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市場掃描

2016-01-05


對手難纏續增產! OPEC 苦戰, 坦承 2020 年市佔將下滑


對手太頑強,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陷入苦戰! OPEC 坦承,由於競爭者持續增產,到了 2020 年,國際對中東原油需求將減少,是否應該繼續咬牙苦撐,用低價逼迫對手退出,恐怕又會在 OPEC 引發激辯。

OPEC 2015 年 12 月 23 日發布世界石油展望報告 (World Oil Outlook), 估計 2020 年,全球對 OPEC 的每日原油需求為 3,070 萬桶,比該組織當前的每日生產量低了 100 萬桶。

OPEC 下修需求,主因對手展現出奇韌性,儘管油價腰斬,頁岩油商等仍會持續增產。OPEC 報告稱,2020 年美國、加拿大每日原油生產量將達 1,980 萬桶,比 2014 年產量高出 250 萬桶。頁岩油等生產的輕質緻密油 (Light Tight Oil),2020 年每日產量也會增至 520 萬桶,高於 2015 年的 440 萬桶。報告並指出,低油價拉升需求,但是為時不久,各國政府力推環保,減少能源消耗,需求成長難以持續。

 


IMF 估伊朗原油解禁將令油價再跌 5-15 美元


英國《太陽報》2015 年12 月22 日報導, 國際貨幣基金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 在報告當中表示,鑑於伊朗原油可能在2016 年初重新回到市場,原油價格可能因此從目前水平再下跌每桶 5-15 美元。IMF 指出,儘管伊朗 7 月與六大國達成限核協議之後,市場已經預期西方國家對伊朗原油的制裁將會解除,並反映到原油價格當中;但一旦伊朗原油出口增加真正落實,油價還是有可能受到進一步的壓力。

 

逼死頁岩油?沙國又增產 北海油商以無人井壓價應戰


紐約商業交易所 (NYMEX) 原油期貨價格連續五個月未曾看到過 5 字頭,已讓美國天然氣與頁岩油產業驚見數十家猶如行屍走肉的殭屍公司,德州獨立石油和天然氣公司Magnum Hunter Resources Corp. 更成為最新倒下的頁岩油債務骨牌。美國產油商苦難恐怕還沒結束,因為沙烏地阿拉伯、挪威最大能源公司 Statoil ASA 剛剛才又傳出了增產消息。

彭博社 2015 年 12 月 18 日報導,Statoil 在聲明稿中透露,拜挪威第一座無人井口平台 (unmanned wellhead platform) 開始運作之賜,「Oseberg Vestflanken 2」計畫將能抽取 1.1 億桶石油,自從 2015 年 2 月作出這項決定後,成本的降低已讓總投資額節省了10 億克朗 ( 相當於 1.1 億美元 )。Statoil 油田發展資深副總裁 Ivar Aasheim 在接受專訪時表示,無人井讓上述計畫的損益兩平油價壓低至每桶 32 美元,即使布蘭特原油價格如今僅剩 37 美元、該公司仍可從中獲利。

Aasheim 說,Statoil 正在研究無人鑽油平台,這在挪威雖然前所未見、但丹麥與荷蘭早就採用了這種做法。華爾街日報報導,Statoil 已在 2015 年 6 月宣布裁減 1,500 名全職員工,為公司節省 17 億美元成本的計畫中的一部分。

 

煉油廠削減庫存 美國原油庫存減少 590 萬桶


美國能源資訊局 (EIA) 2015 年 12 月 23日公佈,截至 12 月 18 日,美國商業原油庫存較前週減少 590 萬桶至 4.848 億桶,遠超《華爾街日報》調查分析師所預期的 60 萬桶減幅;汽油庫存增加 110 萬桶至 2.205 億桶, 蒸餾油庫存減少 70 萬桶至 1.513 億桶。反之,NYMEX 原油期貨交割地點、北美最大原油轉運中心庫欣上週庫存增加 204.5 萬桶至 6,210.1 萬桶,則是創下 8 個月新高,為連續第 7 週增加,並創下 6 週來的最大增幅。普氏能源資訊報導,DNB Bank 石油市場分析師 Torbjorn Kjus 指出,美國原油庫存年底期間通常減少,因墨西哥灣煉油廠多數課徵「從價稅」(Ad-valorem Tax,指根據價值課稅),此意味年底原油庫存越低則所課徵的稅負越少。

EIA 月報表示,美國 2015 年 11 月原油日產量較前月減少約 6 萬桶,預估 2015 年美國原油日產量將為 930 萬桶,2016 年的日均產量則將下滑至 880 萬桶。


原油均價恐創 04 年新低,賣權履約價驚見 15 美元


2015 年迄今布蘭特原油均價報 53.99 美元、全年恐將創下 2004 年 (38.04 美元 ) 以來最低紀錄。曾任國際能源署 (IEA) 石油市場部門主管、目前是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資深研究員的 Antoine Halff 指出, 對於產油國來說、均價才是最重要的。他提到,2015 年以來包括俄羅斯、伊拉克以及巴西的產油量都高於原先預期。產業諮詢公司Gaves & Co. 統計顯示,本波油價跌勢已導致全球石油天然氣公司累計裁員人數突破 25 萬人。

根據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 (NYMEX)、美國證券集中保管結算公司 (DTCC) 的統計,目前有成交紀錄的美國原油賣權履約價包括 30 美元、25 美元、20 美元以及 15 美元。


油價創 11 年來新低 出口國財政陷困境  須救市度難關


國際原油價格創 2004 年 7 月以來逾 11 年新低,致使依賴原油出口收入的國家財政陷入困境,包括沙烏地阿拉伯等產油國家或須調整經濟及貨幣政策,以度難關。

另一方面,產油國之間競爭愈趨劇烈, 原油供應料在來年料進一步增加。伊朗原子能機構公布,將在數日內運送 9 噸濃縮鈾往俄羅斯,務求加快落實核談判協定,確保該國 2016 年能在西方國家解除經濟制裁後, 恢復原油出口。

雖然美國國會亦通過解除實施 40 年的禁令,容許油商出口當地未經加工的原油,有助紓緩當地庫存的問題,但無力抗衡市場上眾多的不利因素。此外,原油需求增長較預期落後,主要因北半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正經歷聖嬰現象,天氣在步入冬季後異常和暖,令全球發達國家原油庫存仍然居高不下。

 

沙烏地阿拉伯在懊惱!俄再奪中國原油進口國桂冠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原油進口國,自然是各大原油生產商競相爭奪的一大“肥肉”。原油出口大佬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對於中國市場份額的競爭從未停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態勢。

據中國海關 2015 年 12 月 21 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因俄羅斯成功地抓住了中國新原油買家的新需求,再度超越沙烏地阿拉伯,第三次躍居為中國最大原油進口國。

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中國 2015 年 11 月自俄羅斯原油日進口量約為 94.9925 萬桶,自沙烏地阿拉伯原油日進口量為 88.6950 萬桶。

但從 2015 年 1 月-11 月總量來看,沙烏地阿拉伯依然是中國的最大原油供應國,在這期間共向中國供應了 4608 萬噸原油,約為101 萬桶 / 日,較上年同期增長 2.1% ; 而俄羅斯在 1 月-11 月期間向中國供應了 3762 萬噸原油,約為 82.22 萬桶 / 日,較上年同期增長28%。

中國自 2015 年 7 月以來允許 10 多家企業首次進口原油,其中多數為獨立煉油商,以及中國政府增加戰略石油儲備,從而將原油進口量推升至新高。

貿易商表示,由於配額制度僵化,且供應合約的目的地受到限制,對於中國新的原油進口商而言,沙烏地阿拉伯原油的吸引力不及俄羅斯。

 

中石油整合三家管道公司建立統一管道資產平台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2015 年12 月 24 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批准以中石油管道有限責任公司為平台對中石油東部管道有限公司、中石油管道聯合有限公司以及中石油西北聯合管道有限責任公司進行整合,建立統一的管道資產管理運營及投融資平台。

中石油股份公司稱,這將為統籌規劃實施未來管道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完成整合後, 中石油股份公司將持有中油管道 72.26%的股權,中油管道則持有東部管道公司、管道聯合公司和西北聯合管道公司 100% 的股權。


探勘開發計劃補助 62 10 案探獲油氣


「104 年度經濟部石油基金獎勵石油開發技術研究發展計畫成果發表會」2015 年 12 月 4 日於台灣中油公司苗栗探採研究所舉行, 會中共發表 13 項計畫成果,2015 年度業界的計畫執行成果相當亮眼,研究區域涵蓋國外多個熱門礦區( 包括查德、尼日、剛果及北美頁岩油氣礦區 ),及台灣高屏地區等。

此外,學界完成台灣西部麓山帶複雜地質構造之研究,並對煤層氣資源量進行更準確之估算,以及提出注產氣對井壁穩定性之研究等成果,可協助後續鑽井或生產規劃, 增進生產開發之成功率。

能源局表示,石油基金自 91 年起獎勵國內石油業者從事石油或天然氣之探勘、開發、生產及綜合技術等研究工作,透過各界持續投入技術研發,已為我國探勘技術立下基礎,在探勘開發計畫的部分,累計至今已補助 62 案,其中有 10 案成功探獲油氣,共新增天然氣蘊藏量約 18.88 億立方公尺及原油蘊藏量約 3,458 萬桶,成效卓著,未來將持續推動相關獎勵計畫。

 

2015 年前 11 個月  中國自科威特 進口原油 1267.7 萬噸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5 年前 11 個月, 中國自科威特進口原油 1267.7 萬噸,同比增長了 42.5%,佔中國原油總進口量的 4.2%。同期科威特與中國的原油貿易額 51.3 億美元,同比下降了 22.8%,在海灣國家中列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曼之後排名第 3 位。

 

中油五輕關廠有 3 可能去向且買主仍沒著落


中油高雄五輕廠預計 2015 年 12 月底關廠,廠區雖已停爐,但鄰近居民要求五輕設備 12 月底要完全遷移,由於五輕還找不到買家,經濟部與中油表示設備遷移不易,希望採分階段拆除,以免昂貴的廠區設備因拆遷而變廢鐵。

政府承諾五輕於 2015 年底關廠,即便五輕廠區設備在石化業中仍屬壯年,但政策拍板後,經濟部與中油必須要為五輕廠區設備找去處,之前傳出要以整廠輸出至東南亞國家,但迄今尚未確認,以致於五輕雖然停爐,但龐大的廠區設備卻面臨無處可去的窘境。中油五輕設備現已灌入氮氣,保護鋼材不易生鏽,維持設備價值。中油高層指出, 未來五輕有三種方式,包括整廠賣掉、有投資的整廠輸出,或是無投資的整廠輸出。

中油高層解釋,由於目前較為積極的印尼廠地是在離島,水、電、蒸汽都需要從無到有,成本相對較高。但印尼人口眾多,有很大的內需市場,因此也不排除會攜手當地的石化業者共同合資設立公司經營,雖較複雜但是目前最理想方式。

 

中油四輕歲修  為期 52 日


中油年產 38.5 萬公噸乙烯的四輕 2015 年12 月 11 日停產,展開為期 52 天歲修工程,預計 2016 年 1 月 31 日恢復運作。因占總乙烯產能約35%,對下游全面減量供料,包括中纖、國喬、台聚等也會檢修產線,將影響營運。

 

中油高雄廠 19 日關廠正式走入歷史


中油高雄煉油廠 2015 年 12 月 19 日正式關廠,過去歷任廠長、中油董事長、經濟部首長都出席活動。現任中油董事長林聖忠表示,台灣正逐步邁向低碳生活,高雄煉油廠完成階段性任務,雖然不捨,但終要卸下重擔,把棒子給其他煉油廠。

據了解,高雄煉油廠過去是接收日據時代的海軍煉油廠,經過多年擴展,高雄煉油廠一度成為全球十大的煉油工廠,提供全台過半油料,替台灣經濟發展與外匯存底打下基礎。不過隨環保意識抬頭,當地居民抗爭, 時任行政院長郝柏村親自與當地居民溝通, 當時就承諾民國 104 年底關廠。

經濟部次長楊偉甫表示,政府必需信守對人民的承諾,就算再不捨,終究也得依約讓高雄煉油廠走入歷史。至於未來高雄煉油廠的土地要如何利用,因過去煉製過程讓土地遭汙染,相關的汙染整治需要時間,現在會先訂出廠區設備拆除的時間,分階段拆除,經濟部會要求中油訂出詳細的時程表。

 

六輕擴建案闖關環評, 台塑首度開放廠區供參觀


近期,受到中南部細懸浮微粒 PM2.5 居高不下,石化產業成了眾矢之的,而其環評案能否通關也引發市場關注。

對此,台塑集團一改保守作風,首度開放六輕廠區供參觀,同時台塑企業資深副總林善志更表示:「整個工業界所貢獻的細懸浮微粒不是沒有,但是我覺得把全部 PM2.5 的汙染,都著重在工業這一塊,真的還是須要替業界叫一點委屈」。

針對廠區內煙囪天天冒煙,林善志表示, 煙囪排出的白煙,其實是鍋爐排放出來的熱氣,目前公司計畫將六輕廠區 21 座煙囪加裝熱交換器,未來只要將蒸氣加熱到 130 度以上,就算排放出水蒸氣也看不到煙霧。此外更在廠區設計 14 部三腳架偵測機,偵測空氣中是否有過量揮發性有機體,資料將每 5 分鐘回傳一次,嚴格偵測空氣品質。

六輕內更設置了環境監測中心,分三班制 24 小時緊盯螢幕,不但可掌握工安、氣象等資訊,2015 年 9 月以來更把 PM2.5 也納入監督項目,不僅監控環保局資料,台塑集團自己也在崙背鄉架設監測站,找出 PM2.5 紫爆元兇。

台塑企業安全衛生環保中心處長吳宜展表示,目前所偵測到雲林縣的空汙源,包含中國境外傳來、農廢燃燒、當地塵土影響等, 而所有的工業鋼鐵佔空汙影響約 25%。


油價挫  中油煉製部慘虧 180


國際油價大跌,形成庫存跌價損失,中油董事長林聖忠表示,中油旗下成品油是反映當前國際油價,但是進料時間點往往在二、三個月前,售油成本有明顯落差,這會讓煉製事業部的財務報表出現虧損。

林聖忠說,中油 2015 年的 1-11 月獲利約 22 億元,11 月單月賺 2.17 億元,要力拚全年「保持黑字不是赤字」,但還是要看 12月的國際油價情形。

中油副總張瑞宗表示,2015 年各事業部估計以煉製部門虧損最多,全年度約虧損150 億至 180 億元,還好天然氣、油品銷售與轉投資事業部有獲利,可以稍微彌補;其中天然氣部門截至目前就已賺百億元,但幾乎是用天然氣去補煉製部門缺口。

張瑞宗說,2015 年全年整體可望盈餘約20 億元,12 月將是關鍵,如果國際油價趨於平緩,盈餘機率才會大增。

 

台塑化外銷為主  衝擊較輕


國際油價重挫,中油與台塑化繳出的財報數字呈現兩樣情。法人分析,主要是兩大因素造成不同命運,第一是台塑化油品外銷為主,售價與國際油市連動,不像中油浮動油價公式,油品受政府干預;第二是台塑化安全儲油規模比中油小。

業界分析,國際油價下跌,兩家公司都會提列庫存跌價損失,但當成品油市場不錯時,台塑化可從成品油市場賺取利潤,而台塑化的成品油有逾七成外銷,不受政府干預,自然可以掌握利潤。

中油的成品油有高達九成供應國內,售價受限於浮動油價公式,加大虧損空間。例如本周 92 無鉛汽油零售價是反映前一周國際油價走勢,但中油本周使用的原油,是二、三個月前進港的高庫存油價,銷售成本出現落差,因此煉製事業是中油最容易虧損的單位。

根據能源法規定,油品公司必須代政府儲油,而儲油規模依據市占率而定。國內幾乎所有戰備儲油均是中油包辦,因此當國際油價快速下跌,中油提列的「感受最深」。

 

武漢開發區 ( 漢南區 )2016 年汽車產量將達 140 萬輛


2015 年 12 月 23 日,武漢開發區( 漢南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6 年該區將圍繞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發展方向,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推動汽車與互聯網、智能製造產業相互融合發展。

目前,武漢開發區 ( 漢南區 ) 擁有東風本田、神龍、東風新能源等多座整車工廠, 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整車生產基地,預計 2015 年整車產銷達 120 萬輛,產值達 2150 億元。

2016 年,東風雷諾將投產、達產,為該區新增 15 萬輛的整車產能。另外,武漢開發區( 漢南區) 還將加快東本三廠、新興重工、南京金龍推進步伐,2016 年整車產量力爭突破 140 萬輛。

2016 年,該區還將啟動武漢國際賽車場項目建設,發展汽車競技、汽車文化產業, 形成完整的汽車製造、汽車研發、汽車後市場服務、汽車文化產業鏈。


汽車巨頭加速布局燃料電池惹關注


前一階段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受到市場廣泛關注,在二級市場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炒作。值得注意的是,奧迪或將在 2016 年 1 月舉辦的底特律車展上推出一款氫燃料電池SUV 概念車。豐田、現代、本田、奧迪等汽車巨頭的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必將在資本市場掀起一波燃料電池熱潮。

與近幾年蓬勃發展的電動汽車相比 , 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關注度雖不如前者,但市面上已經有一些氫燃料電池車型了,比如現代氫燃料電池版 Tucson、豐田 Mirai 以及本田將於 2016 年正式推出的氫燃料電池版Clarity。當然,氫燃料電池車如果想要進一步發展的話,燃料銷售網絡的問題還需要得到解決。

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大多已完成燃料電池汽車基本性能的研發階段,解決了若干關鍵技術問題。全球燃料電池汽車巨頭豐田宣布, 在 2020 年底之前的市場導入初期,將無償提供其獨有的包括燃料電池組、高壓儲氫罐、燃料電池控制系統等在內的燃料電池相關專利使用權,共計 5680 項。


車市利多  舊換新減稅案三讀


貨物稅條例協商一波三折,台聯黨團在廣電三法獲得滿意結果後,表示願意簽貨物稅協商文字,最終貨物稅條例不僅趕上立法院三讀末班車,還成了 2015 年 12 月 18 日過關的第一案。

根據三讀條文規定,自條文生效日起 5年內,凡是出廠滿 6 年、登記滿 1 年以上的「小客車、小貨車及小客貨兩用車」,在報廢或出口「前、後 6 個月內」購買新車並完成領牌,每輛可減徵貨物稅 5 萬元。

此外,在機車方面,凡是出廠滿 4 年、登記滿 1 年以上,且汽缸排氣量在 150C.C. 以下的中古機車,於報廢或出口「前、後 6 個月內」購買新車並完成領牌者,每輛新車則能減徵貨物稅 4,000 元。

朝野協商後也決議,讓換車優惠不限本人,只要是配偶或戶籍二親等內之親屬,像是父子、祖孫、兄弟等購買新車,通通都可適用前述優惠。

為照顧中古車市場,院會也通過決議, 無法購置全新車輛者,也能享有同樣優惠, 行政院應於本法公布後 6 個月內,針對「車輛報廢但換購車齡較新的二手車民眾」,提出相應的鼓勵、獎勵政策,相關部會也應儘速協助評估成立「中古車輛鑑定進出口競拍平台」。財政部表示,將儘速跨部會研商。

 

中油跨足輪胎服務 民眾加油幫忙檢查胎溝


中油跨足輪胎市場,2015 年 12 月 9 日起在台北市中崙、復興北路及內湖加油站推出「中油輪胎服務中心」,將主動由技師幫忙加油的民眾檢視車輛胎溝深度,預計 2016 年將會陸續在六都加油站設點,短期中油的68 個快保店都將設置輪胎中心,長期目標會增設到 200 點,成為全台最大的輪胎服務連鎖店,讓民眾在一家服務後,從北到南、由西到東都可以得到保固。

中油油品行銷事業部執行長林榮烈說, 根據高公局統計,國道交通事故因爆胎所造成的傷亡人數,排名所有肇事原因第一位, 輪胎老舊、胎溝深度、胎壓不足等問題,都或爆胎,因此中油跨足輪胎服務中心,為加油的顧客檢查輪胎胎溝深度,宣導輪胎胎溝不足恐影響行車安全。

 

宏達電攻車用 攜手福斯揮軍車聯網


宏達電 2015 年 12 月 25 日宣布攜手汽車大廠福斯 (Volkswagen) 推出「Customer-Link」APP 和「Customer-Link Bridge」,提供使用者即時的行車資訊和數據服務,可大幅提升行車安全與能源效率,進軍車聯網市場。宏達電近期在車用市場積極耕耘,與福斯的合作則是宏達電在車用市場的第3 波布局。福斯表示,這是台灣福斯與宏達電攜手推出的在地計畫,透過「Customer-Link」APP 和「Customer-Link Bridge」,使用者可將車用服務整合到手機上,也能將手機畫面同步至車用介面,可支援 Android 和iOS 作業系統的手機。

 

破產潮來了?第 4 季美國能源業倒閉家數創 2008 年來新高


雖然國際油價近日出現了回溫,但 2015 年以來至今仍然是重挫了 30%,2015 年 12 月 24 日紐約輕原油 WTI 油價來到每桶 38.1 美元,仍然低於每桶 40 美元整數大關。而由於油價跌勢太深且時間太長,許多美國能源企業已經先後不支倒地。據最新第四季美國聯準會達拉斯分行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Dallas) 的能源業研究報告顯示,單單 2015 年第四季就有九間美國石油商和天然氣商聲請破產,聲請破產的家數已創下自 2008 年以來的新高水位。

聯 準 會 達 拉 斯 分 行 經 濟 學 家 Navi Dhaliwal 和 Martin Stuermer 表示:「如果美國能源業按照目前的破產速度持續下去的話,2016 年恐怕將會爆發更大的破產潮。」而隨著美國能源業一一聲請破產,龐大的失業潮也隨之來臨。受到美國能源業破產潮的衝擊,美國能源業自 2014 年十月份的就業人數高峰至今已裁撤掉 7 萬名員工。

 

陶氏化學、杜邦宣布合併    成為美國化工巨無霸


中時報導,陶氏化學 (Dow Chemical) 與杜邦 (DuPont) 計畫於 2015 年 12 月 11 日宣布合併,將成為化工產業迄今規模最大的交易。雙方協商雖已進入收尾階段,合併後新公司將分拆成三大事業群,分別為農業、特用化學品 (Specialty Chemicals) 與大宗化學品 (Commodity Chemicals)。目前協商的合併條件尚不得而知,但知情人士表示,雙方將對等合併,也就是對任一方股東都不會提供大幅的溢價。

中央社報導,2014 年陶氏化學公司營收達 582 億美元,杜邦公司則達 347 億美元。兩家公司合併產生的新企業,年營收總計將逾 900 億美元。目前的化工業龍頭德國巴斯夫集團 (BASF)2014 年營收達 810 億美元。


台塑四寶展望 2016 年    三個擔心


台塑四寶展望未來,台化副董事長洪福源有三個擔心,第一、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 不減產,原油價格看跌,各大塑料廠拋貨意願濃厚;第二、農曆年節工作天數減少,又看不到春節前補貨效應;第三、美國庫存原油直逼 5 億桶,後續油價下壓力道不容小覷。

台塑四寶認為,2016 年首季受到農曆年節工作天數減少,營收將比 2015 年第 4 季下滑。

 

台塑修正第 4 季及 2016 年首季轉為略衰退


原本看好 2015 年第 4 季業績成長的台塑董事長林健男表示,中油大林場日前氣爆, 丙烯供應減少,加上多個工場歲修因素,因此改口對 2015 年第 4 季和 2016 年首季的業績展望修正為略衰退。

台塑集團 2015 年 12 月 8 日舉行 11 月業績發表,林健男表示,11 月合併營業額 144 億 378 萬元,較 10 月減少 21 億 8681 萬元, 衰退 13.2%,主要原因是台塑高雄仁武 VCM( 氯乙烯單體) 廠歲修及麥寮 VCM 廠檢修, 且第 4 季為 PVC 需求淡季,加上印度 11 月11 日至 17 日排燈節,PVC 外銷印度減少。此外,林園 HDPE ( 高密度聚乙烯 ) 廠歲修及麥寮 EVA 廠檢修,PE 生產量較 10月減少 18%;而中油 RFCC ( 重油轉化工場)11 月 11 日發生氣爆停車,丙烯供應減少,PP 生產量較 10 月減少 7%;以及原油價格走跌,影響 PVC、PE 及 PP 行情下跌,下游客戶減少提貨。

林健男指出,原本認為第 4 季淡季不淡, 業績應該不差,但行情變化甚快,以致從原本對第 4 季樂觀轉為略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