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市場掃描

2015-09-05


高油價時期的投資帶動英國上半年產油年增 3%


英國《衛報》8 月 22 日報導,在經歷連續 15 年的下滑之後,英國北海原油產量今年可能將首度出現增長,主要得益於去年六月以前油價維持在每桶 100 美元以上時期所進行的投資開始產出的影響。英國去年原油日產量約 85 萬桶,較十多年前高達 200 萬桶以上的日產量已經大幅回落,但初步數據顯示,2015 上半年,英國原油產量約年增3%。得益於高油價時期的投資令英國原油產量多年來首度出現增長,似乎也是國際油市的一個縮影;但油價過去一年以來卻已經腰斬過半,8 月 22 日亞洲市場盤中,北海布蘭特原油價格跌破每桶 45 美元關卡,創下

2009 年 3 月以來的新低,相比去年六月以前布蘭特原油價格還高達每桶 115 美元。

美國能源資訊局 (EIA) 8 月 11 日公佈的8 美元至每桶 54 美元。EIA 對今明兩年布蘭「短期能源展望」(STEO) 月報,將今年西德州原油均價預估較前月報告下調 6 美元至每桶 49 美元,2016 年的均價預估也下調了特原油的均價預估則分別為每桶 59 美元與54 美元。

 

API:美國 7 月石油需求創八年來同期新高


美國石油協會 (API) 8 月 20 日發佈月度報告表示,2015 年 7 月,衡量美國國內石油( 原油與成品油 ) 需求的油品交貨量年增 2.2%至日均 1,960 萬桶,創下 2007 年以來的同期新高。API 首席經濟學家費爾米 (John Felmy) 指出,7 月原油以及油品的需求均較去年同期增長,並且創下了八年以來的同期新高。美國石油協會代表美國 500 多家油氣企業,這些企業的產值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 7.7%。

7 月,美國汽油日均需求年增 2.1% 至940 萬桶,蒸餾油 ( 柴油與取暖油 ) 需求年增 1.1%。原油日均產量年增 8.8% 至 950 萬桶,此創下 1920 年以來的同期新高;天然氣凝析油 (NGL) 日均產量達到 340 萬桶, 則是創下史上新高。

美國能源部最新月報預估,2015 以及2016 年,美國石油消費量預估將分別年增2.1% 與 1%,各達到每日 1,943 萬桶與 1,962萬桶。2015 年汽油消費量預估將年增 2.3%至每日 913 萬桶,主要因為油價下跌激勵消費的影響,但 2016 年預估將僅小幅增長至每日 914 萬桶。今明兩年美國原油日均產量則預估分別為 940 萬桶與 900 萬桶。


油商堅不減產、美油價將跌至金融海嘯低點 32 美元?


美國花旗集團 (Citigroup) 分析師 8 月 19 日的報告指出,預估今年內原油供需將進一步朝向「供應過剩」邁進,而在此種情況下, 美國原油價格有可能將跌落至 2008 年金融海嘯時所創下的「32.40 美元/每桶」低點。

花旗指出,只要油商不減產,原油價格恐將持續下滑、即便摜破油商的營運成本。

關於最近美國石油鑽井啟用數量增加一事,花旗表示,此種增加趨勢恐將因美國西德州中級 (WTI) 原油價格近來下滑以及流向石油業界的資本可能減少而終結。

 

OPEC 前主席批沙烏地阿拉伯失算! 減產為時已晚,油恐跌無止境


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 8 月 24 日大跌5.9%,寫下 6 年半新低的 42.08 美元,再次證明沙烏地阿拉伯逼殺美國頁岩油的策略失敗,前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主席Abdullah bin Hamad Al-Attiyah 甚至認為沙烏地阿拉伯的誤判已導致 OPEC 全盤皆輸。

OPEC 去年 11 月在沙烏地阿拉伯的主導下拒絕減產,但也因此喪失第一時間提振油價的機會。Al-Attiyah 表示,油價跌跌不休最大癥結點在於產油國拚命增產,如美國油井數量上週還不減反增,由此可知 OPEC 戰術徹底失敗,現在 OPEC 唯有坐下來與俄羅斯等非成員國達成協議,否則石油市場供大於求的問題無解。

 

中海油在南海首口深水高溫高壓探井完鑽


中國海上石油開發技術實現重大新突破,由中海油「海洋石油 981」承接的中國首口深水高溫高壓探井「陵水 25-1S-1 井」於 8 月 23 日順利完成鑽探。此次「海洋石油 981」鑽探的地方水深 997 米,設計井深4,000 餘米,目的層壓力系數在 1.7 至 1.9 之間,溫度超 150℃,屬高溫高壓井。

深水高溫高壓鑽井難度在於隨著水深增加,地層破裂壓力降低,而隨著井深增加, 地層壓力又會升高,兩者共同作用,使鑽井安全壓力視窗急劇減少,鑽井風險增大。鑽井時,井筒內充滿了上下迴圈的泥漿。泥漿處於井底時,溫度可達 150℃,而當泥漿到達海底泥線以上隔水管時,冰冷的海水又讓泥漿快速降溫至 10℃左右。如此溫差,導致泥漿性能變化劇烈,又加劇了鑽井風險。

根據國土資源部 2010 年地質普查數據顯示,中國南海油氣總資源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 300 億噸處於深水區,而深水高溫高壓的資源又佔了 150 億噸。要想將深水高溫高壓的油氣資源開發出來,中國必須擁有相應的鑽探技術。此次「陵水 25-1S-1 井」完工,表明中國已完全自主掌握深水高溫高壓井鑽探技術,該井所在的樂東、陵水凹陷坡折帶,總資源量十分可觀,一旦探明, 勢必有力加速南海大氣區建設。

 

中海油與洛克石油就南海兩區塊簽訂產品分成合同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8 月 19 日宣佈, 母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已與洛克石油( 中國) 公司分別就南海兩個油氣區塊簽訂了產品分成合同。此二區塊均位於南海珠江口盆地,16 / 07 區塊面積 2743 平方公里,水深約 100 公尺;03 / 33 區塊面積為 2367平方公里,水深 65 公尺至 145 公尺。

根據產品分成合同規定,勘探期內,洛克將在這兩個區塊進行勘探作業並承擔全部勘探費用。進入開發階段後,中海油將擁有合同區內任一商業油氣資源最多 51% 的權益;在簽署合同後,除保留管理職能外,中海油即將其在合同下的全部權利和義務轉讓給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附屬公司中海石油( 中國) 有限公司。


中石化  收購哈薩克石油商


中石化擬以 10.9 億美元的價格,從俄國第 2 大石油公司「盧克石油」手中收購哈薩克石油生產商「裏海資源」50%股權,對該公司擁有的 5 個油田實現完全控股,其交易價格較最初協議下降約 10%。盧克石油公告表示,已獲得哈薩克政府許可,出售這家石油公司。去年 4 月 15 日,盧克石油主席 Vagit Alekperov 便與中石化簽署協議,欲出售裏海資源 50%股份,當時交易價格為 12 億美元。該交易原預計於去年底前完成,但稍後卻陷入停滯。專家認為,可能因為國際油價大幅跌落,導致油田資產價值與先前簽訂合約時出現落差。

哈薩克擁有全球石油儲量的 3%,也是前蘇聯國家中僅次於俄國的石油資源擁有國,其最大的 3 個油田項目,均掌握在西方石油公司和哈薩克國有企業手中。但最近 10 年間,中國能源業在中亞迅速擴張,中國公司已積累了部分中小型油氣項目,並通過管道將油氣運回中國。

 

殼牌同意出售所持統一潤滑油75% 股權


8 月 7 日上午殼牌發表公告,與霍氏集團及凱雷投資集團就統一潤滑油股權轉讓達成協議。公告稱,殼牌簽署協議,向霍氏集團和凱雷投資集團轉讓殼牌所持的統一潤滑油 75% 的股權。股權轉讓有待政府相關部門審批,預計將於2015 年底或2016 年初完成。


中石化擬減產  第四季產量料降5%


業內消息人士表示,由於燃料庫存增加和柴油需求減慢,中石化計劃削減產量,計劃到第四季時產量較上半年減少約 5%。消息人士還稱,中石化計劃將每月的加工量減少約 100 萬噸,約合每天 24.4 萬桶,相當於每月 4 艘巨型油輪的船貨。

中石化天津煉廠一官員表示,已經調低 8月和 9 月的產量,由於內地需求減少,會出口更多柴油,由 10 月開始執行減產計劃。

 

中海油杭州博陸油庫因安全隱患被關


8 月 12 日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大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後,杭州市安監局連日對杭州市區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其中位於餘杭區的中海油銷售杭州有限公司博陸油庫存在安全間距不足的重大事故隱患,現已被責令關停。

 

 博陸油庫建於 1989 年 (1993 年油庫進行了擴建),位於餘杭區運河街道,建有油料儲存罐 13 只,可容納 10019m3 油料,屬於三級油庫。2014 年, 其 4 個 120 立方米的高

架油罐停用,現在實際庫容減少到 9546 立方米,降為四級油庫。目前使用的有 8 只油料儲存罐,庫內存有 3000 多噸汽柴油。

據悉,油庫建成時,周邊除杭州宏傑搪瓷有限公司外,並無其他建築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博陸油庫周邊陸續建造住宅、市場等建築物。早在今年 4 月的檢查中,餘杭區安監局就發現了博陸油庫存在安全距離不足的問題,並上報到餘杭區政府,此後又把該問題上報到杭州市安監局。杭州市安監局組織了 5 位危險化學品專家,前往博陸油庫進行現場安全診斷。

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及專家意見,餘杭區安監局執法人員開具執法文書,責令中海油銷售杭州有限公司博陸油庫停產停業,期間依據相關要求做好各項安全措施,落實 24 小時值班制度,確保油庫安全。

 

大陸陸上油氣管道總里程達 12 萬公里


「2015 石油天然氣管道安全保護蘭州論壇」今天登場,新華社引述論壇表示,中國大陸陸上油氣管道總里程已達 12 萬公里。

據報導,中國大陸陸上油氣管道包括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和天然氣管道,其中原油管道約 2.3 萬公里,成品油管道約 2.1 萬公里,天然氣管道約 7.6 萬公里。

中國大陸現有油氣管道中,中央企業所屬總里程達 10.4 萬公里,約占總里程的86%,主要權屬單位為中石油和中石化,其中中石油最多。中石油總經理助理郭進平表示,中石油管道總里程近 8 萬公里,佈局了以西氣東輸一、二線、陜京輸氣為骨架的全國性供氣網路,建設了中俄、中緬、蘭鄭長等骨幹輸油管道。

 

燃料走跌  電價 10 月降定了


近來國際天然氣、燃煤價格「雙降」, 煤、氣兩者又占台電發電比重高達七成,新電價已確定「調降」;外界預估,降幅約在2% 至 3% 左右。

除國際燃料價格走跌,另一個確立電價將調降的理由,是台電今年以來獲利穩定。依立院通過新版電價公式,已明定台電合理利潤率在 3% 至 5%,相當於每年獲利約在150 億至171.67 億元之間。據台電網站公告, 今年前七個月的稅前盈餘已達 131 億元。照往例,每年 8 月、9 月是台電獲利高峰,即便 8 月受兩個颱風來襲而降低用電需求,依然會有明顯進帳。

據中油公告的天然氣價格變動,今年 8月發電用戶的夏月天然氣售價為 11.7 元,比2月下跌約 16%。今年 4 月的天然氣售價, 約比上年同期下跌約三成。不僅天然氣價格持續走低,煤價也持續下滑。據台電公告的燃煤現貨採購價格,7 月中的採購報價為每公噸 7 美元,比 3 月下降 14%。

不過,台電表示,燃煤現貨採購約占整體燃煤的三成,其餘七成的燃煤成本已被 1年期的採購長約鎖定在每公噸 65.7 美元,故會抵銷一部分燃煤降幅。

據電價審議委員表示,3 月中開會時, 因新版電價公式首度上路,為釐清成本與構成要素,共開了四、五場會議才敲定電價調降幅度。這次有前例可尋,因而先於 8 月 28日召開會議,釐清各項成本費用,爭取 9 月8 日正式會議時一次過關。

 

中油 拓海外礦區探勘佈局


考量新能源趨勢,中油傳統油氣田併購以東南亞、紐澳、非洲生產中或近期可進入生產者為主;非傳統能源併購,則以美國和加拿大為主。

中油強調,台灣缺乏天然資源,掌握國外自產油源、降低進口成本,為延續長期發展的必要關鍵。今年海外併購的重心將擺在上游油氣田,期望 2018 年前,自有油源量要從 4%提昇至 10%。

中油在全球 8 國、22 個礦區進行海外探採。已開發、生產中的礦區分佈於美國科羅拉多州、路易斯安那州、德州等地,及厄瓜多和尼日、澳洲、印尼等礦區;探勘中的礦區則有查德、利比亞、剛果等。

此外,中油成功與殼牌公司 Shell、日本國際石油開發帝石株式會社 (INPEX),取得Prelude 及 Ichthys 氣田 5%和 2.625%權益合作開發。

Prelude 氣田預估未來年產液化天然氣360 萬噸及液化石油氣 40 萬噸、日產凝結油3 萬 5,000 桶;Ichthys 氣田預計高峰期每日可生產凝結油 10 萬桶、每年約可生產液化天然氣(LNG)840 萬噸及液化石油氣(LPG)160 萬噸。

 

中油與日本東京瓦斯簽署合作備忘錄  國際化邁大步


台灣中油 8 月 13 日與日本東京瓦斯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皆以成為綜合性國際能源集團為目標,天然氣業務方面除將持續積極尋求具價格競爭力的供應來源外,亦希望透過與東京瓦斯的策略聯盟,中油將可朝國際化及永續經營的方向邁進。

東京瓦斯為日本最大的城鎮瓦斯供應商, 去年度液化天然氣 (LNG) 進口量約 1,400 萬噸,為日本第 3 大LNG 進口商。

同時,東京瓦斯積極拓展其在LNG 產業鏈之觸角,如參與天然氣開發案、增加與海外業者合作機會、投資發電產業等。

中油表示,本次簽署合作備忘錄,預期雙方未來將更加密切交流並深化合作層面, 除可持續現有合作外,亦可擴大中油未來整體天然氣業務發展的可能性,包含LNG 運輸最佳化及天然氣下游產業鏈的相關研究等方面。

 

蘇迪勒風災受損  車廠維修總動員


蘇迪勒颱風挾狂風豪雨重創全台,截至 8 月 10 日中午為止,從多家車廠的估算,包括和泰汽車超過兩百輛的泡水與受損車,依照比例來看全台應該超過 1000 台,以 1 台汽車保守修繕費用 10 萬元計算,估計全台車損修繕費用恐破新台幣 1 億元。

車廠為體貼車主損失,紛紛提供免費道路救援,以及維修零件、工資折扣優惠。

包括和泰車、裕日車、中華車、納智捷、台灣本田、南陽實業與福特六和汽車,甚至進口品牌的富豪 (Volvo) 國際汽車,紛紛發布風災或天然災害車主救援與維修優惠辦法,包括免費拖吊,以及維修零件、工資 8 折等優惠。

三菱總代理中華汽車,以及現代汽車總代理南陽實業,則另外針對回廠維修車主,量身訂作「淹水車維修報告書」,內容包括車輛維修前後的照片、維修工單、結帳清單等影本,讓車主清楚知道愛車維修內容,並附上維修保證書,此報告書亦可提供車主作為愛車天災受損的依據。

汎德集團旗下的BMW 與 MINI 皆提出維修 7 折的優惠;寶嘉聯合的 PEUGEOT 與CITROEN 還 有 HYUNDAI、LUXGEN、MITSUBISHI 與 NISSAN 則提供 8 折的折扣,台灣意美 SUBARU 同樣提供維修工資與零件 8 折的優惠;福特六和則除了零件工資 8 折之外,更有車內免費臭氧除臭以及完修後一年的免費健診;代理豐田、淩志與日野汽車的和泰車,特別針對泡水車最容易受損、且維修金額最大車輛引擎控制單元( 俗稱電腦),另外提供 6 折優惠,Mazda 也提供拖吊免費服務及優先檢視,維修 9 折。


中油第 3 座天然氣接收站2022 年啟動


國家發展委員會 8 月 17 日舉行第 17 次委員會,會中通過中油公司「天然氣事業部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投資計畫」,預計總共將興建四座容量 16 萬公秉的設施,規劃年營運量可達 300 萬公噸。中油天然氣事業部副執行長李皇章說,預計 2022 年可初步提供 50 萬公噸營運量,到 2023 年可全量營運。

李皇章說,這項計畫投資金額總額為600.8 億元,估計年營運量 300 萬公噸,不過隨核四封存、核一核二如期除役,如有更多天然氣需求,該電廠將可擴充至年營運量600 萬公噸。


動力大未來  Turbo 掛帥


很可能,以後換購新車若非掛turbo 的引擎就會被笑落伍了,因為各大車廠現在幾乎個個競相採用渦輪增壓引擎,就連日系車廠也不例外;隨著各國車輛環保法規趨嚴,引擎小體積化 (Downsizing) 已是潮流所向,這點就連以強大性能取勝的 F1 賽車都無法自外這股巨大洪流。

過去幾乎毫不考慮採用渦輪增壓引擎的日本車廠如今正加快跟上這個時潮,例如豐田汽車除了隆重發表直接用於日本販售的Toyota Auris 掀背車上代號為 8NR-FTS 之1.2 升渦輪增引擎之外,另如 HONDA 車廠除僅在歐洲上市車款如Type R 上使用 2.0 升渦輪引擎外,為了緊追潮流業已確定將在全新改款的第 10 代Civic 車系上首度採用一顆1.5 升渦輪增壓引擎,國內會否引進尚待觀察。

最擅使用渦輪增壓引擎的歐洲車廠,無論汽、柴油抑或單增壓、雙增壓,已是動力首要選擇,且效率愈發進化,例如國內引進的賓士最新豪華旗艦 Mercedes-Maybach S600 所採6.0 升 V12 缸雙渦輪引擎,搭配 7 速手自排變速箱,儘管動力強悍無比,卻也具有8.5Km/L 平均油耗,這就不得不令人佩服了。


5年以上中古車里程監理 APP 都查得到


公路總局今年 10 月將推出「車輛里程數查詢」功能,讓民眾購買中古二手車時,只要輸入車號,就可查詢定檢後車輛實際里程數,不必擔心被動手腳。公路總局也希望透過車輛里程資訊透明,能夠有效減少部分中古車的買賣糾紛。

公路總局監理科科長林福山表示,新推出「車輛里程數查詢」功能,是利用車輛定期檢驗時,由定檢人員去登記里程資料彙整而成,目前已經蒐集約兩年的資料,10 月開始實施後,除了一百三十七萬輛五年內新車外,五百萬輛五年以上的車輛都能查到里程數。

林福山說,只要車輛里程資訊能透明, 至少可以減少五到六成的中古車買賣糾紛。而「第三代公路監理資訊系統」上路五月上路後,會員數成長到二十三萬,APP 也已有超過四萬人次下載。

 

委內瑞拉扛不住低油價, 有意賣黃金救經濟


委內瑞拉的經濟受到國際油價崩跌與僵化的社會主義體制拖累,人民買不起餐巾紙, 乾脆拿不值錢的貨幣來當餐巾紙用!從麵包、牛奶、衛生紙到藥品,委內瑞拉什麼都缺, 即使花上一整天排隊、等待政府發放物資, 也不見得領得到。由於國家收入幾乎全仰賴石油出口,油價大跌重挫委內瑞拉的經濟,2015 年委內瑞拉須償還的債務高達 110 億美金,但花旗集團透露,缺錢的委內瑞拉有意賣黃金還債、救經濟,日前金價在 8 月 20 日創下一個月來最大漲幅,如果委內瑞拉賣黃金救經濟,讓大量黃金流入金市,金價不但難以維持在目前的高點,還可能會被拉低。

 

悲慘!原物料市值蒸發 2 兆美元、損失等於印度 GDP


原物料價格崩盤,相關業者股價狂跌, 蒸發市值高達 2 兆美元,損失金額幾乎等於整個印度經濟。

彭博社 8 月 21 日報導,去年年中以來,能源和礦業公司的股票市值暴瀉 2.05 兆美元;作為對照,印度 GDP 約是 2.07 兆美元, 原物料業者的損失相當於整個印度經濟。多年來業者過度投資,導致供給過剩,全球最大原物料消費國 -- 中國,經濟成長又走緩; 雙重打擊之下,追蹤 22 種大宗物資的彭博原物料指數跌至 2002 年新低,鎳、糖、原油價格均一瀉千里。

 

業績不佳 中海油停發獎金


8 月 7 日一份中海油的內部通知流出,根據其總公司 2015 年上半年經濟指標實現情況,經總公司黨組研究決定,停發 2015 年上半年績效獎金。中海油在通知中要求各單位嚴格按照年度工資總額控制發放水準, 不得出現超提超發行為。實行月度或季度考核的單位,應根據公司效益和生產經營情況, 合理調節考核激勵水準,有效控制工資總額預算進度。

國際油價 2014 下半年開始暴跌且至今仍然低迷,石油企業的經營業績普遍受到嚴重影響。2014 上半年,布蘭特原油為 110 美元左右,今年上半年卻一直在 50 美元上下變動。中海油大部分經營依賴石油上游的開採和銷售,因此受到油價低迷的影響更為強烈。

 

OPEC 真不信邪?專家喊衰油價, 跌剩一字頭絕對有可能


供給過剩陰霾籠罩,外加美元走強影響行情,國際原油價格近期又回到驚驚跌格局,Cumberland 投信公司創辦人 David Kotok大膽預測油價不久將跌到一字頭。

Kotok 在業界頗有影響力,其對經濟與金融市場的觀察相當受重視。據CNNMoney.com 報導,Kotok 指出現在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油價已經觸底,且相當有可能一路跌到 20 美元甚至 15 美元。

自 1999 年初後,市場還從未見過 15 美元的油價,若然如此,別說高成本的鑽油業者,就連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也不一定承受的住,如委內瑞拉目前已瀕臨破產邊緣。信評公司惠譽最新報告顯示,能源業者過去 12 個月違約率從 7 月的 2.5% 上升至3%,若再加計正在申請破產保護的鑽油公司Samson Resources,那麼違約率將進一步上升至 4%,是歷史長期平均水準 (1.9%) 的兩倍多,而惠譽認為這可能還只是剛開始。

 

劉健升任中海油總公司總經理


中國海油石油總公司 8 月 24 日宣佈,由該公司副總經理劉健升任總經理一職,同時兼任中海油總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

現年 57 歲的劉健,自 1982 年大學畢業後一直在中海油公司工作,2003 年起先後任中海油高級副總裁、執行副總裁,2006 年升任中海油總公司總經理助理,2010 年升任總公司副總經理。目前他還擔任中海油服董事長、海油工程董事長。

 

中國 2015 年企業 500 強中海油跌出前十


8 月 22 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正式發布 2015 年中國企業 500 強榜單,中石化以 2.89 兆 (RMB,以下皆同 ) 的總營收連續第十一年排名榜首,而“三桶油” 之一的中海油跌出了前十,排在第 12 位。

榜單顯示,中石化、中石油、國家電網和工商銀行總營收仍依次雄踞前 4 位,且均過兆。其中,中石化以 2.89 兆元的總營收連續第十一年排名榜首,工商銀行年營業收入首次突破一兆元。500 強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比例仍然保持近“六四開”。榜單前十基本被國企包攬,變化較大的是“三桶油” 之一的中海油跌出了前十,以 0.61 兆的營業收入排在第 12 位。

從今年上榜企業的情況看,規模擴張速度明顯放緩,入圍門檻提高幅度降低。500 強實現營業收入 59.5 萬億元,較上年增長4.9%,增速下降 8.4 個百分點;入圍門檻提高至 236.1 億元,增長了 7.5 億元,提高3.3%,增幅為 5 年來最低。

 

陸中石化  傳有意競標東森電視


近期併購市場傳出大陸中石化對東森國際有興趣,擬透過台灣友好人士經由籌組私募基金方式競標,與美國德劭基金 (D.E.Shaw) 較勁,但中資投資台灣媒體有法令限制,本項交易限制仍大。

私募集團凱雷此次想處分台灣的手中持股態度積極,除了手中大眾銀股權成功賣出給元大金外,凱雷手中逾 60% 的東森電視股權,也傳出有意願出售;浮出檯面的買家, 包括知名的美國德劭基金 (D.E.Shaw),資產達 370 億美元。

中石化是大陸石油業 3 大巨頭之一,在市場上具有壟斷地位,如果循私募基金方式、與台灣友好人士籌組,將可能避開黨政軍條款,再成為國內具有中資背景的媒體。不過今日雖然市場對東森有興趣的買家不少,但傳出的出價金額不若過去來得高,金額未超過 200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