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市場掃描
2014-08-05
2013 年 OPEC 石油出口收入為史上次高 預估將逐年下滑
《 油氣雜誌》(Oil & Gas Journal)7 月28 日報導,美國能源資訊局(EIA) 報告表示, 除伊朗以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2013年石油淨出口收入預估為 8,260 億美元,較創新高的 2012 年度減少 7%,不過仍是EIA 自 1975 年開始統計此項數據以來的史上次高。EIA 表示,伊朗由於美國的制裁以及其可能對目前的石油買家提供折扣,因此其石油出口收入較難估算。 EIA 表示,2013 年 OPEC 石油出口收入下滑主要因為平均油價下跌 3%, 以及OPEC 石油產量減少的影響,其中產量的減少多數是源自利比亞。最大原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佔據OPEC 石油出口收入的約三分之一比重,2013 年石油出口收入達到 2,740 億美元。此外,2013 年除伊朗以外的OPEC 人均石油淨出口收入約為 2,520 美元。 根據EIA 發佈的七月份「短期能源展望」(STEO) 月報,EIA 預估 2014 年除伊朗以外的OPEC 石油淨出口收入將約為 7,740 億美元,2015 年預估為 7,230 億美元,都將較2013 年持續下滑,主要因為非OPEC 國家的原油產量增長,將會降低對OPEC 原油的依賴,以及預期油價下跌的影響。頁岩油盛產!人類史上 10 大百萬桶產油區 美國包下 3 個
美國頁岩油大盛產,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 雪佛龍 (Chevron) 以及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 恐怕得將美國能源三巨頭的地位拱手讓給北達科他州的巴肯頁岩(Bakken) 以及德州的二疊紀盆地 (PermianBasin)、鷹堡頁岩(Eagle Ford Shale)。 CNBC 於 7 月 27 日報導, 美國能源資訊局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簡稱EIA) 前一週發表的最新石油探鑽報告指出,上述三大頁岩油產油區每天可分別生產超過 100 萬桶原油,至少佔全美 1/3 的原油日產量。EIA 數據顯示,2013 年美國消耗的能源中有近 90% 都使用頁岩油。 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家兼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AEI) 學 者Mark Perry 最近透過部落格表示,根據他自己的分析,美國這三大頁岩產油區的合併日產量其實已超過 400 萬桶,成為全球第五大產油地。 Perry 說,人類史上僅有 10 個產油區可突破日產量 100 萬桶的整數大關,而其中有 3 個就位於美國,這主要是拜先進的探鑽技術開始在五年前鑽取德州、北達科他州的頁岩油之賜。北達科他州是在 4 月份加入百萬桶產油俱樂部,當月的平均日產量月增了 2.5%。埃尼公司與剛果共和國簽訂油氣探勘協議
普氏能源資訊 7 月 21 日報導,義大利能源巨頭埃尼公司(Eni) 宣佈與剛果共和國簽訂海上的油氣探勘協議,進一步強化了該公司在漠南非洲的投資。埃尼新任執行長ClaudioDescalzi 與 剛 果 共 和 國 能 源 部 長 Andre Raphael Loemba 簽署了該項協議,而義大利總理Matteo Renzi 也參加了簽約儀式。 埃尼自 1968 年即進入剛果市場,今年 2 月,埃尼宣佈在剛果的Marine VII 區塊有重大發現,估計含有 12 億桶原油以及 300 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埃尼公司將投資 15 億美元來開發剛果共和國境內的石油資源。埃尼在漠南非洲的原油日產量約 45 萬桶,其中有12 萬桶是來自剛果共和國。 剛果共和國是漠南非洲前五大原油生產國,所產原油幾乎均來自海上,並且幾乎全部用於出口,主要的買家為中國大陸與歐盟。原油出口佔該國總出口收入的 87% 比重,並佔政府收入的近 80%。剛果共和國也可能藏有大量的油砂資源,埃尼公司正著手一項可行性研究,如果正式開發的話,將會是非洲首個油砂專案。原油生產帶動奈及利亞首季 GDP 年增 6.21%
奈及利亞國家統計局 7 月 16 日表示,該國今年第一季的原油日均產量達 226 萬桶, 帶動首季的國內生產總值 (GDP) 年增6.21%, 高於去年同期 4.45% 的增速。統計局預估,在原油生產的帶動下,該國今年GDP 可望年增 6.19%,高於去年的 5.5%。奈及利亞今年第一季的原油日均產量 226 萬桶明顯高於去年第四季的 187 萬桶,與去年同期的 229 萬桶相比則略減 3 萬桶。 奈及利亞是非洲最大產油國,但受累安全問題以及石油設施經常遭遇破壞,使得該國無法完全發揮 320 萬桶日產能的潛力,這也令奈國政府每年損失約 60 億美元的收入。奈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執行長AndrewYakubu 則表示目前的原油日產量已經提高至 230 萬桶以上,因政府持續打擊偷油以及破壞或攻擊原油生產設施的非法行為。俄氣或與孟加拉 Bapex合資進行油氣勘探
普氏能源資訊報導, 孟加拉石油天然氣和礦產公司 (Petrobangla) 董事長孟蘇爾(Hussain Monsur) 7 月 15 日表示, 俄羅斯國家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 有興趣與孟加拉石油勘探和開採公司(Bapex) 建立一家合資企業,將聯手在俄羅斯、孟加拉或其他它國家進行油氣勘探。 孟加拉總理Sheikh Hasina 和俄氣一個代表團在達卡舉行會晤時,俄氣國際執行長Valeriy Gulev 表達了該公司的興趣。孟蘇爾表示,建議中的俄氣與孟加拉唯一的油氣勘探公司組建的合資企業將在孟加拉、俄羅斯或任何第三國進行項目的合作。 孟加拉是亞洲第七大的天然氣生產國, 年產量逾 7,000 億立方英尺。但該國是石油的淨進口國,2012 年國內石油的日均產量約6,000 桶, 消費量則接近每日 114,000 桶, 由於國內的石油消費持續增加,迫使該國持續提高原油與油品的進口來滿足需求。阿爾卑斯山原油管道運量創下新高
普氏能源資訊 7 月 15 日報導,營運阿爾卑斯山原油管道(TAL) 的 TAL Group 總經理安德雷思(Ulrike Andres) 表示,TAL 油管仍以記錄新高的輸油量營運,目前還沒有擴充運量的計劃。2013 年,TAL 油管的輸油量達到4,100 萬噸( 日均 82.5 萬桶),已經接近該油管設計上的最高運量每年 4,300 萬噸。 TAL 油管於 1967 年建成,由義大利的的里雅斯特港 (Trieste) 經奧地利一直到德國,途中翻越阿爾卑斯山,高差 1,500 公尺。此前,歐盟希望德國與捷克修建與TAL 油管的連接管道,以讓捷克可以從波羅的海進口原油。目前,TAL 油管所經的德國、奧地利煉油廠產能分別達到每日 90 萬桶與 20.6 萬桶,已經超過該油管的供應能力。美加將主導全球石油供應增長
最近,中東和北歐局勢不穩,北海原油儲存和運輸成本大幅上漲,導致石油油價上漲。國際能源署(IEA) 一份報告說,隨著全球經濟復甦,石油需求的增長在 2015 年將加快。而另一方面,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原油生產及供應在 2015 年將減少,導致全球石油供應吃緊。 IEA 說,2015 年, 加拿大和美國將主導全球石油供應的增長。美國頁岩油的興起也不斷侵蝕OPEC 在全球石油供應市場的股份,這種趨勢在 2015 年還將持續。預計, 2015 年,全球對OPEC 石油的需求每日將減少 2,980 萬桶。 IEA 報告指出,美國北卡和得克薩斯州以及加拿大油砂地的原油生產及供應的增長不僅使得北美在 2015 年免受原油供應緊張的困擾,而且對全球的石油供應的緊張局面將起到緩解作用。大陸引進歐洲油企 探勘南海
俄羅斯之聲報導,中國海洋石油集團邀請義大利石油企業埃尼(Eni) 共同開發南海油田。專家說,此舉可能導致南海爭議升級。埃尼是義國最大工業企業之一,在全球80 多國家擁有油氣業務。中海油與埃尼簽訂的合約,涉及區域面積 2000 平方公里,勘探期為 6 年半。埃尼將承擔 100% 的探勘費用,中海油有權參與區內任何一處商運油氣計畫最高 51% 的股權。 報導稱,中國大陸近來對南海資源的商業開發明顯活躍。據估計,南海海底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 至少 300 億噸石油與160 兆立方公尺天然氣,約佔大陸總資源量的 1/3。施工鑽破油管 大連中石油又爆了
6 月 30 日傍晚,大連金州新區一條中國石油輸油主管線洩漏引發爆炸,現場火光衝天,2 萬居民被緊急疏散,肇事單位 5 名相關工作人員已被拘捕。陸媒報導稱,過去 4 年,中石油在大連已經「5 連爆」,這次是第 6 爆。 中石油發現管道壓力陡降,雖立即停運, 但火勢已一發不可收拾,幸好大火不久即被撲滅,無人員傷亡。 經查,溢出原油流入市政雨、污水管網, 未對自來水管網等形成污染。環保部門設置多處空氣質量監測點,持續環境監測表明,VOC( 揮發性有機污染物) 超標 0.79 倍,其他指標均正常。目前,環保、消防、規劃等部門正繼續監測、處置溢油情況,中石油管道公司正在組織人員對事故溢油進行清理回收。中國中石油洽購道達爾所持大連煉油廠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就收購道達爾位於大連的一家煉油廠部分或全部權益, 正在與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Total) 展開談判。 中石油公司總裁汪東進已與道達爾副總裁舉行了會面,討論大連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煉油廠權益的轉讓。這家煉油廠加工能力為每日 1,000 萬噸、相當於 20 萬桶石油。 大連西太平洋石化 1996 年投入運營,各方的初期投資超過 10 億美元。中國石油集團目前持有這家煉油廠 28.4% 的權益,中國中化集團是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 33.7%。道達爾持股 22.4%,其餘權益為大連市政府所持有。大陸國企最會賺 石油石化奪冠
大陸財政部 7 月 12 日公佈「2013 年全國財政決算」顯示,2013 年大陸國有資本經營收入中利潤收入預算數為人民幣 1215.73億元,決算數為 1288.08 億元( 新台幣 6293 億元),完成預算 106%。 這使得大陸國企的「賺錢」排行榜也隨之浮出水面,石油石化、菸草、電力、電信、煤炭高居前 5 名。 大陸財政部統計顯示,2013 年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和關稅的決算數比預算短收2209.83 億元,只完成預算 88.3%,主要受到 2013 年進口成長低於預期、高稅率商品進口減少、大宗商品價格走低等因素影響。 此外, 企業所得稅決算數完成預算110.1%,主要是 2013 年企業利潤增幅高於年初預期,以及清繳以前年度稅款等因素。中委協議 1200 億貸款換石油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委內瑞拉國是訪問前簽署雙邊協議,由中國貸款 40 億美元( 約新台幣 1200 億元),委內瑞拉則以石油償還。 2008 年以來,中國與委內瑞拉已有超過400 億美元的貸款換石油合作項目。不過, 委內瑞拉的經濟始終停滯不前,外來資金難以提振經濟。分析師指出,缺少食品、藥物、汽車零件等各類商品,委內瑞拉經濟今年可能陷入衰退。 根據協議,中國將向委內瑞拉提供 40 億美元貸款,委內瑞拉每天則向中國增供 10 萬桶石油。目前委內瑞拉每天向中國供應超過50 萬桶石油,其中近半數用於償還貸款。大陸中石化發現最大頁岩氣田探勘歷史里程碑
中石化集團公司日前宣布,國土資源部油氣儲量評審辦公室專家組近日透過探明地質儲量評審,認定涪陵頁岩氣田是典型的優質海相頁岩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 1067.5 億立方公尺,這標誌著大陸首個大型頁岩氣田正式誕生。 該氣田主體位於重慶市涪陵區焦石鎮, 屬山地—丘陵地貌。此次中石化提交的探明儲量區為涪陵頁岩氣田焦石壩區塊的一部分,探明含氣面積 106.45 平方 公里。 評審專家組認定,涪陵頁岩氣田是典型的頁岩氣田。氣田儲層為海相深水陸棚相優質泥頁岩,厚度大、豐度高、分布穩定、埋深適中,中間無夾層,與常規氣藏明顯不同,具有典型的頁岩氣特徵,與北美典型海相頁岩各項指標相當。 中石化將在此分兩期於 2017 年建成大陸國內首個百億方頁岩氣田。氣田建成後,可每年減排二氧化碳 1200 萬噸,同時減排二氧化硫 30 萬噸、氮氧化物近 10 萬噸。大陸自伊朗進口原油量創新高
最新數據顯示,大陸上半年每天自伊朗進口原油 63 萬桶,總量年增 48%。這創下中國上半年度自伊朗進口原油總量的歷史紀錄。在上半年中國海外石油進口中,伊朗佔約 10%。 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 說,美國放寬制裁是中國進口量大增的原因之一。另外,伊朗也與一家中國公司簽訂新合約,每日供應 7 萬桶凝析油。 美國於 1 月暫停對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相關制裁,稱嚴重依賴伊朗原油進口的國家, 只要不超過當前的平均原油進口量,就不會受到美國制裁。台灣中油要登陸賣油 落腳福建
台灣中油登陸開拓「加油」財熱身起跑。台灣中油與大陸中石油確定雙方合資啟動福建加油站經營投資;初期規劃登陸建置 40 個加油站,涵蓋福州、廈門、泉及漳州等地, 預計最快提報 105 年預算計畫。其後逐步朝200 個據點目標穩健推進。 台灣中油認為,目前大陸經濟持續推升, 汽車銷售更是快速躍進,連帶拉抬煉油、加油站需求商機;尤其,大陸油氣改革進程超預期,而福建又屬經濟相對發展活絡區域, 投資效益樂觀看待。 據雙方規劃,登陸福建耕耘加油站業務, 規劃建置 200 家據點, 總投資額約新台幣260 億元。協商持股架構為台灣中油 49%, 大陸中石油 51%,實際自有出資金額將待扣除銀行融資額度後,由雙方依持股比,完成初期資本額設置。 未來將以雙品牌模式,打造包括油、氣銷售、複合商店、快速保養中心以及洗車設施等複合經營架構,開創新商機。目前台灣中油與大陸中石油已完成 4 個據點考察,單點投資金額逾台幣億元水準。爭取五輕復活 中油動作不斷
離 2015 年高雄煉油廠遷建的期限愈來愈近,仍苦無辦法讓五輕繼續留下,中油董事長林聖忠7 月8 日還是抱著一絲希望說,「五輕是否繼續營運,端賴下游需求而定」。 不過,與五輕關係密切的中殼,已決定於 9 月關廠,全球最大的石化鉅子Shell 從此將退出台灣市場。中殼由中油、荷蘭皇家殼牌(Shell) 共同投資,資本額 6.9 億元,成立於 1965 年,中油持股 49% 股權,主要產品為潤滑油、基礎油。 五輕預計於 2015 年 9 月隨著高雄煉油廠關閉、遷建,讓台灣石化業感到非常可惜。為此,台灣區石化公會、仁大石化區廠商已提議共同出資將五輕買下來;中油也透過各種管道,爭取敗部復活,讓五輕繼續供料給石化業者。 中油副總經理張瑞宗說,經濟部長張家祝指示,除非得到地方( 後勁地區) 居民, 及高雄市政府的支持,否則,五輕必須隨著高雄煉油廠關閉、遷建。 五輕目前正進行 90 天的歲修工程,完工後是否會重啟投產?林聖忠認為,是否會繼續營運,要看下游石化廠的需求而定;如果下游有需求,五輕就繼續開下去,直到 2015 年高雄廠遷建的限期。中油五輕乙烯年產能50 萬公噸。遷廠後,中油剩下四輕、新三輕兩座輕裂廠運作,乙烯總年產能113 萬公噸, 與台塑化三套烯烴廠,乙烯總產能近 300 萬公噸相較,差距高達近 200 萬公噸。全鋒事業 任台塑潤滑油小車及摩托車總經銷
道路救援龍頭TMS 全鋒事業日前攜手台塑石化,正式宣布為台塑潤滑油小車及摩托車的總經銷,藉由專業汽車移動服務平台的連結,積極搶進台灣車用潤滑油市場,提供消費者Auto Plus 汽車售後加值服務。 全鋒事業董事長紀春錦表示,橫跨道路救援、機場接送、汽車保修、加油站等以車輛為核心,服務範圍遍布全台,此次出任台塑潤滑油小車及摩托車總經銷將首重品牌推廣,初期營運重點不以營業額與市占率為考量,期待能從消費者的需求提供滿意油品及最佳服務。 全鋒事業潤滑油組資深顧問林建成補充說,潤滑油市場屬於過度成熟產業,首次所代理消費性實體商品,將以創新營運模式為行銷主軸,除了供貨給保養廠,也將顧客推薦給保養廠,發揮雙向串流機制。 台塑石化國外處處長邱澄淵指出,台塑石化為全台最大基礎原油供應商,長期深耕台灣潤滑油市場,而在汽車產業長達 26 年的全鋒,整合無數個虛實產品,將服務發揮極致,此次合作期待透過全鋒整合服務平台,走進消費者的生活圈。 全鋒近日與台灣大都會衛星車隊合作, 供應北市逾 600 輛衛星車隊駕駛人免費試用,親身體驗台塑潤滑油在油品的專業保證, 及展現第一品牌實力。未來將優質好油推廣至全省大都會衛星車隊、提供營業車隊及車主平易近人的價格。福特推原廠認證中古車全台 4 展間揭幕
福特汽車(Ford) 投入中古車交易市場, 引進《Ford Assured 原廠認證中古車》服務, 已完成四間旗艦展間,包含桃園縣福祐汽車、新北市建富汽車、台南市瑞特汽車及高雄市上正汽車等,推出「原廠認證」、「原廠保固」和「滿意保證」三大保證,更宣稱希望在一年內,完成全台佈局。 福特六和表示,《Ford Assured 原廠認證中古車》從收車、驗車到銷售層層最高規格把關,並以三大保證的服務內容,建立購買福特中古車的最佳管道。 Ford Assured 的收購車源、來歷多為獨家福特公務車、展示車以及試乘車等,絕對透明化。透過國際化規格經銷點的專業服務團隊,每一輛中古車都交付原廠培訓且認證核可的專業技師來進行檢驗與查核,進行完整 158 項專業查驗,包含底盤、引擎、變速箱、路試等確認車況,消費者不用怕買到泡水車、重大事故車與變造車。 Ford Assured 根據檢測結果分成一到五個等級,凡是車齡五年以下、里程數八萬公里內,檢測狀況優良又有完整保養紀錄之車輛,即能獲頒第一等級認證,從車源、檢測至認證都落實國際規格。Ford Assured 認證之車輛將搭配一份完整CPO 原廠檢測報告書,以定型化契約保證消費者的權益,資訊亦同步公佈於專屬官方網站。Ford Assured 相信藉由主動公開透明且完整的產品資訊, 讓買賣交易建立在更安心無慮的條件。大眾汽車併購飛雅特 國際關切
近幾年德國大眾汽車一直釋出有意併購義大利飛雅特集團旗下愛快羅密歐品牌,卻屢遭拒絕。最近大眾乾脆表明直接併購整個快克(FCA, Fiat Chrysler Auto) 集團。 就企圖來說,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集團是有野心者的必然思維。飛雅特集團因為主要控股家族有鬆動跡象,才會不斷出現話題。大眾若併入快克,將立刻成為年產銷 1500萬輛汽車的超級王國,日本豐田 2014 目標1020 萬輛馬上相形見絀。 目前德國大眾汽車僅次於日本豐田, 市值 884 億歐元( 約合新台幣 3.6 兆) 的汽車集團,2013 年創下 970 萬輛成績, 旗下擁 VW、Audi、Skoda、Seat、Bentley、Bugatti、Lamborghini、Porsche、VW 商用車、MAN 以及SCANIA 等商用車輛事業及Ducati 機車。 義大利飛雅特部分, 目前為全球第七大汽車集團, 市值 99 億歐元 ( 約新台幣3960 億),旗下品牌有Fiat、Alfa Romeo、Lancia、Ferrari、Chrysler、Jeep、Dodge 等,2013 年銷售 450 萬輛。2014 年提出的新五年計畫,企圖在 2018 年達到 600 萬輛。目前超越本田、寶獅、鈴木、雷諾與戴姆勒。BMW i3 & i8 開創移動新世代
BMW 集 團 自 2011 年 大 刀 闊 斧 成 立BMW i子品牌,以「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 為核心,思考移動方式的未來趨勢。BMW i不僅僅實現了純電驅使的潔淨動能,從最基礎的產品研發、生產製程、材質選用到動力系統,皆符合BMW i 對永續環保的堅持承諾。 日 前 ,BMW 首 款 量 產 豪 華 電 動 車BMW i3,以及全球矚目的插電式油電跑車BMW i8 正式上市,同時全球首次運用於量產車上之雷射頭燈也列為 BMW i8 標準配備,帶領台灣進入下一世代移動方式,宣告屬於BMW i 的全新篇章。 BMW i3 的純電駕駛eDrive 顛覆對「油門反應」的認知:起步即湧現的最大扭力輸出、無需換檔的綿密加速性、零噪音及CO2 排放, 帶給駕乘者截然不同的未來移動感受。而極短的前、後懸以及後輪驅動設定讓BMW i3 擁有BMW 引以為傲的駕乘樂趣。身為下一世代豪華跑車標竿的 BMWi8, 以創新的 Plug-in Hybrid 技術傲視車壇。位於BMW i8 車尾的全新 1.5 升BMW TwinPower Turbo 三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 加上置於車頭的一具電動馬達,賦予BMWi8 最大 362 匹綜效馬力與 570 牛頓米的最大綜效扭力,搭配以CFRP 製成的輕量化車體(BMW i8 車重僅 1,485 公斤),締造自時速零加速至 100 公里僅需 4.4 秒的強勁性能。馬自達震撼彈 不玩國產車了
曾居台灣車市前五大品牌的馬自達(Mazda) 汽車,7 月起收歸原廠直營後,在台擴張策略也出現重大變化,未來將停止導入國產化,改採全部進口,2 年內要引進 5 款新車,力拚 2018 年前市占率衝上 5%。 繼本田、鈴木後,馬自達原廠去年收回台灣代理權,在台成立台灣馬自達汽車。由於馬自達過去委由福特六和代工經銷,未來會否延續國產化,成為最受關注焦點。 台灣馬自達董事長稻本信秀表示, 在台業務改採直營後, 將可提供台灣與國際同步接軌的服務, 尤其是兼具節能及環保SKYACTIV 獨特科技和 KODO Design 設計的新產品,未來引進台灣的速度都會加快。馬自達汽車是在 1959 年進軍台灣市場,後因 1996 年時發生財務危機,福特加碼馬自達持股至 33.4%,有了這層關係,1998 年福特六和旗下品爵汽車,接手馬自達台灣代理權。 但 2008 年金融海嘯後,福特大舉出脫馬自達持股,雙方關係也產生質變。繼美國、泰國的合資事業先後分拆後,雙方在大陸共同投資的長安福特馬自達汽車也一分為二, 馬自達去年再把台灣業務收回自營。全球 500 大 沃爾瑪奪冠鴻海擠進 32 名
美國《財富》(Fortune) 雜誌公佈今年全球 500 大企業排名,由沃爾瑪打敗荷蘭皇家殼牌拿下今年榜首,台灣也有 5 家企業進榜,包括鴻海(32 名)、中油、和碩、台塑石化及廣達等。 此項調查是根據全球各大企業去年營收進行排名,今年拔得頭籌的沃爾瑪,去年營收高達 4,763 億美元,超越皇家殼牌的 4,596億美元,使得前 2 年蟬連榜首的皇家殼牌在今年退居第 2 名。 中國石油化工及中國石油天然氣今年則分別拿下第 3 名及第 4 名,勝過位居第 5 名的美國能源巨頭埃克森美孚。 鴻海今年擠進第 32 名,是台灣進榜企業中名次最高者,但名次比去年下降 2 名。其次是第300 名的中油公司及第375 名的和碩; 台塑石化和廣達電腦分別位居第 385 名及第409 名。 資料顯示今年美國共有128 家企業進榜, 儘管數量位居全球之冠, 但與去年進榜的132 家美國企業相比相對減少。今年進榜的歐洲企業共150 家,同樣低於去年的151 家。反觀今年中國進榜企業較去年增加 6 家至 95 家,企業營收合計 5.8 兆美元。排名 | 上年排名 | 公司名稱 ( 中英文) | 營業收入 ( 百萬美元) | 利潤 ( 百萬美元) | 國家 |
1 | 2 | 沃爾瑪(WAL-MART STORES) | 476294.0 | 16022.0 | 美國 |
2 | 1 | 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 (ROYAL DUTCH SHELL) | 459599.0 | 16371.0 | 荷蘭 |
3 | 4 |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SINOPEC GROUP) | 457201.1 | 8932.1 | 中國 |
4 | 5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 432007.7 | 18504.8 | 中國 |
5 | 3 | 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 407666.0 | 32580.0 | 美國 |
6 | 6 | 英國石油公司(BP) | 396217.0 | 23451.0 | 英國 |
7 | 7 | 國家電網公司(STATE GRID) | 333386.5 | 7982.8 | 中國 |
8 | 9 | 大眾公司(VOLKSWAGEN) | 261539.1 | 12071.5 | 德國 |
9 | 8 | 豐田汽車公司(TOYOTA MOTOR) | 256454.8 | 18198.2 | 日本 |
10 | 12 | 嘉能可(GLENCORE) | 232694.0 | -7402.0 | 瑞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