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市場掃描

2014-06-05


Rosneft BP簽署協議開發俄國頁岩油


路透社 5 月 25 日報導,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 與英國石油公司(BP) 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同在俄羅斯境內勘探頁岩油。俄羅斯石油執行長謝欽(Igor Sechin) 與BP 俄羅斯分公司執行長David Campbell 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期間簽署了本次合作協議。

該協議主要勘探目標為俄羅斯中部Volga-Urals 地區的頁岩油。此前, 俄羅斯石油也與埃克森美孚及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簽訂合作,聯手勘探頁岩油。在此項協議中,Rosneft 將持有新合資公司 51% 的股權,BP 持股剩餘的 49%。此外,BP 還持有Rosneft 接近 20% 的股份。BP 將向Rosneft 補償一部分用於勘探地層的實際成本,並將為對方提供最多 3 億美元的融資。

俄羅斯原油產量居世界首位,日產原油1050 萬桶。但絕大部分的原油都來自於該國西部西伯利亞地區,而該地原油儲量已逐漸枯竭。

 

EIA 大砍美國加州蒙特雷頁岩油可開採量 96%


洛杉磯時報報導,美國能源情報署(EIA) 表示,以現有技術來評估,加州蒙特雷頁岩層(Monterey Shale) 僅可開採出6 億桶石油, 遠低於原先預期的 137 億桶,下修幅度高達96%。

被譽為「黑金礦」蒙特雷頁岩層原本被評估到 2020 年將可為加州創造出 280 萬份新工作以及每年為當地增添 246 億美元的新稅收。蒙特雷頁岩層約佔全美三分之二頁岩油蘊藏量。

根據維吉尼亞州工程公司Intek Inc. 在2011 年所公佈的預估報告,蒙特雷頁岩層的頁岩油可輕易地被開採出來。EIA 石油開採生產分析師 John Staub 指出, 依據現有的探測資料,水力壓裂頁岩油開發技術無法有效率地在蒙特雷頁岩層開採出石油。華爾街日報 21 日報導,EIA 行政主管 AdamSieminski 表示,頁岩層並未消失、只是開採技術還沒到位。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受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影響,加州以及美國其他西部地區的水力壓裂頁岩油開發計畫基本上已經處於停擺狀態。

 

桑切斯能源向殼牌購買鷹堡頁岩區塊


《油氣雜誌》5 月 21 日報導, 總部位於德州休士頓的桑切斯能源公司 (Sanchez Energy Corp.) 表示,該公司已經與荷蘭皇家殼牌集團(Royal Dutch Shell plc) 達成協議, 將斥資 6.39 億美元購買殼牌公司位於鷹堡頁岩、佔地 106,000 英畝的區塊權益。該區塊的探明儲量為六千萬桶油當量,今年第一季的日均產量為 24,000 桶油當量,其中 60%為液體。此項交易預計可以在第二季底完成。桑切斯公司表示,加入由殼牌購入的區塊之後,該公司在鷹堡頁岩的權益合計將達到 226,000 英畝。該公司去年斥資 2.8 億美元向總部位於紐約的赫斯公司(Hess Corp.) 購買鷹堡資產、佔地 43,000 英畝。桑切斯能源公司是美國一家私營的石油和天然氣勘探及開發商,主要業務範圍在墨西哥灣沿岸和洛磯山脈地區。該公司今年第一季的日均產量為 42,800 桶油當量。

 

盧克石油:俄羅斯正準備一場新的頁岩革命


路透社 5 月 22 日報導, 俄羅斯第二大石油公司盧克石油 (OAO Lukoil) 副總裁Andrei Kuzyaev 在聖彼得堡的年度經濟論壇上表示,俄羅斯目前的原油日產量約 1,050 萬桶,已經接近該國原油產能的極限,為了在未來持續高原油產出,有必要將眼光轉向非傳統石油資源如頁岩油等。Kuzyaev 稱, 毫無疑問,俄羅斯正在準備一場新的頁岩能源革命。

Kuzyaev 表示,俄羅斯的傳統石油資源正在耗竭,已經有一些評估認為未來原油產量將會下降。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預測,2014 年俄羅斯石油開採量將達到 5.2 億噸, 比2013 年增長 0.36%; 但 2015 年至 2017 年俄石油產量將呈逐漸下降趨勢,預估為 2015 年5.24 億噸、2016 年5.22 億噸、2017 年5.2 億噸。

根據美國能源部的評估,俄羅斯是全球頁岩油可採儲量最多的國家,達到750 億桶, 排名第二的美國則為 580 億桶。俄羅斯國有石油巨頭俄羅斯石油公司(OAO Rosneft) 總裁謝欽(Igor Sechin) 去年 12 月表示,將積極開發俄國西部薩馬拉州的頁岩油資源,謝欽與挪威國油 (Statoil) 執行長 Helge Lund 簽署協議,將合資探勘薩馬拉州Domanik 頁岩的商業生產潛力。

 

道達爾和盧克公司合資開採俄油


法國能源巨擘道達爾 (Total)5 月 23 日與俄羅斯第 2 大石油生產商盧克石油公司(Lukoil) 達成協議,共同開發西伯利亞西部的頁岩油藏。

道達爾發布聲明說,2 公司將設立合資公司,道達爾持有 49% 股份,盧克石油51%。合資公司將開始評估在西伯利亞西部巴熱諾夫(Bazhenov) 地區開發頁岩油藏的可行性。聲明說,在執行地震評估後,將於2015 年開始勘探鑽井。

道達爾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戴瑪格瑞 (Christophede Margerie) 說:「巴熱諾夫有著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頁岩油地層,道達爾參與開發這個地區,鞏固我們在非傳統碳能源的地位。道達爾已在非傳統碳能源領域的多個計畫中汲取重要經驗。」

盧克石油公司總裁艾歷克普羅夫(VagitAlekperov) 說,合資公司開發的區域,約有

5 億桶石油蘊藏。

在道達爾之前,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 和荷蘭皇家殼牌集團(Royal Dutch Shell) 等主要石油公司皆已投入開採俄羅斯頁岩油。

 

盧克石油擱置基礎油升級計劃


鑒於目前API III 類基礎油供大於求的情況,俄羅斯盧克石油公司目前考慮擱置此前的基礎油工廠升級改造計劃。盧克石油公司潤滑油分公司 LLK-International 總經理Maxim Donde 表示:“ 考慮到全球市場的現況,我們不會在這個時候繼續進行這些升級改造計劃。”該公司原計劃,2017 年前增加其伏爾加格勒基礎油工廠API III 類基礎油產能。

 

美國德州鷹堡頁岩油氣探勘井數量減少


全球第三大油田服務公司貝克休斯(Baker Hughes Inc.) 公佈, 截至 5 月 23 日, 美國石油與天然氣探勘井數量較前週減少 4 座至1,857 座,較去年同期增加 95 座,其中石油與天然氣探勘井分別年增126 座與年減29 座。貝克休斯統計的探勘井是指為開發以及探勘新油氣儲藏所設的鑽井( 鑽機) 數量,該公司表示,探勘井的數量與趨勢受到石油公司探勘支出的左右,而探勘支出則主要受石油與天然氣價格所影響。

貝克休斯的數據顯示,美國石油探勘井數量較前週減少 3 座至 1,528 座,天然氣探勘井數量較前週減少 1 座至 325 座,其他探勘井( 主要用於地熱能源) 數量較前週持平為 4 座。就技術分類,美國主要用於探勘頁岩油與頁岩氣的水平探勘井數量較前週減少5 座至 1,243 座,垂直探勘井較前週增加 3座至 409 座,定向井較前週減少 2 座至 205 座。就地域來看,美國陸上探勘井較前週減少 8 座至 1,783 座,海上探勘井較前週增加3 座至 60 座,內陸水域的探勘井較前週增加1 座至 14 座。

 

談判 10 年 中俄簽天然氣協議


中國與俄羅斯 5 月 21 日達成歷時 10 年談判的天然氣協議,俄方將在未來 30 年內每年為中國提供 380 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總價值 4 千億美元( 約 11 兆 9200 億台幣)。

此次雙方簽署兩份協議,一份為由中、俄政府簽訂的「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另一份是由俄國國營「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 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中石油) 簽署的「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約」,預計最快 2018 年開始,每年向中國輸入天然氣。

此前,中俄天然氣協議的磋商因定價談不攏,耗時逾 10 年之久。協議簽署不僅讓俄國天然氣出口趨於多元,也舒緩中國內部能源短缺問題。中石油透過聲明形容,這象徵「中俄能源戰略合作達到另一個里程碑」。

 

中俄砸 1.2 兆 建尼加拉瓜運河


尼加拉瓜交通部代表團 5 月 22 日與俄簽署運河建設協議,這條由中國投資和管理的運河計畫長286 公里,總造價400 億美元( 約1.2 兆台幣),建成後中方將擁百年營運權。尼加拉瓜運河將比巴拿馬運河更深、更寬、更長,計畫通過排水量達 40 萬噸的超大型油輪。此外,中方計畫修建兩港口、一空港、一條石油管道及其他設施。

俄羅斯地緣政治專家達巴吉楊指出,這條運河未來將成西半球最繁忙運輸通道之一,美國將失去近百年來通過巴拿馬運河對當地的相當一大部分控制權。



 

中國中石油  擬售西氣東輸業務


大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中石油」)5 月 12 日宣布,計劃出售資產淨值人民幣 389.5 億元( 新台幣 1,947.5 億元) 的西氣東輸管道資產。

這是繼 2 月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中石化」) 提出重新改組油品銷售業務、引進民資入股後,大型國企配合大陸中央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另一個重要舉動。中石油董事會審議通過「關於設立中石油東部管道有限公司及產權轉讓相關事宜的議案」,根據議案,中石油打算以西氣東輸一、二線相關的資產及負債,出資設立全資子公司東部管道公司。

北京中企華資產評估公司依據重置成本法對出資資產進行評估,經評估的總資產為人民幣 916.3 億元,總負債人民幣 526.7 億元,淨資產為人民幣 389.5 億元。

 

中國中石油與俄羅斯油企合建天津煉油廠 產能 1600 萬噸


在 5 月舉行的亞信峰會期間,中俄雙方簽署多項能源合作協定,其中包括了中石油與俄羅斯石油公司簽署的《天津煉油廠投產及向該廠供應原油的工作進度表》。報導指該煉油廠將落戶在天津濱海新區,是當地石油石化產業鏈的核心項目,建成後預計年產能將達到 1600 萬噸。

雙方已成立了合資公司中俄東方石化( 天津 ) 有限公司。其中, 俄羅斯石油公司占49% 的股份,中石油占 51% 的股份。該項目在 2010 年 9 月就簽署了相關協定。

據項目所在地政府及參與建設公司相關人士介紹,新建煉油廠的大部分產能將用於生產輕質石油產品。除了汽油燃料和液化天然氣外,煉油廠還將生產諸如芳香烴和聚丙烯之類的石化產品。工廠最初設計建成後年產能為1300 萬噸,後經論證提高到 1600 萬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 :傳推進伊朗油田開採計劃


中石化正在準備伊朗 Yadavaran 油田二期的開採工作,預計 2015 年將正式開工。

熟悉該項目的知情者稱,中石化的代表將於 6 月飛往伊朗討論開採計劃,討論內容 將包括訂購鋼管等設備、以及該協議是否符合伊朗提議的外國公司開採和生產合同。

知情者透露,中石化營運的 Yadavaran 二期工程,將把該油田的產量從目前的水平每天提高 110,000 桶,相當於 1 個小型產油國蘇丹的產量。

該油田目前的日產量為 25,000 桶,知情者預計,產量將會很快增長 1 倍,不過二期工程最終將令產量提高到每天 135,000 桶。

 

中國反腐  多名央企高官落馬


中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發布消息說, 香港中旅( 集團) 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王帥廷,涉嫌在華潤集團工作期間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此外,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也發布公告,副總裁薄啟亮因工作崗位調整,4 月 26 日起已不再擔任公司副總裁職務。

北京青年報報導,薄啟亮已於近日被帶走調查。中國紀檢人員與警方 5 月 15 日則搜查了薄啟亮的辦公室。薄啟亮在中石油任職期間,主要負責海外業務。

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針對央企反腐事宜宣示,對發生重大腐敗案件和不正之風長期滋生蔓延的企業和部門,實行「一案雙查」,「既追究當事人責任,又追究相關領導責任」。

 

大陸加油站  偷油混油樣樣來


大陸媒體報導,中國大陸各地的許多加油站,普遍充斥劣質混合油、對消費者偷減油、甚至還專門開課培訓員工,如何剋扣汽柴油,讓消費者成為冤大頭。

幾乎每年在大陸各地的省份,都會爆出因油品質、數量出問題,導致汽車熄火及引擎故障等事件,而事件根源除了指向民營加油站的問題汽柴油之外,包括國營的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也未能倖免。

報導指出,據汽柴油中間商表示,以「調和汽油」為例,有些廠是用石腦油作為原材料,有些是用自己煉化出來的輕油,還有的會去煉廠購買正規的汽油,再透過添加劑混合添加,每噸比正規汽油要賺錢。

除了油品不純之外,仿間加油站也存在著偷斤減兩的「卡油」行為。業內人士表示, 加油站人員給車輛加油時,加油槍上的開關很有講究,抓一下、鬆一下,反覆來幾次, 一般自用車 70 升的油箱,就會少約 2 公升, 根本很少有人發現。

 

豪大雨中油桃煉廠致油水逕流 開罰


5 月中因連日豪大雨,中油桃園煉油廠造成含油逕流廢水不及處理,污染後街溪,桃園環保局前往稽查,依違反水污染防治法規定, 開罰 7 萬元,並要求桃園煉油廠儘速完成擴增之污水貯留設施;中油桃煉廠已於 5 月 22 日中午前將廠外受油污染的溝渠清理乾淨。

廠方人員表示,原本廠區內的逕流廢水都會收集到緩衝槽暫存,再回抽至廢水處理廠處理,但因桃園地區豪大雨瞬間雨量太大, 無法完全收集逕流廢水,才會排出廠外,並非蓄意排放或操作疏失。

中油桃園煉油廠向環保局稽查人員表示, 該廠已進行污水截流池擴建工程,環保局強烈要求中油煉油廠,應加快廢水截流池的工程進度,務必於年底前完工啟用。

 

中美汽車進口關稅貿易爭端,WTO 判中國敗訴


世界貿易組織(WTO) 宣布,中國針對進口美國汽車實施關稅的貿易爭端,判定美國勝訴。

中國在 2001 年才加入WTO,但也已成為繼歐盟外在WTO 遭美國起訴最多的國家。這起貿易糾紛始自 2011 年。當時,中國對部分從美國出口至中國、排量在 2.5 升以上的汽車徵收最高達 21.5% 的懲罰性關稅。目前,這一關稅已經過期。

中國方面辯稱,征收懲罰性關稅的原因, 是美國非法補貼其汽車行業,因此涉嫌向中國市場傾銷汽車。但美國政府指稱,中國沒有依照適當程序來實施這些關稅,美國因而提出申訴。

截至目前,美國已經在WTO 向中國提起並贏得了三起不公平進口稅的糾紛,此前的兩起為特鋼與雞肉貿易案件。

密歇根州生產的克萊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車都因中國的懲罰性關稅受到了影響。

 

商用車有動能 中華汽車今年整理掛牌數拼增 7%


對今年台灣車市掛牌數有望一舉突破 40萬台,中華汽車總經理劉興臺認為,今年該公司在乘用車掛牌數持平,然商用車在無政策因素干擾、料將年增 10% 驅動下,全年掛牌數將較去年的 4.21 萬台、增至 4.5 萬台。一般認為,儘管中華汽車今年陸續推出新款 Lancer、Outlander, 但由於後者上市時間約在年底,對業績推升效益有限,預估全年乘用車掛牌數將維持去年水準,約在 2至 2.1 萬台附近。

至於中華汽車市占率逾 70% 的商用車市場, 劉興臺分析, 今年在無環保法規換期、影響銷售量,加上 1.2-1.3 噸級的福特Econovan( 載卡多) 退出市場,預估中華車全年商用車掛牌數應可較去年成長 10%,來到 2.4 至 2.5 萬台的水準。

 

交車潮出現 5 月車市成長近 3


5 月新車市場持續放量,根據統計,5 月前 20 天交車數已達 1.55 萬輛,較 4 月同期成長 12.2%,也較去年同期成長 28.1%。

和 泰 汽 車 代 理 的 豐 田 (TOYOTA) 在Vios 逐步擴大交車下,5 月至今交車數超過5000 輛,市占率穩在 32.1%,年增 27.3%。裕日汽車代理 NISSAN 則有 Sentra 及

Livina 持續熱銷,5 月至今銷量近 2000 輛, 年增 69.7%。

裕日汽車在 3 月推出今年重點車款Livina, 協理李振成分析, 除上市後首周即大賣1000 輛,後續接單狀況也相當穩定,據內部最新統計,單一車款銷量已經突破 4000 輛。

Sentra 目前每月同樣維持約 1000 輛銷量,至今累計接單也突破 11000 張,表現相當亮眼。

龍頭車廠和泰汽車 5 月銷售同樣可看出市場熱絡氣氛,Vios 自 4 月上市以來,接單狀況優於預期,目前內部已上調上市 3 個月銷量目標,希望達 7000 輛。

 

暑假搶市  車廠推特仕車、改款車


搶攻暑期購車旺季商機,車廠紛推特仕車、新改款車型,強化產品競爭力。裕日汽 車針對進口跑旅車Juke,發表限量星戰特仕版車款,炒熱行銷話題;中華汽車主力國產轎車Lancer,即將發表全新面貌改款車型。車商表示,每年 5 月開始至農曆鬼月前,是傳統暑期購車旺季,各大車商不僅會配合舉辦夏季販促競賽,也會推出強化商品力的

特仕車或小改款車型,進一步催出買氣。

 

反核重大勝利!法院禁重啟,日本繼續維持零核狀態


日本核電廠重啟豈是自民黨說了就算?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日本福井縣法官 5月21 日裁定關西電力不准重啟大飯(Ohi)3、4 號核電廠,因為這些設施可能無法承受得起地震的潛在衝擊。

這是自三年前福島核災以來、日本法院首度介入核電廠爭議。關西電力已表示將會提出上訴。民調顯示,日本多數民眾反對重啟核電廠。福島核災前日本近三成電力來自核電廠、但日本現在所有核子設施(50 座) 皆處於停擺狀態。日圓貶值加上進口石油、天然氣激增導致日本電力公司在過去三年累計繳出 7,300 億日圓的營損成績單。

日本各地目前還有 30 起的反對重啟核電廠官司。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NRA) 預計在不久後就會公佈關西電力兩座核電廠的運轉體檢報告。

Thomson Reuters 引述 NHK 電視台報導,這是反核團體首次在法庭上獲得勝利。

德國媒體 DW 報導, 大飯 3、4 號核電廠曾在 2012 年 7 月不顧反核團體以及部分地方政府的反對重新啟用、但在同年 9 月即以維修為由關閉。大飯總共有 4 座核電廠,兩座在 1970 年代興建,另兩座分別在 1980年代末、1990 年代初興建。

 

Honda CIVIC 改款降價上市國產中型房車市場龍爭虎鬥


Honda Taiwan 主力車系New CIVIC 改款上市, 售價較改款前便宜 1 萬元, 僅需73.9 萬起即可入主,Honda Taiwan 目標年銷量 6000 台,目前國產中型房車市場競爭相當激烈, 包括有和泰汽車TOYOTA ALTIS、裕日汽車 Nissan SENTRA 以及中華三菱LANCER,皆為各大車廠的主力車款,再加上裕隆LUXGEN S5 也分走部分市場,進入旺季後,車商拚業績推更殺促銷值得期待。

觀察 4 月國產中型房車銷售數據,仍以ALTIS 銷售最為熱絡,單月銷出逾 3500 台, 市占率高達 55%,其次為SENTRA 共銷出1108 台, 市占率提升至 17.4%,LANCER和福特FOCUS 市占率也在 5-6%, 銷出逾300 台。

而CIVIC 由於消費者觀望改款,4 月僅銷出 170 台,但改款上市且售價同步降低搶客,若年銷量目標 6000 台可達陣,等於每月可望銷出約 500 台,未來國產中房車競爭勢必將更為激烈。

 

中國企業稱霸富比世2014 年全球 2,000 大企業排行榜


《富比世》自 2003 年起,每年根據營收、獲利、資產, 與市值, 四項參數, 選出全球 2,000 大企業,2014 年已經是第 12 屆,而這一屆的名單出現了驚人的現象:前3 名完全由中國所盤踞。而若看前 10 名,其中還包括中國銀行和中國石油( 中石油),也就是說前 10 名中有一半都是中國企業。



而《富比世》更指出,自 2003 年統計以來,若以進榜企業數量計算,中國是成長最驚人的國家,於 2014 年有 150 家企業進榜, 自 2003 年到 2014 年,進榜企業數成長率高達 10.54 倍,遠超過其他國家的成長率:中國以下,其次是俄羅斯 3.37 倍、盧森堡 2.5 倍、波蘭 2.5 倍、菲律賓 2.33 倍、印度 1.7 倍、智利 1.67 倍、泰國 1.13 倍、愛爾蘭 1.1 倍。

這表示中國崛起,中國企業已經無人可擋了嗎?這也未必,可以發現,中國進入前10 大名單的,分別是五大國有銀行( 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 之中的四家,再加上同樣是重量級國企的中國石油,在此之下,11 到 25 名內, 竟沒有一家中國企業,而中央國銀國企名次上升的同時, 中國第二大工程機械製造商三一重工卻從 851 名直直落到 1398 名,如此不平均的分佈,隱隱露出「國進民退」的隱憂。

另一方面,成長驚人的國家,往往是落後國家,因為基期很低,所以成長率驚人, 若看總數就沒有那麼嚇人了,在 2014 年的2,000 家企業中,中國所佔的總數為 150 家, 不過,就總數來說,中國企業入榜數量還是遜於美國的 564 家,就算再加上香港的 57家,也還不如日本的 225 家。

另一方面,若改為只看單一項目,那麼又是美國企業稱霸的局面,全球市值最大的前五名都由美國企業拿下,分別是:蘋果、埃克森美孚、Google、微軟、柏克夏海瑟威; 而若只看營收,則營收王也還是在美國手上, 那就是通路龍頭沃爾瑪,沃爾瑪因為近年來獲利下降因此在總和評分上較不利。

 

六輕四期擴廠  環評卡關


環保署 5 月 1 日審查六輕四期第九次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因環評委員及環保團體認為開發內容與原本需做二階環評的六輕五期相同,決定全案送交環評大會,確認是否應重做規模較大的環境影響評估,而非以環差的方式「偷渡」。

六輕五期計畫原預估可創造 3,358 億元產值,2010 年進入二階環評,當年原本已舉行完範疇界定會議及公聽會,但還沒繼續完成後續審查,六輕廠區發生大火加上國光石化風波,使六輕五期引來外界高度關注。據了解,台塑考量六輕五期的環評阻力,雖沒正式對外界宣布,但早已形同停擺。

環評法規定,環差分析是指對已通過環評的開發案提出變更開發內容。若環差分析的擴產規模超過 10%, 就必須重做環評。目前六輕五期轉入六輕四期開發內容的環評案,都還在環評專案小組審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