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市場掃描

2014-04-05


索羅斯出招:美國拋售石油儲備將刺痛俄羅斯


據彭博社 3 月 21 日消息,索羅斯在柏林表示,美國持有的最強大制裁武器是石油儲備,拋售石油儲備將刺痛俄羅斯,油價達到100  美元俄羅斯才能預算平衡。

索羅斯稱普丁舉動是出於軟弱,烏克蘭危機為德國總理梅克爾展示領導力提供了機會。他還稱普丁為贏得國內支持,在國外冒險,在國內壓制。

索羅斯還稱,自從普丁第二次擔任總統以來,他在國內的支持率下降。他也認為烏克蘭危機為梅克爾扮演歐洲領袖提供了機遇。

索羅斯還表示:「目標應該是幫助烏克蘭, 而非懲罰俄羅斯,僅僅懲罰俄羅斯將把普丁逼向牆角,他會像困獸一樣反撲,這將是雙輸局面。」

 

向利比亞叛軍非法購油船隻被美海豹部隊押解至公海


聯合國安理會 3 月 19 日通過一項決議, 譴責任何向利比亞叛軍購買原油的行為,並對涉及此非法行為的船隻進行制裁。

這項決議案緣於一艘名為「牽牛花號」(Morning Glory) 的船,在 3 月初從佔領利比亞東部輸油港的叛軍手上,接下非法出口的石油。美國國防部發布聲明表示,在利比亞及塞浦勒斯政府的要求下,25 名美國海軍海豹部隊(SEALS) 成員, 於 3 月 17 日登上並控制了該艘船隻。

國防部發言人表示,海豹部隊正在把該艘船隻押往接近利比亞的某處公海。聯合國要求利比亞,一旦獲知有任何船隻非法從利比亞載運石油,就通知聯合國安理會轄下的 1970 委員會。該委員會是在聯合國 1970 號決議案下成立,負責監管武器禁運、旅行禁令及財產凍結等制裁措施。

上述的「牽牛花號」船隻懸掛著北韓國旗, 不過北韓當局已否認與該船隻有任何關係。船上 21 名非武裝人員包括 6 名巴基斯坦人、6 名印度人、3 名斯里蘭卡人、2 名敘利亞人、2 名蘇丹人及 2 名厄利垂亞人。

 

尼泊爾民眾大罷工  抗議燃油價格飆漲


尼泊爾民眾 3 月 19 日舉行全國大罷工, 抗議燃油價格飆漲,導致首都「加德滿都」有如遭到棄置的無人空城一樣。當地的學校商家當天全都停班停課,當局出動鎮暴警察在首都各主要街道維安,以防萬一。

尼泊爾政府因為國營石油公司負債累累, 因此決定大幅提高汽油、煤油及柴油價格,而當地許多學生團體強烈抗議,要求政府撤銷漲價決定,號召各方舉行大罷工,並與眾官員會談。當地媒體報導,警方逮捕了多名強迫商家停業的抗議份子。

 

美釋 500 萬桶戰略油儲向俄施壓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來首次


美國能源部 3 月 12 日突然宣布以「測試」戰略石油儲備系統為由,釋放 500 萬桶石油儲備,是 1990 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來首次。雖然美國聲稱測試是早有計劃,但輿論普遍認為華府是要藉此向俄羅斯施壓,以表明有能力應付任何因為烏克蘭危機而引發的能源市場動盪。消息令紐約期油價格一度受壓,13  日在108 美元附近徘徊。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今次釋放的儲備雖然只佔美國 6.96 億桶戰略石油儲備不足 1%,但由於消息公布時正值克里米亞公投前夕,加上所釋放的石油屬於高硫油,與俄國主要出口類型相同,意味華府「測試」的目的,是評估戰略油儲系統在應對俄石油出口一旦受影響時的能力。

 

頁岩油帶動科羅拉多州原油產量創新高


《Denver Business Journal》報導,美國科羅拉多州石油與天然氣保護委員會(COGCC)3 月 18 日公佈的初步數據顯示,2013 年該州原油產量接近 6,320 萬桶(63,190,804 桶),較2012 年大幅增長 28%,並創下歷史新高,超過此前在1956 年所創的近6,200 萬桶(61,995,000 桶) 紀錄, 主要是受到頁岩油生產提振的帶動。這也超過洛磯山地質學家協會(RockyMountain Association of Geologists) 的紀錄,根據該協會,科羅拉多州 1956 年的最高產量記錄為 58,564,000 桶。

科 羅 拉 多 州 的 賓 塞 斯 盆 地 (PiceanceBasin) 擁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密集的頁岩油資源, 每英畝含有約 130 萬桶的原油。美國能源部估計,位處科羅拉多州、懷俄明州與猶他州交界的綠河層油頁岩(Green   RiverFormation), 有 80% 的可開採儲量均位於長寬僅各約 35 英里(78.4 萬英畝) 的賓塞斯盆地。而據一般的估計,綠河層油頁岩含有6,000-8,000 億桶的可開採原油,意即賓塞斯盆地最高將含有 6,400 億桶的可開採原油,此為沙烏地阿拉伯的兩倍。

 

煉油廠因地震發生爆炸? 出光興產:誤會一場


日本 3 月 14 日凌晨 2 點左右發生芮氏規模 6.1 的強震,該起強震並未引發海嘯、且日本也未因該起地震而傳出太大災情,但位於山口縣周南市的日本第 2 大石油精煉廠出光興產(Idemitsu Kosan) 德山製油所卻傳出因地震發生爆炸、造成廠房出現大火!

關於上述傳言,出光興產於 14 日發布新聞稿澄清,德山製油所於地震發生後,所有生產設備就進行緊急停工措施,惟因停工後產生較平常運轉時更多的剩餘瓦斯,造成過多瓦斯流入火炬煙囪(flare stack;用來安全燃燒瓦斯的裝置),因此所謂的「大火」只是火炬煙囪燃燒過多瓦斯而產生的較大火勢而已。

德山製油所於 1957 年開始進行量產,為出光第一座製油所、其煉油量佔出光整體比重達 20%。由於日本石油製品長期需求低迷, 德山製油所原先就計畫於 2014 年 3 月停產,3 月 25 日出光興產社長月岡隆並宣布德山製油所將轉型為綜合能源基地,增加天然氣輸入或火力發電等業務。

 

頁岩獲利不易殼牌削減上游事業支出


路透社報導, 荷蘭皇家殼牌集團(Royal Dutch Shell) 3 月 13 日表示,將對上游的探勘與生產事業削減 20% 支出並減少人力,顯示大型石油公司仍不易自美國的頁岩革命當中獲利。殼牌去年在美國的上游事業虧損 9 億美元,並已經出售超過 70 萬英畝的頁岩資產。3 月初英國石油公司(BP) 甫宣佈將分拆其美國陸上的石油與天然氣資產,以提高公司的整體表現。

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 ASA) 此前也宣佈計劃從美國陸上兩個勘探項目--Heath   和Mowry 頁岩區塊中退出,以便將其資金專注於挪威、加拿大、巴西和東非等海上的大項目。這兩個區塊分別位於蒙大拿州和懷俄明州。

不過,也有分析師認為,大型石油公司的退出與這些頁岩區塊本身的前景關係不大,更多的是由於公司希望將資金轉向收益率最高的一些大型項目。路透社專欄主筆John Kemp 分析,殼牌和其他大型石油公司的資產減記與虧損,只表示他們太晚進入頁岩開發的競爭, 在低品質與未適度探勘的資產上做了過度支出,而不代表頁岩油氣革命有衰減的跡象。

 

經濟制裁俄羅斯將影響歐美石油、汽車公司


英國金融時報 3 月 3 日報導,俄羅斯是全球石油、天然氣生產大國,該國若遭受經濟制裁、歐美石油大廠免不了會遭受牽累。投資俄羅斯已長達 20 年的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 是在當地紮根最深的美國石油公司、目前股票市值排名僅次於蘋果(Apple Inc.)。此外,GE (General Electric) 有超過 10 億美元的年營收是來自俄羅斯,去年度當地營收成長 18%。俄羅斯車市近年來蓬勃發展,包括Avtovaz(  雷諾- 日產)、現代- 起亞、通用汽車、福斯等外國車廠都在當地佔有一席之地。

中國、德國是俄羅斯前兩大貿易夥伴。西門子、ThyssenKrupp 以及福斯等德系企業都積極前進俄國市場。英國BP 則是跨國石油巨擘當中最熱衷投資俄羅斯的一家,2013 年第 4 季盈餘有 35% 是來自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 持股。包括Royal Dutch Shell、ENI、Statoil、Total  也都在俄國進行合資開採。

 

大陸中石油去年多賺 12%資本開支首降


中石油去年淨利增長 12.4%,至 1,295.99 億元;倘若撇除上半年出售部分管道資產獲得一次性收益 248.22 億元,中石油去年基本利潤1,047.77 億元,較去年減少 9.1%,略勝預期。第四季淨利 343.11 億元,較去年增加 20.9%。董事長周吉平指出,去年的反貪腐事件令中石油面對很大挑戰,是極不尋常的一年。同時集團發展方針出現重大改變,集團未來將更注重品質、效益、永續性的發展方向,因此要控制資本性支出,由過去每年約 3,500 億元, 縮減至約 3,000 億元。

他表示,去年投資報酬率為 9%,所有生產經營指標均成長,只有資本開支減少 9.6%, 至 3,186.96 億元,為上市以來首跌,今年資本開支預算再減 7% 至 2,965 億元。中國國內探勘開發、天然氣、海外業務仍會進行重點投資,唯一不同是由投資推動回報,變為以技術、管理創新及人才推動。

 

大陸中石化拚頁岩氣龍頭


大陸石油業巨頭中石化公佈 2013 年財報, 指出今年將全力推動頁岩氣產能建設,除將以重慶的涪陵作為該領域主戰場,更計畫在 2015 年之前,完成 40 億立方公尺的頁岩氣總產量,料將一舉超越中石油,搶攻頁岩氣領域先機。 從去年 11 月至今的短短 4 個月內,中石化就將頁岩氣的年產量目標提高 25%,代表對實際儲量相當樂觀。事實上,隨著大陸官方積極發展新興能源產業,過去是能源藍海的頁岩氣也成為各家石化企業競逐的方向。

根據中石油近日公佈的財報,該公司頁岩氣主要產能集中在四川長寧、雲南昭通等地區。中石油計畫 2015 年前,要完成 20 到 30 億立方公尺的頁岩氣產量,其中商業氣量為15 億立方公尺。

 

大陸中石化引民資  力爭上半年完成


大陸中石化在香港召開 2013 年業績發表會。董事長傅成玉透露,3 月 31 日旗下銷售板塊將正式單獨營運,成立有限責任公司,接著開始進行資產評估。預計到 6 月底左右,整個資產評估結束後,就將公佈向民資、社會資本、外資開放的細節,力爭第3 季前完成融資。對於引入的投資者,傅成玉表示,以戰略投資者優先,也就是能夠為公司帶來增值的投資者,然後才是財務投資者;並且強調,改革紅利優先引入國內資本,但不拒絕國際資本的原則。中石化也公佈 2013 年財報。去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 671.79 億元( 人民幣,下同),年增  5.8%,低於市場預期;每股盈餘0.579 元,年增 3%。

 

中油、馬國 簽 6 年天然氣合約


強化能源供應部署,中油宣佈與馬來西亞國營石油及天然氣公司(Petronas) 子公司簽署液化天然氣(LNG) 採購契約,從今年 4 月起至 109 年 3 月底止為期 6 年,每年供氣量 225 萬噸。

此外,中油也正積極洽簽從美國進口頁岩氣,預估可從 107 年起開始交運,以積極落實潔淨能源的推廣使用。

配合政府打造綠能低碳環境的新能源政策,中油積極與國際油氣能源公司合作並洽簽LNG 供應契約;而因應LNG 進口量增加, 中油積極擴建各項LNG 進口及輸儲設施,包括正在進行的台中液化天然氣廠 3 座儲槽增建、永安液化天然氣廠航道濬深及提高可靠卸船型容量。

 

豐田在美暴衝事件  370 億和解


有關日本豐田汽車 2009 至 2010 年在美國召回大批導致意外暴衝的汽車,並向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 提交不實報告一事,美國司法部 3 月 19 日宣佈已與豐田達成和解,豐田同意支付 12 億美元( 約台幣 370 億元) 的制裁金。這是汽車大廠付給美國政府制裁金最高額的一次。

豐田汽車 09 年因有顧客投訴指出,踩油門時會卡到踏墊,油門踏板在特定情況下,踩下去後就回不來,造成意外加速。豐田隨後宣佈召回 750 萬輛以上汽車,但因發佈消息遲緩、訊息不明確,引起美國消費者不滿。

美國司法部花了 4 年時間, 調查豐田自09 年起的 2 次大規模召回汽車 時,在發佈訊息上是否有缺失。豐田因召回事件,迄今已向NHTSA 支付約 3400 萬美元制裁金。

豐田因這次和解,雖然避免被追究刑事責任,但仍需在 3 年緩起訴期間接受查驗。接下來,還有許多集體提起民事訴訟的案件要應付。

 

陸前兩月汽車出口  下滑 12%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的汽車整車企業出口數據顯示,今年前兩月累計中國大陸汽車出口 12.38 萬輛,比 2013 年同期下降 12%。

專家表示,全球經濟不景氣、人民幣升值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也將對今年大陸汽車出口市場帶來不利影響。

2014 年 1 月大陸汽車企業出口為 6.85 萬輛,比去年 12 月下降 17%,也比去年同期下降 7%。2 月大陸汽車企業出口為 5.37 萬輛,比 1 月減少 21.7%,比去年同期下降 19.8%。另 1 至 2 月合計,汽車銷售 375.29 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  10.73%。其中,乘用車銷售315.90 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 11.33%;商用車銷售 59.39 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 7.62%。

 

陸高級車  銷售逆勢飆


在大陸官方的大力抑制奢侈消費的情況下,近來高級餐飲與精品業績表現不佳,但高級汽車銷量卻逆勢走高,今年 1 ∼ 2 月的高級汽車品牌幾乎都出現兩位數的銷售成長。

賓士(Mercedes-Benz) 今年 2 月在大陸內地與香港市場的銷售量比去年同期上升74%, 前兩月的銷量則成長 57%。而BMW 在大陸的 2 月銷量則大漲 3 成,遠優於同期全球 6% 的成長,今年前兩月BMW 在大陸的銷售量則是成長 25%。

奧迪(Audi) 今年前兩月在大陸的銷量成長 13%,表現雖不如賓士與BMW,但奧迪預估今年全年在大陸市場的銷量將突破 50 萬輛,並將持續擴大在大陸工廠的產能並推出格價較低的車款,反映出奧迪持續看好大陸車市的成長表現。

對於大陸高級汽車的旺盛需求,富比世日前曾預估,大陸將在未來 7 年內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高級車市場。

 

台灣康明斯搶進商用車市場


柴油引擎大廠台灣康明斯將以輕、中、重型全動力鏈產品,加強與台灣本土品牌合作, 搶進台灣商用車市場。

台灣康明斯表示,中華汽車自行研發的「中華新達」商用車,正是採用康明斯的柴油引擎;台北市公車引擎也幾乎都採用康明斯的柴油引擎。

該公司並指出,生質柴油是可再生能源, 對環境有益,且可降低對進口原油的依賴,康明斯正積極參與生質柴油規格的標準化,所有康明斯引擎都可以直接使用B5 生質柴油,無須修改零件。

康明斯所有引擎在正確條件下使用B20 生質柴油也不會對引擎造成損害,建議消費者選用B5 以上,不超過B20 的生質柴油。

康明斯引擎馬力範圍自 60 匹至 4000 匹, 台灣康明斯引擎目前已直接或間接被使用在台灣的Tokyu 火車、Hitachi 怪手、Ikarus 公車、海拖船、漁船及防洪抽水站等領域。

 

3 月買氣夯 新車銷售拚 3.3 萬輛


車廠年後增產紓解缺車潮,3 月國內新車銷售市場爆發,上旬新車領牌總量飆上近5,000 輛,年增 25.6%,全月新車銷售總量上看 3 萬∼ 3.3 萬輛、年增逾 11%。車商表示, 若熱銷車款供需調配得宜,首季車市規模有機會挑戰 10 萬輛高峰。

眼見買氣可用,加上農曆年前後豐田新Altis、日產Super Sentra 未及交車訂單可順利去化下,車市雙雄和泰車、裕日車調高 3 月銷售目標分別達 1.1 萬輛、4,000 輛;而裕隆納智捷也喊出 3 月銷售 1,500 輛高目標,聯手拉高 3 月車市。

 

3 6 年 三陽拚躋身三大車廠


三陽工業啟動汽車事業新布局,代工韓國現代汽車今年上看 1 萬 8000 台,加上進口車銷售挑戰 1200 台,全車系在台銷售力拚 2 萬台,可較去年成長 3 成,搶下 5% 市占率,並用 3 到 6 年時間,躋身國內三大車廠之列。

三陽黃家啟動世代交替,在黃悠美接下三陽,及現代汽車在台總代理南陽實業董事長後,立即訂出挑戰三大的長期目標。

而車市在換車潮帶動下,將較去年表現更為出色,挑戰 39 萬台,南陽受惠這股換車效應,今年新車款相繼到位後,預期將有更亮眼的成績。

由於現代新車在全球熱賣,三陽要取得關鍵零組件更加辛苦,很多時候因現代無法及時提供零組件,導致交不出車而撤單,今年會強化供貨穩定性,避免重蹈覆轍。

三陽除代工現代外,今年還將納入韓國起亞(KIA) 汽車的代工業務,將成為同時擁有兩大韓系品牌的國內車廠,起亞首年預估銷售

2000 輛,雖然不是交由三陽體系銷售,但仍可為三陽的營收增添動能。

 

韓國躍升為大陸最大進口來源國


韓國產業研究院和貿易協會表示,去年韓國在中國大陸進口市場的佔有率從 2012  年的9.17% 上升至 9.24%,超越日本,成為大陸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同期,日本在大陸進口市場的佔有率從9.78% 下滑至8.19%,退居第二。分析認為,大陸機械、電子產業迅速發展並成為第一大出口行業,隨之對韓國優質零部件的需求激增。另外,由於大陸和日本因領土主權問題關係惡化,也使韓國企業間接受益。去年大陸從韓國進口最多的產品為積體電路,進口額為 452.5 億美元,年增長 14.7%; 無線通訊設備零部件的進口額為 100.7 億美元,年增 20.6%。

去年韓國出口額為 5,597 億美元,其中對大陸的出口占 26.1%,大陸無疑是韓國最重要的交易夥伴。

 

霾害困擾,陸啟動環保改革年


近期霾害問題嚴重困擾大陸北方,大陸環保部承認約七分之一的土地被霧霾籠罩,極端氣候迫使全球正視環保議題。

大陸霾害讓大陸定調 2014 年為「環保改革年」,環保成為地方兩會的共識及焦點,各地方不但制定《水法》,更推出擴大霧霾防治工作、投資與政策力道,「空氣汙染防治」成為各地施政重點。

其中北京、河北首次將大氣懸浮微粒(PM2.5) 年均濃度下降目標列政府工作報告。其他政策如加快天然氣應用,替代其它高污染排放能源,預計 2013 年與 2014 年中國太陽能裝機量能將達 80 億瓦與 100 億瓦。

 

六輕 3000 儲槽涉違法環團要求先拆


環保署召開六輕儲槽環調會議,六輕需交代環署去年空拍發現六輕涉違法設置 3000 餘個儲槽。環團要求六輕先拆除違法儲槽。

立委 3 月 13 日要求環保署在 1 個月內釐清六輕各儲槽、排放管道位置、許可、申報排放量等詳細資料,並將資料納入所有六輕相關環評書件。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指出, 六輕環評書中,登記儲槽僅千餘個,卻被環保署發現涉違法設置 3000 餘個儲槽,要求六輕應先拆除, 且六輕已完成設廠的所有設備,包含儲槽、排放管道、裝載場、冷卻水塔都應詳實載於環評定稿本,否則都應拆除或提環評變更。

六輕回應,六輕工業區內作為存放化學、石油及石油製品的原物料、燃料及成品儲槽共1126 座,其他各式存放設施及相關設備,包含用水存放等,有 2827 座。

六輕表示,已依環評承諾防護措施及自主管理監測,對周遭環境的空氣品質、地下水及土壤等影響,大部分濃度都遠低於法規標準或未檢出,顯示儲槽運作正常,無洩漏污染環境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