元區間。
2016年OPEC成員國和其他產油國在維也納達成協議,將日產量較當年10月份水平減少180萬桶,俄羅斯減產30萬桶。該協議2017年上半年有效得以延期,該協議在今年5月被延長9個月,也就是2018年3月底到期。報導指出,諾瓦克透露,「如果市場仍不均衡,有必要的話,我們將會考慮延長協議。」
據消息人士稱,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主張將OPEC減產協議再延長3個月,到2018年6月底。
OPEC減產奏效? BP:油價將達50至60美元
據報導,國際原油巨擘BP執行長Bob Dudley 認為,因原油產出國家OPEC的減產使國際原油庫存量減緩,油價應上漲至每桶50美元至60美元之間。9月14日美國WTI原油收盤價為每桶49.73美元。
Dudley認為,全球原油庫存下降需要一段時間,而數月的減產效果將在未來開始奏效,Dudley說道:「未來油價不會有突然的價格上漲或下降,估在50美元至60美元之間會以緩慢的速度波動著」。
目前OPEC及俄羅斯已達成減少協議,協議要求簽約國每日減少180萬桶原油,期限至明年3月。而近期也有消息傳聞,沙烏地阿拉伯與幾個國家正討論是否延長此減產效期。
此外,Dudley也提到歐洲北部的北海油田,「因持續的改善產油效率,過去2014年最高每桶30美元產油成本,目前已降至每桶15美元。」
「展望2020年,產油成本估計還可下降至每桶12美元」Dudley說道。
颶風衝擊!美10月頁岩油增幅料 跌破10萬桶、7個月首見
受到颶風哈維(Hurricane Harvey) 侵襲德州影響,美國能源資訊局(EIA)預估,美國10月份的頁岩油產量成長料將趨緩。
據報導,EIA 9月18日預估, 美國數個頁岩油氣產區的原油日出產量,只會在10月增加79,000桶,是7個月來首度跌破100,000桶,但仍是連續10個月上揚。據估計,10月的原油總日產能將來到608萬桶。
其中,鷹堡(Eagle Ford)頁岩區的原油日產量遭到下修,預估恐下滑9,000桶,主要是受到颶風哈維的衝擊。哈維迫使部分鑽油商在8月暫時停擺。
EIA也在9月將美國頁岩油日產量的預估值下修145,000桶、來到略高於600萬桶,低於之前預估的615萬桶。
這三個國家依舊在增產原油 OPEC減產努力遭遇逆風?
伊朗石油部長Bijan Namdar Zanganeh表示,OPEC致力於削減生產以消除全球原油過剩成果不錯,但該集團需要解決利比亞和奈及利亞產量增加的問題。
Zanganeh 表示,遵守減產協議是「可以接受的」。OPEC應重點關注「利比亞和奈及利亞的局勢」,這兩國因內部衝突,豁免於減產行列。
「OPEC的行動正在奏效,而且大家幾乎都遵守規定,但仍需要做一些改變。」Zanganeh指的是OPEC成員遵守減產承諾。「改變真的與利比亞和奈及利亞有關,每個成員都應100%遵守。」
OPEC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其他全球產油國同意在明年3月前維持減產,以終結2014年以來一直打擊其經濟的原油價格下滑,伊朗在去年成為協議的一分子,儘管獲得特別允許提高產量每天9萬桶。利比亞和奈及利亞不在協議成員中,而且一直增加生產,使供應商努力減少過剩的情況趨於複雜化。
拉同業入股 分擔探採風險
由於探採風險高,失敗率逾7成,中油與台塑化均表示,探採行業盛行「共享經濟」,有別於有錢自己獨賺的邏輯,在探勘領域,即使做好事前周延評估,幾乎8成機率確定該地有蘊藏量,但仍會拉攏同業入股、分擔風險。
中油有悠久探採歷史,與中國三桶油在世界各地有合作案,今年中油宣布與法商道達爾及中國中海油簽訂合作契約,三方攜手探勘海峽中線的石油氣。中油也曾與中國中石化、中石油等業者合作,在南美、非洲等地探勘。
中油說,儘管探採產業成熟,但是在尚未打井之前,一切都停留在「紙上談兵」的評估作業。此外,由於失敗率高,業者大都會找同業一起打井、探勘。
中油主管描述,曾有一家油公司找上中油,希望入股南美洲海域的探採計畫,當時提出中油投資1億美元,但因國營事業決策過程較長,錯失投資機會。後來對方與其他合作對象在兩個月後進行開採,「結果是一條大鯨魚」,打井下去後發現,該地蘊藏量是幾億桶油。
中國中石油 首次開啟管道氣競價交易
中國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9月12日聯合中石油開始舉行天然氣競價交易,這是其首次開啟管道氣線上競價;其賣方為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分公司所屬各區域公司,買方為區域公司的管道天然氣合同使用者,使用者具備交易中心交易會員資格。
這是交易中心繼之前LNG(液化天然氣)競價交易之後,在管道氣領域的首次競價交易。
在天然氣消費量不斷提升及中國天然氣供應呈現偏緊的局面,今年冬季的供需恐更加嚴峻。在這種形勢下,隨著管道氣線上交易的開啟,天然氣價格或將根據市場規律上調。
網購的潤滑油竟然是假貨 中國大冶鋁企損失人民幣280萬元
今年3月中旬,中國大冶市某鋁業公司負責人報警稱,公司買的潤滑油有問題,導致生產受到影響。
該公司是一家生產推拉窗、地彈門及各類裝飾型材的公司。去年11月份,公司負責採購的人員在某網上採購平臺看到,一家名為“東莞市洛嘉潤滑油有限公司”的網店出售“長城”和“美孚”等名牌潤滑油,每桶比市場價便宜人民幣500元左右,遂先後買了51桶。
自使用了該潤滑油後,公司在生產中多次出現設備壓力不夠等情況,造的產品還沒出廠就報廢了,隨後9 台設備出現磨損,生產的產品品質均不合格,導致直接損失人民幣280萬元左右。技術人員一直無法找到原因,經多次排查,最終發現罪魁禍首是潤滑油。而51桶潤滑油用得只剩下最後半桶了,廠方懷疑在網上購回的潤滑油是假冒偽劣產品,便向大冶警方舉報。
大冶市公安局經偵大隊立案後,立即聯繫中國石化潤滑油有限公司,對剩餘的半桶油進行鑒定。經鑒定,該潤滑油系假冒偽劣產品,並非長城公司所生產。
2020年中國汽車全改喝酒精汽油
2020年全中國汽車將開始「喝酒精」,為了改善空氣汙染、削減二氧化碳排放量、消耗過剩玉米等作物,中國官方打算大力推動使用乙醇(酒精) 作為汽車燃料。中國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9月13日宣布,規畫將在2020年之前在全中國推廣於汽油中混合乙醇的燃料,也就是「乙醇汽油」(台稱酒精汽油)。
就是在普通汽油中加入10%的乙醇調合而成的環保汽油。
中石化集團科技部原主任喬映賓指出,因為酒精裡含氧,能夠燃燒得很完全,所以碳氫排放量也可以大幅度降低,他認為乙醇汽油是環境友好可再生能源。
據分析師表示,此一消息讓業界信心大振,沒有政府支持,乙醇價格過高,難以在市場生存。中國大陸玉米庫存過剩,去年底才宣布要在2020年前讓乙醇產出加倍,消化堆積如山的玉米庫存。
中國原油期貨今年上路 採人幣計價
未來國際原油期貨將不只有紐約交易所的西德州原油(WTI)和倫敦交易所的北海布倫特原油(Brent)等美元價格,根據了解,中國政府計畫今年內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啟動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交易。專家表示,這意味著國際原油市場中將存在以中國為主的價格基準,有利於提高中國的大宗商品交易話語權,並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上海期交所表示將積極支援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開展原油期貨上市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爭取年內推出。相關人士介紹,WTI和Brent原油期貨標的是輕質低硫原油,中國原油期貨選擇以中質含硫原油做為交割標的,一是其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44%;二是供需關係與輕質低硫原油並不完全相同,國際市場缺乏權威價格基準;三是中東原油一般為中質含硫原油,是中國及周邊國家進口原油的主要品種。
獨立煉廠成中國原油進口生力軍
中國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在首屆世界油商大會上表示,全球石油貿易中心加速向亞太轉移,貿易主力將由原油轉至成品油。
中國作為世界石油買家的地位將愈加重要,而獨立煉廠將成為中國原油進口生力軍,去年進口量逾8,000萬噸,超越中石油,僅次於中石化,今年預計會超過1 億噸。
他續稱,2020年亞洲石油進口量將佔全球的65%。其中,去年世界成品油貿易量達11.05億噸,佔世界石油貿易總量的34.3%,按年增長4.6%,高於原油貿易的4%增速。
寧高寧表示,隨著美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降低,歐洲加快石油替代,中國作為世界石油買家的地位將愈加重要。去年中國石油消費量和進口量分別較2001年增加1.5倍和5.5倍,對外依存度達67.3%。
青海發現乾熱岩 能源當量超過石油儲量50倍
2017年8月間,「中國地質調查局」在青海省共和盆地3,705公尺深處鑽獲236℃的高溫乾熱岩體。這是中國首次鑽獲埋藏最淺、溫度最高的乾熱岩體,實現了中國乾熱岩勘查的重大突破,初略估計,僅中國範圍內,這種能源的可採儲量就相當於12萬億噸石油當量,相當於目前全球探明石油儲量的50倍。
據中國地質調查局2015年調查,中國陸域3,000~10,000公尺的乾熱岩資源量相當於600萬億噸石油。根據國際標準,以其2%作為可採資源,中國可採資源量為12萬億噸石油當量。
這是繼可燃冰實現開採後,中國能源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若干熱岩能夠實現規模化開發利用,不僅將改變石油行業格局,更將改變能源行業的格局。
不棄守 法蘭克福車展 推改良版柴油車
排碳數據造假引起公憤,汽車全面電動化成趨勢,柴油車眼看要被淘汰走入歷史,但全球各大車廠似乎沒有棄守的打算。
賓士(Mercedes-Benz)等德國知名車廠也推出新款柴油車,這顯示出汽車製造商仍盼透過改良柴油車,使其更符合環保訴求,而非全面放棄。
賓士母公司德國戴姆勒集團(Daimler),今年車展上不但展示純電動車EQ,還將發表賓士氫燃料電池車(Mercedes-Benz GLC F-Cell)。
不過該款號稱全球首輛插電式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車,受限於目前全德國僅有33座氫燃料充電站,對消費者來說並非實用的選擇。但鑑於德國政府料將修改法規提高低排碳車輛的占比下,未來氫燃料電池車可望普及化。
奧迪、賓士等加入Formula E 各大車廠投入電動賽車
德國汽車大廠奧迪(Audi)、賓士(Mercedes-Benz)、保時捷(Porsche) 與寶馬(BMW)7月時相繼宣布加入電動車頂級賽事Formula E ( 電動方程式)。隨著各大車廠競相投入研發電動車,Formula E 亦成為各方人馬證明自家電動車技術的最佳場合。麥克拉倫集團執行董事布朗(Zak Brown) 表示:「當各大汽車製造商開始紛紛加入Formula E,你就知道電動車時代已到來。」
汽車製造商利用這場比賽不斷改良自家電動車、研發零件,包括動力、電池、能源管理系統等。賓利汽車執行長杜海默(Wolfgang Durheimer) 便表示:「我們未來在路上看到的所有汽車功能,都會先在Formula E場上接受測試。」
許多車廠亦希望藉由Formula E對外展示自家電動車技術。賓士汽車預計於2019年12月加入Formula E,該公司賽車部門主管沃夫便表示,他們想利用這場比賽「展現新科技並吸引更多客戶」。
雷諾 - 日產 - 三菱聯盟 2022年前推12款純電動車
汽車製造商雷諾- 日產-三菱聯盟(Renault-Nissan-Mitsubishi) 宣布,在2022年前將推出12款純電動車,並將電動車佔全體汽車產量的比例提升至3成,顯示該聯盟看好市場接受電動車的程度。
該聯盟於去年收購三菱汽車(Mitsubishi),希望藉由三者合作發揮更大綜效,並讓電動車與無人車價格變得更親民。
該聯盟亦公布最新商標並正式改名為「雷諾 -日產 - 三菱」(Renault-Nissan-Mitsubishi)。
各國政府未來將加強取締污染的汽、柴油車,因此有助於推升電動車銷量。因此「我們並不知道這要花多少時間,但這是必然趨勢。」
賓士推出首款插電式 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車
據報導,Mercedes-Benz在第67屆法蘭克福國際車展開幕前夕,宣布推出首款插電式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車GLC F-CELL。
該車以氫燃料電池和鋰電池共同作為能量來源。Mercedes-Benz稱這款車是「通往零排放駕駛道路上的里程碑。」
據Mercedes-Benz公司介紹,這款預生產車型是世界上首款利用鋰電池作為額外能量來源的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可使用插電技術方便地進行充電。這一可以量產的車型主要優勢在於充電時間短,續航里程長,且氫燃料電池產生的唯一廢氣就是水蒸氣。
該車載有4.4公斤氫燃料,最大續航里程可達437公里。大容量鋰電池可額外提供近50公里里程所需的能源。
氫燃料電池車具有清潔、續航里程長、加氫方便等優勢,但氫燃料電池作為動力與傳統動力系統相比仍然比較昂貴。業界人士認為,用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降低成本和技術難度不失為新的解決方案。
馬斯克推文:請大家來看看特斯拉電動卡車 根本就是隻「野獸」
特斯拉正待進入一個嶄新的市場,超越其主力業務高端電動轎車和跨界車,進入馬斯克(Elon Musk)一直承諾的重型卡車世界。
馬斯克9月14日的推文指出,特斯拉將揭露迄今為止最大(也可能是最昂貴的)電動汽車:下個月將在洛杉磯郊區展示電池供電的拖曳卡車。
「特斯拉拖曳卡車公開展示和測試暫定10月26日在霍桑舉行,」馬斯克告訴他1,260萬名推文追隨者,「親眼看看這隻野獸有多不真實是值得的。」洛杉磯國際機場附近的霍桑是馬斯克火箭公司SpaceX、特斯拉的車輛設計工作室和他新型隧道設備製造商The Boring Co. 的所在地。
據報導,馬斯克一年多來一直在談論特斯拉的重型卡車計劃,但沒有具體說明這種車輛的運輸能力和每次充電的續航力。等級8的拖曳卡車通常可以運送8萬磅,包括拖車的重量。通常配有雙重燃料箱的長程柴油動力卡車最遠可以跑到500英里以上。
汽車擋風玻璃隔熱紙深暗 恐難檢舉違停
民眾拍照向警方檢舉汽車紅線違規停車,但因擋風玻璃深暗,無法確認駕駛座是否有人,以致難判斷是違規停車或違規臨時停車,因此不舉發,但有警察認為至少可罰違規臨時停車。
現今許多汽車擋風玻璃貼深黑隔熱紙。
因擋風玻璃深暗,無法判斷是違規停車(駕駛座無人) 或違規臨時停車(駕駛座有人),因此不舉發。
警方答覆:因車前擋風玻璃深暗,無法確認駕駛情事(駕駛座有無人員),舉發引用法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55條或第56條)恐有爭議,依據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規定,無法據以舉發。
方向機防水密封不足 恐導致動力輔助失效!
台灣賓士 M.BENZ 大規模召回
近日台灣賓士發佈安全性召回車主通知,針對Mercedes-Benz GLE、GLE Coupe、GLS以及ML車款進行免費改正活動,並為電子式方向機連接器更新。
台灣賓士表示在我們品質管理的程序中發現,在部分GLE/GLS、GLE coupe車型上,電子式方向機連接器可能防水密封性不足。
在連接器密封性不足情形下,濕氣可能滲入電子式電力方向機控制單元,而產生干擾並致使方向盤動力輔助關閉。客戶可能會警覺到方向盤動力輔助關閉之警示訊息顯現在儀表板上,以及轉向動力輔助失效。視交通狀況可能增加事故風險。
電動汽、機車牌照稅 明年起免徵3年
電動汽機車發展正夯,有望成為下一階段全球風行的乾淨能源運具。行政院9月21日審查《使用牌照稅法》修正草案,將107年1月5日屆期的電動汽車免徵使用牌照稅再延長3年,並新增擴大電動機車列免徵使用牌照稅的範圍,免徵期限為3年。兩者同步於107年1月初上路,預計施行至民國110年底。包括特斯拉、BMW、裕隆納智捷等三大車廠,還有gogoro、中華等機車廠都將受惠。
電動汽車免徵使用牌照稅自101年1月6日起修法生效,107年1月5日到期,本次修法將自107年1月6日起再延長3年。
油電車時代漸去 節能車新主流 小排氣、高效率
歐系車種紛紛為了對應最新的歐洲環保法規,以小排氣量、高效能輸出來達成。而這其中也可以看出一個趨勢,就是Hybrid「油電車」已經不是節能環保的主流,也就是說「油電車」是「過渡車種」,其時代任務身分已經慢慢退去。歐系車或許還保留部分Hybrid以對應輸出國的需求,但是以環保做先鋒的歐洲來說,高效率小排氣量的動力單元,才是目前主流。
財政部早在2015年宣布「大幅限縮油電混合車的減稅優惠」並實施,還規定必須符合完稅價格百萬以下等四項條件,才給予減稅補助,已使部份進口豪華油電車價調漲。
當時的新政頒布,又適逢油價下跌至今仍平穩,讓油電車價優勢不再、省油差距不大,反倒是新世代車款的油耗表現不僅和油電車平起平坐,在車價和性能上更勝一籌。
傳統燃油車 中國醞釀退場
近年中國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傳統汽、柴油汽車的命運引人關注。中國工信部近日宣告,該部已啟動研究傳統燃油車的退出時間表,將逐步停止生產和銷售傳統燃油車。
繼英國和法國宣布將於2040年禁止生產柴油和汽油發動機汽車後,中國工信部表示,一些國家已經制訂了停止生產銷售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表。
從現在到2025年應該是中國汽車產業戰略轉型最為劇烈的幾年。對傳統汽車的節能減排要求、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要求都會愈來愈高。從技術和環境的角度出發,逐步停止生產和銷售傳統燃油車也是必然之路。
中國政府將新能源汽車列入「中國製造2025」的重點扶持10大高新技術產業,目標在該領域培育出兩家全球銷量前十的一流整車企業。
中國北京規範 共享單車上不得設商業廣告
中國各地共享單車「野蠻生長」一段時日後,北京官方提出經營指導意見,包括企業要擁有自己的自行車維修和周轉停放場地、這些自行車上不得設立商業廣告。
據報導,北京市交通委網站9月15日發布規範發展共享自行車的指導意見,比起4月的徵求意見稿還多了上述兩項規定。
在保障用戶資金安全方面,增加了「鼓勵企業採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賃服務」的要求,有可能促使未來企業採取免押金的營運模式。
此外,指導意見重申不發展共用電動自行車,這是考慮騎行安全、停放秩序、道路通行條件、充換電配套設施等做出的決定。
英特爾與Waymo合作,打造完全自動駕駛計算平台
9月19日英特爾宣布與谷歌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展開合作,打造適用於任何路況的Level 4級和Level 5級自動駕駛計算平台。
Waymo稱,「英特爾的技術支持我們汽車內部的先進處理能力,該公司有能力滿足Waymo的大規模生產需求。」
自2015年以來,Waymo自主開發的克萊斯勒Pacifica小型貨車就採用了英特爾英特爾的感測器處理技術、通用計算以及連接技術。雙方都希望在這個基礎上,能夠通過進一步合作,讓自動駕駛車輛擺脫人為干預,進而實現在任何路況下的自動駕駛。
雙方合作的基礎是,Waymo 一直在致力從內部構建其感測器和計算技術,目前正在與英特爾聯手將更多晶元廠商的處理器集成到自己的計算平台中,而對於英特爾來說,這家公司也正在通過與行業頂尖公司的合作,搶佔自動駕駛計算領域的先機。
中斷石油出口後 台灣全面禁止與北韓貿易活動
據報導,非聯合國會員國台灣在中斷對北韓的石油出口後,全面禁止與北韓的貿易活動。
報導說,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率先呼應聯合國對北韓6次核子試爆所做出的制裁決議案。台灣行政院已在官網公告全面禁止台灣與北韓的雙邊貿易。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9月22日宣布,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做為國際社會的一份子,會配合國際社會制裁北韓。
台灣在先前配合聯合國的制裁措施,已限制與北韓的貿易活動,禁止進口北韓的煤丶銅丶紡織品,以及限制出口石油、石油精煉製品。
去年北韓與台灣的貿易規模為1,220萬美元,台灣是北韓的第4大貿易國,但今年第1季已銳減為29萬3,000美元,與前年同期的988萬5,000美元比較, 減幅高達97%。
該報並引述路透社的報導指出,「在中國的反對下,台灣雖然失去了聯合國會員身分,但經由配合聯合國決議案,向全球表示願意遵守國際規範的明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