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市場掃描
2014-09-05
需求減 英國天然氣庫存創 2010 年以來新高
英國國家電網公司 8 月 19 日公佈數據顯示,18 日英國天然氣庫存達到 47.01 億立方公尺,創下 2010 年以來新高;佔總儲存能力 49.19 億立方公尺的 95.6%,較去年同期則是高出 10.33 億立方公尺。
英國天然氣庫存通常會在 10 月底至 11 月初時達到一年的高峰,而後隨著冬季需求的上揚而開始下降。國家電網公司表示,目前天然氣的儲存能力還有 2.18 億立方公尺, 並預估接下來至 10 月底止,庫存可望每天溫和增加 300 萬立方公尺。
自 4 月 1 日以來,英國天然氣庫存的日均增幅為 1,600 萬立方公尺,遠低於去年同期的 2,400 萬立方公尺,但由於上個冬季氣候相對溫和,使得天然氣需求下降,造成期初的庫存較高,才使得天然氣庫存創下四年新高。4 月 1 日, 英國天然氣庫存為 24.71 億立方公尺,佔總儲存能力的 49.4%。
天然氣需求下滑也對天然氣價格造成壓力, 自 4 月 1 日以來, 英國指標 NBP (National Balancing Point) 即期天然氣均價為 42.35 便士 / 千卡, 較去年同期的 65.49 便士/ 千卡下跌了 35%。8 月初,NBP 天然氣價格創下了 51 個月新低。
庫德斯坦油管出口能力將倍增至每日 20 萬桶
路透社報導稱,伊拉克北方庫德斯坦半自治區的油管出口能力將倍增至每日 20 萬桶以上。該油管今年初投運,消息來源稱 8 月底升級作業完成之後,油管的運量將從每日10-12 萬桶,提高至 20-22 萬桶,且未來兩三個月內最高能提高至 25 萬桶。
庫德族是中東地區僅次於阿拉伯、突厥、波斯的第四大民族,總人口約三千多萬。庫德人的聚居地被稱為庫德斯坦,位於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三國交界地區,面積約 40 萬平方公里,主要是山區,地理條件復雜,交通不便,但該地區盛產石油,戰略地位重要。
沙國油稱頁岩油產量增長有利穩定油價
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 (SaudiAramco) 執行長法利赫 (Khalid Al-Falih)8 月 25 日表示,他認為美國的頁岩油生產並不是一項威脅,相反地有利於穩定油價。法利赫也稱,沙國本身也有相當巨大的頁岩油氣潛力,該公司也正設法將在美國所取得的經驗,加快運用於沙國國內的資源開發。
法利赫表示,頁岩油與頁岩氣對全球市場作出巨大貢獻,因其讓油價得以保持穩定,令生產者與消費者能夠作出適當的投資計劃來滿足需求的增長。如果沒有頁岩油產量的增長,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其它生產國所遭遇的諸多干擾,可能會令全球的石油市場供應相當吃緊。
EIA 指出,OPEC 以外的產油增長主要是來自於美國與加拿大,兩國合計的原油產量從 2012 年 7 月的每日 1,470 萬桶, 提高至 2014 年 7 月的 1,820 萬桶, 特別是受到美國頁岩油產量增加的影響。此令美國的原油進口需求減少,也影響了布蘭特原油的價格,其均價從 2012 年的每桶 112 美元下滑至 2013 年的 109 美元。
賤賣石油 伊斯蘭國籌得大量軍費
橫掃伊拉克與敘利亞的「伊斯蘭國」不僅攻城掠地,也搶了不少油田。如今這個組織以遠低於市場行情的價格,每天賤賣 4 萬桶石油,日日進帳 2 百萬美元。
福斯新聞報導,引述伊拉克能源研究所的談話,指出每桶原油現在的市價是 102 美元,而黑市價格只要25 美元到60 美元。「伊斯蘭國」將原油賣給庫德族的走私商,再運到巴基斯坦的黑市賤賣。他們也將敘利亞的原油,走私到土耳其賤賣。
報導指出,「伊斯蘭國」控制了敘利亞東部地區 60% 的油田,以及伊拉克北部 7 座油田和 2 座煉油廠。單是賤賣石油,「伊斯蘭國」每年就可以賺到 7 億 5 千萬美元左右的經費。儘管該組織所控制的油源其實還微不足道,但若不加以制止,仍會使該組織取得越來越多的恐怖資金。
墨西哥開放能源市場 盼提振經濟
墨西哥能源政策大轉彎。一向由國家長年獨占的墨西哥石油、天然氣及電力事業,最近經當局修法後,正式開放民間和外國投資,樹立該國能源產業里程碑。國際石油大廠如殼牌和埃克森美孚已準備進軍,可望挹注該國停滯已久的經濟成長。
墨西哥是全球第 6 大產油國,蘊藏量尚有 134 億 4 千萬桶,按國際油價計算,油儲總價值達 1.3 兆美元,此次開放可望為國際石油公司創造巨大利潤,並紓緩非洲市場產量不穩、以及俄國遭制裁後減產的風險。
近年經濟發展狀況不佳的墨西哥,過去 3 季經濟成長率僅 0.97%、0.13% 和 0.28%, 且已連續 7 季成長率低於預期。此外,由於探勘和開採油氣的技術不佳,縱使擁有龐大蘊藏, 該國石油輸出已連續 9 年減產, 至2020 年時可能從淨輸出國變為淨輸入國。國際石油企業如荷蘭皇家殼牌、埃克森美孚和美國雪佛龍的進駐,可望在未來 6 年創造 500 億美元的投資,日均產油量則可從今年新低的 244 萬桶增加至 500 萬桶,讓該國躍升第 4 大產油國,並帶動北美地區繁榮。
越南石油攜手埃克森美孚砸重本拚電力
越南石油與天然氣集團(PetroVietnam) 執行長杜文厚表示,明年可望與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簽定 100 億美元的天然氣與電力計畫協議,將寫下越南歷年來這類別計畫的最大規模紀錄。
越南擁有東亞第四大天然氣蘊藏,該國的天然氣田開發計畫,因為埃克森美孚 2012 年在越南沿海發現天然氣而大受鼓舞。
杜文厚指出,此計畫的第一階段,是鋪設天然氣管線到加工站,天然氣將用在一座規劃中的 2,500 百萬瓦發電廠。這座發電廠將是越南最大發電廠之一,有助於減緩電力短缺的壓力。
杜文厚表示,埃克森美孚有意投資天然氣田、天然氣管線以及加工站。越南石油與天然氣集團將是電廠的主要投資者。整個計畫「大約在 100 億美元上下」。
俄石油出口亞洲 創新高
華爾街日報報導,俄羅斯當局與西方交惡,促使俄能源部門將營運軸心轉向亞洲,俄對亞洲的石油出口增至創紀錄新高,許多分析師也預期將激勵部分亞洲能源企業的營運。
貿易數據及分析師的資料顯示,俄羅斯今年的石油出口中,已有超過 30%是運往亞洲─出口到亞洲的石油量已達每天逾 120 萬桶,是歷來之最。7 月時達每天 92 萬桶。
按國際能源總署(IEA) 的統計,在 2012 年時,俄羅斯石油出口中僅有約五分之一銷往亞太地區。同時,俄經由其最大輸送管線網絡而出口到歐洲的石油,從最顛峰在 2012年 5 月時的每天 372 萬,到今年 7 月已降至每天不到 300 萬桶。
俄羅斯銷往亞洲的石油中,大部分又流向中國,來自於俄鑒於與歐洲的緊張升高, 尋求和需求能源若渴的中國加強關係。
俄羅斯原油在價格上雖略高於杜拜指標油價,但對亞洲買主仍有誘因,因地理上相對較近,且有助於分散對中東石油的依賴。
利比亞最大石油港口恢復原油出口
利比亞稱,其國內最大的油港在經過長達一年的關閉後已恢復石油出口。盡管利比亞較大城市的戰鬥激烈,但石油產業正在恢復運營。
利比亞國有石油公司National Oil Co 的發言人Mohamed el-Harari 稱,西部的利比亞最大油田Sharara 油田恢復生產,再加上石油出口港口的重新開放,已使利比亞的日原油產量提高至大約 56 萬桶,是 5 月末時日產量的近四倍。
亞洲石化業 大買美石油氣
亞洲石化公司正紛紛建造儲油槽並改裝工廠、添加設備,以儲存、加工從美國進口的液化石油氣(LPG),看準美國頁岩油開採熱潮將帶來充裕供應量,足以取代成本更高的石腦油(naphtha) 作為生產原料。
三 星 道 達 爾 石 化 公 司 (Samsung TotalPetrochemical)、樂金化學(LG Chem) 與荷蘭皇家孚寶(Royal Vopak) 等在亞洲營運的石化公司,都計劃在未來一、兩年擴建進口碼頭或翻新工廠,為擴大採購LPG 做準備。LPG 是製造各式各樣消費與工業用塑膠製品的原料。
亞洲石化業者傳統上用石腦油作為原料, 現在改用LPG 是因為美國的供應量日益增加,已導致價格降到比石腦油和中東供應的LPG 更便宜。明年加入運輸的油輪數量增加,也有助於降低美國至亞洲的運輸成本。
石腦油的使用量減少,將衝擊亞洲供應這種燃料的業者,例如印度的國營石油天然氣公司(ONGC) 和科威特石油公司(KuwaitPetroleum)。
科威特對中國石油出口盼達每日 80 萬桶
科威特石油公司(KPC) 官員表示,科計劃在未來 3 年內,將對中國的石油出口量提升至每日50 萬桶,並最終達到每日80 萬桶。
KPC 已經與中石化集團簽訂了為期 10年, 每日 30 萬桶的供油合同, 總額達到1200 億美元,佔科威特石油產量的 15%。今年 6 月,KPC 與中石化簽署了關於石油儲備和石化項目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科威特與中國石油業合作的良好勢頭,使得未來3 年,科對華出口石油量有望達到每日 50 萬桶。此外,如果中科合資建設的,日處理 30 萬桶原油的石化專案得以實施,銷往中國的石油將可以達到每日 80 萬桶。
中國中石化 上半年獲利成長 7.5%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 中石化) 近日公佈截至 2014 年 6 月底止 6 個月之中期業績,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期內股東應佔溢利325.43 億人民幣( 下同),年增長 7.5%,每股盈利 0.279 元。
至於今年上半年,外銷原油、天然氣及其他上游產品營業額 347 億元, 按年增長24.1%,佔該公司營業額及其他經營收入的2.6%,主要歸因於原油銷量增加以及天然氣銷量和價格上升。
另外,旗下煉油事業部和營銷及分銷事業部對外銷售石油產品( 主要包括成品油及其他精煉石油產品) 實現的對外銷售收入為 8094 億元,則年減 1.3%。此外,汽油、柴油及煤油的銷售收入 6576 億元,增長 1.3%,而化工產品對外銷售收入1772 億元,按年下降1.7%。
中油:年底前新增 8 自助加油據點
萬物齊漲,民眾油錢非省不可,中油公司表示,年底前將新增 8 座自助加油據點, 對選擇「省錢加油」的消費者提供更便利的加油服務。
由於採自助加油,汽油每公升可以享有優惠減價新台幣 0.8 元,柴油優惠減價 0.3 元。選擇自助加油的消費者愈來愈多,中油公司表示,將持續擴展自助加油據點,預計今年底由目前的 155 站成長至 167 站,約佔中油直營加油站總站數的 27%。
中油公司年底前將在基隆祥豐街站、台北麗山街站、北新站、新竹豐興站、台中三民路站、台南育平路站、高雄中山二路站及宜蘭九份站等 8 座加油站推出全自助加油。
自民國 93 年 10 月在台北市大直站推出首座單泵刷卡自助加油系統以來,經10 年推廣, 目前全台已有 155 座中油直營加油站設置刷卡自助加油,平均每日使用人次超過 6.1 萬人。
中國央企大整頓一汽大眾兩高級主管遭調查
大陸高層的倡廉反貪行動,如今頻頻對家大業大的央企( 中央直屬企業,多為各行業的壟斷龍頭) 出手。在中國石油、中國移動、中央電視台之後,大陸高層把反貪鋼刀揮向中國汽車業龍頭之一、一汽集團下屬的一汽大眾身上,該企業傳出有兩名高管已被立案調查。
據了解,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前身是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該廠為 1950 年代初在蘇聯幫助下建成,為中央直屬國有特大型汽車生產企業。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旗下的一汽大眾是大陸知名的中外合資車企,為中國一汽集團與德國大眾集團的合資公司,生產大眾集團旗下的大眾和奧迪兩個品牌的汽車,包括奧迪、寶來、捷達等。一汽集團和德國大眾集團雙方在合資公司中各占 50%股份。
報導稱,1 年前,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進行過中高層職務調整,當時有數十個中高層管理人員被調動。但面對外界猜測,公司僅回應說職位調整是為了市場需要。
老車多 國內將現換車潮
失守 40 萬輛關卡的台灣車市,在各大汽車品牌同步搶攻小車市場、小車買氣帶頭衝刺激勵下,今年的年銷量可望重返 40 萬輛正常值,此舉是否意味著車齡逾 10 年的高齡車將湧現換車潮?值得市場關注。
和泰汽車車輛本部協理黃明顯表示,目前台灣汽車保有輛數高達 730 萬輛,其中高達 5 成是車齡10 年以上的老車,皆面臨換購需求, 隨著台灣少子化與高油價時代來臨,各大國產車和高級車品牌皆將戰線集中在小車市場。
和泰車 9 月 10 日將導入全新改款重量級小車 Yaris,競爭車款高達 14 款,堪稱車市競爭最激烈的紅海戰場。過去該級距小車年銷量大約是 6-6.5 萬輛,佔全台新車市場約18%,若包括Altis 級距的中型房車,年銷量大約是 8 萬輛,佔全台車市逾 2 成。
不僅房車主打小型化市場,休旅車品牌也競推中小型SUV ( 運動休旅車) 車型,和泰車表示,目前中小型SUV 占整體SUV 的比率已達約 39%,去年銷售量達 1.43 萬輛, 今年至 8 月 20 日止,已賣出 9231 台。
車商認為,台灣車市接下來能否穩定維持在年銷量 40 萬輛的正常水準,以及車商是否能搶下一定市佔率,中小型車款將扮演關鍵角色,小兵立大功的時代將來臨。
掛牌九年新高 奢侈稅上看 20 億
景氣復甦帶動車市熱銷,7 月國內新車掛牌量創九年來同期新高。高價車市更熱,前七月售價逾 300 萬元的汽車奢侈稅收高達 11.2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逾二成,全年小客車奢侈稅收有望破20 億元,創奢侈稅實施以來新高。我國自 2011 年 6 月起開徵奢侈稅,對售價或完稅價格超過 300 萬元的新車,課徵售價一成的奢侈稅。
財政部統計顯示,今年 1 至 7 月汽車奢侈稅累計稅收 11.27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2%;今年小客車奢侈稅全年稅收有機會突破 20 億元,顯見國內豪華汽車需求強勁, 表現優於整體車市。
美對台韓鋼鐵廠課反傾銷稅
美國商務部先前決議,通過對台灣、南韓等 6 國的鋼鐵製石油套管產品(OCTG) 課徵反傾銷稅。其中南韓廠商市佔率高,最高稅率達 15.75%。台廠的稅率則為 2.52%。
路透社和韓聯社報導,美國商務部 7 月裁定,韓國鋼材供應商現代海斯克(HyundaiHysco) 稅 率 將 達 15.75%、 另 一 韓 廠Nexteel 為 9.89%,其餘韓國鋼鐵廠的稅率則為 12.82%。韓國當局考慮反制,可能會向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提出上訴,或向國際貿易組織(WTO) 申訴。
除了台韓之外,反傾銷稅開徵對象還有印度、土耳其、烏克蘭、越南。菲律賓和泰國則逃過一劫。美國頁岩革命之後,油氣基本設施需求大增,國際業者爭相搶食這塊利潤豐厚的大餅。美國鋼鐵協會(American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 數據顯示,去年美國相關商品進口倍增,近 2/3 市場都遭國外業者奪下。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3 年南韓對美國OCTG 產品出口總額達 8.18 億美元。TMK-IPSCO 董事長 Piotr Galitzine 指出, 若韓廠停止對美出口OCTG,市場將會空出25% 市佔率。
日本 7 月貿易逆差達 9,640 億日圓連 25 個月陷逆差
日本財務省公佈統計數據指出,2014 年7 月份日本貿易逆差額達 9,640 億日圓( 去年同月為逆差 1 兆 325 億日圓),已連續第25 個月陷入逆差、續創 1979 年以來史上最長逆差紀錄。
其中,7 月份日本出口金額因汽車( 成長8.1%)、金屬加工機械( 成長 35.7%) 和科學光學機器( 成長 9.8%) 等產品出口增加而較去年同月成長 3.9% 至 6 兆 1,886 億日圓,3個月來首度呈現增長。
進口金額因原油( 成長 6.9%)、液化天然氣( 成長 7.4%) 和石油製品( 成長 23.3%) 等產品進口增加而較去年同月成長 2.3% 至 7 兆 1,526 億日圓,連續第 2 個月呈現增長。
統計數據顯示,7 月份日本對美國貿易順差額較去年同月下滑 3.0% 至 4,837 億日圓,連續第 6 個月呈現下滑;對歐盟逆差額為 495 億日圓,連續第 19 個月陷入逆差; 對亞洲順差額暴增 152.7% 至 2,442 億日圓, 連續第 6 個月呈現順差。
7 月份日本對中國大陸的逆差額達 3,216 億日圓,連續第 29 個月陷入逆差。日本當月對大陸的出口額成長 2.6% 至 1 兆 1,328 億日圓,連續第 16 個月呈現增長;對陸的進口額下滑 2.5% 至 1 兆 4,544 億日圓,3 個月來第 2 度呈現下滑。
最佳綠品牌車業領先、零售業成長快
全球最大品牌諮詢公司Interbrand 發佈全球最佳綠色品牌報告,汽車品牌在 50 最佳綠色品牌中占20%,報告中前5 名占了4 名, 包括福特( 第 1)、豐田( 第 2)、本田( 第 3)、日產( 第 4)。
整體看, 瑞典家具店宜家 ( 第 19)、西班牙零售商Zara( 第 34 名),在今年報告中並列上升最多的品牌,兩者都上升 14 名。去年, 宜家宣佈將聯手日產和能源供應商Ecotricity,在 2013 年底為所有英國商店顧客安裝電動車充電站。宜家積極進取的策略,滿足顧客日益增加的需求。Zara 承諾跨作業執行永續實務,從旗艦店廢棄物管理到教育員工永續做法。到 2020 年,Zara 全球門市目標是 100%生態效率。
今年新進入者則有雪佛蘭、迪士尼和海尼根啤酒。雪佛蘭( 第 32 ) 宣佈,將實現減少碳排放量 700 萬噸,經由贊助,獎勵美國學院、大學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專案,在驗證碳標準(VCS) 下開發,協助量化降低燃燒和電力排放。
迪士尼( 第 49) 在 40 多個國家致力於最小的環境足跡,並納入整體事業策略;海尼根啤酒( 第 50) 則提出 3 年的永續發展策略, 橫跨水、二氧化碳、採購和負責任消費 4 個主要領域。
大陸塞車之城 上海居首位
根據最新公布的大陸 2014 年第 2 季重點城市交通分析報告,大陸第 2 季「十大堵城」依序是:上海、杭州、北京、重慶、深圳、廣州、福州、瀋陽、成都、濟南。
報告顯示,大陸部分特大型、大型城市壅堵延時指數今年第 2 季均在 2 以上,即因為交通壅堵,民眾出行需花費非壅堵狀態下2 倍以上的時間到達目的地。
其中,上海壅堵程度排名居首,壅堵延時指數 2.16,也就是平均 10 分鐘能走完的路程,要 21.6 分鐘才能走完。杭州這次超越北京成第 2 壅堵城市,第 2 季平均壅堵延時指數 2.10;居第 3 的北京,第 2 季平均壅堵延時指數 2.09。
從時間上來看,大陸的大城市中,最壅堵的時期主要發生在端午、「五一」小長假前夕和通勤日的週一或週五。通勤早高峰壅堵大部分發生在週一,週五相對暢通;晚高峰壅堵大部分發生在週五。
報告還顯示一個有趣現象,與北方城市相比,廣州、深圳通勤壅堵模式不同,晚高峰分別比早高峰壅堵 24% 和 18%,這可能與南方人生活習慣有關,他們比較喜歡在晚上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