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fa Romeo專修廠—艾發汽車訪問記(上)

2006-04-05



如果你是Alfa Romeo或FIAT等義大利車系的愛好者,或許會聽過、或是到過『艾發汽車』—這家從開始到現在,都以義大利車系為主要方向的廠。



艾發,原名是愛發,要說他是一般保修廠,總覺得有那麼一點不夠貼切;呈長型的廠中,將接待區、零件區等規劃得很清楚,全廠從基礎檢修到鈑金烤漆都能一手包辦,就像廠長張丁順先生說的:「希望客戶的車子進到廠裡,無論有什麼問題,都能在一個地點處理完畢,不用跑第二個地方。」



除了保修體系的完整,及車系專修的獨特性外,他們與一般保修廠最大的不同在於起始點的差異。設廠時,他們是當時Alfa Romeo台灣代理商的原廠維修點,齊全的設備、經驗豐富的人員、原裝進口的零件、第一手的技術資料,這些即使經過轉換代理商、再到目前沒有台灣代理商的種種波折,也一直保持了下來;因此比起保修廠,艾發相似於原廠還要更多一些。

艾發從外觀上看來,依然維持著當初身為原廠的模樣,使用的油品上,張廠長則推薦IP。「其實我們用IP的油品已經很久了,剛開始因為是原廠的指定用油而接觸,使用了一段時間後,發現他的品質很穩定。」說真的,油品要說從來沒有問題產生,那是很困難的,難免都會碰到,只是看出現的頻率,以及所產生問題的大小、嚴重度。「我認為,只要沒出現過大問題,產生問題的次數也不多,那這個油品就是種優良的油品,而IP就是這樣。」因此,雖然和一般保修廠不同,艾發沒有掛上油品招牌、沒接受油商的贊助、甚至沒有簽訂正式合約,但張廠長對IP卻是信心十足,並且忠誠度極高。



至於零件方面,艾發因為曾為原廠系統的關係,與國外廠商一直都有配合,即使台灣代理權中斷,他們依然和國外維持著合作關係。因此,不只廠內使用的零件完全由國外原裝進口,台灣目前仍有的車輛,其維修所更換的零件,也是各地保修廠向艾發訂貨再進口而來的。說起來,現在的艾發,除了保修廠外,還兼具了零件商的身份呢!

張廠長服役時在軍中便已擔任汽修部門的排長,退伍後進到原廠服務,才一年的時間便調任PDI服務部門的廠長,主要負責新車的交車處理;過了幾年,又調到保修廠擔任廠長。年紀輕輕就歷任管理職位,自然證明了他的工作能力,及卓越的領導能力,但他仍抱著相當謙虛的心。「我覺得我是運氣很好啦!」雖然廠內總會有資歷比他更老、更久的師傅,但在擔任領導職的期間,卻也沒出現過什麼大問題。「困難、辛苦一定會有,但是時間久了也就習慣了。」廠長適應得還算蠻快的,針對這點,他說:「其實主要是在心態方面,先不要去想『會得到什麼』,只要有付出,別人都會看得到。為了想把工作做好,前兩年我幾乎是過著『以廠為家』的生活。」和張廠長相識多年、尼戈企業的謝慶男先生說,「我們認識這麼久,彼此都很了解。他做事很認真、負責,如果不是他值得託付,老闆也不可能肯把一整個廠交給他管理啊!」

張廠長認為「管理、領導不是權力,而是一種藝術」,而其中構成之最重要的一環便是『以身作則』。他說,對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都必須做出不同的判斷,找到最適當的處理方式,擁有能把事情妥善解決的能力,才可能帶領他人。例如在他剛接任廠長時,廠裡有不少比他老經驗的師傅們,在與他們應對時,自然不能擺出高人一等的模樣,那只會讓人更加反彈。他的做法是,無論在言談或行為上,都給予他們該有的尊重,讓對方瞭解到,他對他們的要求只是因為工作關係,並沒有不尊重他們的意思;再輔以解決了一些師傅無法處理的難題,逐漸地建立起廠長的明確性。「要以『技』服人、以『德』服人,而不是想要壓過他們,或指使他們,這是很重要的。」



另外,在要求別人之前,自己一定要先帶頭做好,如果連自己都不能遵守、不能做到,根本沒有立場去要求其他人。所以多年來,不管什麼工作,他絕對都親力親為。除了平時的保修工作一定參與之外,即使是每天早晨的清掃工作,也都有他負責的部份。「你們看,」廠長邊比劃著大家當天所落坐、地潔几淨的接待區邊說著。「這塊就是我負責的打掃區域了!」

現在約有10位師傅在廠服務,幾乎都跟著廠長超過10年,彼此的信任度與默契都是沒話說的。廠長說,可能的話,他希望人員的變動率越小越好,他認為,「我們是一個營運團隊,因為大家在一起,才能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挑戰,所以『人要在,才會有力量』;這個團隊是缺一不可的。而大家認識、相處久了,也都能理解、並認同我的想法,所以一直穩定地配合到現在。」如此高度的人員穩定度,不止為廠,也為車主們帶來了莫大的安定與安心感;此外,因為超過十年的共同合作,彼此也培養出如同好友、親人般的感情,令整個廠的氣氛輕鬆、自然、且融洽。

當了多年的廠長,在Alfa Romeo的繁盛時期,曾經要帶領十幾二十名員工,人一多,摩擦也多。「其實喔,什麼都好處理,就是『人』最難處理。」所謂『一樣米飼百樣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其產生的問題之多樣、之難解,更是令人苦於處理;即使有多年的經驗,碰到『人』的問題,廠長也不免要皺皺眉頭。雖然每次有爭執或糾紛都還是能順利解決,不過算是讓他比較容易要傷些腦筋的了。「處理這些問題其實很難有什麼可以當範本的方法或訣竅,畢竟因為每個人個性的不同、當時情形的不同,會有不同的解決方式,真的只能依憑對師傅們的了解,就事論事地來判斷出該做什麼樣的決定了。」

(下期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