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市場掃描
2014-12-05
俄「石油沙皇」謝欽:油價明年中前恐跌破 60 美元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OPEC) 11 月 27 日在眾所矚目的會議中一如市場預期維持現有的產油目標不變,衝擊布蘭特原油、西德州中級(WTI) 原油崩跌逾 6% 至四年新低,其中WTI 原油更在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 的電子交易盤跌破 70 美元整數大關、來到每桶 69.05 美元。對此,被外界稱為「石油沙皇」、普丁(Vladimir Putin) 身邊政要的俄羅斯最大石油公司Rosneft 執行長謝欽(IgorSechin) 警告,油價有可能會在明(2015) 年年中以前跌破 60 美元。
路透社報導,謝欽在接受奧地利權威媒體《新聞報》(Die Presse) 專訪時表示, 油價的確有可能跌到每桶 60 美元、甚至更低, 但如此慘淡的跌勢只會延續到明年上半年、或者是明年第 1 季。俄羅斯並非OPEC 成員國。
謝欽同時表示,倘若油價仍然偏低,俄羅斯有可能會把日產油量下砍 20-30 萬桶。謝欽同時唱衰美國的產油能力,認為該國的產油量在 2025 年過後就會因為石油礦脈快速枯竭而開始萎縮。
走出停產陰霾!利比亞恢復最大油田生產
利比亞身為非洲最重要的石油出產國, 即便國內情勢仍舊分裂,日前部分石油工業還被武裝份子中斷,利比亞仍聲明,決定恢復最大油田的出產。利比亞石油公司發言人Mohamed Elharari 於 11 月 9 日表示, 歷經武裝份子奪取油田的紛爭後,位於利比亞西南部的Sharara 及Elephant 油田,將自 10 日起重啟生產。但油田訪查員Ihab Said 表示,利比亞東部Hariga 港口仍未恢復原油出口。利比亞其它 2 處貿易港口 Es Sider、Mellitah 此前因天候不佳而閉港。另外,熟知內情的貿易商表示,Hariga 的出貨情形也受工人罷工所影響。Es Sider 是利比亞最大的貿易港口,單日便有 34 萬桶的原油產量, 而Mellitah 及Hariga 港口也分別有 16 萬、11 萬桶產量。
利比亞國內的政爭與武力衝突延燒逾一年,目前利比亞正積極設法恢復原油產量。
《彭博社》估計,在 2011 年利比亞獨裁者格達費(Muammar Qaddafi) 垮台前,利比亞每日有 160 萬桶原油產量。但相較之下,上月利比亞每日僅生產近 85 萬桶原油。
沙國痛擊頁岩油 原油重挫逾 6%
在頭號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的堅持之下,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11 月 27 日會議不僅沒有宣佈減產,會後聲明甚至連要求成員國遵守目前三千萬桶產量上限也隻字不提, 歐洲ICE 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Europe)1 月布蘭特原油因此大跌 5.17 美元或 6.7%成為每桶 72.58 美元,創三年來單日最大跌幅。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1 月原油期貨電子盤最新報價也大跌 4.64 美元或 6.3% 成為每桶 69.05 美元,雙雙再創四年新低。
由於生產成本高昂,石油價格戰可能會使一些未來的美國頁岩油項目失去競爭力, 這從長遠來看有助於緩解OPEC 國家的競爭壓力。Petromatrix 諮詢師 Olivier Jakob 認為,沙國說服其他成員國接受了這樣的觀點: 要使油價在未來數年持穩在 80 美元上方,短期內價格需要更低一些。
渣 打 銀 行 (Standard Chartered) 包 括Paul Horsnell 在內的分析師在 11 月 27 日的報告中稱,OPEC 維持原油 3000 萬桶/ 日的產出目標對 2015 年油價的影響極為負面。
渣打將 2015 年第一季布蘭特油價預估由此前的 89.0 美元/ 桶下調至 68.0 美元/ 桶。但渣打預期 2015 下半年油市供應過剩的情況會明顯改善。
OPEC 不減產!俄幣跌破歷史新低、挪威幣栽跟頭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宣布不會減產, 原油生產國挪威、俄羅斯、加拿大等國貨幣相對於美元重挫,俄幣更跌破歷史新低。美元兌俄羅斯幣升值 3.81% 至 49.1465,一度升至 49.1560,破盤中歷史新高( 意即俄羅斯幣貶值);年線大漲 49.41%。
OPEC 宣布將維持每日 3,000 萬桶的原油產量,原油價格跌落 4 年新低。以美元計價的俄國 RTS 指數聞訊下挫 2.06%, 收在1,006.43 點。俄國政府 5 成以上的預算收入都來自石油和天然氣業者。
GHP Group 貨 幣 經 理 人 AlexanderChernomorov 表示,地緣政治衝擊已對俄羅斯資產帶來壓力,如今油價劇跌,更添市場悲觀情緒;俄國和西方對峙,缺乏長期投資者。俄幣兌美元已經連貶三天。
挪威克朗也摔落五年盤中新低。27 日美元兌挪威幣升值 1.50% 至 6.927;一度升至 6.9433, 創 2009 年 3 月 12 日以來盤中新高( 意即挪威幣貶值),年線升值幅度達14.34%。
Forex.com 報告稱, 挪威出口有將近 7 成都是原油和石油產品,佔該國GDP 20%, 油價變動對該國經濟影響劇烈。三菱東京日聯銀行(Tokyo-Mitsubishi UFJ) 貨幣策略師Lee Hardman表示,近期挪威克朗跌勢過猛, 但是仍會續跌;要等油價穩定,賣壓出清後, 挪威克朗兌歐元或許有機會反彈。
中美減排溫室氣體! BP 前 CEO: 能源業生死存亡關頭
別以為中美簽訂溫室氣體減排協議和投資人毫無關聯!英國石油公司(BP) 前執行長布朗(John Browne) 在能源業地位舉足輕重; 他警告說,中美為達目標,未來 15 年需減少170 億的原油需求,且各國加強管制溫室氣體,能源業正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布朗 11 月 19 日在倫敦研討會表示,現行措施無法達成歐巴馬和習近平擬定的減排目標,雙方須推動新政策,估計兩國未來 15 年的原油需求可能因此大減 170 億桶。布朗說,全球暖化已是科學定論,許多能源業者不願承認營運面臨生死存亡關頭,拒不接受。
明年巴黎減碳協議可能拍板定案,全球將嚴格管制能源業,防治溫室效應。金融分析師稱, 石油和礦業資產可能因此驟減數十億美元。民眾對能源業的反感也與日俱增,能源業逐漸和菸草業一樣不受歡迎,史丹佛大學和美國洛克斐勒家族基金會都宣布減少能源業投資。
馬來西亞 10 月外資撤走 25 億美元
石油價格重挫,將對馬來西亞的經濟增長前景和政府收入帶來了嚴重影響。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高度依賴石油、棕櫚油和橡膠出口為國家主要財政收入的馬來西亞,在全球原產品價格下滑下,打擊最大。相反地其他進口原產品的亞洲國家的經濟,將會在原產品價格下降下受惠。
馬來西亞是亞洲最大的石油與天然氣出口國,在原油價格去年每桶維持 100 美元的水平下取得很大利潤。
該報引述分析師的談話指出,在原油價格 10 月底跌破每桶 80 美元水平,並預測還會下滑的趨勢,已造成在大馬的外國投資者在上月撤走了 25 億美元的資金。馬來西亞今年第三季度的經常項目盈餘保持在 76 億馬幣,去年同時期是 160 億馬幣。去年涉及石油業的收入是 630 億馬幣,占了政府總收入的 30%。報導指出,馬來西亞面對最大的困境是兩大主要出口的原產品,即棕櫚油與橡膠價格下跌至新低紀錄。
美頁岩油商稱將維持兩位數以上增產目標
彭博社 11 月 18 日報導, 儘管油價跌至四年新低, 但美國頁岩油生產商多數仍將維持增產目標。日產油 136,000 桶的戴文能源公司 (Devon Energy) 計劃明年增產最多達 25%, 日產量 128,000 桶的大陸資源公司 (Continental Resources) 聲稱明年將增產最多達 29%, 先鋒自然資源公司(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 Co.) 計劃增產最多 21%,日產量 293,000 桶的依歐格資源公司(EOG Resources) 稱明年將維持兩位數的增長。
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創會理事Jason Bordoff 表示,美國頁岩油生產商的生產力持續提高,令其更有能力對抗低油價。如果從頁岩氣的發展來看,在美國頁岩氣產量爆發導致天然氣價格創下十年新低之後,頁岩氣探勘井就一路下滑;不過, 美國頁岩氣的產量仍持續穩定增長,持續寫下新高紀錄。美國能源部預估, 巴肯頁岩現有的 191 座鑽井 12 月份的日產量將達到104,000 桶,其生產力已經較三年前倍增。
印尼改革玩真的!調升油價減赤字、股市衝兩週新高
印 尼 新 總 統 佐 科 威 (Joko Widodo 、Jokowi) 展現改革氣魄,11 月 17 日宣布調漲燃油價格 30%,將可為印尼省下數十億美元開支。外資齊聲叫好,激勵印尼股市 18 日開盤跳漲。
佐科威在電視記者會宣布,11 月 18 日凌晨起, 汽油價格由 6,500 印尼盾, 升至8,500 印尼盾(0.70 美元);柴油價格從 5,500印尼盾、升至 7,500 印尼盾。他說,印尼面對艱難選擇,必須作出決定,該國需要預算用於基礎建設、健保和教育,卻因經費浪擲於燃油補助,無法辦到。
估計印尼今年燃油補助費用達 210 億美元、約占總預算 13%。龐大開支壓縮基礎建設經費、也讓經常帳赤字更形惡化。經濟學家認為,佐科威調升油價可為明年增加 80-100 億美元預算。
Capital Economics 經 濟 學 家 GarethLeather 表示,佐科威調升油價令人振奮,顯示他有心改革經濟,甚至願意執行短期內不符民意的決策。不過Leather 警告,調漲油價可能不利經濟成長,印尼第三季GDP 成長年增 5%,創 5 年新低。另外通膨也會因此飆升至 7% 以上,遠超越前月的 4.8%。但是,投資人信心可望因此大受鼓舞。
微軟市值暴增 1 千億美元! 埃克森美孚全美 2 哥地位讓人
油價連續 5 個月下挫,讓美國石油巨擘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 市值一口氣蒸發了 470 億美元,進而把全美市值第二大的地位拱手讓給微軟(Microsoft Corp.)。
微軟 11 月 13 日在Xbox One 降價策略奏效、遊戲主機銷量跳增的激勵下,終場上漲 1.7% 、 收 49.61 美 元 , 創 2000 年 3 月31 日以來收盤新高。Yahoo Finance 報價顯示, 微軟 13 日收盤的市值已達 4,089.3 億美元,超越埃克森美孚的 4,008.4 億美元。
MarketWatch 報導,微軟已成為全美市值第二高的企業,僅次於蘋果(Apple Inc.)。
彭博社報導,微軟年初迄今股價漲幅多達 33%,市值也跳增近 1,000 億美元。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 上任後開始著手提振業務,該公司 10 月公佈的營收也擊敗分析師預估,主要是受到雲端運算業務成長、PC 銷售量復甦的帶動。
另外,埃克森美孚的股價 2014 年以來則下挫 6.5%。油價這五個月來一路走跌,讓埃克森美孚市值萎縮了 470 億美元。
目前全美市值最大的是蘋果(Apple Inc.),Yahoo Finance 計算的總市值多達 6,616.7 億美元。蘋果今年以來大漲了 41%,在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中漲幅排名第 33 位。
撐不住了!全球第 2、3 大油田服務巨頭緊急談聯姻
全球第 2 大油田服務提供商HalliburtonCo 考慮收購競爭對手Baker Hughes Inc., 併購規模有望成為近幾年來最大的能源交易之一,兩家公司預料會聯手抵禦原油跌價的衝擊。
華爾街日報報導,Halliburton、BakerHughes 正在談判當中,目前協商的進展相當快、也許近期就會敲定協議。根據消息, Baker Hughes 被併購的價碼可能會高於該公司的總市值。
在併購消息傳出前,Baker Hughes 的市值接近 220 億美元,而當新聞報出後,BakerHughes 的市值也跟著跳增至 260 億美元。
Halliburton 目前的市值則約 480 億美元。Baker Hughes 當日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平盤以下震盪,但消息傳出後股價在尾盤跳高, 終場飆漲 15.24%、收 58.75 美元,創 10 月 8 日以來收盤新高;盤後又續漲 2.77% 至 60.38 美元。Halliburton 則同步上漲 1.05%、 收
53.79 美元;盤後續漲 1.13% 至 54.40 美元。
王永在辭世「老二哲學」成就台塑霸業
台塑關係企業創辦人王永在於 11 月 27 日上午 11:15 在家安詳辭世,親人均隨侍在側,享年 93 歲。「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一手催生了家喻戶曉的台塑企業王國。然而,台塑能成就今天的霸業,背後其實還有個重要幕後推手,那便是王永慶的弟弟、台塑集團創辦人之一王永在。
父親王長庚早逝,兩兄弟從米店一路打拚到創立年度營業額破兆的台塑集團,相伴超過 80 載,可以說是台灣史上最長青又契合的事業夥伴。
從台塑創立逾 50 年來,王永在長年擔任總經理。王永慶在世時,王永在的最高頭銜是集團副董事長,絕不僭越大哥的地位,多半時間他默默做事,謹守「老二哲學」,稱職扮演「綠葉」角色。
當年麥寮六輕建廠時,很多人都不看好填海造陸的可行性,然而,王永在擔起督工角色,每天通車往返台北、麥寮為工程設計規劃奔走,終讓滄海成桑田,自此有了「六輕總工程師」的稱號。不過,即便身為六輕的重要催生者,王永在還是很低調,常稱自己「頭腦不清楚了」、「只是在旁吆喝而已」。王永在不居功又處事圓融,和個性較為強勢的王永慶正好互補。在公事上,他也凡事尊重哥哥意見,只要王永慶下定決心去做,王永在就會義無反顧的投入,不會讓哥哥「漏氣」。
王永在曾說「人一生當中, 信譽最重要」,當別人信任你,就不能辜負別人,這是做人的原則,也正是因為講求信用、為人又隨和、海派,王永在在商場上贏得不少人士敬重。
王永在曾表示,當年如果沒有跟著哥哥創業、哥哥的提攜,現在的他可能還在「做工」也不一定,兄弟倆一路同甘共苦、相互扶持, 最終也為台灣寫下近一甲子的經濟奇蹟。
歐日系油電車 在台發光
今年在台灣,將是油電車發光發熱的一年,許多品牌都將加入油電車行列。過去油電車一向是由Toyota 和Honda 兩大日系車集團主導,近年一些歐系豪華車品牌也加入Hybrid 車型開發,並陸續推出油電車型。
LEXUS 與 Toyota 代理商和泰汽車表示,LEXUS 在台銷售車款,Hybrid 油電車型已占 7 成以上。Toyota 目前導入Prius 等小型油電車, 另有國產車Camry 前年底推出Cmary Hybrid 油電車型,銷售也占了Camry 全車系銷售 8 成以上。顯見油電車節能與減碳,已是一股難以抵擋的流行風潮, 尤其近年油價不斷攀升,更加速油電車的銷售。
台灣賓士去年起就開始導入多款油電車型,今年將大規模引進油電車款,如E 300 BlueTEC HYBRID 和 ML 250 BlueTEC 。
BMW 代理商汎德公司也在年中推出首部油電跑車i8,在台灣市場大受好評。
一向著重於純電動車開發的NISSAN 和三菱兩大日系車集團, 近年也在大勢所趨下, 開始推出油電車型, 同時在台灣也開始販售油電車, 其中 NISSAN 的豪華品牌INFINITI 已推出兩款油電車,台灣代理商裕隆日產汽車也正式引進首部油電房車Q50S Hybrid。
三菱在台灣的主力休旅車Outlander,今年底將推出全新世代車款,中華三菱預告將同步以進口車方式引進Outlander Hybrid 油電版。
中國打貪首名中海油高階主管被查
大陸石油系統反腐風暴持續擴大,廣東省深圳市人民檢察院 11 月 13 日對中海石油氣電集團總經理羅偉中涉嫌受賄犯罪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
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主要負責液化天然氣的進口和應用開發,羅偉中是首名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高階主管涉貪被查者。
「石油幫」成為北京當局近年來肅貪主要目標之一。大陸石油產業另一個巨擘-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之前已有多名高階主管如蔣潔敏等人陸續因涉貪遭到調查。
陸 2013 年石油消費 僅次美國
中國大陸商務部表示,大陸 2013 年石油消費量 5.1 億噸,年增 3.8%,占世界石油銷量的 12.1%,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 2 位。
大陸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包玲說,10 年來,大陸原油進口平均成長率為 11.4%,成品油平均消費成長率為 7.2%。
大陸 2013 年原油進口達到 2.82 億噸, 約占全球原油貿易量的 15%,年增 1.6%, 對外依存度 58%;進口天然氣 443 萬噸,年增 48%,對外依存度 30%。
包玲說,油氣貿易是大陸能源供應的重要補充,大陸 2015 年原油需求量可能達到5.4 億噸。隨著大陸不斷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推動城鎮化建設,優化產業結構,大陸油氣進口還將持續成長。
包玲表示,「深化國際合作,擴大石油貿易是提昇中國能源安全保障、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
廢食用油轉作燃油每年消化 7 萬噸
環保署 11 月 5 日與中油共同召開記者會宣布,經過多次試驗、試燒之後,發現可把廢食用油加入燃料油成生質燃料油,且成本、效率都跟一般燃料油相近,還兼具環保效果。明年起將把廢食用油送給具有轉化能力的業者處理,只要摻配 5% 的廢油轉化的油脂,預計可以全數消化每年 7 萬噸的廢食用油, 作為廢食用油的主要消耗管道。
中油副總張瑞宗表示,經濟部今年生質柴油計畫暫時喊停後,中油 6 月起就開始研究將廢食用油添加入燃料油的可能性,經試燒後發現添加 1% 到 10% 都有可行性,且生質燃料油不論成本、效率都跟一般燃料油相近,還能減少 5% 至 22% 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 2% 到 12% 硫氧化物排放量。
張瑞宗解釋,國內每年燃料油消耗量約為350 萬噸,扣掉台電等不適合使用的管道, 每年需要 150 萬公噸。中油目前已在北、中、南 3 據點試施行,以添加 2% 廢食用油的比例試辦中,預計到年底可消耗 1 萬噸的廢食用油。
中油買澳天然氣礦區 後年輸台
斥資 4 億多美元, 中油 11 月 20 日宣布取得澳洲西北海域依序思液化天然氣礦區2.625%的權益,未來可分得該礦區每日生產凝結油 10 萬桶,每年液化天然氣(LNG)840 萬噸及液化石油氣(LPG)160 萬噸的 2.625% 貨源,讓我國自有油氣源比例破 3%,朝向10%目標前進。
這起合作案是中油繼 2013 年取得普陸液化天然氣案 5%權益後,在澳洲地區參與投資的第 2 件LNG 開發案。依序思液化天然氣開發案包括上游氣田權益、下游液化天然氣(LNG) 廠及管線的合資公司等。
中油副總張瑞宗說,這個礦區預計 2016 年底開始生產,陸續交貨運回台灣,用來生產汽柴油、桶裝瓦斯與天然氣,中油設定自有油源比例是 2018 年要達到 10%目標。
中油目前在美國、澳洲、查德、厄瓜多、印尼都有投資合作的油田與天然氣礦區,加上台灣本島在鐵砧山等有 45 口油井,自有油氣比例還不高。
誇大省油 現代汽車遭美重罰 107 億
南韓現代汽車和旗下起亞汽車公司因為誇大汽車省油效能,遭美國政府調查,11 月3 日同意以 3.5 億美元( 約台幣 107 億元) 和解。美國官員表示,這是同類案件中最大筆的和解金。
這兩家車商去年 12 月還同意支付 3.95 億美元,與提出集體訴訟的車主達成和解, 因燃油效率數據誇大不實,付出超過 7 億美元的代價。
美國司法部表示,這是美國實施《潔淨空氣法》40 多年來,最大的一筆民事罰款。這也是潔淨空氣法限制汽車排放溫室氣體的新措施上路以來,首度開罰。
美國環保署發現南韓現代和起亞汽車 13款車的燃油效率數據有問題後,2012 年 11月,兩家車廠承認,這些汽車每加侖汽車能跑的里程數,虛報至少 1 英里。
中油高廠明年遷學者憂整治問題大
20 多年前,政府為了在高雄興建五輕,引發楠梓後勁地區居民長達 3 年的抗爭,當時政府承諾,佔地 300 多公頃的中油高雄煉油廠,得在 2015 年遷廠,這次也成為選戰熱門議題,但接下來問題大了,有學者評估光是整治污染,恐怕就得花上上千億經費, 而議員則建議,應該趕緊規劃未來土地如何利用。
高雄大學都發所教授曾梓峰:「我覺得現在目前污染的程度,被低估了它工廠區的污染處理,沒有超過 1000 億,大概是處理不起來的。」如何整治復育將是 2015 年中油遷廠後,中央地方的大問題。
1400 萬機車族付錢省事明年「嗶」卡上路
未來 1400 萬的機車族,加油還可以不用掏零錢更省事,因為加油站的經營成本當中, 其中人事成本至少占了 5 成,中油腦筋動得快,增加自助加油之外,還打算利用電子票證儲值卡,走快速服務路線,全台灣 630 座直營站,以後可以用悠遊卡、iCash 或是一卡通來付錢,最快 2015 年 6 月上路實施。
環保署推減碳協議5 年 CO2 少排 58,806 公噸
基於對維護居住環境更潔淨的責任考量, 行政院環保署特於日前表揚了 13 家在簽署「小客車二氧化碳自願性減量協議」後,經過努力,業已達成減量目標值的汽車廠商包含福特六和(FORD)、汎德(BMW)、永業(PORSCHE)、台灣本田(HONDA)、中華汽車(MITSUBISHI)、三陽工業(HYUNDAI)、台灣賓士(MERCEDES-BENZ)、和泰汽車(TOYOTA/LEXUS)、國際富豪(VOLVO)、太 古 標 達 (VOLKSWAGEN) 、 太 古 利 奔(SKODA)、台灣奧迪(AUDI) 和臺灣蒙地拿(MASERATI/FERRARI),大家平均 CO2 減量成效已達 18%。
環保署自 2010 起推動小客車二氧化碳自願性減量協議,以 2009 為基準年,目標訂在 2015 前將 CO2 排放值降至 163g/km( 或比基準年減少 15% 排放量),透過該協議, 近 5 年共計減少的CO2 排放量已高達 58806 公噸。 環保署表示,2014 國內小客車平均 CO2 排放值已由 2009 之 191g/km 降至169g/km,減幅達 12%。
這些業者中,福特六和減碳多達 21%, 成為首家達成並超越減碳目標國產車商;SKODA 平均CO2 排放值已降達 147g/km, 堪稱業界減碳成效最高的品牌;HONDA 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從 2009 之 173g/km 降至157g/km,不僅達成還超越協議設訂目標。環保署降低車輛排污的決心看得見,明年起將實施小客車二氧化碳排放管制標準,勢必逼使車商不得不引進低碳新車以資因應。
陸銀行壞帳連 12 季上升近 4 年新高
根據大陸銀監會的最新數據,截至第三季末,大陸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達 7669 億元( 人民幣,下同),較上季末增加 725 億元,創下近四年新高。
這也是大陸銀行壞帳連續 12 季上升;不良貸款率為 1.16%,較上季末上升 0.09 個百分點。
所謂不良貸款,按照大陸監管規定,意味著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借款。從數據分析來看,近期大陸銀行業不良貸款規模繼續攀升並不意外,其上升的增速則取決於多個因素,比如大陸經濟增速放緩、房地產價格回調、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的經營情況未出現明顯改善等。
針對未來不良貸款的發展趨勢,銀行業持相對悲觀的論調。根據交通銀行發布的第三季財報,該銀行預計未來不良資產可能還會呈現慣性溫和增長,未來風險逐步從小微企業向大中型企業蔓延、從產能過剩行業向上下游行業蔓延的可能性加劇。
油價跌、物價未降 公平會說分明
「油價持續下跌,物價不見得會調降。」公平會發言人吳成物表示,油價具有「浮動性」,但物價理論上卻具有「僵固性」,因此物價變動必須取決於市場供需等總體經濟問題,而油價只是其中一項變動因素,要使物價下跌,仍需時間等待;但公平會仍會著手調查,業者是否有聯合壟斷價格的行為。
儘管油價一路下跌,但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卻沒如實反映。媒體指出,日前因油價等成本因素而漲價的業者如麥當勞、統一、鼎泰豐等,在此次油價下跌的浪潮中聲稱「油價僅占成本一小部分」,甚至認為,因原物料、包材等都未降,加上人工成本因應食安把關問題而增加,因此短期之內可能沒有價格調整的規劃。引發民眾抱怨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