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市場掃描

2014-07-05


伊拉克稱庫德族非法銷售石油給以色列


彭博社 6 月 22 日報導,就在國內動亂升級之際,伊拉克石油部不忘再度譴責北方庫德斯坦半自治區非法銷售原油給以色列。庫德族政府 6 月 20 日在其網站證實透過北方油管出口第二批石油,但並未指名買家。另一方面,美國總統歐巴馬則稱擔憂伊拉克的動亂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到其他國家。

此前,伊拉克政府已經向巴黎國際商會仲裁院提交仲裁申請,反對土耳其及其國營企業土耳其國有石油管道公司(BOTAS) 運輸庫德斯坦石油, 並警告所有石油公司稱從 Botas 購買的伊拉克石油均屬非法。土耳其能源部部長塔內爾 ‧ 耶爾德茲(TanerYildiz) 則稱,伊拉克已經同意該國北方庫德斯坦每天可以出口 10 萬桶原油,因此該國的做法並沒有違反協議。

 

克能石油獲 Kyzyloi 生產合約延期 15


緊接早前宣佈取得哈薩克斯坦國家資源委員會(GKZ) 同意,克能石油有限公司 6 月19 日確認已獲得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石油和天然氣部(MOG) 批准其Kyzyloi 生產合約再獲延期 15 年至 2029 年 6 月。該合約地區約287 平方公里(70,918 英畝)。該公司目前從這地區淺層Kyzyloi 沙岩中出產氣。此合約延期將令克能石油有更多時間在這具吸引力地區生產天然氣。

 

儲量衰竭安哥拉原油日產量降至 160 萬桶


普氏能源資訊報導, 安哥拉石油部長Jose Maria Botelho de Vasconcelos 6 月 11 日表示,安哥拉原油產量已降至 160 萬桶/ 天,令這非洲第二大原油生產國明年實現日產 200 萬桶原油產量的目標的可能性降低。

Vasconcelos 將安哥拉原油產量下降歸咎於一些油田維護時間冗長以及供應中斷,而原油儲量的快速衰竭也導致了一些油田產量的快速下降。

根據普氏的數據,過去的半年中,安哥拉平均原油產量為 165 萬桶/ 天,自去年 11 月份以來每月產量均較前月下滑。國際投資評級機構穆迪此前的報告預測,安哥拉原油產量將在 2015 年底達到每天 200 萬桶,在一定程度上會減輕中期國際油價下跌對政府收入帶來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穆迪認為原油價格將維持在每桶 106 美元,而安哥拉政府則認為每桶將跌至 98 美元。

Vasconcelos 也表示,雖然目前該國原油產量下滑,但未來五年仍將有數個新的油田項目投產,其中由法國道達爾公司(Total) 所開發的Clov 油田將在 7 月投產,並預估至今年第四季的日產量可以達到 16 萬桶;義大利埃尼公司(Eni) 今年內也有一座日產能 8 萬桶的油田投產,美國雪佛龍公司(Chevron)2015 年則有一座日產 11 萬桶的油田投產。

 

哈薩克卡沙干油田 2016 年才能恢復生產


《華爾街日報》6 月 10 日報導, 超大型的哈薩克卡沙干油田(Kashaghan) 預期至2016 年以前將完全無法生產,因兩條長達55 英里的油管必須完全更換之後才有辦法恢復生產,此並將耗資數十億美元。哈薩克政府原先預計該油田至 2015 年的日產量可達37 萬桶。卡沙干油田去年 10 月投產數週之後即發生油管洩漏事故而停產。

哈薩克國家油氣公司、 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 荷 蘭 皇 家 殼 牌 (Royal Dutch Shell)、法國道達爾(Total) 和義大利埃尼集團(ENI) 各持有卡沙干油田 16.84% 的股份。日本國際石油開發株式會社(Inpex) 持有該項目 7.56% 的股份,中石油今年獲得8.33% 的股份。

卡沙干油田發現於 2000 年,據信是全球第二大油田,僅次於美國阿拉斯加的普拉德霍灣油田(Prudhoe Bay Oilfield);該油田可採儲量預估為 110 億桶,總資源儲量估計達350 億桶,天然氣儲量預估超過一兆立方公尺。

英國首度成為所有化石燃料的淨進口國


美國能源資訊局(EIA)6 月3 日報告表示, 作為歐盟最大的原油生產國與第二大的天然氣生產國,英國 2013 年首度成為所有化石燃料的淨進口國。EIA 表示,受到北海油氣產量逐漸衰竭的影響,英國分別在 2004 年以及 2005 年成為天然氣以及原油的淨進口國;2013 年,英國則首度成為油品的淨進口國。報告指出,為了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英國政府努力多元化能源的使用來源,包括可再生燃料等;但截至目前,石油、天然氣與煤仍分別佔到英國能源消費比重的 37%、33% 與 16%。報告也稱,儘管 2013 年有數個新油田投產,但預期英國原油產量仍將持續下滑,因為新油田所增加的產量遠不足以彌補舊油田耗竭所造成的損失。

 

加西岸鋪油管  賣原油給亞洲


加拿大政府通過,興建一條輸油管從亞伯他省連接到西岸太平洋沿岸一個港口,輸出原油去亞洲的計畫。加拿大政府說,這項計畫可以讓加拿大原油產品出口市場更多元,分散風險。不過,環保團體及原住民都強烈反對。

加拿大政府通過了一家公司提出的鋪設計畫,油管全長一千一百多公里,總經費達七十九億加元,兩千一百三十億台幣。依照這家公司的計畫,輸油管建成後,每天可以從亞伯他輸送五十二萬五千桶原油去西岸港口,再賣到亞洲市場。

亞伯他省北部是全球原油蘊藏量第三多的地區,蘊藏的石油約有一億七千萬桶。這項工程規模龐大、複雜,輸油管要經過落磯山脈及大片荒蕪地區,包括原住民居住的區域。所以,許多環保團體和原住民都強烈反對。

 

 

中國拚命囤原油  戰備儲油逾億桶


儘管美國大力開發頁岩油,降低對進口原油的依賴,中國為了避開供應中斷的問題,以 10 年最快速度囤積原油,導致國際油價始終維持在每桶 100 美元之上。

根據中國政府公布的資料,中國 4 月進口原油數量創紀錄最高。由於中國與越南因爭奪南海資源而起衝突,也面臨俄羅斯、非洲和中東因貿易制裁和政治動盪所產生的潛在供油風險,因而開始仿效美國 1970 年代建立戰備儲油的作法。

巴克萊、花旗和野村均表示,中國大量購買原油已導致國際油價居高不下。而根據彭博編輯中國的統計數字,今年 1 至 4 月中國每天購買逾 60 萬桶沒用完的原油,國際能源總署(IEA) 指出,這代表中國的商業和緊急原油庫存大幅增加。

中石油在今年 1 月公布的年報中表示, 截至去年底,中國擁有 1.41 億桶戰備儲油。

 

中國中海油與英國石油簽署 20 年液化天然氣供應協議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6 月 17 日宣佈,與英國石油公司(BP) 簽署了一份液化天然氣(LNG) 長期供應協議。

根據雙方簽署的框架協議, 自 2019 年起,BP 公司將從其全球LNG 資源組合向中海油每年供應多達 150 萬噸的LNG 資源, 供應期限 20 年。雙方希望於 2014 年年中達成最終的商務協議。

中海油董事長王宜林表示,與BP 公司簽署的協議將深化雙方合作,並進一步提高中海油LNG 資源供應多元化。

2013 年中海油LNG 進口總量超過 1300萬噸,占中國LNG 進口總量的 72%。截至2014 年 5 月底,中海油已在中國建成投產 6 個 LNG 接收站,LNG 總接卸能力達 2480 萬噸/年;正在建設中的海南、深圳、粵東等 LNG 接收站將於 2015 年底之前相繼投產。

 

中國中石油  違規招標 260 億人民幣


中國審計署 6 月 20 日公布對 11 家大型國企 2012 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當中, 華潤( 集團) 有限公司( 簡稱華潤集團) 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簡稱中石油集團) 兩家國企集團,涉違規招標合約總計逾 370 億人民幣( 下同)。

根據審計署的審計結果,華潤集團在會計核算、重大經濟決策和內部管理等存在一些不規範問題,有的管理人員還涉嫌重大違法違紀。

而中石油集團在生產經營、內部管理等方面存在了一些問題,有的管理人員還涉嫌嚴重違法違紀。

審計署發現,2006 年 11 月至 2013 年 7月,中石油集團所屬撫順石化分公司等 9 家單位部分工程建設和物資採購未按規定公開招標,涉及合同金額 260.35 億元。

中紀委去年宣佈,中石油集團前董事長蔣潔敏、原副總經理王永春等多名前高層, 因涉嫌嚴重違紀而接受調查。

此次涉及不法的 11 家國有企業包括:中國煙草、中國核工、中國航天科技、中國航天科工、中國船舶、中國兵器裝備、中石油、中國大唐、中國海運及華潤集團等。

 

油價大漲 經長 : 不輕易干預


油價大漲,創 9 個月以來新高。對此, 經濟部長張家祝強調,過去政府也有油價波動處理機制,除非油價上漲的幅度,已影響到經濟或民生,才會優先考慮公共使用與弱勢族群的配套措施,但政府不會輕易干預油價。

無論採取凍漲或補貼,都會動用到政府預算,並涉及公平性的問題,因此政府對於干預油價的任何作法,都要非常慎重。

 

再斥資 35 億 中油更新油輪船隊


中油公司 6 月 23 日表示,至 2017 年底, 將再投入 35 億元台幣,進行油輪船隊更新計畫,完成後推助旗下船隊平均船齡從目前的20 年,大幅降至 5 年左右。

中油表示,油輪船隊更新計畫包含與台船簽約的二艘四萬噸級成品油輪,及尚在規劃設計中的五艘油駁船。

中油公司主要煉油設備分別於桃園及高雄,但油品供應及銷售遍布全台及外、離島地區,因此除了陸上管線輸送外,每年皆有相當數量油品透過油輪環島運輸,以充分供應國內工業與民生所需。

為了擔負該項環島運輸任務船隊進行汰舊換新,符合最新環保法規,中油多年前規畫建造新一代環保節能新油輪,自 2011 年迄今,已斥資約 39 億元建造二艘四萬噸級油輪及一艘 6500 噸化學品輪。

此次向台船訂造新船,具節能環保優點, 堪稱綠色船舶,符合國際環保規範,低硫燃油,搭載岸電系統,在港期間可達到懸浮微粒零排放標準。

 

中油高雄煉油廠  將提前關閉


中油高雄煉油廠的供貨商中殼公司董事會決議,在 11 月 15 日前停爐,中油高雄煉油廠在沒有供料合約束縛後,高雄煉油廠與五輕將在 10 月關閉,比原預定關廠時間提早一年。中油副總經理張瑞宗日前表示,中殼董事會已做出「不晚於 11 月 15 日前停爐」的決定,整體考量後,包括五輕在內如果有其他供料替代方案,中油高雄煉油廠及五輕就不必等到 2015 年 9 月關廠。

中殼是中油、荷蘭皇家殼牌(Shell) 共同投資,資本額 6.9 億元,成立於 1965 年;中油持股 49%,殼牌占 51%,主要產品是潤滑油、基礎油,是目前中油高雄煉油廠唯一簽訂供貨合約的外商。關廠後,全球重量級石化廠殼牌退出台灣市場。

高雄煉油廠僅 4 月就虧了近 12 億元;整個中油 1 至 4 月虧損則為 46 億元。為避免虧損擴大,只有提前將高雄煉油廠全部停爐關閉。

中油主管表示,高雄煉油廠有 36 座生產工廠,目前還在運轉的只有六座。六座中, 中殼占了兩座,其他不是檢修,就是已採取策略性停爐。

至於五輕隨高雄煉油廠停爐後,仁大石化區近 20 家石化廠料源因此斷絕,失去充裕且穩定料源後,下游石化廠只有自行進原料, 失去價格與數量優勢後,競爭力大減,仁大石化區廠商處境岌岌可危。

中油五輕乙烯最大客戶台塑公司主管說:「五輕停爐後,台塑林園、仁武廠的乙烯可委由華連倉儲或自行進口。」但其他客戶將承受缺料之苦,可能委由中油進口或自購價格與料源不穩的進口料。

 

油價創 9 個月新高 自助加油夯


國內汽柴油大漲,創下 9 個月以來新高, 不少開車族轉往「自助加油」懷抱!依照目前各家加油站搭配信用卡, 每公升最多可 以優惠 2 元,如果加 50 公升的話,就能省下 100 元,甚至有業者重金打造「油槍旋轉臂」,號稱自助加油,前置動作只要花 35 秒鐘。

不僅省時,又能省荷包,目前國內各加油站,中油便宜 0.8 元,台亞加油站搭配不同聯名卡,每公升便宜 1.6~2 元,福懋最多也省 2 元,山隆和西歐自助加油,每公升也能省 1.4~1.5 元。

 

中油 : 油價短期受伊拉克影響未來可望回穩


中油從 6 月 23 號開始調漲汽油售價 0.6 元,創下今年最大漲幅,原因是受到伊拉克內戰影響,讓全球原油價格有所波動。中油副總經理張瑞宗表示,全球油價短期內會受伊拉克影響,至於未來會不會持續上漲,還要再觀察。

張瑞宗指出,由於伊拉克主要生產的油田都在南邊,這次發生衝突的地點大多在北方,除非內戰情勢改變讓原油減產,否則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另外張瑞宗表示,美國頁岩油正大幅生產,中國原油需求減緩,加上全球經濟也才在逐步復甦,目前評估原油的需求量不會有大幅度的變化。

 

居民抗議台耀石化設廠市府:從嚴審查


位在小港區大業南路、沿海四路的台耀石化大林廠,5 月中旬動土,由於占地未達 5 公頃依法免環評,當地鳳鳴等6 里民眾認為, 廠區離鳳鳴國小僅 30 公尺、離民宅僅 50 公尺,有工安及汙染疑慮,抗爭動作不斷。

台耀石化 6 月 14 日上午在鳳鳴國小舉辦說明會,小港大林蒲、鳳鼻頭沿海 6 里居民到場拉布條抗議,並高喊「救命呀!救命呀!」央求市府千萬不要發照給業者。

高市新聞局長丁允恭指出,陳菊一直很關心大林蒲、鳳鼻頭地區居民長期飽受汙染之苦問題,會指示環保局從嚴把關。

高市環保局長陳金德說,台耀石化已通過設置許可,但未通過操作許可,該廠區未達 5 公頃雖免環評,但因距離社區及學校太近,環保局仍將以等同環評規格,擴大聘請審查委員,從嚴審查操作許可。

 

陸反壟斷調查  瞄準外資汽車品牌


繼奶粉、面板、眼鏡鏡架等外資品牌後, 自 2008 年 8 月開始實行「反壟斷法」的中國大陸,再度將價格調查這把大刀,砍向外資汽車品牌。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CAAM) 發布最新數據顯示, 今年 5 月中國汽車銷量年增8.5%,至 190 萬輛。但與此相較,大陸國產品牌汽車的銷量增速僅為 5.4%,再度落後總水平。目前在大陸最暢銷的三款車型,為福特的Focus、大眾(Volkswagen) 桑塔那和朗逸。今年前五月,這三款銷量就逾 50 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姚傑表示,大陸國產品牌與外資品牌之間、以及不同外資品牌之間的競爭都在加劇。

姚傑指出,目前中外合資汽車廠商主宰著中國市場。儘管合資車企為跨國車企與國內合資夥伴都帶來豐厚利潤,但後者未能開發出自有品牌汽車。

為了停止國產品牌的下跌趨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反對在汽車業提高外資最高持股

50%的上限,並敦促跨國車企向其在中國的合資企業,轉移更多的技術和研發能力。

 

鼓勵廣設充電站  中市車商先響應


推廣電動車成功與否,充電站的普及率是關鍵。台中市現行200 多座汽機車充電站, 都是由政府設置,環保局表示,已提出補助方案,鼓勵民間設置充電站,辦法訂定電動汽車充電站 5 萬元、電動機車補助 1 萬 4 千元,日前已有一車商響應。

推動中台灣低碳示範城市,《台中市低碳城市自治條例》已在 5 月正式上路,在推廣電動車政策上,面臨充電站不夠普及、市民不方便的困境。環保局表示,市府已完成電動汽車充電站 161 站、機車充電站 172 站的設置,同時也提出補助方案,鼓勵民間設立充電站。

環保局也表示,美國從車商開始推動電動汽車充電站,成效不錯,台中目前使用的電動公務車是由納智捷、裕日汽車所生產,經過協調兩家車商提出申請,納智捷已申請 2 站。

僅需 30 分鐘就能充電 80% 的「快速充電站」,中油公司估計 6 月底在霧峰區能完成一座,而環保局也預計在 104 年再建置一座,而未來屬於公家設施都開放免費使用, 民間申請的部分,必須提供公共服務,但可以收費。

 

大陸國產車 市占剩 4 成


隨著外資品牌汽車進攻中低價車市,大陸國產品牌汽車市占率節節敗退; 據中汽協統計, 去年 9 月以來, 國產品牌乘用車市占率連續九個月較前月下滑,5 月已降至36.5%,更糟的是,經銷商也紛紛倒戈,改售外資品牌。

據中汽協最新數據,5 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 58 萬輛,比 4 月減少 2.7%。前 5 個月合計,大陸國產品牌轎車銷售比去年同期下降 15.8%。中汽協預警稱:未來 5 年到 10 年將成為大陸品牌的關鍵時期,要堅守 20% 至 30%的市占率底線。

大陸國產車市占率也連續 9 個月較前月下滑。中汽協數據顯示,5 月份國有品牌乘用車銷量占乘用車銷售總量 36.5%,占有率比 4 月下降 0.58 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2.92 個百分點。

大陸國產品牌汽車曾輝煌過。2006 年、2007 年市占率均勝過合資品牌,2006 年占比曾達到 57%。

 

福斯回收台灣代理權


福斯汽車集團 6 月 5 日宣布收回台灣代理權, 明年元月 1 日來台設立分公司, 屆時集團將直接在台灣整合 Volkswagen、Skoda、Audi、福斯商旅 4 大品牌。

福斯汽車大中華區與東協商業營運總裁蘇偉銘表示,原台灣 Volkswagen、Skoda、福斯商旅總代理太古汽車將轉型為經銷商, 未來在馬來西亞、中國及其他國家也將有更多合作關係。

蘇偉銘表示,目前總代理太古標達汽車每年在台灣賣出的 Volkswagen 汽車達 1 萬輛,在台成立子公司後,目標要在 3 年內穩定地達到年銷量 1.5 萬輛目標。他更指出,Volkswagen 品牌在台灣的市場潛能至少應有10% 市占率,以台灣每年新車整體銷售規模35-40 萬輛推估,Volkswagen 長期在台灣車市搶下3.5-4 萬年銷量的戰略目標不會放棄。

 

和泰汽車旗下長源汽車積極拓點6 月再成立土城營業據點


和泰車旗下專營豐田日野商用車銷售和維修保養的長源汽車公司,近來積極布點,繼去年在雲林縣新增斗南營業據點後,於新北市土城區再設置 1 座新穎、充滿科技感的商用車營業據點和維修保養廠。

和泰車指出,長源汽車土城商用車營業據點面積達 3200 坪,其中,維修保養廠以ISO14001 國際環保認證的標準建設而成, 可確保對環境的汙染降至最低。

長源汽車維修保養廠的技師均需接受總代理和泰汽車以日本豐田、日野原廠標準的專精技術訓練和考試合格認證,並使用正廠零件依照原廠規範實施維修保養作業。

日本豐田(TOYOTA)、日野(HINO) 自動車屬於同一集團, 除了 TOYOTA 小型車、LEXUS 豪華高級車外,豐田中型客車COASTER、日野品牌 3.49 噸級至 43 噸級各式貨車以及中大型客車、遊覽車等商用車輛,最近 4 年連續在大型商用車市場上獲市占率第 1,獲得消費者的高度肯定。

 

台塑搶攻商用車市場


台塑集團加速商用車市場布局,搶下義大利依維柯(Iveco) 商用車代理權,6 月 13 日在台上市達利 (Daily)3.49 噸級與 7 噸級進口小貨車,與現有代理的重車品牌荷蘭達夫(DAF),構築完整商用車產品線,企圖拉開與富豪(Volvo) 重車間的銷售差距,坐穩台灣歐系商用車一哥地位。

台塑集團透露,為進一步擴張市佔,台塑也將爭取在台組裝依維柯商用車產品,讓台塑大肚廠,成為依維柯在亞太區的第一個生產基地。台塑集團旗下台宇汽車,6 月 13日舉行依維柯達利 3.49 噸與 7 噸級小貨車發表會,其中 3.49 噸級車款訂價 126 萬∼ 145萬元,7 噸級定價 165 ∼ 185 萬元。

台宇汽車指出,集團代理達夫重車產品以來,在國內中大型貨車、曳引車( 拖車頭)市場占有率快速成長,特別是 26 噸級以上的大型車款,達夫去年銷售突破 600 輛,不僅較前年大增 5 成,更比第二名的富豪重車銷量高出 50%,為同級歐系商用車的領導品牌。

無獨有偶,同樣來自歐洲的富豪重車, 台灣總代理太古商用汽車,日前也上市富豪全新FM/FH 重卡,期待新車效益能發威, 拉近與台塑達夫間的銷售差距。

 

YouBike 汽車版和運推 24 小時租車


和泰集團旗下和運租車創車界之先,推出iRent 24 小時自助租車的創新服務,運行方式就像是台北市自行車租賃「YouBike 的汽車版」。

和運租車總經理田天明表示,「iRent 24 小時自助租車」採會員制經營,消費者只要下載和運iRent 專屬APP,加入會員審核通過,並將常使用的悠遊卡認證註冊完成後, 就可以當作會員感應卡。

和運未來將持續在人潮密集或商務需求高的地區擴增「iRent 24 小時自助租車」站點,預計今年底全台將設置20 個iRent 據點, 明年底將倍增至 50 個據點,合併實體租車據點將突破 100 個據點。

他並指出,和運目前在全台建置的車輛台數已達 2.7 萬輛,企業長租車有 2.5 萬輛、短租車 2000 輛、還有 100 輛附駕駛的高級車出租。

 

換車潮明年達新高峰


台灣十年換車潮商機來了!車商積極把握。裕日汽車三大主力車款月銷站穩千輛規模,明年追加國產休旅車X-Trail,打下產品第四隻腳,力拚 2016 年品牌市占 15%以上目標達陣。

車市龍頭和泰汽車銷售催油門,在號稱史上最優惠的「大四喜」促銷案助陣下,上半年還沒過完,累積銷量已率先突破 6 萬輛大關,主力產品Altis 車款,更可望締造連續 3 個月銷售破 4,000 輛的驚人紀錄。

根據交通部數據所最新統計,6 月前 20 天新車領牌總數達 1.97 萬輛、年增 25.8%, 更比前月同期增加 26.3%,市占排名前 10 大品牌中除本田之外,其餘業績都出現幅度不小的增長。

車王和泰汽車儘管比較基期最高,但 6 月前 20 天仍繳出業績年增 36%的驚人數字; 亞軍裕日汽車也有年增 25.1%的高水準。

裕日車總經理蔡文榮 6 月 23 日指出,台灣車市曾在 1995 與 2005 年,兩度出現新車銷售 50 多萬輛的高峰,推估這波十年換車潮,應該會在明(2015) 年達到新一波高峰。他表示,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起,就開始感受到這股換車潮買氣的浮現,加上各車廠適時推出重量級新車刺激買氣,造就這波車市成長動能。蔡文榮樂觀預估,今年車市

有上看 40 萬輛的實力,明年應該會更好。

 

豐田全球召修 台灣 1723


日本豐田汽車(TOYOTA) 因安全氣囊系統缺陷可能引起火災,全球召修 227 萬輛車; 豐田台灣總代理和泰車表示,台灣受影響數約 1723 台。

豐田表示,這一波召修約 20 款車種,包括Corolla 房車和 Yaris 小型車。和泰汽車表示,這波召回與去年召回屬同一事件,主要是 2000 至 2002 年份的車輛,在台灣受影響總數 8880 台中,去年實際回廠 6545 台,不過其中有 1723 台經點檢後並未更換氣囊,在安全考量下,今年將再召回這 1723 台, 全面更換有問題的安全氣囊氣體產生器。

和泰車指出,這個安全氣囊系統缺陷主要是在組件中的氣體產生器,可能在作動時因為不良氣體的影響,造成氣囊產生器溶解或迸生火花,造成位於副駕駛座的氣囊產生危險,為安全起見,將主動召回更換。

 

台灣本田 重返國產小車市場


暌違 12 年之後,本田(City) 汽車重返國產四門小轎車市場,於 6 月底發表全新City 車款,挾每公升可行駛 20.1 公里的國產車最佳油耗優勢,訂出月銷 600 輛以上高目標, 企圖打破目前由和泰車Vios 與裕日車Tiida 二分天下的局面。

1.5 升國產四門小轎車產品,主要鎖定小家庭、熟齡族群與女性車主市場,在國內車市一直有穩定的銷量。今年在和泰車推出全新Vios 車款刺激下,1.5 升國產小轎車市占率推升至 5%規模,也吸引其他車商投入。

台灣本田主管透露,預售期至正式發表前,預期接單可突破 300 張,正式上市後以月銷 600 輛以上為目標,搶占國產小車市場半壁江山。

為反制本田新City 的新車效應,和泰新Vios 持續推出小資購車專案,提供低頭款、首年超低月付 50 元、5 年 14 萬公里全車延長保固、5 年後半價購回等優惠專案衝業績, 維持月銷 1,600 輛以上的高水準。裕隆日產6 月也針對Tiida 四門,提供 40 萬元零利率分期付款優惠,並加贈 6 大系統 8 年無線里程延長保固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