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省汽保公會聯合會

2017-10-06



「業必歸會」是《商業團體法》第12條的規定,公司、行號均應於開業後,一個月內加入該地區商業同業公會為會員,否則將被處新台幣1,5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之罰款。儘管商業團體法這麼規定,但業必歸會於眾多行業都未能徹底執行,究竟是政府宣導不足或執法不力,還是公會功能未被突顯或制約不彰?也許我們必須正本清源來看待公會之存在價值,並重新審視這項政策的立法精神。

九月六日中午前後,林口的太陽很野放,本公司洪董事長、張社長與相關經理人正熱情接待遠道而來的貴客──台灣省汽車保養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王煥宗理事長、林群雄副理事長、陳健常副理事長,以及因緣際會促成這次專訪的Pcars人與車總經理陳熙樞。專訪於熱烈的氣氛中進行,不但重溫了台灣汽修業的漫長發展史,也看到台灣省汽車保養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下稱省汽保聯合會)及其轄下各縣市公會(統稱省聯公會)的努力,並樂見省聯公會的龐大力量,能成為汽修業邁向新世代之重要推手。

貴賓們盛讚「石油情報」對車、油二界的貢獻,並對本刊發展始末表達關切,我們則簡單做了口頭簡報。石油情報前身為1981年創辦的潤滑雜誌,迄今已有三十多年歷史,每個月發行量為12,000本,保養廠、油公司、油商、學校、汽修相關產業等都是目標讀者群,而油品專業知識、業界動態、優質保養廠、汽修業經營管理、技術與設備等長期報導,則深受車油二界的重視與歡迎。其實從某些角度觀察,省聯公會與本刊有著不少相近的特質,除長期致力於產業環境與進步之提升外,服務對象也密不可分。

民國75年5月7日成立的省汽保聯合會,目前共有十多個縣市公會參與,包括六都在內的會員總數大約八、九千家。成立迄今已達三十一年的省汽保聯合會,係以優化汽修業經營環境、加強汽車修理維護、促進經濟發展、協調同業關係、強化資訊流通與市場情報、增進會員共同利益、提升汽修業社會評價、協助會員解決困擾、帶動全國各公會緊密團結,扮演政府與同業之溝通橋梁、創造同業福祉等為會務宗旨。

保修廠加入公會,有哪些權利義務?汽修業業績普遍衰退,省汽保聯合會看法又是如何?一例一休等勞動條件的改變,省聯公會之立場或主張為何?省汽保聯合會推動「一家修車‧全台服務」,對會員產生何等利基?提出故障診斷收費,其出發點與期盼又是什麼?今年省聯公會,對會員提供哪些具體服務?在一連串極有效率的訪談中,三位省汽保聯合會領導人知無不言,我們看到他們對汽修業的熱情,也親睹合作無間、默契十足之接力典範。

專訪於既熱烈又輕鬆的氛圍中進行,時而感嘆汽修業是一個不被政府看見的行業,時而憂慮這個攸關道路安全的產業不在年輕人就業選單裡,時而群情亢奮談論著政府法令規定之更替,時而略帶驕傲暢談汽修人無怨無悔的服務故事,這三位產業奉獻者講到公會貢獻時則不見居功。

問:保修廠加入公會,有哪些權利義務?

答:很感謝石油情報給我們說明的機會,希望更多保修廠能加入各縣市公會並分享公會資源,而省聯公會今天的基礎實應感謝歷屆理監事們的努力。保修廠加入公會須繳交年費,各縣市公會的年費因服務與需求差異而不盡相同,公會除常態及個別服務外,還不定期舉辦技術與經營講習,每年召開會員大會報告工作計畫與成果,並辦理會員交流餐會或補助旅遊活動。為因應時代進步,公會已透過即時通訊軟體,傳遞重要訊息及市場資訊,提醒糾紛案例該如何避免,若維修產生爭議,還可請公會協助鑑定及仲裁。

問:獨立車廠業績普遍大不如前,請問有哪些主要原因?造成哪些現象?

答:原因其實相當多,包括2006年起新車銷售持續衰退、公共運輸發達、保養里程拉長、原廠保固延長、新車組裝品質精進、車輛損壞率降低等,而舊車換新車補助五萬元的政策更重創了獨立車廠業績。目前保修廠除面臨嚴重的缺車窘境外,第二代接班普遍意願不高,預料同業總家數將會減少。

問:除缺車外,汽修業還長期缺工,省聯公會如何因應這個問題?

答:缺工問題的確相當棘手,公會也一直設法突破,我們很高興Pcars人與車公司願意挺身而出扛起這個重責大任,也感謝陳熙樞總經理為汽修業缺工所做的努力。省聯公會正積極舉辦11場研習暨說明會,我們希望透過這項緊密合作,能幫會員們紓解缺工、缺利潤的難題。

問:一例一休等勞動條件的改變,貴公會的看法或主張為何?

答:在維護道路安全與用車人權益的前提下,一例一休等修法已帶給保修廠極大困擾。一人店因本身是老闆較無問題,稍具規模的廠店普遍都願遵照法令,但增加的成本恐須轉嫁給消費者,而原已嚴重的缺工問題將更加頭痛。我們研擬了移動工時法、加/值班區分、加班費計算、淡旺季工時互調等方案,原預定偕同中央民代向勞動部爭取,但當時我們已判斷勢必再度修法,目前則期待修法成果能較符合本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