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市場掃描

2017-09-05



 

美國油價的未來:川普力推的Keystone油管
據報導,TransCanada的Keystone XL油管未來是否落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及美國WTI未來的油價將看內布拉斯加州的決定。
據了解,270英里TRP Keystone XL油管其中超過90%將穿梭在私有地中,而TRP的律師們與項目經理Paul Fuhrer要說服公共服務署PSC、環境保育族群、原住民族群、與當地地主們。
Keystone XL油管已策劃了近10年,會從加拿大的亞伯達省(Alberta)運輸重原油至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Steele城,連接到現有的通往墨西哥灣沿岸(Gulf Coast)的煉油廠。
預計投資會達80億美元,而勞工組織因有工作機會的可能性,目前支持此計劃。TRP與美國總統川普也共同支持此計劃,投資案將花2年建造,創造4,500位工作機會,給予整個州近1,200萬美元的稅收。
而反對的除了環保組織以外,包含之前的美國總統歐巴馬也反對此建造,川普上任後才又開始這項計劃。共有94名當地地主出來抗議,提到用私有土地來建造此管道不合理。

石油庫存下降的速度  仍不足以令油市恢復平衡
據報導,國際能源署(IEA)8月11日在月報當中表示,初步的數據顯示,在美國原油庫存減少79萬桶/日的帶動下,2017年7月,全球石油庫存減少50 萬桶/日。不過,報告也指出,全球石油庫存只是從非常高的水位下降,即使至2018年3月減產協議到期前石油庫存都能以每月50萬桶/日的速度下降,屆時全球石油庫存較五年平均值也將高出6,000萬桶。IEA表示,產油國對減產協議的執行若只是維持當前水平,全球石油庫存的下滑更可能將到此為止。
IEA報告表示,2017年7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減產執行率較前月的77%進一步降至75%,創下減產執行以來的新低;非OPEC產油國的減產執行率則為67%。合計22個參與減產協議的國家,7月的原油日產量較其協議水平高出47萬桶。IEA對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預估則是有所上調,2017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估較前月上調10萬桶至每日150萬桶,2018年預期將續增每日180萬桶。

美國頁岩油產量續創新高
據報導,美國能源部8月14日發佈鑽井生產力報告表示,美國7大頁岩層包括阿納達科(Anadarko)、阿帕拉契(Appalachia)、巴肯(Bakken)、鷹堡(Eagle Ford)、海恩斯維爾(Haynesville)、奈厄布拉勒(Niobrara)以及二疊紀(Permian)等,2017年9月的原油日產量預估將較8月的603.2萬桶增加11.7萬桶至614.9萬桶,續創紀錄新高。
在3大頁岩油產地當中,二疊紀盆地原油日產量預估增加6.4萬桶至260.1萬桶,鷹堡頁岩原油日產量預估增加1.4萬桶至139.3萬桶,巴肯頁岩原油日產量預估增加1萬桶至105.4萬桶。2017年9月,美國頁岩氣日產量則預估較前月的585億立方英尺增加9.3億立方英尺至594.3億立方英尺。

台塑石油換新裝 新形象提升內銷量
台塑石油及西歐等加油站業者合作,砸下新台幣1,800萬元全新打造加油站體。重新打造新站體要讓消費者體驗安全節能加油環境,並提升油品內銷量。
台塑石油繼去年發表新制服、首支獨家主題曲及站體視覺改造外,今年更砸下約1,800萬元,聘請新加坡設計團隊以結合台塑石油及西歐的CI(企業形象識別系統)為基調,為加油站體換新裝。
由台北士林區的西歐士林站打頭陣,擴大舉行開幕儀式,接著由台北福華站8月10日接力、8月17日則由西歐高雄華夏站登場,後續在屏東里港,也將有一座全新的台塑加油站誕生。
目前台塑自營的加油站有福懋與台亞,所有加油站的獲利每個月從2,000萬元到4,000萬元,台塑石化的油品20%內銷、80%外銷,今天台塑石化和加油站業者合作這項工作,就是希望提升內銷量,破除以往的錯誤觀念「台塑靠外銷賺錢、把污染留在台灣」,很感謝西歐總經理劉秀薇,她是第一個與台塑石化配合的業者。

加油族荷包要失血!空污費隨油徵收9/1調漲
開車騎車的加油族注意了!環保署8月30日公告隨油徵收空污費將從9月1日起調漲,其中車用汽油增為每公升0.3元、車用柴油增為每公升0.4元,估計一年將可增加空污基金19億元。
環保署表示,國內各類污染源對PM2.5濃度影響,移動污染源占整體PM2.5 總量約30至37%,主要來自於尾氣中之原生性細懸浮微粒及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等前驅物。
而現行移動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沒有考量到移動源所排放的PM2.5,所以進行調整增加。

電動汽車明年恢復課徵牌照稅,最高可能得繳近12萬元稅金!
為推廣電動車,行政院在2011年時通過電動汽車免徵使用牌照稅,從2012年 1月6日免稅6年,2018年1月6日後,將恢復課徵牌照稅,電動汽車車主每年要繳交的牌照稅,最高可能會達到11.7萬元,比同級馬力的超跑還要多出4倍以上。

中國戰備儲油明年爆滿?油價拉警報
據報導,中國不願對外公布戰備儲油存量,市場只能依靠來往油輪和衛星影像推測。去年矽谷科技業者Orbital Insight估計,2016年5月中國戰備儲油已達6億桶,為當時的最高預估值。要是Orbital Insight推測為真,如今中國戰備儲油應該繼續增加,也許已經超過美國的6.789億桶。
中國狂買原油,每日平均進口800萬桶原油,與全球最大石油消費國─美國相當。中國購買的原油,許多做為戰備儲油之用。全球能源策略主管 Michael Tran表示,中國必須繼續買油,才能避免油市崩盤。他估計今年中國每日進口原油的成長率為往年兩倍,要是中國購油速度減半,油市情況會大為不同。
中國拚命囤油,油槽可能即將爆滿。FGE Energy的Cuneyt Kazokoglu預測,倘若中國原油進口維持2017年的成長速度,剩餘油槽將在2018年7月用盡;就算中國放緩進口腳步,油槽也會在明年年底滿載。FGE Energy表示,今年上半中國每日原油進口量成長100萬桶,下半年將放緩至70萬桶,明年更會續降至10萬桶,是油價一大利空。

未來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投資國會是沙烏地阿拉伯
據報導,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部長 Khalid al-Falih 向媒體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 簡稱:沙特阿美) 預計將與中國石油簽署協議在6個月內投資中石油雲南煉油廠,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部長指出,他們的目標是推動中國的石油投資,要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和投資國。
Falih指出,沙特阿美將在雲南安寧煉油廠擁有股權,煉油廠每日煉油產能為26萬桶。而該項投資談判已經進入深入階段,目標6個月內完成該協議,沙特阿美計劃在該煉油廠和中石油的零售資產投資10~15億美元。
報導指出,中國計劃成立一個大型國有石油公司、銀行、主權財富基金在內的財團,做為沙特阿美首次公開招股的投資者,參與方包括,中國中石油、中國中石化、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中國商業銀行等。
沙特阿美的IPO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沙烏地阿拉伯官方對沙特阿美整體估值為2萬億美元,IPO計劃融資1,000~1,500億美元,將創造全球最大融資規模的IPO。

新能源的大未來  中國可燃冰可用200年
中石油副董事長汪東進指出,今年將國土資源部及廣東省政府就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試採及商業開採先導試驗戰略合作簽署三方協議,進一步推進可燃冰在中國海域的勘查、開發和商業化的進程。他還表示,中石油在該領域的目標便是於2030年實現可燃冰開採商業化。
據報導,可燃冰的開採仍處於探索性的試採階段,而美國、日本及加拿大等國家對可燃冰的開採都早於中國,不過雖然中國對可燃冰的開採起步較晚,汪東進指出,公司於近期積極參與了國家在南海神狐海域開展的可燃冰開採實驗項目,並承擔了該項目的工程設計、試採作業及施工作業。
據悉,該項目連續試採60天,中石油累計參與採氣超過30萬方,取得持續採氣時間最長、採量最大、氣流穩定、環境安全等多項重大突破,還創造了採氣時間和採氣總量兩項世界紀錄。汪東進表示,此次試採的成功也是可燃冰開採向商業化邁出的關鍵一步。
報導指出,全球可燃冰資源量非常巨大,預計相當於全球其他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總量的2倍,而中國的可燃冰資源,目前初步預測資源總量達1,000萬億,若成功開發,作為新能源可供使用200年。

力量礦業能源:煤炭仍是中國能源「大哥」
為整治大氣污染,中國透過「煤改氣」等政策降低煤炭於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惟民營煤企力量礦業能源行政總裁顧建華相信,煤炭未來30年依然會是中國能源的「大哥」,因為一個國家的發電必須要有煤作為後盾,力量能源的策略是安全和清潔。
企業融資及投資者關係主管劉文杰補充,煤炭的重要性在於使用其發電的成本低,換言之百姓未必能夠負擔其他能源的發電,更甚者是比風力及太陽能發電穩定,對經濟非常重要,並舉例至今還未聽說英國天然氣發電廠能夠賺錢,問題在於供應,中國天然氣對進口的倚賴相當高。
他又說,巴基斯坦已有很多新的發電廠落成,印尼供電也不夠穩定,需要建設大量火力發電廠。

聯網汽車給人們帶來便利,也給了駭客新的入侵機會
隨著聯網汽車日益增多,新的安全風險也隨之增加。新技術帶來便利,同時也給駭客提供更多入侵路徑。如今,多數汽車的轉向、加速,甚至剎車都依賴電子系統,而這套操控系統與車載娛樂系統相連,當車載娛樂系統連接網路,駭客可以遠程入侵,進而
控制汽車的操控系統。「一旦你開始提供線上更新,你就打開了駭客入侵的大門」,資安公司Thales Security的首席技術長 Jon Geater對媒體說,「如果你知道汽車安全系統的原理,你總能找出欺騙它的方法。這是一個多次證實的事了。」
在開發自動化技術時,工程師想讓汽車更安全。但與此同時,他們不得不採用線上更新的方式,因為離線更新太麻煩,且效率低下。未來幾年裡,自動化駕駛將面臨許多挑戰,比如新法案制定、交通觀念變革及汽車所有權觀念改變。當自駕車行駛在道路上,網路安全並不會成為大問題,相反地,人類駕駛的汽車可能帶來更大的危險。

豐田搭檔7-Eleven,開發氫燃料物流新車
日本汽車大廠豐田近年漸主打氫燃料電池車市場,自2014年底推出首款燃料電池汽車Mirai後,2016年再推氫燃料大巴士Toyota FC Bus,並預計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期間出售100輛,用於接送選手往返賽地。現在,豐田再找上當地連鎖便利商店龍頭7-11合作,嘗試為冷藏物流車輛搭載氫燃料電池,為節能減碳目標貢獻一己之力。
7-11和豐田汽車在8月9日簽署了二氧化碳減排基本協議,7-11將引進豐田以氫氣開發的冷藏物流新車輛和發電系統,其中製冷/冷凍機組及車輛本身都可由氫燃料電池供電。此外,他們還將引入可充電的汽車電池,發生自然災害之際可成為應急電源,比如停電時可做為避難場所的電力來源。
氫燃料電池在消耗過程中只會產生水,不會產生任何溫室氣體,但與使用可充電鋰離子電池做為動力來源不同,氫燃料電池車是靠著氫分子和氧分子的化學反應產生電流,再將電力送到鋰電池組和馬達驅動車輛前進。
2020年東京奧運會期間出售的氫燃料巴士每台約100萬美元,一台巴士備有600公升的氫氣、一對電動馬達,提供200公里續航力,總功率為306匹馬力和494磅英尺(670牛頓米),僅需10分鐘就能將氫氣加滿。

收回「前」言,福特新執行長:2021年要做出完全的自駕車不太實際
福特(Ford)曾經說過要在2021年達成自駕車的量產計畫,但隨著執行長換人做,這項計畫可能得要往後延了。
福特前執行長Mark Fields 在5月正式退休,改由Jim Hackett接任職位,隨著這樣的人事異動而來的,是業務方向的一些調整。
過去在任時,Fields一直對於自駕車發展十分看好,甚至宣布福特要在5年內量產沒有方向盤、油門、煞車、踏板的完全無人自駕車,做為分享共乘使用。但Hackett上任後經過100天的審查,決定收回「前」言。
不同於其他多數競爭對手,Hackett對於「用自動化代替人類工作」的想法似乎較冷淡,對於福特自駕車的發展計畫也改採較謹慎的態度。
在成為福特新任執行長之前,Hackett曾是旗下自動駕駛子公司的負責人,或許也是因為如此他對自駕技術的發展看法較實際。
Hackett認為,自駕車可能不會完全取代人類駕駛,共享汽車也不見得就能取代個人汽車。
「就像電腦的發展一樣,自駕技術也會是漸進式的進步。如果你想要的是可以在任何地方、時間、環境、氣候下使用的自駕車,那我相信所有的車商都會告訴你,想在2021年達成是有點太趕。」

可拆卸方向盤和腳踏板,福特新專利為真正無人駕駛汽車做準備
當人類實現全自動駕駛時,汽車對方向盤和腳踏板的固定需求就消失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要徹底消滅這兩項人類偉大的發明,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還是需要透過這兩樣配件來體驗駕駛的樂趣,且人類駕駛和自動駕駛混合存在的時代,這兩樣東西在緊急時刻還是必須存在。這樣的現狀便形成了技術革新的需求。
位於美國底特律的福特汽車先走一步,拿下了可拆卸方向盤和腳踏板的技術專利,這對自駕車來說很有必要。
福特很低調,去年2月便悄悄遞交了
相關專利申請,這一「祕密」還是被外媒Motor 1員工發現的。今年8月10日,福特順利拿到了這項專利。
福特認為,要實現汽車方向盤和腳踏板可拆卸的目標,主要面對的是兩大挑戰。一、因為傳統汽車都會將安全氣囊裝在方向盤裡,如果拆掉方向盤,那麼保護駕駛員的安全氣囊要放何處?二、沒有方向盤和腳踏板後,車輛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出了事故,責任應該歸屬哪一方?
可拆卸方向盤和腳踏板確實是自動駕駛發展的趨勢,也是很多駕駛員的偏好。福特的專利設計著重考慮安全性,在可拆卸方向盤和儀表板內都裝了安全氣囊,如果方向盤正常裝在車上,那麼儀表板內的安全氣囊將處於非活動狀態,一旦方向盤拆卸,那麼儀表板內的安全氣囊將隨時待命。

汽車、科技大廠出奇招 讓駕駛開車不分心
開車使用手機分心導致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不斷攀升,全球去年約150萬人因此喪命,導致汽車製造商與科技大廠承受極大壓力,於是他們開始推出軟、硬體設備,試圖讓駕駛開車時不要分心查看手機。最大的問題不在於車子,而是我們帶進車子裡的裝置。
製造這些裝置的科技大廠,紛紛設法解決這個問題。蘋果公司便打算在下個版本的操作系統iOS 11加入新功能,讓使用者可使用「開車中勿擾」模式。系統也會自動回覆「開車中」訊息,讓來電者知道你正在開車。
三星4月時亦曾推出一款功能類似的應用程式「In-Traffic Reply」,此程式使用GPS偵測車子是否正行進當中,並且自動回覆「開車中無法接電話」的訊息。
而汽車大廠也不落人後,投入研發硬體以提升行車安全。日產汽車(Nissan)日前便展示一款名為「法拉第籠」(Faraday Cage)的裝置,手機放在裡面便收不到訊號。

中國車市減速 陷入低迷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汽車銷量1,335萬輛,較去年同期僅成長3.8%,其中乘用車( 意指小客車) 產、銷增速下滑明顯。除了SUV(俗稱休旅車)仍然保持增長外,轎車、MPV( 多用途車)、交叉型乘用車(俗稱廂型車)產銷繼續下降。
其中,轎車產銷分別下降1.8% 和3.2%。相對於往年動輒兩位數百分比的成長,今年上半年中國車市被業界稱為近10年來最差。
據報導,今年上半年汽車銷量不佳,主因是汽車購置稅從5% 提高到7.5%,7月汽車銷售數據尚未公布,但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報告」顯示,7月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52.5%,仍處於警戒線之上(警戒線以50%為界)。
明年汽車購買稅將從7.5%提高至10%,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雖然有「金九銀十」拉動,但時間有限,整個第3季車市很有可能觸底。雖然第4季車市可能會出現一波新的消費需求,但下半年車市「微增長」的整體趨勢仍難突破。

淳紳攜手桃市 打造電動汽車
淳紳、桃園市長鄭文燦於7月31日簽訂合作意向書,計劃在桃園市桃園科技工業區設立電池包廠、全散件組裝廠及純電電動車廠,預計明年底投產。
桃園市政府、淳紳除簽訂合作意向書,也是自創品牌Thunder Power首輛路試車Alpha Car第一次在台灣對外亮相,桃園市政府說,這是一款在歐洲設計組裝的電動汽車,主要特點為電池容量125千瓦,續航里程(新歐洲標準行駛迴圈) 可達650公里。
淳紳董事長沈瑋強調,10年前研發電動車,如今除拿到全球電動車第一張底盤執照,約80%都是自行研發的技術,也是少見的輕量化電動車、採用125千瓦的電池包。

福特擬攜手中國車廠合資生產電動車
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8月22日宣布已與安徽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擬成立研發、製造、銷售和服務電動乘用車的合資公司,合資雙方將各持股50%。
福特汽車預計至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年銷售量將會達到600萬輛,其中,約400萬輛將是純電動車型。報導引述消息指出,福特汽車計畫未來5年內在全球市場推出13款電動汽車,包括一款將在亞洲、北美和歐洲上市的全新純電動小型SUV。
此外,福特汽車今年4月已經公佈在中國的電氣化戰略,並宣布至2025年,70%的福特品牌在中國銷售車型將提供電動車版本選擇。

澎湖推2025年 100%綠電
國發會委員會議8月14日通過「澎湖綠能觀光示範島規劃案」,這項4年計畫藉由推動風電、太陽光電,讓綠電占總供電量於2020年升至50%,於2025年前達100%,並逐步以光雕、水幕等低碳的觀光特色來吸引觀光客,以取代放煙火的花火節。
此規劃案目標是要讓澎湖100%綠能發電,最終不但可供澎湖用電需求,還可透過台、澎海底輸電纜線將剩餘的電力回輸給台灣。
目前澎湖電力主要來自火力發電,風力及太陽光電(綠電) 占總供電量不到10%,但預計在這個計劃執行下,至2020年升至50%,至2025年之前可達100%。
國土處長郭翡玉表示,推動澎湖綠能建設,全島電動機車、電動公車,策畫澎湖灣國際藝術祭,在交通方面除了飛機,也將推動澎湖國際或環台郵輪,這項計畫將以綠能的概念建設,來吸引觀光客。

高鐵免費WiFi上路
高鐵WiFi免費上網正式上路!在五大電信公司共同出資優化高鐵沿線4G網路服務後,高鐵全線12個車站及新竹以北路段,率先啟用iTaiwan WiFi免費上網服務。中華電信執行副總林國豐表示,實地測試結果,高鐵每一列車最多900人可以同時免費WiFi上網,最高上網速度5Mbps,另外,經優化網路後,高鐵4G上網速度也提高很多。
交通部次長祁文中表示,未來乘客只要申請iTaiwan免費帳號,就可以在高鐵車站與車廂內免費WiFi上網,即便列車高速行進仍能連線上網。
這次中華電、台灣大、遠傳、台灣之星及亞太電信等五家電信公司「銜命」投入17.8億元。除了新竹以上率先提供WiFi免費上網,第二階段預定10月15日前,完成新竹以南到彰化八卦山隧道,全線建設工程年底完成,換言之,全線年底全面提供免費WiFi上網服務。

台船 搶進離岸風電新事業
台船海工事業育成中心8月23日揭牌,並與海龍離岸風電計畫辦公室簽署合作備忘錄,開啟台船進入離岸風電產業的新頁。台船總經理曾國正指出,目前造船幾無利潤可言,發展離岸風電估計毛利率至少在1成以上,開拓新領域有助公司獲利與發展。
近年來我國離岸風電產業正在起步,政府規畫於2025年完成3GW的離岸風電,並推動離岸風電產業供應鏈自主化,為此台船籌組海工事業育成中心,整合台船的海工資源,以引進外資和技術轉移方式,籌組海事工程公司、水下基礎公司以及工作船舶等三家本土風電事業,預定於今年底、明年初陸續成立,以服務台灣的離岸風電場域建置。
在離岸風電工作船方面,台船分析了國內離岸風場的特性並整理出建置台灣離岸風場的特殊需求,據此規劃適合台灣海域施工的8MW風機安裝船及140m長大型駁船之投資計畫,積極洽詢國內外投資者合作。

100% Made in Taiwan 福衛5號今升空明年再射福衛7號
第一顆台灣100%自研自製的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五號於8月25日凌晨2點50分升空,接下來明年還有福衛7 號等待發射。
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政憲表示,延續福衛3號的研發技術,福衛7號有6顆約350公斤的微衛星,將在台美合作計畫架構下於明年下半年升空。
甫卸任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張桂祥說,接下來就是驗證我國自製衛星功能,若後續一樣正常,就會跟福衛2號作業模式相同,進行衛星遙測。福衛5號是第一枚台灣自研自製的衛星,歷經6年研發時間,順利升空後,其拍攝的影像可應用於防災勘災、國土安全、環境監控、學術研究及國際人道救援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