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樞學堂-聚焦三質的企業改造(下)
2015-09-05
企業興衰與競爭力強弱,人的因素不僅影響最大,也是顧客滿意度高低的關鍵,企業主除了要注意好員工會創造或帶進好員工外,且應注重人事的穩定度,雖然適度之人事流動率絕非壞事,但過度異動卻會造成公司質變風險,甚至影響客戶之信任度,同時也是妥修與服務品質表現的重要基礎。
除了販售或代銷某些特定產品外,保修廠店基本上並無實質商品,一次妥修與顧客服務品質,則是車主判斷優劣與否之最直接表現。一次妥修的意涵包括未發生複修( 即返修) 情形、無償服務執行、準時交車、車輛清潔、更換舊品提示、保修內容與收費說明、使用注意事項及待修建議提醒等均已徹底落實,也就是達到「顧客全面滿意」之層次,而非僅僅技術面的解決而已。
把車修好,應視為理所當然的義務;一次妥修,才較能確保車主再度惠顧之意願。把車修好,僅表示技術層面已經完成;一次妥修,即代表顧及車主的消費心理。長期以來,品牌車擁有規模較大、分工較細以及持續訓練等優勢條件,除一次妥修概念相對清楚外,客服表現也普遍優於獨立車廠,但並不表示獨立車廠在先天條件較弱的情況下, 一次妥修成果將不如品牌車廠。
一次妥修屬於觀念認知的問題,執行上並沒有窒礙難行之處,但卻有不少細節需要講究,其重要性當然高於把車修好,這就是汽修人口中常說的「修車也要修人」,雖然我不喜歡此種對車主不夠尊重的說法,但實務上的確如此,順便建議大家不妨改口為「把車修好,也須提供知識給車主」。針對一次妥修概念及其常見缺失,下列建議值得給讀友們參酌。
一、一次妥修概念,實務上屬於一種確認流程,也就是環節管控措施。
二、一次妥修的執行,常態上屬於主管或接待,小型廠店則是老闆或主修人。
三、某些故障或異常現象,常有數個可能原因,運用「系統化修車觀念」的智慧與經驗堆疊,當可提高一次妥修之機率。
四、造成車主困擾即不算一次妥修,如電瓶拆裝造成音響須重新設定、門把手或方向盤殘留油污等,因此應從車主立場來設想妥修完整度。
五、所謂無償服務指的是車主交代但不必收費之項目,如點漆、潤滑、去柏油、輪胎售後對調等,一旦疏忽未執行極易引發客怨,甚至造成車源流失。
六、一次妥修另一要件即不能讓車主跑第二趟,尤應避免無法準時交車之後延通知。七、舊品提示屬於誠信的主動義務,不論車主與 貴廠店有多熟都不容輕忽。
八、交車時間長短,往往與客戶滿意度及業績好壞成正比,不僅關係著車主了不了解花錢的價值,更會影響是否再度光臨之意願。
九、某些會影響車主駕駛感受或反應之保修項目,須於交車時特別詳加說明。
十、待修建議應視同準訂單,此項提醒不僅可增加營收,且能降低車主駕車風險, 並減少不當之擴大損失。
習慣上大家都把汽修業歸屬於服務業, 我則認為服務業應再分為兩大類,有實質商品販售的是買賣服務業,無實質商品( 含知識) 的產業則屬技術服務業,汽修業自應屬於後者,也正可凸顯一次妥修的重要性。這個以車輛為中心之服務品質,主角為技師與接待人員,他們於保修廠店員額編制原本就佔極高比例,與一次妥修的重要性也恰好成正比,因此有必要單獨強調及重視。
客戶服務品質,則以車主的直接感受為考量,接待與作業流程、同仁服務態度、環境與硬體設施、收費標準接受度、修前修後之客服等皆為主要標的,車主較在意且同業普遍疏忽之項目其實不少,讀者們請就列舉項目自我審酌。
一、定期保養檢查動作不確實,一直是客戶抱怨與不願再度惠顧的首要原因。
二、四人以下廠店不建議聘僱練習生,薪資雖低但不符成效需求,且影響車主信心。
三、預約車輛按時進廠卻仍須等候,請加強備人、備位、備料等三備工作。
四、特種工具與共用工具未隨時歸位,尋找工具將影響保修效率與客戶評價。
五、獨立廠店提供多元品質零件,但因解說不夠清楚與技巧不足,常使利基變為爭議。
六、已不堪使用之機器設備未移除,反成為髒亂的置物檯面,建請儘速移除。
七、即使是發生頻率較高的收費標準也未見統一,常因人因時出現不同價格。
八、服務區燈光不夠明亮,技師制服油污或款式不一致,舊品與廢料之堆積存放未妥善規劃,過期雜誌或文宣品未移除或更新,都會擴大減分效應。
九、修前修後服務普遍無法長期落實,嚴重影響客戶忠誠度之建立與維繫。
十、保固條款未於明顯處張貼,除影響客戶信心也會造成不必要的質疑或糾紛。 汽修業的願景依然可為,但經營必然走向精緻化,車族將因品牌車廠服務五星級化, 而逐漸提高對獨立車廠的要求標準,儘管他們了解兩者不能相提並論。保修廠店業務的確較為繁瑣,也正因如此,業友們更須聚焦於企業體質、員工素質及服務品質等三質改造,高標當然無法一蹴可幾,但日積月累的進步卻不容蹉跎。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