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專攻技術到研修管理 --殼牌加盟店承億汽車專訪(上)
2007-01-05
從專攻技術到研修管理--殼牌加盟店承億汽車專訪(上)
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研究生的店長,從更大的格局來定位保修廠的經營,並經營好自己的保修廠…….
走訪各地保修廠,每位店長都具有其獨特的風格,而位於斗六的承億汽車,店長李育憶先生,也有他與眾不同之處。造訪之時並未見到李店長,同往的嘉殼企業賴處文副理表示店長上課去了,所以才會不在店裡。說到上課,很多人會聯想到各公司所舉辦的技術或管理課程,如果這回也這樣想,那就猜錯了。因為李店長的學生身份,是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的研究生。
因為生長在經營汽修廠的家庭,從小便一直接觸汽修業,是從小玩著工具長大的。就讀專科時開始正式學習,每天下課都和自家的師傅學,到了寒暑假,父親也會找相熟的優秀技師幫忙,送他過去接受訓練,服兵役期間也是負責汽修的工作。
民國83年由軍中退伍後,並沒有直接回到家裡幫忙,而是北上謀職,在中華賓士工作了一年左右,增加了些歷練,才回到雲林。
當時,家中的汽修廠已經開業約20年,隨著時代的改變,漸漸遇到了困難與瓶頸。「其實當時的老店面都會碰到這類的問題,你會發現修的車越來越老,客戶們也越來越老,新的客群都不知道跑哪去了。那時候都沒念什麼經營管理的方法,覺得只要把車修好了,客人就會上門來,因此不知道該從何突破困境。」店長說。「傳統保修廠其實有很多問題,像我們店裡,因為天氣熱,大家都穿著汗衫短褲,甚至踩著拖鞋在修車;地板沒在拖、工具也沒特別弄乾淨;加上我爸個性節儉,想說既然沒什麼客人,晚上燈也不用全開,就只開個兩三盞,從外面看進來,就會覺得怎麼黑黑暗暗的?不容易吸引新客戶。那陣子生意很不好,有時候一整天就只補個輪胎,還好店面是自有的,不用租金,才能繼續維持下去。」
店長由台北回到家裡幫忙之後,剛開始幾年也是與父親同樣的想法,認為只要加強自己的技術,考取應有的證照,盡力把車修好,生意就能有起色。因此前幾年努力地通過數種考試,取得證照,但店裡的營業額卻始終無法提升。這樣的情況,也曾讓他灰心而想轉業。「我曾經到補習班上課,打算報考公務人員。但是半年之後,越念越覺得那實在不是我的興趣所在,不想只為了工作而工作,希望還是能與自己的興趣結合,所以又回到了廠裡。」
↑李店長所取得之認證資格。
因為這次是下定決心要將修車當成未來的事業,對廠裡的事情加倍關注,也因而感到實在不能再這樣下去,勢必得做些改變。於是他和往來許久的殼牌人員討論這個問題,剛好當時殼牌正規劃要做連鎖店,彼此合作多年默契良好,理念也相同,因此認為可以進一步配合。
但是,雖然找到了新的方向,事情卻無法順利的進行。原因在於當時還沒有連鎖保修廠的觀念,突然要改變多年來的經營方法,除了要簽約、繳交加盟金之外,還要配合許多的規定,像是每日清掃、穿制服等,另外價格要遵照統一規格,也只能使用加盟主的油品,讓人一時間感到處處被限制而不習慣。
店長的父親也是如此,因而不想接受這麼多的改變,儘管店長努力地與他溝通,也難以得到答允;甚至也有意見不合,情緒相互衝突的時候。堅持協調了一年多後,遇上921地震,廠房也被波及到,這才終於趁機大改裝,也加入了殼牌,成為殼牌的第一家連鎖保修廠。
加盟以後,最先感受到的,就是一些和以前不同的規則,像是穿制服、清掃等;如今店長回憶起來,覺得雖然也算是被規定要遵守,但實行起來卻沒有想像中辛苦。「其實主要也是因為殼牌實在把店面弄得很漂亮啦,以前是水泥地板,也不會特別想去擦,但當新的地板做起來,看到它乾乾淨淨的,自然就會覺得哪邊一塊髒髒的很突兀,主動去弄乾淨;牆壁也粉刷得很漂亮,手上如果黑黑的,也總覺得不敢往牆上摸;全新的設備閃閃發亮,使用過後變髒了多可惜?當然要讓它一塵不染;而當整個店面都是乾淨明亮的時候,跟以前一樣穿短褲踩拖鞋也顯得很奇怪,所以穿起制服來。就像這樣一件連著一件,也就很自然地做習慣了。」
不過,畢竟是有蠻大的改變,店長的父親與店裡幾位原有的技師,都還是很不能適應。例如對新廠的管理作業方法,也讓店長與父親爭執過許多次,最後他與父親協調,希望父親能什麼都不要管,讓他照自己的方法做三個月,如果沒有比較好,就照老方法做。
雖然父親答應了,可是終究是他一手創立的店,要他一下子都不管也實在很難做到,所以還是會偷偷的插手一些事情;不過隨著時間過去,看到兒子將店打理得越來越好,也就越來越能放心交給他處理,近幾年來,父親已完全不管店裡的事情了。而原有技師的反彈,他則是以溝通與討論的方式解決。首先告訴他們為什麼需要做這樣的改變,以及建立他們屬於『專業技術服務業』的自信心,是技術集中的工作。幾個月後,雖然還是有兩位技師實在無法調適而離開,但其他的人員後來都能接受了。 (下期續)
承億汽車服務廠 | |
店 長 | 李育憶 |
電 話 | 05-5320872 |
地 址 | 雲林縣斗六市雲林路二段176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