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樞學堂-全架構經營學(十):優化與創新的永續競爭力
2016-08-05
消費者十之八九不太懂車,給了「專業動態傳達」很大空間,除善用「系統化修車觀念」外,另一個頗具說服力的專業表現就是「信心行銷工具」之運用。業友們對創造及鞏固客戶認同感與忠誠度之信心行銷,其實一點也不陌生,但缺乏的是計劃性之具象呈現方式,對部份儀器機具的功能則存在觀念上之自我限縮,以致錯失或弱化了信心行銷的重大成效。
如果問讀友們「扭力扳手、深度規、音診器、光纖內視鏡、水箱水濃度測試器、煮沸式煞車油測試器、電瓶測試器」等儀器機具之用途,相信絕大多數會說當然是檢測用,甚至認為有些並非必要。長期浸淫汽修業的筆者雖不感意外,但須提醒大家應從消費者端考量,前述設備其實是最好也最經濟的信心行銷工具,一來許多廠店早已購置無須再花錢,二來即使需要購買其金額也不高,三來藉由眼見為信可大大消除顧客疑慮,四來會成為口碑傳播的專業好話題。
專業形象的動態傳達,強調品牌專用機當然最具說服力,但大多數廠店之保修品牌眾多,根本難以負擔價格高昂之品牌專用機,因此前述沒有車種限制的信心行銷工具,不僅擁有可行性及落實度優勢,且能留給消費者多元且具體之專業印象,技師們也無操作或使用上的困擾。車主們不僅相信儀器機具的測試值,也將使用頻率視為專業化程度之判斷依據,畢竟他們最怕的就是駕駛風險、半途拋錨、老修不好與白花冤枉錢。
當汽修業從賣方市場轉變成買方市場時,即先後孕育出兩大顧客服務新賽局,分別為「服務戰開打」與「保修廠店也有行銷」,且正式宣告顧客導向的新思維,將逐漸引領市場進行版圖重分配,並持續淘汰沒跟上時代觀念的業者。1990 年代初期,堪稱汽修業長期王道的技術導向,開始遭受顧客導向之挑戰與衝擊,技術精湛從此不再是車水馬龍的票房保證,而跨入這個世紀之後, 服務與行銷的合而為一,則成為搶食車源的最大利器。
消費者選擇保修廠店的因素很多,但「誠信認同」於長期市調始終排名居首,幾乎不具市場話語權的獨立車廠則相對處於弱勢, 這也是近十年來品牌車廠業績較為持穩的原因。獨立車廠沒有品牌光環,沒有海外母廠奧援,沒有足夠的品牌專用機,也沒有總代理之行企團隊,於面對「誠信認同」競賽時, 除了運用信心行銷工具的理念外,請問還有更好的方法嗎?
過去曾有業主或學員直率表示,信心行銷工具對保修不具意義,甚至認為浪費時間。筆者則提醒應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待,縱算是花拳繡腿的演出,能強化車主們的專業印象與誠信認同,有什麼理由可以不做?以音診器為例,技術者通常不習慣使用,寧願順手以水管或大起子來抓異音,但您想過消費者是否會有不同評價?您不妨問問非汽修人的親朋好友,對這兩個迥然不同的畫面有何觀感,相信答案就會讓您急著改變。
演出本來就是商業世界的重要觀念與必要行為,試吃、試用、試聽、試看、手套、頭套、酒杯、逆滲透飲用水、不加味精、專家推薦等,其實都是信心行銷的具象演出; 我們汽修業的三套一墊、工作三禁( 禁菸禁酒禁檳榔)、保固看板、證照懸貼、舊品留存等,又何嘗不是演出!信心行銷工具的運用,必須輔以熟練話術,且屬消費者聽得懂的話術,方可達到最高成效。
信心行銷工具雖然很多,但最容易提升專業化形象的就是音診器,最能帶動口碑與傳播的為內視鏡,而扭力扳手則是最能留住並開發愛車人士的市場金鑰。內視鏡得之於一個進步名稱、同業較少使用、消費者可共同參與、工作前後能相互比較等優點;扭力扳手有別於消費者常見、常聽到聲音的氣動扳手,若能加以重視精確磅數之表態,定可提高專業形象並打動愛車者的心。
消費者不同於技師,其專業認知來自於所謂外行,若您常看市調報告或常與車主談及專業感受,當可明白技術者不易了解一般消費者的觀點,他們相信眼耳見證的修車表現,尤其是具有進步象徵之新鮮感。汽修業的簡單化、標準化、專業化等三化經營,係車主們最直接碰觸之服務感受,其優劣不僅影響當下業績,更會牽動未來車源與廠店興衰。三化興革其實不難,但改變須從觀念、訓練、要求著手,如能持之以恆落實,成效半年內當可顯現。
全架構經營學已連續刊載十個月,該是讓讀友們消化並發揮的時候了。下月起本專欄將切入「三缺困境」之現實面,期望大家一邊就全架構經營學前半部加強練功,一邊面對缺車、缺工、缺利潤之棘手考驗。至於全架構經營學後半部的三質、企業社會責任、四重盈餘戰略等篇章,筆者將於適當時機再優先向本刊讀者詳加詮釋。雖然企業社會責任 (CSR)、四重盈餘戰略等議題大家較為生疏,但事實上少數廠店於策略化表現已相當突出,而這兩大議題將主導著企業的永續發展。
在可預見的未來,汽修業不會是落日產業,當然也非夕陽行業,只是我們碰上了前所未有的大變動,以及蛻變中無可閃避之嚴苛考驗,讀友們固然應該緊張,但焦慮則大可不必。三缺困境其實存在已久,其肆虐程度仍一年比一年嚴重,至於誰能成為未來的大贏家,儘管同業們大家機會均等,但時趨判斷、觀念轉換、利基掌控與執行定力之差別,則會是榮衰四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