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市場掃描
2018-05-04
埃克森美孚與中化弘潤達成靈活焦化技術授權合約
埃克森美孚觸媒及技術授權公司4月9日宣布與中化弘潤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達成授權合約, 後者將應用埃克森美孚FLEXICOKINGTM 靈活焦化技術在中國山東省濰坊市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化弘潤高階化工園區內建造一套渣油改質裝置。
新建裝置每年將加工約120萬噸減壓渣油原料,為中化弘潤生產高品質的液體產品,包括清潔運輸燃料油、化工原料以及清潔燃料氣。該計畫正處於工程設計階段,預計將於2020年開工。
埃克森美孚觸媒及技術授權公司總裁Chris Birdsall 表示:「埃克森美孚FLEXICOKING靈活焦化技術與傳統的延遲焦化製程相比,具有更高的靈活性。
FLEXICOKING靈活焦化技術的應用,將協助中化弘潤煉油廠最大程度地減少資本投入和能源消耗,從而最佳化整個渣油改質製造流程。」
這項製程技術還將為中化弘潤煉油廠帶來顯著的環保效益,煉油廠不再需要進行露天焦炭處理以及煤炭運輸作業,並可透過使用FLEXICOKING靈活焦化裝置生產的燃料氣的清潔燃燒來減少燃燒加熱爐的排放。
埃克森美孚FLEXICOKING靈活焦化技術是一種經過商業驗證的成熟連續流化床技術,可將重油( 如減壓渣油、油砂瀝青、脫瀝青裝置塔底油和流化催化裂化裝置塔底油)熱轉化為更輕、更有價值的產品。FLEXICOKING靈活焦化技術將流化焦化與空氣-蒸汽氣化相結合,將石油焦轉化為清潔燃料氣,更具環境永續性。因此,其用於渣油改質時,為煉油廠提供了更為顯著的靈活性。
LTTS 獲得埃克森美孚探勘公司 數百萬美元的數位化合約
全球領先的純工程研發服務公司L&TTechnology Services Limited ( 簡稱: LTTS)4月9日宣佈,已與埃克森美孚探勘公司(ExxonMobil Exploration Company) 簽訂合作協定,第一年的價值超過2,000 萬美元。LTTS具備地理空間和數位專業知識,將利用先進的自動化工具將過去的地球科學內容快速轉換至數位領域。這將為地球科學家提供更佳的資料可用性,提高分析和評估的速度與效率。LTTS將與集團公司Larsen & Toubro Infotech (LTI)合作從事此項業務。
這筆交易再次確認了LTTS對其重要客戶的科技投資策略,並利用石油和天然氣產業迅速變化的數位化轉型機會,確保其在工程研發服務主要提供者中的領先合作夥伴地位。
LTTS執行長Keshab Panda表示:「我們在碳氫化合物方面的長久經驗、對地理空間領域的理解和數位工程專業知識,讓我們成為幫助埃克森美孚進行這項計畫的理想合作夥伴。我們的解決方案將讓地球科學家能夠更快地從地下資料中獲取見解。而這些見解則可以擴大資產利用率、縮短資料準備時間,並且降低整體擁有成本。」
1.5 個台灣大!全球最大珊瑚礁 富含石油恐遭摧毀
科學家近年在巴西亞馬遜河出海口發現一片巨大的珊瑚礁,是全球最大的珊瑚礁群之一,但這片海域隨後也被發現富含石油,蘊藏量高達140億桶,被法國石油公司道達爾(Total) 看上並申請開發,巴西政府近期宣布,油田開採案的環評已進入尾聲,隨時都可能核發開採許可。
據報導,為阻止該海域的生態及自然資源遭受不可逆的破壞,綠色和平組織在巴西政府的許可下,費時多年詳加計畫,出資在當地進行科學考察。報導指出,在發現亞馬遜珊瑚礁之初,研究發現其總面積達9,500平方公里,然而這次科考行動卻發現其面積超過5.6萬平方公里,超出預測值5倍多,是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之一。
據悉,亞馬遜珊瑚礁海域受地理環境等多項因素影響,科學家過去對其了解極少,其全貌直到2017年才首度在世人面前亮相。當年同樣由綠色和平組織資助的一次潛水艇考察行動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顯示該處是生態資源極其豐富的地區,若任意開採石油必將產生不可逆的破壞。
傳殼牌在亞洲掃逾800萬桶中東及俄羅斯原油
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大手購入超過800萬桶中東和俄羅斯6月裝運原油,並將部分船貨以更高的價格轉售,以獲取利潤。亞洲區對中東和俄羅斯品級原油4 月需求增加,主要因布蘭特期油較杜拜原油的價差擴闊,令大西洋盆地原油更貴。據消息,殼牌從多個市場參與者那裡買進6船卡塔爾馬林原油(Qatar Marine)、4船Upper Zakum 原油、3 船俄羅斯Sokol原油, 還買入至少各1 船的Banoco ArabMedium 和al-Shaheen 原油。
國際油價若再漲下去 至少有三種影響
國際油價已突破每桶70美元關卡,目前看來全球經濟尚吃得消,但若繼續漲下去,那就麻煩了。
西德州中級原油(WTI) 期貨4月23日小跌0.2%報68.28美元,布蘭特原油期貨變動不大報73.98美元。部分投資人認為,目前水準的油價,有助穩固能源業,卻不致打壓需求,對經濟來講是好的。但如果油價繼續上漲,便可能有以下至少三種影響:
1. 經濟成長受阻:汽油和其他能源產品跟著上漲,效果有如加稅,抵銷今年因減稅受益的低收入戶。
2. 拉高通膨預期:通膨預期心理可能升高,進而拉高公債殖利率和融資成本,也加大聯準會(Fed)升息的壓力。
3. 股市看跌:經濟成長一旦走緩,股市也會被連累。美股近來已受貿易對峙、公債殖利率上揚,波動下劇的影響。
中國中石油3.5 萬噸汽油運巴哈馬 敲開美洲市場大門
據報導,中國石油所屬煉化企業生產的汽油首次跨市銷往美洲市場,裝載著廣西石化欽州煉廠生產的3.5萬噸91 號汽油的「MIKONOS 號」3月30日啟航,駛向位於加勒比海的巴哈馬群島。這是中石油大力拓展海外高端高效市場又一重大突破。
亞洲和美洲橫跨太平洋,海上運輸航程一般為30~40天,是國際石油貿易最長的航線之一。亞洲至美洲的成品油跨市交易由於交貨路程遠、地區油品品質差異大、買賣計價公式不同,屬於實貨貿易中最為複雜、技術含量最高的貿易之一。
報導指出,中國石油國際事業 (美洲)有限公司提前進行市場開發和分析,抓住有利時機鎖定跨市價差,並以租船送到的方式將汽油實貨銷售給美洲客戶,中國石油的汽油產品從此打開了美洲市場的大門。
2015年以來,在中國國內柴油銷售壓力增大、中國石油所屬煉化企業出口量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國際事業美洲公司成品油團隊為集團公司柴油出口積極開拓美洲地區高端市場銷路。
中油新建電推油駁船 高雄港首航
中油因應節能減碳國際趨勢,委由新加坡船廠打造的「中油21號」及「中油22號」兩艘1,999公噸電推油駁船,4月23日在董事長戴謙主持首航典禮後,隨即在高雄港投入船舶加油服務行列,開啟國內綠色航運服務嶄新的里程。
董事長戴謙表示,台灣5大商港(基隆、花蓮、蘇澳、台中、高雄) 除了花蓮港之外,中油公司共有9艘油駁船為船舶服務加油,過去傳統的油駁船係由引擎帶動螺旋槳轉動,新造的電推油駁船則改採發電機發電,供應馬達帶動螺旋槳轉動,因其螺旋槳推力大,最多可減少29%燃油消耗,換算每艘每年最多可減少313公噸CO2排放。
戴謙指出,高雄港船舶加油量占全台5大國際商港總發油量63%,首航典禮後,中油這兩艘1,999公噸電推雙殼油駁船將正式於高雄港服役,除了節能減碳,對高雄市政府推行改善高雄港區空氣品質計畫亦有正面效益。
中國中石油23 座地下儲氣庫 全面開始注氣 備戰今冬供應
相國寺儲氣庫是中國國內日採氣能力最大的儲氣庫。2018年中石油計劃為地下儲氣庫注氣86億立方米,其中相國寺儲氣庫計劃注氣17.2億立方米。
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總經理馬新華表示,2000年中國天然氣消費245億立方米,到了2017年就達到了2,300 億立方米,年均增長超過10%。
未來,隨著中國清潔能源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專家預計,到2020年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將達到3,200億立方米,2030年達到5,500億立方米,天然氣佔一次能源比例也將達到10%以上。
「天然氣冬季需求量大,其他季節需求量小,是基本市場規律,如果產供儲運銷不能協同,就會發生冬季“氣荒”、淡季“荒氣”的被動局面。」
相國寺儲氣庫副站長盛勇說,目前中國建有25座地下儲氣庫,其中中石油23座,儲氣規模達400億立方米,調峰能力逾100億立方米,約佔國內儲氣庫調峰能力的98%,推動了國內由採輸氣調峰向地下儲氣調峰的轉型。
增5億噸油氣田 中國奪定價權
近日隨著5個「億噸級」油氣田被發現,中國正在找回全球原物料市場的價格自主權。據報導,日前沙烏地阿拉伯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無預警宣布,調高對亞洲客戶的輕質原油官方售價,當時中國石化強硬回覆「不再花冤枉錢」,稱將縮減4成來自沙特阿美的石油進口,引起外界熱議。對此業內人士直言,中方的底氣除來自於自身市場大外,還有他們甫於青藏高原北部,連續發現的5個「億噸級」油氣田。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分公司青海油田指稱,透過近10年的努力,公司成功克服青藏高原複雜山地的探勘障礙,連續發現5個億噸級整裝大油氣田,新增三級油氣儲量當量達19.3億噸。青海油田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油田,在本次勘探完成後,該區的油氣資源總量增加到70.3億噸。
值得注意的是,為進一步掌握國際原物料市場話語權,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上海原油期貨」,已在3月26日正式掛牌交易,此舉將使中國掌握的原油定價權向前躍進,挑戰「石油美元」地位。
印度汽機車市場飛躍成長 拚全球第三大
印度汽機車市場商機龐大,2026年印度汽機車市場將較目前成長四倍,躍居全球第三大市場;莫迪政府更規劃2030年全面使用電動車,將帶動汽機車產業製程的轉變。
快速成長的印度市場,提供歐、美、日、中國所沒有的市場空間,吸引外人投資,累計2000年4月至2017年3月,金額達167億美元。而汽機車產業由內燃機轉向電動馬達,汽機車製程的轉變提供新的商機,各大廠紛紛投入鉅資研發及製造新的產品。
推動印度汽機車市場成長動力有三大原因,包括:國民可支配所得持續增加、中產階級人口持續增長、年輕人人口攀升。此外,汽車製造商推出各型小客車及購車貸款等措施,都對汽車銷售產生助益。
印度政府新修訂的2030電動車政策,公務車要全面使用電動車,民間用車要有40%使用。目前印度有35家汽車製造商,其中創立於1945年的Tata Motors 累計銷售900萬輛車,印度汽機車市場的持續成長,提供各國業者很大的營運成長空間。各國汽機車業者競逐這塊崛起的龐大市場。
全球最強充電效能 奧迪e-tron 電動休旅即將上市
去年底Audi e-tron SUV發表後,Audi已正式邁入電動車時代,而e-tron SUV也確定會在今年底上市,售價約台幣290萬,首波會在歐洲上市。Audi e-tron SUV的馬力會在430hp至500hp左右,據說Audi 已經收到上千張訂
單,可見電動車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Audi e-tron SUV具有150kw的超級充電技術,只需要30分鐘就能把在低電量下的電池充滿,而且單趟續航力高達400公里,如此優異的表現也難怪能夠在上市之前收到這麼多訂單了。
不只要擴大電動車產品線,Audi計畫在歐洲建設200座快速充電站,配合歐洲現有的6 萬5千座標準充電站以及家用充電設備,電動車的普及率會短時間提升,接著Audi便會開始慢慢將旗下產品全數替換成純電,而內燃機就會成為歷史的一部份了。
日企率先在中國市場 投放新款電動車
全球最大規模的車展北京國際車展4月25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及日美歐廠商發佈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 及純電動汽車(EV)等新的電動車車型。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純電動汽車市場,北京車展將成為國內外廠商展示純電動車技術的舞臺。
來自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的合計1,200多家企業參加此次車展,參展車輛超過1,000輛。日本廠商將以電動車為中心,大力推出新車型,加強在中國先行投放新產品和技術的趨勢。
豐田汽車將展出轎車「卡羅拉」和小型車「雷淩」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全球範圍內率先在中國上市。與已在銷售的混合動力車(HV) 一起,加強向電動車的轉變。
本田展出以中國合資公司廣汽本田預定於2018年上市的SUV「繽智」為原型的純電動汽車概念款。該車型計劃在中國生 。本田還將發佈主力轎車「雅哥」的混動版外和高檔品牌「謳歌」的小型SUV混動版。
日產汽車除了已在日本上市的純電動汽車「聆風(Leaf)」的新車型之外,還將發佈跨界車型的純電動汽車概念款。日產還預定展出全球首次公開的新款純電動汽車。概念車的主打功能是能夠讀取駕駛員的腦電波,在自動模式下實現符合駕駛員想法的駕駛方式。
台灣進口車竄紅 快占半壁江山
進口車占台灣車市比重持續攀高,3月進口車前進45%,台灣車市近半壁江山已由進口車盤踞,國產車空間縮小,一旦進口車達到五成,國產車供應鏈恐怕要面臨更嚴苛的考驗。
豪華車品牌近幾年大量引進新車款,在車海戰術以及降低規格、降低入車價格的多重策略下,有效取代傳統國產中大型房車的市場,進口車的入門價格甚至殺到百萬元以下,許多國產車的車主紛紛轉向進口品牌。
此外,有些消費者雖然購買進口車,但是進口車的維修價格與國產車相差不少,未來也會因為持有成本較高,退出進口車的行列。
台灣最大組車廠國瑞汽車總經理林永裕表示,由於國產車的份額縮減、休旅車也取代傳統國產大型房車,讓國產車產量減少、競爭力減弱。
鴻海攻歐洲電動車 捷克先發
鴻海集團落實發展電動車生態圈策略,將切入電動車充電站開發。鴻海集團決定以歐洲的捷克基地作為發展電動車電池系統、充電站、車聯網等研發先鋒;另外當地也傳出日產汽車(NISSAN) 新一代的電動車Leaf委託鴻海集團即將在當地合作測試。
鴻海集團2000年在捷克設立工廠,業界認為鴻海集團先前敲定在捷克當地發展貿易平台、工業4.0、雲端與大數據中心等多元項目與一系列投資,但捷克等地重工業發達,汽車工業也是重要一環,因此在當地的設計中心不侷限於行動應用,也包含配合當地汽車工業發展。
捷克地方消息顯示,日產新一代電動車於帕爾杜比茲當地研討會上展示,主要展示地點為新的機場航站大樓,展出電動車在智慧城市的系列運用,包含車聯網技術、自動停車等示範。
中油拚電動車電池,戴謙:5/21與TDK簽MOU
中油董事長戴謙4月21日表示,將與世界電池大廠TDK簽署MOU,同時攜手中華汽車,打造「台灣中油品牌」電動車電池,並配合新南向政策,擬到機車使用率高的東南亞設廠發展。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4月21日舉行「新能源政策展望」高層論壇,由總統府國策顧問、現代財經基金會副董事長李伸一主持,台灣中油公司董事長戴謙出席與談,剖析台灣面臨能源轉型的機會與挑戰。
未來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提高,政府也訂出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機車、2040年禁售燃油車的目標。戴謙4月21日表示,這對中油是很大威脅,已與產銷電動機車品牌e-moving的中華汽車洽談合作,將結合中油材料與技術,未來希望生產中油自有品牌的機車電池,並逐步將加油站轉型為「綠能站」。
他說,中油有綠能及新材料研究所開發出的電池材料,在拜訪日商TDK時,得到TDK的認可,雙方確定在5月21日簽署合作備忘錄(MOU)。
滴滴順風車不敵逾億舉發單 在台業務喊停
滴滴出行2月在台灣推出的「滴滴計程車」、「滴滴順風車」二項服務,其中「滴滴順風車」遭台北市監理所認定是違規行為,是「未經申請核准利用網路平台經營汽車運輸業攬載乘客收取報酬」,開出9張舉發單、罰鍰高達新台幣1.81億元。
樂迪科技表示,鑑於過去市場上出現許多打著共乘名義然非屬共乘事實的營業行為,以致台灣長期以來普及的民間互助行為「共乘」,即順風車的價值遭到質疑,加上樂迪科技的初衷絕非顛覆既有產業,積極與監理單位溝通期間,為避免造成順風車用戶困擾,滴滴順風車服務即日起暫停服務。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滿20年 近450萬人受惠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自1998年1月1日實施至今已滿20年,金管會表示,至2017年12月底,承保車數有1,911萬輛,汽車投保率高達99.53%,累積理賠金額及補償金計約2,453億5千餘萬元,已超過446萬人次受惠。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為政策性保險,為使受害人迅速獲得基本保障,採定額無過失制度,保險經營採無盈無虧原則,並設置財團法人汽車交通事故特別補償基金,以提供未投保汽車、肇事逃逸汽車或未經被保險人同意使用或管理的汽車(例如失竊車)發生汽車交通事故時,受害人得以補償等措施。
中國首款商用無人駕駛巴士:無方向盤
無人駕駛是數字技術的集大成者,引領未來機動車信息化方向。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期間,由金龍客車和百度聯合打造的中國首款商用級無人駕駛巴士—阿波龍,將為廣大觀眾提供開放試乘。
阿波龍車身長4.3米,寬2米,高2.7米,內部設計8個座位,整車沒有方向盤、剎車踏板、油門踏板,是完全按照L4無人駕駛級別的特點打造的汽車產品。
據介紹,阿波龍前後安裝有雷射雷達、超聲波雷達等傳感器,因此不會“開小差”,能持續監測路面情況,具有車流判斷、路牌識別、避障等能力。在乘車點,車輛會自動開門讓乘客上車。行駛過程中,車上雷達會自動識別周邊情況,當出現坑窪路面,車輛自動減速,轉彎時也會減速。假如前方機動車停駛,阿波龍在距離10米的位置就會停下來,前車開動它又會繼續行駛。不管是雨天還是夜晚,阿波龍均可正常行駛。
葡萄牙於3月達到100%再生能源供電
根據葡萄牙國家電網公司(Redes Energéticas Nacionais, REN) 的數據,3月的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4,812GWh (GWh,相當於一百萬度),超出全國電力需求的尖峰4,647 GWh。其中水力發電因3月平均降雨量達到往年的4倍而大增貢獻了55%,風力佔42%。
這項新紀錄恰好呼應了葡萄牙政府在4月初暫緩每年兩千萬歐元(折合約七億兩千萬台幣)補助的決定,其中大多數是由轉為待命中的火力電廠獲得。
距離上次葡萄牙100%再生能源供電已經將近1年,當時持續了107小時,而去年3月的平均再生能源供電量為62%。
台塑越鋼 首季營收140億
台塑集團投資越南鋼鐵事業逐漸步入坦途,台塑河靜鋼鐵廠去年底達到100萬噸產量目標,出貨量也大幅提升,目前正式呈現現金正流入狀態。河靜鋼廠今年首季營收達4.78億美元( 逾台幣140億元),今年營運有機會逐季成長,全年營收挑戰25億美元目標。
台塑河靜鋼鐵廠第一期投資金額逾100億美元,去年5月29日正式點火試車,去年底如期達到100萬噸產量。如今營運邁入現金正流入,運作績效實屬優異。
河靜鋼鐵廠透露,目前正積極著手第2支高爐點火,逐步朝自產1,000萬噸成品鋼捲目標邁進。倘若4月底能取得政府批覆文件,有望在5月中點火,屆時台塑越鋼年產量可望倍增到700萬公噸。
台塑河靜鋼廠指出,越南基礎建設需求強勁,每年鋼鐵產品進口量1,700~2,000萬噸,河靜鋼廠主要就是鎖定內銷市場。目前一號爐順利運轉中,營運漸入佳境;二號高爐已動員技師及啟動各項準備工作,若一切順利,預期全年越鋼總生產量達500萬噸,年產值上看25億美元。
道達爾收購美國電池開發商 關注電池新興技術
日前,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表示,旗下風險投資公司已經收購了位於美國麻塞諸塞州的私人控股電池開發商Ionic Materials的股份。
Ionic Materials提供研究和開發服務,並專注於開發針對高能量密度電池的先進材料,據稱比傳統材料更安全、更便宜。這一技術可能是固態電池發展最有希望的途徑之一。
“道達爾能源投資公司(TEV)密切關注能源儲存領域,尤其是電池新興技術。”道達爾稱,TEV已對技術和能源領域的30多家初創公司投資了約1.6億美元。
道達爾稱,Ionic Materials 的突破性技術可以顯著提高電池的安全性、性能和成本。固態電池被認為是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各種應用的下一代電池。
自2013年以來,隨著全球能源消費轉向更清潔、更高效使用,道達爾擴大了其可再生能源資產組合。
2016年,道達爾以10億美元收購法國電池製造商帥福得。
新南向布局報喜 台塑化砸2,800億 赴美設廠
台塑化與美國路易斯安納州州長愛德華茲(John Bel Edwards)4月24日宣布,台塑化在路州的石化園區計畫案啟動,共投資94億美元( 約新台幣2,782億元),年底前完成環評,首期預計2022至2024年投產乙烯、丙烯,主要供應美國市場。
美國路州州府指該案將創造1,200個工作機會,平均年薪達8.45萬美元,建廠期間工作需求多達8,000個。
投資案所在的聖詹姆斯郡將提供台塑化繳稅優惠,預計5年後才向台塑化徵收地價稅,8年後才能提高稅負比率至20%以上。
台塑化旗下輕油裂解事業集中在台灣和中國,國內麥寮廠年產293.5萬公噸乙烯,236.8萬公噸丙烯及44.7萬公噸丁二烯,以供應國內市場為主;中國寧波氯丁橡膠廠年產能5萬噸,供應中國市場。
此次路州投資案,是台塑化首次將生產基地延伸至美國。台塑化董事長陳寶郎指出,未來將優先供應美國市場,再逐步延伸到北美、南美及歐洲市場,讓台塑集團的全球布局更完整。
中鼎攜手德商 搶攻離岸風電商機
中鼎4月2日表示,已與德商WPD達德能源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將搶攻離岸風電商機。中鼎表示,WPD是風電及太陽光電開發及營運商,總部位於德國布萊梅,營業據點遍布18國,成立超過20年,至今已設置近2,200部風力發電機組、總裝置容量超過4,400MW。
2016年WPD 在台併購英華威風力發電集團,目前為台灣最大民營再生能源營運商,營運超過380MW的陸域風電及太陽光電,另已規劃離岸風電場址,包括位於雲林外海的708MW,及桃園外海的363MW。
中鼎表示,距離2020 年底達成520MW的政策目標僅剩約1,000天,所有的開發商均全力衝刺,離岸風電是台灣能源轉型的重大關鍵,中鼎將發揮工程設計與管理的強項,積極爭取相關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