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市場掃描
2015-05-05
OPEC 冷汗直流!Exxon 稱頁岩油難纏, 不怕低油價來磨
美國油商大砍資本支出,導致鑽油井數量過去幾個月大幅下滑。不過,美國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執行長Rex Tillerson 認為,就長期而言,這對頁岩油產出影響不大。
路透社報導,Tillerson 在休斯頓舉行的全球能源會議上指出,2008 年油價崩盤時, 埃克森美孚的確空出許多產能閒置,但 6 年過後即使現在價格比當時更低,頁岩油非但沒有消失,產出還創下歷史新高。
很明顯的,由上述可知鑽油井數量與頁岩油產出活動不能劃上等號,但卻可看出美國石油業者機動調整的彈性之大。IHS 能源分析師Roger Diwan 假設在資本支出不超過去年水平的情境下,美國明年每日石油產出還是能輕鬆增加 50 萬桶。
儘管油價近期有回穩跡象,但英國石油(BP)仍不敢太過樂觀。英國媒體Telegraph 報導,BP 執行長 Bob Dudley 警告,一旦伊朗石油禁運解禁,且美國頁岩油業者逐漸適應低油價環境,那麼北海石油業者的挑戰只會有增無減。
Dudley 預期油價繼續回升的機率微乎其微,但假若市場供過於求的狀況惡化,那麼北海石油業者未來將有段痛苦的調整過程。
伊朗、利比亞造反有理?EIA 估美原油產出 2020 才觸頂
面對油價低迷,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成員國紛紛對沙烏地阿拉伯力主的不減產決定發出不滿聲音,繼利比亞之後,伊朗石油部長 Bijan Namdar Zanganeh 更直接要求OPEC 至少減產 5% 或每日 150 萬桶,等同是公然造反。
OPEC 每日石油產出 3 千萬桶,此前, 沙烏地阿拉伯以捍衛市佔率之名拒不減產。不過,眼見國際對伊朗石油禁運隨時可能解除,利比亞 9 日已呼籲 OPEC 減產,希望騰出空間消化伊朗石油。但無論如何,沙國目前仍是 OPEC 老大,除非有更多成員國加入串連,否則短期內應無法改變現狀。
在另一方面,美國頁岩油產出仍持續增加,據美國能源資訊局(EIA)預測,美國原油產出 2020 年才會觸頂,屆時每日產出將超過千萬桶(1,060 萬桶),高於先前預期,且多出來的產能多是陸上頁岩油。
路透社報導,該報告假設情境是,2015 年布蘭特原油價格為 56 美元,2025 年回升至 91 美元,較之前預估還低了 10 美元,也就是說低油價似乎不影響美國石油產出。
在這場石油大戰中,美國石油業可謂傷亡慘重,據道瓊社報導,自從去年油價崩盤以來,能源公司宣布裁員超過十萬人,目前至少有 9.1 萬人已經捲鋪蓋走人了。
美國石油產出創 42 年新高!OPEC 無懼、增產回嗆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美國間的石油大戰難分難解,高下難分,最新報告顯示美國石油產出創下 42 年新高,而 OPEC 也持續增產。
彭博社引用美國石油業協會(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統計數據報導指出,美國三月份每日平均原油產出年增 13% 至 932 萬桶。與此同時,伴隨頁岩油產出的天然氣同步攀升至歷史新高的 305 萬桶。
美國鑽油平台數量近期已有顯著下滑, 在這種情形下產出還增加,代表產油業者的平均生產成本降低,將對中東石油國家形成更大威脅。
數據還顯示,美國當月底石油庫存年增22% 至4.687 億桶,創下1930 年來同期新高; 煉製過的石化產品出口年增 18% 至每日 456 萬桶,也是歷年來同期之最。
在另一方面,OPEC 同日發佈的報告顯示,三月成員國每日石油總產出跳增 81 萬桶至 3,079 萬桶,佔全球原油供給的三分之一。
伊拉克打擊 IS 獲進展, 重奪境內最大煉油廠主控權
綜合外電報導,伊拉克官員表示,該國軍隊已順利從極端組織伊斯蘭國 (IS) 手中奪回國內最大煉油廠( 白吉, Baiji) 絕大部分廠區的控制權,算是已取得重大進展。不過, 煉油廠所在的薩拉赫丁省軍方指揮部消息人土則表示,部分叛亂分子仍在煉油廠南區、西區與軍方精銳部隊及民兵交戰。
伊拉克安全部隊於 18 日在什葉派和遜尼派民兵的協助下,重奪白吉煉油廠的控制權。這座位於巴格達以北約 200 公里處的煉油廠,2014 年 6 月落入伊斯蘭國手中,停產前煉油廠每日產量達 17.5 萬桶,而伊拉克政府軍一度在 2014 年 11 月奪回控制權,惟其後又遭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擊退。
此外,庫德族民兵對抗伊斯蘭國也有斬獲,其重奪北部石油重鎮吉爾庫克附近的兩座村莊,並藉此作為狙擊伊斯蘭國武裝人士的根據地。
整體來看,伊斯蘭國在 4 月可說是遭逢了重大挫敗,伊拉克部隊和什葉派民兵已經聯手將其逐出提克里特市,使其僅能退守於西部安巴省 (Anbar) 伺機反擊。
沙國空襲葉門 油價飆
沙國與盟國 21 日才宣布停止對葉門的空襲行動,不料隔了一天又展開轟炸,加深中東石油供應中斷的疑慮,紐約原油價格應聲漲到四個月來高點。葉門地理位置重要,附近有多處大型油田,並鄰近重要輸油線路。
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WTI)期貨 23日盤中大漲 1.52 美元,漲幅 2.7%,報每桶57.68 美元。在倫敦交易的布蘭特原油,報每桶 64.62 美元,漲幅達 3.01%。
紐約RBC 資本公司首席商品策略師克洛夫特說,先前市場焦點都放在原油供應過剩,自從北美出現能源革命後,大家都無視中東的地緣政治衝突,「現在我們開始看到注意力已轉回頭」。
美國原油生產欣欣向榮,主要是拜頁岩油開採技術大躍進所賜,把德州到北達科塔州地底下的頁岩油開採出來。去年 11 月OPEC 又決定不減產,要和美國石油業者進行市場保衛戰,國際油價因此一路狂瀉。
英國下令俄國富豪必須出售北海油氣
由於擔心如果進一步對俄國實施制裁, 可能會影響生產的戰略因素,英國當局下令俄國富豪弗瑞德曼在 6 個月內出售其持有的北海油氣田。
弗瑞德曼屬下的集團以 51 億歐元的價格向德國的RWE集團買下了位於北海的油氣田。英國能源部長戴維說,擔心如果因為烏克蘭問題而進一步對俄國實施制裁,就有可能導致北海油氣田停產,因此強制弗瑞德曼出售。
弗瑞德曼先前曾經威脅將採取法律行動, 阻止政府強迫他出售北海油氣田。
英國能源部發出聲明,表示如果在 3 個月內弗瑞德曼的油氣田不易主的話,就會撤銷消其開採執照。
弗瑞德曼買下的油氣田佔全英國油氣供應量的大約 3% 至 5%,規模足以讓英國政府考慮其戰略重要性。
弗瑞德曼的能源版圖包括了阿爾及利亞、波蘭、利比亞以及挪威等地。
供需變化或成原油上漲的原因
國際能源署 (iea) 將 2015 年原油需求增長預期上調,稱低迷油價使得原油需求有超過預期的增長。目前預計 2015 年原油需求增加 9 萬桶/ 天,總量達到 9360 萬桶/ 天。需求增長的疲軟是去年以來油價下行的原因之一,因此需求走強是利好油價的。
和需求面相對的是供應面的增長在放緩。不過 opec 國家則仍然沒有顯現出原油產量下降的信號。上個月 opec 原油產量增加了81.18 萬桶/天,至 3079 萬桶/天。單單沙特的產量就增加了 65.88 萬桶/天。很顯然opec 計劃在低迷油價的環境中,搶奪原油市場份額。
此外,隨著需求的增加,以及原油供應量的下降,原油市場情緒有所改觀。原油交易員們對原油過剩問題的解決有了更多的信心,也因此原油期貨市場的多頭頭寸在增加, 空頭頭寸在減少。
大陸 981 鑽油平台完成孟加拉灣首探
中新社報導,大陸中海油 981 鑽井平台2015 年元旦從三亞啟航,31 天航行 4600 公里到達作業海域。2 月 7 日開始作業後,以58 天時間完成孟加拉灣深水鑽井作業,深度超過 5030 公尺,是 981 服役後的最深紀錄。
報導指出,中海油旗下中海油田服務公司自 2011 年起,陸續建成 4 座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中海油董事長王宜林表示,中海油將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提升深水探勘開發的競爭力。
中油芳香烴場 暫時停工
15 日起高雄工業大戶限水由 7.5% 提高至 10%,南部鋼鐵及石化龍頭中鋼、中油均完成用水調度規劃,大致不影響產銷運作, 高雄、楠梓兩個加工區則準備啟動水車支援供水。
中油石化事業部副執行長林金柱指出, 擁有新三輕及四輕的林園石化廠,一天用水量約 4 萬公噸,透過廢水回收廠運作,可確保兩座輕裂廠滿載操作,供應下游各廠提料需求。至於該廠內一座日產 1,800 公噸的芳香烴工場,考量後續水源、原料調度,可能會先暫時停工。
鄧振中:禁燒生煤石油焦 代誌大條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 15 日上午邀請經濟部長鄧振中率相關主管報告「台灣糖業公司民國 104 年度業務計畫及營業預算」案。
國民黨籍立法委員黃昭順質詢指出,繼高雄市提出既有工業管線自治條例後,中部6 縣市也將全面禁燒生煤及石油焦,以降低PM2.5 懸浮微粒污染,「如果中嘉南可以, 那空污更嚴重老是天濛濛的高雄也可以」。
鄧振中表示,全面禁燒生煤及石油焦的後果更嚴重,對產業發展、電廠發電都會有問題,尤其燒煤的台中電廠供電量達 20%, 電力供應將大受影響。
他說,可以了解地方渴望好空氣,但應該是從這些產業的上游加強環保標準,而不是完全禁用。空污標準屬環保署權責,會依立委建議跨部會協商,並與地方政府好好溝通。
石化管總部南遷 不強求但盼設籍
高雄氣爆案後,市府擬訂定「高雄市既有工業管線管理自治條例」,其中最受矚目的總部南遷,業者昨在市議會舉辦的公聽會上發言,質疑窒礙難行;經發局強調,石化管線業者總部南遷並無法令強制,但期盼業者設籍以便有效管理,也保障產業發展及人民就業。中油公司副總吳清陽直言總公司南遷的困難度很高,因屬國營企業、總公司又有 500 多名員工、許多縣市都有廠,不是說遷就能遷。經發局長曾文生回應,全國有石化管線的縣市僅高雄及宜蘭,不應被混淆, 訂定自治條例是給石化管線管理有法源基礎,也期盼能藉此解決當前的困境。曾文生強調,條例是設計一個暫時情形繼續使用, 不會有限縮自由及權益的問題,長遠性希望看見總公司在高雄,可以是設籍,但不會以立法要求。
中油高港石化投資額 腰斬
為回應高市府要求把毗鄰市區的石化儲槽全數遷移至外海,台灣港務高雄分公司推動洲際貨櫃中心第二期開發案的同時,規劃利用該區域 250 公頃面積做為石化油品儲運中心之用。
隨填海造陸進度推進,5 月將交給中油第一塊占地47.3 公頃土地;後續中油尚有 150 公頃土地,台塑等七家業者配有近50 公頃土地。
但中油方面現在傳出投資大轉彎,因高雄石化專區設置的不確定性,中油高層擔心該投資案可能造成財務負擔壓力加重,指示重新檢討,目前拍板將大幅縮小投資規模。
以投資金額來看,由上千億元砍至 500多億元,儲槽數量由 200 座減為 103 座;其中A 區配 26 座,儲存原油、石油腦、汽柴油等;B 區配置 77 座,儲存乙烯、丙烯、丁二烯、苯、二甲苯等。
台塑也指出,即將興建的外海新儲槽區占地 6.9 公頃,並包含一座碼頭,除供現有成品、半成品轉儲之用,原規劃投資一座容量近 2 萬公噸的乙烯儲槽,但氣爆後,內部決定關閉高市區管線,該案確定取消。
日系車款殺很大 4 月業績爆發
日系車商挾日元貶值優勢,大打降價促銷牌攬客,4 月業績逆勢走揚。馬自達日本進口車訂出國產級售價,4 月前 20 天銷量大增 4 成,躋身市場前五強;速霸陸月初宣布大降價促銷收效,業績爆增 67%,首度擠入市場十強之列。
根據交通部數據所統計,4 月前 20 天新車總領牌數為 1.35 萬輛、年減 2.5%,但同期進口車總領牌數逼近 5,300 輛、年增近 2 成,4 月進口車市占率已來到 39.2%的近 14 年新高,突破 4 成在即,其中又以馬自達、速霸陸等日本進口車品牌 4 月表現最突出。
台灣馬自達去年底上市的日本進口全新Mazda3 中型轎車,入門款訂出 70 萬元有找的超低價,甚至比部分國產同級車還便宜, 立刻收到接單爆滿的成效。
台灣速霸陸更猛,利用日圓大幅貶值優勢,在本月初宣布一波跳樓大降價促銷方案, 新車一口氣降價 3 萬~ 24 萬元,降價幅度最高逾 15%震撼業界。
豐田擬在大陸及墨西哥設新廠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豐田汽車公司將於 2018 年至 2019 年之間,在中國大陸、墨西哥設新廠。
豐田擬在大陸、墨西哥設新廠,估計投資額約 1500 億日圓(約新台幣 395 億元),1 年的產能總計可增加 30 萬輛。豐田為了因應大陸、美國這兩大市場的需求增加,決定設新廠,以打造與德國福斯(VW)等全球汽車大廠競爭的體制。
豐田為了改善獲利體質,於 2013 年起凍結投資新設廠,但現在認為可以建設低成本、營運生產性高、對於需求變動因應能力強的新廠,因此時隔 5 年,決定進行大型投資。
豐田預定這個月宣布設新廠計畫。在大陸,豐田與廣東省的廣州汽車集團有合資公司,新廠計畫設於廣州市。新工廠如果啟動生產, 豐田在全球的 1 年產能估計達 1100萬輛。全球汽車業排名第 2 的德國福斯正調高在大陸的產能,以急起直追。
富士康佈局電動汽車或將帶動業鏈變革
2015 年 3 月,富士康宣佈和騰訊及和諧汽車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將在河南省鄭州市開展“互聯網+ 智能電動車”的合作。其中, 富士康將負責智能電動車的整合設計與生製造技術。
2014 年 9 月,郭台銘在參加晉商大會時宣佈,將投資 50 億元在山西發展電動車業。此後不久,富士康旗下子公司—台灣鋰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安徽投資 20 億元建設高分子聚合物電芯和電池組生項目,成立電動車鋰電池生基地。這被業界視為富士康佈局新能源汽車業鏈的重要投資。
據媒體報導,郭台銘認為,未來汽車必須輕量化,富士康具備精密磨具、鋁材衝壓和玻璃加工等技術,都是很大的有利基礎。同時,郭台銘還表示,富士康計劃在台中設立電動車生產中心。
在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看來,富士康在消費電子業中積累的電子元器件整合和總裝能力,可以延伸到電動汽車業。當盡可能多的零部件實現標準和模組化生后,富士康或將發展成為電動車零部件供應商巨頭。
高端車市買氣飆3 月國產車銷售年減 1 成不等雙 B 年增達 2 成
由於第 1 季末各大車商推出的改款車尚未明顯挹注車市表現,3 月車市新車掛牌數33892 台,較上月大增 35.9%,但較去年同期微減 1.2%,其中,3 大國產車商包括和泰車TOYOTA、中華三菱和裕日車 Nissan 均較去年同期跌幅 10% 上下不等,反觀賓士、BMW 逆勢成長,年增 20% 上下,顯示國內高端車市買氣相當火熱。
據統計國產 3 大車商,TOYOTA 3 月新車掛牌數9967 台,月增24.6%、年減7.8%, 單月市占率下滑至 29.4%;三菱單月掛牌3601 台,月增 49%、年減 11.8%;Nisssan 3403 台,月增 26.5%、年減 18.1%。
反觀豪華進口車買氣火熱,賓士單月熱銷1980 台,月增 61.8%、年增 24.7%;BMW 月銷 1547 台,月增 52%、年增 19.4%,兩業者合計單月市占率逾 10%。
就第 1 季銷售表現來看,前 3 大車廠僅TOYOTA 維持成長態勢,銷售量達 33326台,年增 9.8%,市占率維持在 31.2%;Nissan、三菱分居 2、3 名,銷量為 11423、11143 台,年減 7.4%、1.9%。
強制登錄里程? 中古車商內訌
中古車買賣糾紛頻傳,強制登載里程數呼聲再起,和泰、賓士、太古等原廠車商, 及以 SUM 為首的中古車聯盟業者多表贊同;但坊間獨立中古車商卻反對,認為此舉除侵犯隱私,也會侵蝕利潤,雙方角力愈演愈烈。台灣每年中古車市成交量逾 70 萬輛,約為新車市場 2 倍,超過 3000 億元商機各方垂涎,但市場卻呈現「朝小野大」,近 9 成都是未靠行的小型車商,素質參差不齊, 近年因調降里程數賺取暴利的爭議,屢見不鮮。參酌國外作法,日本是官方車檢的項目即包含里程數,並登錄在車檢證(即行照) 上;美國則有第三方機構 AUTOCHECK、CARFAX 與各州監理所合作,整合里程、歷任車主、維修保養紀錄等資料,提供付費查詢。台灣方面,根據現行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 39 條規定,監理站檢驗內容不含里程數,即便坊間代檢廠均有登記里程之作業, 但缺乏標準登錄程序,僅供參考。僅有回廠維修時,由原廠登載的里程數是唯一可靠資料。面對原廠、聯盟業者力促里程強制登錄, 坊間車商多反對,除擔心隱私被侵犯,更擔心資訊透明化後,原廠及聯盟「強者更強」, 會擠壓獨立車廠經營空間,到時「不加入聯盟也不行了」。
油價反彈 30% 的三大理由:QE、產量緩增、中國掃貨
美國主要央行的大舉寬鬆措施迫使許多投資人瘋狂尋找相對便宜的金融資產。或許這就是美國商用原油庫存還在持續創歷史新高的同時、紐約商業交易所 (NYMEX) 近月原油期貨已經從3 月17 日的43.46 美元(2009 年 3 月 11 日以來收盤新低 ) 彈升 30.4% 的主要原因之一!
歐 洲 央 行 (ECB) 總 裁 德 拉 吉 (MarioDraghi)15 日表示,外界無須擔心 QE 會因為公債短缺而失敗。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Torsten Slok 指出,貨幣市場衍生性商品報價顯示ECB 將等到 2019 年 12 月才會啟動升息循環。換言之,市場預期德拉吉在 2019 年 10 月底任期屆滿前將不會調高利率。
據報導,美國能源情報署 (EIA)15 日公布,截至 4 月 10 日為止,當週美國商用原油庫存增加130 萬桶至創紀錄的4.837 億桶、至少創 80 年來同期新高,連續第 14 週呈現擴增,但增幅已減緩,低於分析師原先預期的 410 萬桶。
根據Baker Hughes Inc. 的統計,美國油井探勘數量減少 42 座至 760 座、連續第 18 週呈現縮減,下滑數量創 1 個月以來新高。
華爾街日報 14 日報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旗下的中國聯合石油有限責任公司(Chinaoil) 去年 10 月自現貨市場買進 2,350萬桶原油、創單月歷史新高;本月迄今已買進 950 萬桶。報導指出,Chinaoil 去年 10月的大買帶動中國 2014 年 12 月原油日進口量創下 730 萬桶的歷史新高紀錄。
多虧低油價、日本 33 個月來首見順差!日經攻破 2 萬點
日本財務省 22 日公佈統計數據指出,因出口增長,加上油價走跌造成進口額大減, 故 2015 年 3 月份日本貿易順差額為 2,293 億日圓( 去年同月為逆差1 兆4,507 億日圓), 為 33 個月來 (2012 年 6 月以來) 首度呈現順差,且順差額遠遠高於Thomson Reuters 事前所作調查的 500 億日圓。
其中,3 月份日本出口金額因汽車( 成長10.5%)、半導體等電子零件 ( 成長 12.4%) 和金屬加工機械 ( 成長 30.5%) 等產品出口額增加而較去年同月成長 8.5% 至 6 兆 9,274億日圓,連續第 7 個月呈現增長,增幅持平於 Thomson Reuters 事前所作調查的預估值。
3 月 份 日 本 進 口 金 額 因 原 油 ( 下 滑50.7%)、石油製品 ( 下滑 38.3%) 和液化天然氣 ( 下滑 12.3%) 等產品進口額減少而較去年同月大減 14.5% 至 6 兆 6,981 億日圓, 連續第 3 個月呈現下滑,減幅高於Thomson Reuters 事前所作調查的下滑 12.8%。
統計數據顯示,3 月份日本對美國貿易順差額較去年同月成長 18.2% 至 6,031 億日圓,連續第 7 個月呈現增長;對歐盟逆差額為 39 億日圓,連續第 3 個月陷入逆差; 對亞洲順差額較去年同月飆增 269 倍( 成長26,952.8%) 至 6,030 億日圓,為 3 個月來首度呈現順差。
油田服務商 Halliburton 今 年 股 價 彈 21% ! 半年裁近萬人
油價崩跌讓石油探鑽需求大減,全球第二大油田技術服務公司 Halliburton Co. 過去六個月來已裁減逾 10% 人力,還沉重地表示鑽油活動的萎縮程度「前所未見」。不過,Halliburton 的股價觸底意味濃厚,在 2014年重挫 22.5% 之後,今年止穩反彈,年初迄今漲幅已高達 21.66%。
Halliburton 執行長 Dave Lesar 在財報新聞稿中指出,北美的石油探勘活動在今年第1 季出現前所未見的降幅,使得該公司第一季的北美營收、營益分別年減 9%、54%, 而美國本土的油井數量也大減了 21%。他還說,石油探鑽活動已比去年的高峰大減了50%,預期在油井數量止穩前,該公司的服務會持續面臨定價壓力。
另外,Halliburton 20 日還在電話會議上表示,過去兩季以來已將人力大砍逾 10%、相當於 9,000 人,而今年的資本支出也將縮減 15% 至 28 億美元。
除此以外,繼 1 月宣布裁員 9 千人之後,全球油田技術服務業龍頭廠商斯倫貝謝(Schlumberger Ltd.) 4 月 16 日再砍 11,000 人。這意味著全球油田技術服務業龍頭的累計裁員人數高達 2 萬人。
美國油井數量破紀錄連 19 週縮減, 原油週線狂漲 7.9%
原油期貨 17 日雖遭逢獲利回吐賣壓、但週線創下多年來最大漲幅紀錄。
Thomson Reuters 報導,紐約商業交易所 (NYMEX) 近 (5) 月原油期貨 17 日下跌0.97 美元、收 55.74 美元,7 個交易日以來首度收低;週線上漲 7.9%、漲幅創 2011 年2 月 25 日當週 ( 上漲 13.5%) 以來新高,連續第 5 週收高。
ICE 布蘭特近 (6) 月原油期貨下跌 0.53 美元、收 63.45 美元;週線勁揚 9.6%、漲幅創 2009 年 10 月 16 日當週 ( 上漲 9.9%) 以來新高。
彭博社報導,NYMEX 近月原油期貨此前的連續 6 個交易日收漲是 2013 年以來最長紀錄。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CFTC) 統計顯示,截至 4 月 14 日為止當週 NYMEX 原油期貨淨多單部位擴增 9% 至 231,556 口、創下去年 8 月 5 日當週以來新高。
根據Baker Hughes Inc. 的統計,美國油井探勘數量減少 26 座至 734 座、連續第 19 週呈現縮減,創史上最長連續下跌紀錄。美銀美林證券指出,全球原油需求雖優於去年、但庫存仍持續攀高,油價近期的漲勢遲早會喪失動能。美銀預估西德州中級原油、布蘭特原油第 2 季底將分別收在 41 美元、48 美元。
美國能源情報署 (EIA)15 日公布,截至4 月 10 日為止當週美國商用原油庫存增加130 萬桶至創紀錄的 4.837 億桶,連續第 14 週呈現擴增。霸榮 (Barron`s) 網站 17 日報導,4.837 億桶足以支應美國 30.5 天的原油消費量需求、逼近 1984 年以來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