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市場掃描

2015-08-05


伊拉克庫德族地區 每日出口原油達 60 萬桶


彭博社 7 月 15 日報導,伊拉克庫德族半自治區政府發言人 Safeen Dizayee 表示,目前該區已經實現獨立銷售自產的原油,最多可以每日出口 60 萬桶。此外,為了進一步擺脫對伊拉克中央政府的依賴,該區議會也已經通過 50 億美元的發債計劃,用以籌措基礎建設的資金。Dizayee 表示,自 7 月 1 日起, 該區的原油銷售已經完全實現獨立。

庫德族是中東地區僅次於阿拉伯、突厥、波斯的第四大民族,總人口約三千多萬。庫德人的聚居地被稱為庫德斯坦,位於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三國交界地區,面積約 40 萬平方公里,主要是山區,地理條件複雜, 交通不便,但該地區盛產石油,戰略地位重要。伊拉克庫德族半自治區宣稱其原油儲量達 450 億桶,此相當於伊拉克原油儲量的三分之一。

墨西哥近 80 年來國際能源署的報告預測,到 2030 年,伊拉克有望取代俄羅斯成為繼沙烏地阿拉伯之後的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國。

 

首次拍賣石油探勘給外國人


墨西哥最近將「墨西哥灣」沿岸 14 處石油探勘區對外國投資人開放,進行拍賣,這是將近 80 年來首例,不過,結果遠不如預期,只有兩處賣出。所有的投標人都必須與墨西哥政府簽訂探勘、開採及煉油合約。

墨西哥從 1938 年以來,石油就是國營企業,這是首次開放民營。媒體報導,墨西哥國營石油公司多年來,因官僚、貪汙,基礎設施老舊等問題影響,使得墨西哥的石油生產從全球第五名跌到第十名。這次墨西哥政府決定開放民營,也是希望藉此提振石油生產。

 

IEA:伊朗石油解禁被嚴重低估, 當心油滿為患加劇!


伊朗石油解禁在即,削弱對沖基金看多油價氣氛。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CFTC) 資料顯示,截至 7 月 14 日止當週,基金經理人持有西德州中級 (WTI) 原油淨多單減碼幅度達15%,與此同時放空部位則增加4.2%。

伊朗 7 月 14 日與國際六大強權達成核武協議,若伊朗能趕在 12 月 15 日以前通過驗證,不僅就能增加石油出口,最高 1,500 億美元的金融資產也有望解凍。

對於伊朗重返石油市場,對沖基金的確有緊張的理由。國際能源總署 (IEA) 警告, 絕大多數分析師目前都太低估伊朗石油產能復原到禁運前水平的能力,如石油諮詢機構Wood Mackenzie 與渣打銀行都預估至少需要一年,伊朗石油出口才能多增加 1 百萬桶, 但 IEA 認為實際速度將遠比預期快。( 彭博社)

以 2011 年的利比亞為例,當時爆發內戰導致該國石油生產活動幾乎陷入停擺,原先分析師預期利比亞戰後需要 18 個月,每日石油產出才能回到 1 百萬桶左右,但實際上利比亞只花了 6 個月就達陣。IEA 認為狀況不比利比亞差的伊朗同樣也辦得到,這意謂著全球石油供給過剩的問題將更為嚴重。

 

伊朗閃邊!伊拉克石油產出早破表,WTI 難守 50 美元


伊朗核談達陣,石油禁運解除可期,不過就短期對油價的衝擊而言,威脅最大的可能不是伊朗而是鄰近的伊拉克。

伊朗能源基礎建設荒廢許久,還需要一段時間重建,石油產出一時片刻尚難回到經濟制裁前水平,反觀伊拉克石油增產已是現在進行式,更能解釋近期油價走弱。

德意志銀行 7 月 17 日發佈報告指出,伊拉克 6 月份每日石油產出來到歷史新高的 410 萬桶,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之後,若以月增幅來論更是高居 OPEC 國家之首。

(BusinessInsider) 摩根大通亦預測年底前,伊拉克石油產出都將在 4 百萬桶附近遊走, 由此觀察,在伊朗還未重返國際原油市場前, 全球早已油滿為患。

西德州原油 (WTI) 期貨 7 月 21 日電子盤跌破每桶 50 美元,為三個月來首見。戰略能源暨經濟研究公司 (Strategic Energy & Economic Research) 主 管 Michael Lynch 認為,一旦伊朗石油輸出解禁,50 美元將成為油價的天險。(investor.com)

 

貝克休斯營收優於預期但稱油市尚未見底


全球第三大油田服務公司貝克休斯(Baker Hughes Inc.) 7 月 21 日公佈,2015 年第二季,該公司營收年減 33% 至 40 億美元,優於彭博社調查分析師平均預估的 37.8億美元;調整後每股淨損 0.14 美元,則是符合分析師的預估。該公司執行長 Martin Craighead 表示,預期今年下半年石油市場不利的情勢還將持續,並稱油價雖然可能有小幅反彈,但最壞的情況則還沒過去。該公司也預期今年下半年美國探勘井的數量可能整體表現持平。

油價下跌導致石油開採活動放緩已經令貝克休斯遭遇重擊,該公司宣佈削減支出並且裁減 10,500 名人力,相當於該公司人員總數的 17%。今年第二季,該公司在北美市場的營收年減 47% 至 15 億美元。貝克休斯表示,包括美元的強勢以及伊朗達成核協議之後可望解除制裁,伊朗原油重新進入市場將會加劇油市的供給過剩,都是原油價格難以持續反彈的重要原因。20 日盤中,美國原油期貨價格一度跌破每桶 50 美元關卡,為今年四月以來首見。

 

需求增長 科威特估油市過剩明年底前化解


普氏能源資訊 7 月 22 日報導,科威特石油部長歐梅爾 (Ali al- Omair) 表示,預估至 2016 年底以前,全球石油需求可望增加超過每日 100 萬桶,此可望吸收目前油市每日 120 萬桶的過剩量。歐梅爾也對該國的產量增長計劃表達信心,科威特計劃至 2020年將原油產能從目前的每日 350 萬桶提高至400 萬桶,並一直維持到 2030 年。歐梅爾也表示,該國計畫將投入 600 億美元開發石油項目。

世界銀行 (World Bank) 7 月 22 日發佈的最新季度報告當中,將 2015 年平均油價的預估從每桶 53 美元上調至 57 美元,主要因為第二季的需求表現高於原先預期的影響,特別是在美國地區。不過,世銀資深經濟學家 John Baffes 表示,由於油市的庫存龐大,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持續提高產量,預估中期的油價表現仍會較為疲軟。世銀預估 2016 年的平均油價可望上漲至每桶 61 美元。

 

頁岩油股市值蒸發 1 千億美元, 埃克森美孚創 3 年新低


紐約商業交易所 (NYMEX) 近 (9) 月原油期貨 23 日下跌 0.74 美元、收 48.45 美元,創 3 月 31 日以來收盤新低;盤中最低跌至 48.21 美元。NYMEX 近月原油期貨自6 月 10 日創下今年迄今最高收盤價 (61.43 美元 ) 以來、截至 7 月 23 日收盤為止累計下跌 21%、符合技術分析的「熊市 (bearmarket)」定義。

彭博情報北美獨立探勘商暨生產者指數在上述下跌期間市值累計蒸發逾1 千億美元。摩根士丹利證券( 大摩) 發表報告指出,受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持續增產的影響、全球石油產業目前的不景氣情況可能會比1986 年還悽慘。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成分股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23 日下跌 0.79%、收 81.14美元,創 2012 年 6 月 13 日以來收盤新低。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成分股雪佛龍 (Chevron)23 日下跌 0.61%、收 92.94 美元,與 7 月20 日收盤價相同、平 2011 年 11 月 25 日以來收盤新低。

 

大陸超美  重登全球最大原油買家


中國大陸積極發展戰略儲油之際,2015 年 6 月每天進口原油 720 萬桶,繼 4 月後再度超越美國,奪回全球最大原油買家席位。

據報導,2015 年大陸4 月首次超過美國, 成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時隔 1 個月後, 大陸再次反超美國,奪回全球最大原油買家頭銜,顯示即使經濟成長趨緩,大陸能源需求仍持續穩定提升。

報導指出,大陸領導階層正極力推動增加戰略石油儲備,因而大幅增加原油進口量。與此同時,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低迷,也為此提供難得的機會。

彭博報導,大陸近期進口原油量增加, 主因是位於山東省青島市的二期戰略儲備庫開始注油。這座油庫規模達300 萬立方公尺, 相當於 1900 萬桶原油。

報導還說,隨著廣東省惠州市的儲油庫啟用,大陸第 3 季原油進口量可能高於第 2 季。

大陸國務院 2014 年 11 月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要求加快石油儲備建設。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也曾提出,加強原油加工企業商業原油庫存管理,對商業儲備提出要求。

 

大陸開發新氣田  日本官房長官抗議


據傳大陸在中日東海中線附近開發新的天然氣田,日方 7 月 6 日首度證實。官房長官菅義偉並表示,已經多次抗議大陸單方開發的做法,也已要求中方停止作業。

日本共同社報導,菅義偉 7 月 6 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已經確認 2013 年 6 月以來, 中方一直在日中東海中線附近,推進新天然氣田開採的相關設施建設,並已向中方提出抗議。

但對正在建設的氣田,菅義偉不願說明位置或具體數據,僅表示如果公開相關資料,可能妨礙今後的資訊收集,以及外交交涉, 所以在此不作回答。

路透 2015 年 3 月曾經報導,中國海洋石油、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已在東海發現 239 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儲藏量。中海油當時表示,「寧波 22-1」氣田位於「中國東海海域」,「仍需審批方可開展勘探、開發及生產」。

 

中石化牽手北汽新能源 一批加油站將變身供電站


據北京日報消息,7 月 4 日,北汽新能源和中國石化北京石油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未來北京將有一批加油站變身為供計程車使用的充換電站。

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介紹,2015 年四季度,北汽新能源將向相關計程車公司交付 200 至 300 輛換電式計程車。這批車型為C50EB 的換電計程車在換電時將採用純自動化操作,換一塊充滿電的電池僅需要 3 分鐘, 比燃油車加油還快,而且換一次電可以運營200 公里。

除了完全轉型為充換電站之外,未來根據純電動車推廣進程,更多加油站將採用“加油+ 充換電”的雙重模式,未來計程車司機或可實現直接刷卡支付。

 

大陸新增 6 航點  兩岸每週 890


兩岸空運再達成協議,大陸新增 6 航點,每航點每週共 6 班,另有 14 班包機轉定期航班,兩岸每週定期航班總班次增至890 班。交通部民航局 7 月 3 日發布新聞,兩岸航空主管部門人員近日舉行溝通工作會議, 就兩岸航空運輸執行情形及後續發展交換意見。

民航局說,這次兩岸空運達成增點、增班協議,大陸新增江蘇省淮安、揚州、南通、浙江省義烏、吉林省延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等 6 個客運定期航點,總計大陸客運航點由現行 55 個增為 61 個。

民航局說,淮安、揚州、南通都是距離南京、上海不太遠的城市,可望紓解上海空中交通。

6 個新增點雙方每週各可飛 3 班,雙方合計每週增加 36 班。

另雙方同意,至今已營運2 個日曆月( 含)以上的不定期旅遊包機,按照各方每週 7 個往返航班轉為定期航班,雙方合計每週多 14個往返定期航班。

增點、增班及包機轉定期航班後,兩岸客運定期航班總班次將由目前每週 840 班, 增為每週 890 班,每方每週各增加 25 班。

 

 

陸投資網路建設2015 年砸逾 2 兆元


新浪科技報導,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發言人張峰 7 月 6 日在記者會公布網路建設狀況。他說,在拉動投資方面,大陸 2015 年預計投入 4350 億元在網路建設上,較 2014 年增加 10%,未來 2 年網路建設投資將超過 7000 億元,直接和間接拉動產業鏈上下游的有關投資。

在促進消費方面,張峰說,大陸今年將帶動智慧型手機、電腦、網際網路等終端設備銷售額超過 1.6 兆元。其中,4G 終端手機銷售量預計接近 4 億支。

對大陸民眾關心的上網「提速降費」落實情況,張峰指出,大陸工信部將督促電信商按照承諾,落實全年網速提升任務,2015 年年底前實現手機流量、固定寬頻平均資費都調降 30% 的目標。

大陸政府 2015 年上半年連番督促寬頻加速並降價,大陸國務院辦公廳 5 月印發相關指導意見後,大陸電信業 3 巨頭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都響應降價,還推出 7月底流量不歸零、可轉贈等服務。

 

大陸能源生活的未來式


繼中石化與阿里雲合作大數據「煉油」後, 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融服務集團也加入「互聯網+能源」領域。近日,中石油也將與支付寶在行動支付、O2O、大數據等領域合作。

從 2015 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 3 月份「兩會」( 大陸全國人大、政協會議) 中提到「互聯網+」後,「互聯網+」便成為中國大陸流行詞彙。「互聯網+」指的是網際網路加上傳統行業,以網路經營傳統行業形成的新經濟型態。

能源互聯網是未來式的生活場景,其主要概念就是:所有個體既是能源使用者,也可以是能源生產者。

能源互聯網會將人們的電動汽車、家電、屋頂太陽能、電腦手機等納入,每個人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指標和生活需求都數據化, 有助於生產者形成最有效率的生產供給,可表現在互聯網售電、可再生能源市場交易、電動汽車和智慧家居等市場。

中國國家能源局日前擬出「能源互聯網行動計畫大綱」,希望透過能源互聯網解決能源電力的主要問題,且由中國政府主導能源互聯網產業聯盟的建設。

 

五輕整廠輸出  林聖忠:年底前談定


中油高雄五輕廠預定年底關廠,中油董事長林聖忠 7 月 15 日指出,有很多發展中國家來洽談,其中以印尼業者「進展比較快一點」, 希望以合資方式整廠輸出,年底前談妥。

中油高雄第五輕油裂解廠預定在今年底前如期關廠,由於五輕運轉只有廿多年,看中設備利用價值高,對石化發展需求仍大的開發中國家廠商紛紛來台洽詢,包括印尼、緬甸及墨西哥等,其中以印尼「進展比較快一點」。

印尼希望五輕能夠採合資方式整廠輸出, 不是單純的買賣,因此條件要比較花時間去談,包括技術的移轉、安裝、生產,及未來生產的產品要不要買回來,還是要在當地販售,都還要再談。林聖忠說,還不能確定合作對象,但投資條件「今年底一定會談妥」沒有問題,不過因中油是國營事業,將來的合資案還需要報經濟部、行政院及立法院通過,真正簽約可能要晚一點。

 

台塑化中油合作  下游受惠


台塑化開放中油參與自辦的 7 月乙烯標售,該公司高層 7 月 16 日核可由中油得標4,000 公噸原料,開啟國內兩大石化體系乙烯供應合作。未來並將形成常態,由於運輸成本大降,對中油下游台聚等近 10 家業者營運是一大利多。

中油年產 50 萬公噸乙烯的五輕去年 7 月停產後,中油乙烯用戶包括有台聚、亞聚、東聯、中纖、台氯、榮化、國喬、台苯等, 因中油現階段四輕及新三輕供料不夠,均會在國際現貨市場採購原料,以填補需求缺口,台塑化的料源具運輸成本優勢,可望使進料費用下降,各廠可雨露均霑 。

尤其像東聯剛完成環氧乙烷擴廠工程, 產能增加 50%,而台聚及亞聚在今年底也將各有一座乙烯醋酸乙烯脂新廠投產,新增台塑化的乙烯料源對營運成長將有加持效益。

 

鈴木汽車新掌門  打團體戰


日本鈴木汽車的接班計畫延宕多年終有進展,掌管公司近 40 年的鈴木修指派長子鈴木俊宏繼任總裁。鈴木俊宏表示將努力提升銷量與營收,並導入新的領導風格。投資人看好新的經營團隊,消息發布當日鈴木汽車的股價上漲 2.7%。

高齡 85 歲的鈴木修入贅創立鈴木汽車的家族,1978 年起接掌公司,在亞洲地區成功開疆拓土,特別是在印度,子公司馬魯提鈴木 (Maruti Suzuki) 的市占率高達 45%。鈴木汽車從小型國產車製造商跨足全球市場, 並且是全球金融風暴時少數維持獲利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之一,掌門人鈴木修的一條鞭式管理與嚴格的成本管控功不可沒。

鈴木汽車的接班計畫,在 2007 年曾引發高度關切。鈴木修原定接班人是女婿,但他在該年因胰腺癌過世。隨後鈴木修栽培兒子接班,讓原本就負責汽車設計、研發及生產技術,擔任副總裁已四年的鈴木俊宏,主持鈴木汽車的全球行銷事務。

 

福田汽車簽訂234 輛新能源客車銷售合約


福田汽車近期分別與廣東、湖南、江西等地的公交系統運營商或租賃公司簽訂共計 234輛福田歐輝新能源客車的系列銷售合約,其中純電動公車共 25 輛,混合動力車共 209 輛。福田汽車指出,合約不僅有助新能源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進一步推廣,也有利於降低 PM2.5 排放,從根本上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對空氣造成的污染,有效的保護城市空氣的清潔。

 

賓士新商旅車搶市  喊年售千輛


觀光產業起飛,國人休閒旅遊風氣日盛, 帶動可供多人同乘的大型商旅車銷量快速成長,市場規模在短短 5 年內,從原本一年2,300 輛,倍數成長至去年 7,000 輛。大型商旅車市場商機成長動能佳,吸引豪華車市龍頭賓士引進 V-class 新車,挾品牌光環與親民價格強勢切入,喊出年售千輛高目標。

福斯 (Volkswagen) 第 4 季將上市全新世代大型商旅車T6,與預計 10 月才能開始交車的賓士 V-class 正面對決,力保大型商旅車市場龍頭地位不墜。

台灣大型商旅車市場自十多年前福斯T4 與豐田 Hiace 兩國產車型先後停產後,市場改由進口車產品把持迄今,其中又以福斯T5 市占率約 4 成最高,現代 Starex 與豐田Alphard 也擁有穩定的銷量。

 

硬吃轎車  SUV 一枝獨秀


消費者的熱愛和追逐當然是帶動 SUV 成長的最大推力,今年更是時機恰恰好,尤其在 NISSAN X-Trail 全新上市的刺激下,幾乎現行熱門運動休旅銷售量都齊步揚升,以6 月來看,TOYOTA RAV4 超猛,單月掛出了 2055 台巨量,NISSAN X-Trail 掛牌數亦多達近 1400 台,另如 HONDA CR-V、LUXGEN U6 ECO HYPER 也都接到了千餘台訂單,當然 MITSUBISHI Outlander、HYUNDAI  iX35/SANTA  FE  和 FORDKuga 也都持續保持熱賣,嚴格來說,SUV 的餅並未做大,只是明顯侵蝕了過往由轎車雄踞的市場。

未來呢?剛發表全新LUXGEN U7 ECOHYPER 的納智捷總經理胡開昌說,以 SUV 的乘用條件之佳、油耗表現不輸轎車以及售價和轎車不相上下的入手親和度,將來市占率肯定還會再創新高,現在每 3 位車主即有1 位開 SUV,再熱下去,甚至 SUV 和轎車平分市場都不奇怪了。

 

不只賣吃的義美搶下保時捷新北經銷權


根據報導,老字號食品廠義美將不只賣吃的,更將跨足車市賣起高檔保時捷。永業總經理李智龍 7 月 20 日對外宣布義美董事長高志尚將以個人投資的名義,砸下重金取得保時捷的新北市經銷權,預計在近期簽約,而義美出線搶下新北經銷權不但讓高檔車市場出現新的競爭態勢,更讓業內人士與外界驚呼連連。

保時捷 2014 年在台灣賣出三千多輛,銷售量大幅度成長,台灣還因此成為保時捷最大進口市場,但台灣過去都由永業公司擔任總代理與銷售,今年是第一次釋出經銷權, 據報導,義美因能夠搶下新板地區周邊 3000 多坪用地以及良好的商界關係,在經銷權爭奪戰中擊敗車界經銷老手太古集團。

未來保時捷的新北市據點將設立在新板特區,由高志尚的女兒高易誼主導整個營運規劃,預計耗時兩年建立一個佔地三千坪的經銷據點與維修廠,同時也讓義美跨出跨業經營的第一步。

 

爆胎釀六死車禍  全台湧現換輪胎潮


國道六死車禍,當時因為輪胎老舊、爆胎翻車,現在讓許多駕駛,重視輪胎問題, 各地的輪胎行,也出現換胎潮,小型輪胎行光一個上午的換胎量就超過平時 2 倍,出貨量更高達 10 倍。輪胎行業者說,師傅上工後幾乎沒有停手,有人一口氣將 4 個輪胎全部換新,也有人先換 2 個。車主多是因為看到新聞,提前換胎比較保險。

有車主之前為了省錢只是前後輪胎掉換, 這次一口氣將四個輪胎全部換新,因為國道上爆胎還可能危及性命的意外實在太可怕了。一個意外引起震撼,也讓其他車主正視輪胎安全的問題,也因此讓各地輪胎行生意大好,業績至少超過平時三倍。

 

瞄準中古車市  匯豐汽車推EasyCar 優質車專賣店」


看好國內中古車市場銷售潛力,匯豐汽車宣布推出 100% 投資的「EasyCar 優質車專賣店」新品牌,以年輕網路族群為主要銷售對象,讓消費者透過此品牌平台,可隨時隨地都能透過 360 度賞車和「Dr. Easy」影音頻道找到合適的車。

匯豐汽車總經理江展魁指出,台灣每年中古車過戶數約 75-78 萬台,整個中古車市場目前約有 2300 家車商,但加入聯盟品牌僅 1032 家,也就是說,市場品牌通路大約僅 45% 左右,但匯豐汽車發現,25-39 歲族群對在具備品牌通路買中古車的意願高達55%,顯示消費者對於品牌通路的需求仍相當旺盛。

匯豐汽車新品牌「EasyCar 優質車專賣店」以年輕網路族群為主要溝通對象,並朝以下幾方面經營,(1) 延續「誠信」經營理念,並號召全台理念相同的經營者加盟;(2) 消費者隨時隨地可透過 360 度賞車和「Dr.Easy」影音頻道找到適合的車及其資訊,降低購車疑慮,到店僅需要試車與交易;(3) 致力於中古車銷售店家的服務提升。

 

加油難賺  中油年底開輪胎店


油不好賣、人不好請,加油站絞盡腦汁開發新事業。中油瞄準輪胎偵測器商機,年底前陸續要把旗下加油站快保中心轉型成專業輪胎店,並洽談米其林等中高級知名輪胎店品牌合作,豪語 5 年後搶下全台 5%輪胎市場。台塑直營的台亞加油站則擬在年底前試辦「無人式自助洗車」,民眾自己投幣刷卡洗車。全國加油站則拿加油站土地租給飯店,穩坐包租公。

目前中油有 67 座汽車快速保養中心( 簡稱快保中心),7 成業務是幫客戶換機油,面臨市場競爭業績並不出色。中油主管說,因應法規規定未來所有新車都須加裝胎壓偵測器,而換胎時 1 個電子偵測器就要 2、3000 元,商機相當大,因此決定將快保中心轉型為「專業輪胎服務中心」。

中油預計年底前先在北市復興北路站開設第一家,明年全台普設 18 家,之後不只快保中心,600 多家直營站有適合地點都會設立。目前已編列 2000 萬預算,訓練 50 幾個乙級技術士,並陸續買進新型機械手臂拆胎機等。

 

國產車市場  面臨危機


日前在國際間最熱門的經濟話題,不外乎希臘的債務問題,牽動了整個歐洲經濟, 甚至牽動了全球的經濟動向。台灣是否也陷入如同希臘的危機云云。然而對汽車產業來說,希臘的債務問題不啻是一個警鐘,面對危機的正是國產車產業。

2015 上半年進口車市占達 35.5%,除此之外,鄰近的經濟大國日本,2015 上半年東京外匯市場的日元匯率也創出了 7 年 10 個月以來的最低點。在歐日元兩大汽車相關經濟區的貶值下,也帶動了進口車的銷售熱潮。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國產車縱然推陳出新, 卻在市場比率上節節敗退。

台灣汽車總市場從 2005 年 51 萬輛高峰跌落之後,2014 年為 10 年來首次再度突破 40 萬輛規模。其中「進口車總市場」於 2014 年度繳出 136,164 輛的成績,相較2013 年有 22.2%的成長幅度,總銷售量「突破 3 成」。然而累計上半年市場,進口車市場較 2014 年同期成長了 23.3%,而總市場佔有率達到驚人的「35.5%」。值此下去, 加上歐日圓的持續貶值,進口車市場達到「四成」的景象,如此看來並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