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市場掃描

2015-11-05


經濟低迷 俄羅斯估油價或長期停留 50 美元價位


彭博社 10 月 21 日報導,俄羅斯經濟部長烏留卡耶夫 (Alexei Ulyukayev) 表示,由於全球經濟低迷可能令商品價格陷入一個低價的循環週期,油價有可能在未來幾年都將停留在約每桶 50 美元的價位。紐約商業交易所 (NYMEX) 12 月原油期貨 10 月 21 日收盤為每桶 45.20 美元,歐洲 ICE 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Europe) 12 月布蘭特原油則為每桶 47.85 美元。

俄羅斯已經陷入 2009 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俄羅斯盧布對美元匯率過去 12 個月跌約 43%,今年 CPI 通膨率也一度創 13 年來新高。俄國與沙國目前原油日產量都超過千萬桶,處於歷史新高水位。

 

OPEC 還能堅持多久?IMF 示警:沙國家產五年內敗光


沙烏地阿拉伯以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作法,讓原油供應淹沒全球、壓低油價狙擊頁岩油對手,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警告,沙國若再這麼下去,用來支撐預算支出的金融資產恐怕五年內就會全部敗光。沙烏地阿拉伯以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作法,讓原油供應淹沒全球、壓低油價狙擊頁岩油對手,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警沙烏地阿拉伯主動挑起石油業的殺價戰, 雖然讓美國、北海石油業者裁員、減支,但沙國的財政也負傷極重。由於油價崩盤,沙國今年為應付公共支出,近8 年來首度發債, 預估將舉債 360 億美元,若加上明年計畫的發債額度 320 億美元,這場殺價戰至少已讓沙國國庫出現短差近 7 百億美元,這些債務將由沙國下一代來承擔。

CNBC 報導,巴克萊 (Barclays) 之前就曾提出警告,沙國若不調整財政政策且油價持續低於 50 美元,預估到 2019 年底就會耗盡外匯儲備。儘管如此,巴克萊預期沙烏地阿拉伯不會輕易屈服,預估今明兩年原油日產量將不會遠低於 1 千萬桶。


美頁岩油恐撐不過 2017 年,小摩暗示油價底線設在 30 美元


面對低油價衝擊,美國頁岩油業者縮衣節食甘苦過日,依目前狀況,或許還撐得過明年,但最嚴峻考驗可能在 2017 年才開始。

 

沙烏地阿拉伯發動殺價割喉戰已經持續一年之久,美國頁岩油之所以還活著,主要是靠避險、節流以及舉債咬牙苦撐,希望以拖待變,不過這些手段預估將在 2017 年用盡,屆時違約問題恐將急遽惡化。( 彭博社)

美國油商早已陷入舉債度日的困境,據美國能源資訊局 (EIA) 統計,2015 年第二季,有 83% 的美國本土石油業者營運現金全用作償債,約是 2012 年初期的兩倍,如果是油價持續低迷或進一步走跌,現金流恐立即由正轉負,這將影響銀行貸款的意願,若融資打結,頁岩油業者將沒戲可唱。

事實上,銀行已在為最壞情況作打算, 摩根大通銀行( 小摩) 執行長 Jamie Dimon 在第三季財報法說會上透露,已對每桶 30 美元油價做過壓力測試,必且已提撥 7.5 億美元的壞帳準備,暗示 30 美元可能是銀行對頁岩油業者的底線。總而言之,美國頁岩油正在與時間搏鬥,但局勢已非操之在己。

 

大摩:美企槓桿超越金融危機前夕水準


華爾街日報 12 日報導,信評機構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在 今 年 8 、 9 月總計調降 108 家美國非金融企業的信評、創2009 年 5-6 月以來新高。此外,今年 1-9 月遭信評機構標準普爾降評的美國企業總計達297 家,創 2009 年以來新高。標普指出,大約有三分之一遭降評企業是屬於石油、天然氣等原物料相關產業,其他像是電信商 SprintCorp.、飯店賭場經營商 Wynn Resorts Ltd.、保險公司 Genworth Financial Inc. 以及寵物用品公用商 PetSmart Inc. 也都遭到降等。

摩根士丹利 ( 大摩 ) 統計顯示,今年第2 季衡量投資債信等級企業槓桿程度的「負債佔稅前息前折舊攤提前盈餘 (EBITDA) 比例」升至 2.29 倍、遠高於 2007 年 6 月(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 的 1.91 倍。

彭博社 8 月報導,MSCI 世界能源產業指數 108 檔成分股( 包括埃克森美孚、雪佛龍) 的利潤率已跌至 1995 年開始統計以來最低水準。彭博社統計顯示,隨著布蘭特原油報價的走低,石油企業的淨負債佔稅前息前折舊攤提前盈餘 (EBITDA) 比例已升至 1.94 倍、創 20 年新高。


中國  實現商業性開發頁岩氣


中國國土資源報 10 月 22 日報導,中國頁岩氣探明儲量快速增長,目前已經超過 5,000 億立方公尺,中國已成為繼美國、加拿大之後,第 3 個實現頁岩氣商業性開發的國家。

清潔低碳的頁岩氣勘探開發對中國能源改革具有戰略意義。在環境保護方面,以涪陵頁岩大氣田來說,建成後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 1,200 萬噸,相當於植樹近 1.1 億棵,同時減排二氧化硫 30 萬噸、氮氧化物近 10萬噸。

在能源結構調整方面,隨著頁岩氣大規模勘探開發,中國天然氣自給能力將進一步提高,能源結構可望優化。中國石油化工集團 10 月中旬才宣佈,經國土資源部油氣儲量評審辦公室專家評定,涪陵頁岩氣田焦石壩區塊新增探明儲量 2,739 億立方公尺,總探明儲量為 3,806 億立方公尺,約為原來的 3倍。含氣面積擴大到 383.54 平方千公尺,成為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頁岩氣田。

 

 

中石油與 BP 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宣布, 與BP 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上游領域進一步加強油氣資源開發,不斷拓展下游零售業務範圍及合作模式,並將繼續深化伊拉克魯邁拉油田再開發合作。

根據《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BP 環球投資有限公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還將在原油、成品油以及天然氣貿易、碳排放交易等領域探討合作機會,並在技術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相互學習、交流經驗。

在中國國內,中石油與 BP 成立了零售合資企業,經營著 500 家擁有雙品牌的加油站業務。在境外,兩家公司在執行伊拉克魯邁拉油田技術服務合同過程中,優勢互補, 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成果。

 

太倉建全球最大潤滑油基地年生產能力達 106 萬噸


BP 碧辟( 中國) 工業油品有限公司改擴建項目在上海舉行簽字儀式,將對其獨資的太倉潤滑油調配工廠進行重大投資,改擴建項目將使太倉工廠產能翻一倍以上。除了 BP外,太倉港區還集聚了埃克森美孚潤滑油、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華東潤滑油廠等世界 500 強企業的潤滑油生產項目,三家企業累計在港區投資 7 個項目,總投資 26 億元,年生產能力達 106 萬噸,全部投產後將使太倉港區成為全球最大的潤滑油生產基地。上海市潤滑油品協會副會長張靈發介紹,太倉港區能夠集聚三家世界 500 強潤滑油企業,規模超過百萬噸級,這在亞洲乃至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這得益於太倉港區獨特的區位環境、良好的投資環境、港口的物流優勢等因素。

 

中國與莫三比克合資成立石油公司


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與莫三比克國家石油公司 10 月 22 日在馬普托簽約成立中莫石油工程公司。這是中莫兩國國有企業之間成立的第一家合資公司。

據介紹,中莫石油工程公司的服務範圍包括油氣田地面工程、長輸管道與儲運工程、煉油化工工程諮詢服務,以及勘察、設計、採購、施工、試運和運行維護等。

據了解,中莫石油工程公司將參與莫三比克北部魯伍馬盆地等多個地區的石油天然氣工程建設。探測數據顯示,魯伍馬盆地有超過 4 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儲量。


中油高雄煉油廠  11 月全面停工


原訂年底遷廠的中油高雄煉油廠,將提前在 11 月 1 日全面停工,原因眾說紛紜;中油表示,曾評估提前一個月閉廠對下游的影響,不足油量會從別的廠補足。

至於提前關廠原因,中油公司發言人張瑞宗解釋,煉油廠不是表定12 月31 日關廠,就營運到最後一天才停業,而是採機具逐步停工關廠的模式,沒有所謂「提前」的問題。中油高雄煉油廠長許如凱表示,高雄煉油廠的煉油量會改由大林煉油廠煉製,不影響中下游供料。中油大林廠副廠長許晉榮說,高雄煉油廠提前閉廠前,已做過對下游石化業的評估,提前一個月關廠對下游的影響都在評估範圍內,對國內石化供應不會造成衝擊。

 

 

亞洲首座  苗栗油田老店新開


台灣苗栗擁有亞洲最古老的油田,中油探採事業部執行長廖滄龍指出,透過新技術開發老油田,苗栗錦水油田每年天然氣產量上看 4 億立方公尺,原油產量也有 7 萬桶規模。

1877 年清朝將石油開發權收回官辦,在苗栗鑽探出台灣第一口油井,是全亞洲第一、全世界第二具有歷史價值的油井,近年由於受限技術與蘊藏量逐步減少,產量逐漸下滑,但因新技術開發,老油田有機會找到第二春。中油指出,錦水油田未來會換不同的油層生產,透過構造延伸、井深加深等技術提升開採量,一年的天然氣產量提升至 3.5 億至 4 億立方公尺,原油產量約 7 萬桶。


台塑化攻基礎油  戰力升級


台塑化力拚更高附加價值率,近期委請艾克森美孚 (ExxonMobil) 評估調整自家製程,擬生產三類基礎油,業界分析,未來中韓自由貿易協定 (FTA) 生效後,台塑化基礎油出口大陸將面臨南韓直接競爭,盼先升級轉型,以維持競爭力。

據了解,台塑化近期委託 ExxonMobil 規劃將二類基礎油製程改為三類基礎油製程,此舉意味著台塑化將要跨入三類基礎油市場。

業界分析,雖然三類基礎油也是應用在汽、機車與各式工業領域,但品質更好,可以延長引擎與齒輪使用年限,因此單價較高,毛利率較好;此外,二類基礎油市場競爭激烈,部分品項出現負毛利,更加速台塑化想要升級技術。


共創雙贏  台塑化與中油擴大合作


國內兩大油品商擴大合作,台塑化將爭取到中油基礎油兩年長期合約,市場估計, 台塑化每年可供應逾 2 萬公秉予中油,不僅可穩定客源,也有助中油持續供應國內潤滑油市場。

中油基礎油過去均向中殼採購,不過高雄煉油廠確定關廠,中殼決定提前收廠,中油頓失基礎油供應商,因此轉向海外廠商包括日本、泰國等洽詢料源。

中油的潤滑油產能也轉移到嘉義廠,第一期年產能約 3 萬公秉的小包裝已經投產,第二期年產能約 7 萬公秉,預計明年 2 月投產。

中油考量,明年起潤滑油年產能達 10 萬公秉,基礎油需求量也相當大。

 

中碳攜手台塑越鋼年底銷售煤焦油


中鋼碳素化學指出,與台塑河靜開曼公司成立合資公司,處理及銷售台塑河靜鋼鐵所生產煤焦油、輕油、焦碳等副產品,年底可望開始銷售。

台塑越南河靜鋼鐵第 1 座高爐預估可處理煤焦油 5.2 萬噸、輕油 1.7 萬噸及多餘細焦碳,河靜鋼廠 2 號高爐預計 2016 年完工, 屆時處理量煤焦油10.4 萬噸、輕油3.4 萬噸。


馬凱:建設陸成新能源汽車強國


大陸力拼 2020 年成為新能源汽車強國, 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射出「普設充電設施、加快電池革命」2 支箭,下達執行命令,而在石墨烯這個「奇蹟材料」出現後,業界認為全案露出曙光,未來可注意大陸是否推出相關政策,運輸業將全面翻轉。

新能源( 電動) 汽車能否推動成功、全面普及,電池一直是成敗關鍵,大陸國務院分頭解決,除在 10 月公布《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要在 2020 年前滿足超過 500 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也有研究單位將石墨烯加入鋰電池延長續航力,電動車龍頭特斯拉也看好此趨勢,認為未來電動車續航里程可達 800 公里。要發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是核心項目,不僅要能明確整體發展路線,實施鋰電池升級工程,早日推動電池技術實現革命性突破,也要大力推進充電設施建設,努力實現 2020 年成為新能源汽車強國目標。

 

特斯拉計劃在中國生產汽車


據路透報道,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日前表示,該公司正與中國政府探討在中國本土生產汽車的可能,並表示本地化生產有可能將其車輛在中國的售價降低三分之一。但馬斯克未透露會和哪家公司合作在華建廠。

特斯拉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今年1-9 月該公司在中國市場共計銷售 3025 輛Model S 汽車,是 2014 年全年銷量的三倍多。

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正與中國互聯網企業百度在 GPS 導航和自動化駕駛方面進行合作。他還透露稱,特斯拉在美國內華達州投資 50 億美元建立的超級電池工廠將於明年生產出第一批電池,預計這座工廠將在兩到三年時間裡實現全部產能。


中國豪車市場負增長 各大車企開啟促銷大戰


今年年初以來,中國汽車市場強勢增長的光環已不再耀眼,一路高歌猛進的豪華車市場也隨之黯淡。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上半年豪華車的增幅為 -1.7%,進入負增長階段。佔據中國豪華車銷量 70% 以上的德系三大品牌“ABB”中,除了奔馳外, 奧迪、寶馬增幅均大幅放緩,從以往的兩位數增長下滑至個位數。

告別高速增長時代,中國豪車市場的格局也正發生著潛移默化的改變。在德系三強中,奔馳正快馬加鞭,追趕奧迪、寶馬的腳步,各大二線品牌競爭也日趨白熱化。豪車價格亂戰讓經銷商陷入被動焦慮,同時也進一步加深了消費者的觀望情緒。

過去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裡,中國豪車市場中奧迪始終一家獨大,將對手遠遠地甩在腦后。然而,今年 7 月,北京奔馳以 2.28 萬輛的銷量成績超越華晨寶馬的 2.2 萬輛,躍居豪車品牌第二名,盡管只有不到千輛的微弱優勢,但這在奔馳國產車型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替代能源 / 節能科技發威、全球將步入電力富足年代


科技不斷創新,可更新能源的成本持續降低、節能技術日益進步,未來能源需求不再隨著經濟成長增加,有望步入「能源富足年代」。彭博社 14 日報導,彭博新能源財經 (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BNEF)創辦人 Michael Liebreich 提出三大預測。第一,石化燃料生產成本低,未來會持續存在,但是由於能源供給充足,原油價格將為每桶50 美元,而非 90 美元。

Liebreich 第二個預測是,2040 年可更新能源將主導電力供給。原因之一是頁岩氣等出現重大變革,成本降幅類似太陽能產業。他估計,興建煤炭發電廠的成本將逐漸增加,太陽能電廠的成本則會下滑,或許十年之內,太陽能的價格就能和石化燃料競爭。第三個預測是未來能源需求將持平,低於預估。他以澳洲為例,當局預估能源需求會增加,實際則呈現下滑。這是因為 LED 燈泡等省電科技,開始發揮功效,各種節能技術減少了電力需求。

彭博社先前報導,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 的預估,未來 12 個月美國太陽能發電量將增加逾 30%、高居各能源之冠,風力發電的逾 10% 增幅排名第二,煤炭發電則是預估將呈現負成長。

 

油價下挫拖累!日本 PPI5 10 個月來最大降幅


根據日本央行 (BOJ) 14 日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因中國經濟減速、原油等國際商品價格走跌,拖累 2015 年 9 月份日本企業物價指數 (PPI;以 2010 年=100 為基準) 速報值較去年同月大減 3.9% 至 102.2,連續第 6個月呈現下滑,且年減幅較 8 月份的 3.6%呈現擴大、創 5 年 10 個月來 (2009 年 11 月以來) 最大減幅紀錄。

企業物價亦即生產者物價或躉售物價之意。企業物價指數反映企業間交易的商品價格水準,與消費者物價指數均是衡量通貨膨脹水準的重要指標。

BOJ 指出,和前月相比,9 月份日本 PPI月減 0.5%,連續第 4 個月呈現下滑。

BOJ 表示,在列入統計的814 項產品中, 價格較去年同月呈現走升的數量為 300 項、下跌數量為 383 項,下跌數量已連 9 個月高於走升數量,且差距數 (83 項) 較 8 月份 (66 項) 擴大。

另外,9 月份日本以日圓計算的出口物價為 109.7,較去年同月下滑 1.2%,為 1 年 4個月來首度呈現下滑;進口物價下滑 15.5%至 109.4,連續第 9 個月呈現下滑。

 

日本出口不妙、增幅創13 個月低! 意外陷貿易逆差


日本財務省 21 日公佈統計數據指出,2015 年 9 月份日本貿易逆差額為 1,145 億日圓,連續第 6 個月陷入逆差,逆差額雖較去年同月驟減 88.1%,惟遠遜於路透社事前所作調查順差 844 億日圓的預估值。累計 2015 年度上半年期間 (4-9 月) 日本貿易逆差額為1 兆3,086 億日圓( 去年同期為逆差5 兆4,585億日圓)。

統計數據顯示,9 月份日本對美國貿易順差額較去年同月成長22.3% 至6,618 億日圓, 連續第 13 個月呈現增長;對歐盟順差額為73 億日圓,9 個月來首度呈現順差;對亞洲逆差額為27 億日圓,7 個月來首度陷入逆差。

9 月份日本對中國的逆差額達 7,301 億日圓,連續第 43 個月陷入逆差。日本當月對中國的出口額下滑 3.5% 至 1 兆 1,139 億日圓, 連續第 2 個月呈現下滑;對中國的進口額成

長 0.9% 至 1 兆 8,439 億日圓,連續第 6 個月呈現增長。

 

全球十大最賺錢公司:蘋果居首中石油中移動入圍


全球十大最賺錢公司出爐,美國公司佔據六席,中國公司佔據了兩大席位——中石油第七,中國移動第八位。

據《今日美國》當地時間 10 月 24 日報導,世界上最賺錢的上市公司有六家總部位於美國。位居榜首的蘋果吸金能力無人匹敵,其最新財年的淨收入為 395 億美元。餘下的四個席位被中日韓公司包攬。

以下為世界十大最賺錢公司,依序為: 蘋果、埃克森美孚、三星電子、伯克希爾哈撒韋、雪佛龍、豐田、中石油、中國移動、沃爾瑪、強生。統計顯示,在上一會計年度, 全球十大最賺錢公司淨利潤總計達 2232 億美元。

 

產量過剩  陸鋼鐵減產 20%


大陸鋼鐵業產量過剩,今年營運由盈轉虧,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證實,大陸鋼鐵生產將減產 20%。徐樂江 21 日透露,鋼鐵業今年前八個月虧損總計人民幣180 億元( 約新台幣 900 億元),去年同期盈利 140 億元( 約新台幣 700 億元)。他表示,產量最終可能縮減五分之一,與美國和其他鋼鐵生產國家減幅相當。減產制價會持續多久,將視市場趨勢而定。

據世界鋼鐵協會估計,大陸今明兩年鋼鐵需求都將大幅縮減,持續負增長。根據《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分析報告》估測,鋼鐵業「最冷的日子還沒到」。調查指出,由於產能嚴重過剩導致鋼材價格持續下跌,大陸鋼材價格已從 2011 年第 4 季高點,跌至目前下滑超過 40%,大中型鋼鐵業幾乎徘徊於盈虧邊緣。

 

台積電  加碼中油公司債


台積電 10 月 1 日加碼買進中油公司債7.15 億元,累計已買進中油公司債總額達15.7 億元。台積電表示,因手上現金部位高, 目前銀行利息又很低,因此公司在市場上尋找利息較好的投資標的。

今年 7 月,台積電也買進鴻海公司債,買進金額已超過 10 億元、達 10.06 億元。這次台積電出手買進中油公司債,每單位為100.65 元,與買進鴻海每單位100.6 元相近。

 

台塑集團海外大擴廠  4 年內收割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參加 2015 年台北紡織展開幕儀式,對於近年共斥資 4500 億台幣的海外 4 大擴廠案,他表示,寧波石化專區擴建案已差不多,越南河靜鋼廠明年中投產,美國擴建案則進行中。

法人表示,台塑集團的海外 4 大擴廠案, 分別是中國寧波擴建、越南河靜鋼廠,福欣不鏽鋼廠及美國擴建案,海外投資案全部在2015 年至 2018 年完工,進入收割期。而根據過往資料顯示,中國寧波擴建案將可讓台塑集團再多近台幣 1000 億元營收。


台塑化乙烯喊漲  獲利補


亞洲乙烯現貨行情穩步上揚下,台塑化將參考原料現貨變化,調漲 10 月原料供應價格,預估每公噸起碼有 65 美元漲價,為近四個月來首次上調,漲幅逾 8%,為第 4 季獲利增溫。

 

亞洲輕裂廠業界 9 月底再度進入密集歲修期,造成供料趨緊,需求方面也出現增長, 下游因應美國耶誕節及大陸明年新年消費檔期的到來,對原料拉貨轉為積極,使得乙烯掀起漲勢。

9 月乙烯現貨行情一度處於每公噸 800美元的谷底,而近期呈現節節升高走勢,至22 日為止,漲至每公噸 960 美元,漲價每公噸 160 美元,漲幅 20%。

上游乙烯漲價的同時,反觀下游的聚乙烯(PE) 樹脂,受到油價回跌影響,買氣趨淡。


控制碳排  272 大戶納管


環保署表示,「溫室氣體年排放量達 2.5 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以上」的排放源列為首批納管對象,包括台積電、聯電、友達、台塑、台電、中鋼、台泥、中油等約 272 家廠商自明年起強制登錄排放量,總計約有逾 1.7 億噸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納入管制,占我國工業及能源部門化石燃料燒產生溫室氣體之排放量的 88%。

受納管企業一年申報一次排放量,第一次申報是明年 8 月前,須完成 2015 年全年排放量盤查、登錄等作業,否則將開罰 10 萬至 100 萬元。

「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管理辦法、第一批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兩個草案,預訂今年 11 月將實施。


國際油價下滑台灣境內機票 30 日起調降


國際燃油價格持續下滑,依據中油公司10 月 1 日公告的 10 月航空燃油價格,台灣境內航空燃油從 8 月到 10 月,已連續 3 個月平均價格在每公升新台幣 15.98 元, 低於境內航線票價再度調降的門檻、每公升16.23 元,因此民航局決定自 30 日起,調降境內機票價格。這也是民航局今年 3 月宣布調降境內機票價格後,再度啟動降價機制。

民航局空運組組長韓振華指出,根據目前各家航空公司不同航線的報價,平均降幅是 4.7%,其中降幅最大的是遠東航空「台北- 金門」航線,降幅近 1 成,調降後,票價將從 2,066 元降到 1,871 元,便宜近 200 元;降幅最小的是德安航空「台東-綠島」航線,降幅不到3%,調降後,票價將從1,100元降到 1,070 元,只便宜 30 元。降幅高低跟航程遠近有關。

 

第 3 座天然氣接收站  地點有備案


為增加國內再生能源並穩定供電需求, 繼高雄永安、台中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後,今年 8 月中,國發會通過中油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計畫,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將於 2017 年開工,第一座 50 萬噸儲槽最快可在 2022 年初期營運,接收站在 2023 年全面運轉。

中油公司副總張瑞宗受訪表示,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選址,理論上會在桃園觀塘工業區,但考量供氣時程緊迫,不排除以無需另興建港口的台中港或台北港為備選方案,最快明年第一季前將敲定選址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