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市場掃描

2016-02-05


沙國高喊 30 美元油價不理性: 反彈是「不可避免的」


國際油價跌破 30 美元, 不但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的「脆弱五國」( 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利比亞、奈及利亞以及委內瑞拉) 大喊吃不消,沙烏地阿拉伯也直呼「不合理」!

英國金融時報 21 日報導, 沙烏地阿拉伯油品公董事長 Khalid al-Falih 在達沃斯(Davos) 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油價跌到 30 美元委實太低,代表市場已失去理性,因此反彈是「不可避免的」。

Falih 認為,當前的油價不會延續太久, 因為許多小型產油商都已面臨財務困境,預估油價今年底就會反彈。雖然 Falih 坦承, 石油短期內的展望依舊嚴峻,但他還是堅稱沙國不會單方面減產或是讓路給對手。他還說,100 美元的油價實在太高,讓產油對手以及替代性能源有了生產誘因。

幣與美元的固定匯率制,顯示在油價跌破 301 月 20 日市場已有消息傳出,委內瑞拉寫信要求 OPEC 緊急開會,而沙烏地阿拉伯也著手打擊放空沙幣的投機客、誓言捍衛沙美元後,中東產油國也面臨極大壓力。


奈及利亞哀號!產油成本平均 25 美元  多數油田恐停擺


美國與布蘭特原油價格雙雙跌至「2」字頭,分別在 26 美元、27 美元徘徊,身為全球第六大石油輸出國的奈及利亞恐怕支撐不住,許多產油成本在每桶 24-25 美元的油田陷入困境,可能會面臨暫停關閉的命運。奈國油業者表示,國際油價跌到成本附近,部分油田幾無經濟效益。根據奈國央行的最新數據,當地的波尼輕質原油 (Bonny Light) 每桶已跌至 29.47 美元。

奈國 Uquo 油田主管 Alhaji Abdullahi Bukar 在接受專訪時表示,當前油價對許多業者來說幾乎沒有利潤,油商的成本價僅略低於每桶 30 美元,不少企業陷入困境。他還說,奈國當地油田的產油成本平均介於每桶24-25 美元之間,部分甚至多達 28 美元。他警告,當油價跌至 20-30 美元時,較為老舊或成本偏高的油田都將被迫關閉。

 


伊朗也不想兩敗俱傷?歐洲油價降幅跟進沙國  未見骨


伊朗石油出口才剛解禁就立刻宣布調降歐洲售價,與沙烏地阿拉伯大打價格戰!不過,伊朗的降價幅度僅與沙國類似,意味著伊朗雖然想和主要對手競爭,卻也不願殺到見骨、以免兩敗俱傷。

華爾街日報 19 日報導,伊朗國家石油公司最近在網站上公布,自 2 月份起,供應歐洲西北部的輕原油售價每桶將下砍 0.55 美元、地中海輕原油售價每桶也會下砍 0.15美元,但供應亞洲的原油售價每桶卻將調升0.60 美元。

伊朗的降價幅度與沙烏地阿拉伯類似。沙烏地阿拉伯油品公司 1 月稍早才剛宣布,2 月份的歐洲西北部的輕原油每桶售價將調降0.60 美元、地中海輕原油售價每桶也會下修0.20 美元,至於亞洲售價則將調漲0.60 美元。在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展開削價競爭,以及國際能源署 (IEA) 19 日指稱今年原油每日過剩量將超過 100 萬桶、市場將被過剩石油淹沒的衝擊下,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 原油期貨價格終場下挫 3.3%、收28.46 美元,創 2003 年 9 月以來收盤新低。

 

IEA:伊朗抵銷非 OPEC 減產, 油滿為患、油市恐溺斃


全球油滿為患,國際能源署 (IEA) 警告, 伊朗重回國際油市,將抵銷其他國家的減產利多,油價恐怕會進一步崩盤,市場將被滿溢的過剩原油淹沒。

英國電訊報和金融時報 (FT) 報導,去年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增產護市佔,美國等非 OPEC 成員,每日產油量仍逆勢增加130 萬桶,不過 2016 年非 OPEC 成員會低頭減產。IEA 19 日報告預估,今年非 OPEC 國家每日產油量將下滑 60 萬桶,為 2012 年以來首次出現年減。但是伊朗制裁解禁,將抵銷減產利多,伊朗宣稱每日產油量將增加50 萬桶。IEA 估計,今年三月,伊朗原油的每日出口量就可拉升 30 萬桶。

IEA 表示,此一情勢若不改變,油市可能會被過剩原油淹沒。萬一伊朗以低價招攬買氣,並恢復到制裁前的產油量,其他中東油國不會坐以待斃,將不計代價保衛市佔, 價格或許會再次崩盤。油國拼命增產,將對油市的吸納能力帶來龐大壓力。過去一年半來,原油供給過剩已使油價狂瀉 75%。

 

負油價成真!美含硫重油免錢、油商倒貼請人買


伊朗重回國際油市,油價殺聲震天,跌破 28 美元。不過這還不算慘,美國有部分地區油價已經摔到零以下,也就是說買油不用錢,油商還得倒貼。工業大亨寇克兄弟 Koch brothers 旗下的煉油廠 Flint Hill Resources表示,將購買北達科塔州的含硫原油 (sour crude),價格為每桶負 0.5 美元;也就是說, 油商不但沒賺錢,還得花錢請人把油帶走。含硫原油利空不斷,這種原油原本就因硫含量高,煉製方式不同,價格較低;如今西德州原油摔至十年新低,含硫原油只能繼續含淚下殺。不僅如此,北達科塔州含硫原油的配送管線短缺,需靠火車和卡車運送,成本高缺乏競爭力,更對價格造成壓力。油價低到這個地步,或許油商會考慮退出。

 

 

中油高雄煉油廠:3 年清空五輕後勁居民:只肯給 2


中油高雄廠在去年 12 月底正式關廠, 但仍留有 29 座工廠、42 座油槽等未拆除, 楠梓區後勁部落的居民要求中油履行拆遷承諾,18 日再次召開協調會,中油煉製部執行長李順欽表示,中油會在 3 年內拆完高雄煉油廠內 29 座工廠及停用北側油槽,但後勁居民不接受。

李順欽說,29 座工廠將分 8 區標售,預計 3 年完成;半屏山儲油槽將等烏材林及觀音儲運站輸儲設施改完工後,先取代 11 座油槽,預計 109 年完工。

市議員黃石龍表示,如果中油標售不順利,後勁地區的居民還要一直活在油槽威脅陰影下?中油應預先處理拆遷工程,不應再藉故拖延。

後勁社會基金會主委黃奕凱說,中油誠信實在有問題,如果真要拆不必分 8 標,後勁人最大容忍是給中油 1 年半至 2 年時間, 要把工廠及 42 座油槽全部拆除乾淨,盡快進行土壤整治。

後勁中油遷廠促進會決議近日內拜訪高雄市長陳菊,表達居民的訴求,希望市府協助要求中油務必拆除油槽設施。


埃克森美孚:能源需求到 2040 年上升 25%


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發布年度報告顯示,未來 15 年,全球對能源的需求將較 2014 年增加 25%,受益於全球人口將再增長約 200 萬和全球經濟發展。

分能源類別來看,原油需求將增至每日1.12 億桶,並保持其主導地位,源於人口增長以及大量地區生活水準的提高。增加的原油供應將來自對頁岩,油砂礦,以及深水油田的開採。油砂的產出將在 2040 年不止翻一翻。

天然氣將超過煤成為需求量第二大的能源類別。2040 年增加的能源需求中,對天然氣需求量將占 40%,全球對天然氣的需求將較2014 年增加 50%,而對煤炭的需求量將受到低碳需求的影響而下降。2040 年時,對煤的需求在全球能源需求中僅占 20%,較 2014 年的 25% 有所下降。石油、天然氣以及煤將繼續滿足全球大部分的能源需求。

對核能以及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雖然將在未來 15 年裡大幅增加,但在全球能源需求的占比仍然較小;其中,風能和太陽能將占全球能源需求的 2%。

從需求來看,2040 年印度和中國將成為能源需求大國,兩國的能源需求增長將占全球增長的 50%。印度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且人口將達 16 億。剩餘的 30%

增長來自於這 10 個國家的需求增長:巴西、墨西哥、南非、奈及利亞、埃及、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伊朗、泰國以及印尼。


頁岩氣六年之約,殼牌與中石油或走到盡頭?


中石油、中石化近日分別曬出了自己最新打造出來的“國家級頁岩氣示範基地”, 即涪陵頁岩氣田和長寧- 威遠頁岩氣區。但當年信誓旦旦來四川闖頁岩氣的殼牌石油哪兒去了?

殼牌石油不僅是最早來中國淘金的海外石油公司,也是最早進駐中國挑戰頁岩氣的海外公司。2009 年起,殼牌就牽手中石油, 致力於頁岩氣項目的合作。中國的第一個頁岩氣項目“富順- 永川頁岩氣項目”就這麼誕生了。該項目曾一度被看作是中國頁岩氣產業發展的標杆。在項目執行初期,意氣風發的殼牌高層揚言,如果項目順利,每年將在中國頁岩氣項目投資 10 億美元。

6 年時間過去了,中石油、中石化土生土長的頁岩氣示範基地都建立起來了,但富順- 永川頁岩氣合作項目進展卻始終不溫不火。在 2014 外媒曾一度報導說殼牌要退出或縮減富順- 永川頁岩氣項目投資,殼牌對此也只是表示該地區地質結構複雜、附近人口密集,有諸多不利項目開展的因素。但同時, 殼牌也未聲明要放棄富順- 永川頁岩氣項目。

 

中油:巴黎氣候協議提升天然氣重要性


隨著全球達成巴黎氣候協議,中油董事長林聖忠表示,因天然氣相較煤或石油,排碳量較少,將成為全球達成碳排放減量目標前、轉換期間可倚重的燃料。

中油表示,台灣自產能源缺乏,能源進口依存度逾 97%, 因此全球天然氣市場趨勢、價格及其波動變化及如何促進亞洲各國在天然氣進口的互助合作等議題,與台灣未來能源供給穩定息息相關。

中油表示,在天然氣進口來源部分,致力於分散海外氣源,並透過取得礦區油氣權益,以增加自主油氣蘊藏量。國內部分,則積極擴建儲槽、接收站等設備以滿足國內需求,預估第三接收站在 111 年完工開始供應天然氣。

經濟部能源局長林全能表示,目前《天然氣事業管理法》規定,生產天然氣事業單位須有 15 天輸儲容量,但石油法規安全存量是 90 天,煤碳 30 天,天然氣卻只有 15 天, 恐無法因應未來供需。今年將著手修法,擴大並放寬輸儲天數,期望最快今年底呈報行政院,並盡快送立法院審議。


油價屢跌公路客運票價 30 日起降 2.49%


近期油價屢創新低,台灣中油公司在 15年底 12 月份月均價已降至啟動「公路客運路線費率臨時調整機制」門檻,公路總局將再次啟動臨時調整機制。經試算後降幅達 2.49%, 全台 600 多條公路客運將降 1 到 13 元。

公路總局 13 日表示,新基本運價已完成核算函轉各監理機關,依降幅試算,主要路線以長程路線降價最多,各監理機關將請各客運業者 1 週內向監理機關申報新票價,但不含高速公路路段部分,經核定程序並公告 1 周期滿後實施,預計會於1 月30 日起全面實施。


油價跌毛利不漲 加油站恐現倒閉潮


中華民國加油站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 18 日向經濟部呈遞請願書,理事長李威龍表示,16 年來物價指數不斷上漲,公務人員調薪 4 次達 12%,加油站工讀生時薪更從68 元調漲至 120 到 125 元;去年勞基法修訂後還要多給 7 天年假,但加盟站每公升毛利固定 2.583 元,已 16 年未調整。

他說,至今累計逾 200 家加油站歇業, 加上油價一去不回頭,年關將近,有些加油站已快發不出年終了。如果加油站出現倒閉潮,汽機車加油將不像現在方便。

油價崩跌,近 3 個月國內汽柴油每公升下跌逾新台幣 3 元,加油站油槽如果庫存 10 公秉就要負擔逾 10 萬元的跌價損失,若屬大型加油站,92、95、98、柴油各類油種一應俱全,損失至少 40 萬元以上。據業者表示, 連中油自營的 600 多個加油站也有一半因存貨跌價損失慘虧,加盟站營運情況更慘。

李威龍呼籲,希望中油、台塑能調高毛利,每公升達 3.2 元,等於是現在的固定毛利 2.583 元再加 0.7 元。他表示,加油站經營愈來愈困難,卻還受限法規不能經營超商業務,也呼籲主管機關放寬限制,給業者一條生路。

 

長安汽車上演中國版「排放門」因排放不合格被罰 1500 萬人民幣


日前,因兩款國五標准車型排放超標, 長安汽車被北京市環境保護局開出了 1500 萬元的罰單。這也是中國汽車企業首次因產品排放不合格被執法部門處罰,這件事被媒體稱為中國版「大眾排放門」。

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對長安汽車下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依據《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沒收長安這兩款車睿騁和CS75 銷售所得 1260.5 萬元,並處罰款 378 萬元。對此,長安汽車回應稱,已鎖定相關未達排放標准的車輛信息,並且通知相關車輛的客戶前往 4S 店進行電噴數據的更新,更新後的電噴數據可保障用戶車輛達到國五排放標准。同時,已重新設定電噴數據標定方案, 加強覆蓋性,確保所生產的產品即使在最嚴格狀況下仍能達到相關排放法規的要求。

 


中國汽車市場  整體表現低迷


今年中國汽車市場整體表現低迷,根據中汽協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2015 年全年, 汽車產銷 2450.33 萬輛和 2459.76 萬輛,同比增長 3.25% 和 4.68%,增速比上年同期減緩 4.01 個百分點和 2.18 個百分點。

細部市場方面,2015 年,中國轎車產銷 1163.09 萬輛和 1172.02 萬輛,同比下降6.84% 和 5.33% SUV 產銷 624.36 萬輛和622.03 萬輛, 同比增長 49.65% 和 52.39%MPV 產銷 212.53 萬輛和 210.67 萬輛,同比增長 7.73% 和 10.05% 雖然轎車產銷量均呈下滑趨勢,而 SUV 與 MPV 的市場份額都在提升,但是從整體數字上看,轎車產銷量依然佔據中國乘用車市場的半壁江山。

 

中國新能源車充電設施將繼續獲財政獎補 5 年內將建成 480 萬個


中國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 20 日聯合發布《關於「十三五」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獎勵政策及加強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通知》, 明確表示 2016 年至 2020 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安排資金對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給予獎勵補助,2016 年,京、滬等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區域和重點省市推廣量 3 萬輛,獎補標准9000 萬人民幣,超出門檻部分獎補最高封頂1.2 億人民幣。

中國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 到 2020 年前將建成集中充換電站 1.2 萬座,分散電樁 480 萬個,新增超過 3850 座公車充換電站、2500 座計程車充換電站、2450 座環衛物流等專用車充電站。隨著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快,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潛力巨大。


中國汽車內需已幾近飽和


儘管中國可能是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 但行業仍處於萌芽階段,距離能在全球市場上佔一席位仍十分遙遠。2000 年開始,中國汽車產量強勁增長,成為全球第八大汽車製造商。2009 年,先進經濟體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後的需求疲弱拖累,中國得以晉身為最大製造商。在 2014 年,中國生產近 2400 萬輛汽車,比第二大生產商美國多近兩倍。

雖然中國是最大的新汽車銷售市場,但仍不保證能長期增長。2015 年的新汽車銷售額已大幅放緩,上半年總額僅增長約 1.4%, 四月至六月期間的按年銷售額更是下跌。其原因可能是經濟放緩和規例收緊。


福建首座高速服務區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站南平試運行


福建省境內首座高速公路服務區快速充電站——浦南高速公路南平小橋服務區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站完成充電測試,正式投入試運行。

「通常來說,一度電在高速路上可以跑7 公里,在市區內車速更慢,可以跑到 10 公里。」談及駕車體驗,今年夏天剛購進電動汽車的車主鄭先生告訴記者,雖然電動汽車環保節能,但因為找不到充電站,平時也只能在市區內轉轉,「現在好了,高速上有了充電站,只要充半個小時,可能不到 50 元錢就能從福州開到南平,太方便了!」

用戶如何支付充電費用?邵勇透露,除了在供電公司營業廳購買「電動汽車充換電支付卡」外,他們還設置了充電站專用APP,用戶只要充完電後,用支付寶掃描支付即可,操作十分便捷。


電動機車銷量創新高,2015 年突破萬輛


油價走跌,不過國內電動機車卻逆勢熱銷,根據經濟部最新統計,電動機車 2015 年銷售量首度突破萬輛,來到1 萬 1,087 輛, 遠遠超過原先目標 9,000 輛。

行政院於 2009 年核定電動機車產業發展推動計畫,以電動機車替代50c.c. 輕型機車, 並於 2014 年修訂智慧電動車輛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至 2017 年持續補助電動機車, 並擴大電動機車示範運行。

經濟部自 2015 年 8 月起協助 Gogoro 在雙北地區投入電動機車車電分離( 買車租電池) 營運,車輛數約 3,261 輛,目前以每月新增 600 輛以上持續擴大規模。

儘管目前油價仍在低檔徘徊,不過藉由推動策略多管齊下,2015 年電動機車年銷售量首度突破萬輛,表現亮眼;且依交通部輕型機車新掛牌數統計,電動機車佔比由 2009年 0.3% 至 2015 年達 60% 以上,已成為台灣輕型機車市場的主流。


機車補助促銷來了 不汰舊也有優惠


搶年前換車潮,不只汽車廠,機車廠的促銷戰火也十分火熱。年終獎金即將發放, 多個機車品牌趁著政府推出「機車汰舊換新補助 4 千」政策的利多,推出年前購車加碼優惠,不只是舊換新,沒舊車者要買新車同樣有現金補助。

KYMCO 光陽為搶年終獎金購車場,元月推出「舊車換新補助 12000」的新春促銷方案,到 3 月底前,舊車汰換、再買指定車款可享最高 12,000 元補助,內含政府補助4 千, 再加車商補助 6,200 元。另外,沒有舊車、買新車,相同車款也可享 4,200 元現金補助。

此外,SYM 三陽機車和 Yamaha 山葉機車也各有相似舊換新和年前促銷,像是元月底前,政府汰舊換新貨物稅減徵 4,000 元,Yamaha 元月底前加碼至 8,000 元,部分指定車款還有加送配件或特惠價格的促銷。而本月初,三陽 SYM 機車也搶先推出「舊換新」優惠,配合政府補助,SYM 加碼 2 千到 5 千元,全車最高補助 10,800 元,優惠到2 月 26 日為止。

 

台灣車市 2015 42 萬台目標達陣


在台北國際新車大展熱鬧落幕下,台灣汽車銷量也在最後一個月劃下完美句點。

2015 年初車商預估全年車市將有 42 萬台水準,雖然受到 8 月股災及下半年全球景氣趨緩影響,一度走疲,但在政府宣布舊換新貨物稅補貼、車商頻頻推出促銷方案下, 年底業績拉尾盤。根據車商統計,2015 年12 月單月新車掛牌 4 萬 1821 台,全年 42萬 780 台,達成年初目標。

其中,豐田 (TOYOTA) 挾 RAV4 及 Altis兩大神車之助,在去年最後一個月衝出超過1.5 萬台的新掛牌量,市占率高達 35.9%,排名第二的日產 (NISSAN) 市占率甚至不到 1 成。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進口車大舉進軍, 雙B 已開始動搖前 5 大品牌地位,Mercedes-Benz 去年賣出 2 萬 1542 台新車,離市占率排名第 5 的福特 (FORD) 僅差 400 台。

去年賣得最好的車款,毫無意外是 Altis、共賣出 4 萬 2185 台, 第 2 名是 RAV4、賣出 1 萬 8126 台,第 3 名是 Yaris、賣出 1萬 5039 台。令人驚奇的是,前 5 大熱賣車款中,前 4 名都由TOYOTA 包辦,僅由日產TIIDA 勉強上第 5 名。


本田、馬自達  看淡台灣車市


大陸經濟成長趨緩、全球景氣前景低迷, 台灣兩大純日資車商-台灣本田與台灣馬自達汽車,去年新車銷量反繳出高成長亮麗業績。外界原本認為將循德系豪華進口車品牌「好還要更好」的模式,調高 2016 年銷售目標,不料兩品牌台灣子公司負責人卻先後發表保守看待新年市場與營運展望的立場。

台灣本田社長小林久夫認為,汽車舊換新政策實施期長達 5 年過久,無法集中換購新車火力,對刺激今年台灣車市的效益並不明顯,加上全球景氣低迷,今年本田新車銷售目標應會較去年實績 2.75 萬輛持平或略減。

台灣馬自達則表示,由於新台幣貶值、日圓有走升趨勢,恐將墊高日本進口車成本, 不利產品競爭,加上唯一國產車 Mazda5 確定今年中停產退場,所以今年新車銷售目標反小幅下調至 2 萬輛。


2015 回顧  汽車 SUV 精銳出擊


2015 年台灣車市忽冷忽熱,第一季還延續去年買氣熱度,接下來因為國內外政經環境變動、國際油價不斷暴跌、美國 QE 退場、歐元重貶、加上安倍讓日圓持續走跌等等因素,後續表現不如預期。

經濟走緩、美國頁岩油不減產,2015 年國際油價不斷探低。曾因高油價而被打入冷宮的 SUV 休旅車,如今因低油價而成為當紅炸子雞,加上國人露營、野餐風氣大盛, 更助長休旅車買氣。

去年車市是由熱而冷,第二季由於美國QE 量化寬鬆退場,造成國內股市 8 月起展開跌勢,股災直接衝擊車市買氣,因此,第三季台灣車市就呈現買氣疲弱,而財政部為短期振興經濟,提前公布汽車舊換新政策,進一步造成車市買氣觀望。由於加入WTO,關稅逐年調降,使國產車漸漸失去關稅保護的優勢,加上近年國內汽車消費市場萎縮,國產車的單位生產成本提高,車價走揚,和進口車價差愈來愈小,許多品牌都改以進口方式引進新車,如福特 Mondeo、Honda 的 Accord 等。

此外,去年日圓在安倍經濟學影響下走貶,使日系進口車受惠匯差,車價更接近國產車,如 MAZDA 進口車價和國產車無異,因而侵蝕到國產車市占。去年台灣 1 到 11 月車市進口車銷售,較前年同期成長 1.2%,總量138,744 輛,新車市場占比也提升至 36.6%。


台電連霸去年大賺 618


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中油、台電、台糖、台水,去年營收表現幾家歡樂幾家愁。

台電 2013 年虧損 178 億元,但在油電雙漲、政府推動電價合理化政策後,2014 年即賺進 140 億,打破連續 8 年的虧損,去年獲利更大賺 618 億,創史上新高。

中油則因國際油價去年下半年下殺,轉盈夢碎,但也大幅減少虧損。截至去年前八月賺近 80 億元, 到 11 月底預估賺 22 億, 但又因須提列公保年金反虧 12.4 億。

台糖去年光土地被徵收入袋部分就已達百億,加上本業也賺近 30 億元。八大事業處中,生技、畜牧、量販、蝴蝶蘭小虧,當中又以量販最虧。

去年帳面虧損最嚴重的台水,因去年乾旱供五停二 58 天水費少收近 2 億,加上提列第 1 期稻作停灌休耕補償費 5.47 億元,提列公保年金15 億元,導致台水虧損22.08 億元。若不計依照 IFRS 國際會計準則規定應一次提列之公保養老年金,全年虧損 7.16 億元。

 

撐不住了? 沙國驚傳資本管制, 沙幣、美元脫鉤倒數


美銀 (Bank of America) 曾預測阿拉伯幣(Riyal) 和美元脫勾將是今年油市最大隻黑天鵝,事實證明美銀果然有先見之明。

據可靠消息指出,沙國已下令國內銀行以及國外分行暫停放空阿拉伯幣的期貨業務,全面資本管制儼然已擺出陣來。沙國若非無力捍衛匯率,又何需如此。

石油收入銳減,但沙烏地阿拉伯仍難改花錢如流水的習慣,沙烏地阿拉伯貨幣署(SAMA,央行 ) 的外匯存底雖然還有 6,300億美元,但一手要填補財政缺口,另一手還要捍衛匯率,如此下去,過不了幾年就將用罄。美銀曾假設布蘭特原油若維持在平均每桶30 美元,沙國外匯存底每月將失血 180 億美元,20 日布蘭特原油已跌破 28 美元,可以想見沙國外匯存底失血的速度又加快了許多, 此時傳出外匯管制消息亦不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