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市場掃描
2018-09-04
中油擬砸2,022億 印度設石化園區
中油因應國際布局及政府新南向政策,評估在印度新建石化園區的可行性。率團訪問印度的總經理李順欽8月1日表示,若評估後具經濟效益,中油規劃將投資66億美元(約新台幣2,022億元)在當地新建石化園區。
設廠地點部分,除之前與當地民營業者洽談的印度西部古吉拉特省(Gujarat) 之外,印度政府並說明該國特別規劃一處石化專區,建議中油可以在該專區投資,中油將同時評估兩個地點環境條件、鄰近石化市場經濟情勢,再擇定投資地點。
印度石油部長Shri Dharmendra Pradhan除了竭誠歡迎中油前往其所推薦之石化專區投資之外,也希望中油與印度國營石油公司(IOCL)建立良好關係,並進一步洽談包括合資、考慮由IOCL提供石油腦或其他原料等合作事宜。
中油與美國Cheniere簽署 為期25年液化天然氣買賣契約
台灣中油8月11日宣布與美國Cheniere(錢尼爾公司) 簽署為期25年液化天然氣買賣契約(SPA), 預計將自2021年起向Cheniere採購每年200萬噸之液化天然氣。
Cheniere是美國液化天然氣最大出口商, 此項契約之議定與簽署係履行雙方於今年6月所簽署採購前約(Heads of Agreement, HOA) 之約定。
中油董事長戴謙指出,未來國際液化天然氣市場將是卡達、澳洲與美國三強鼎立,為液化天然氣三大主要輸出國,台灣中油每年自卡達及澳洲進口相當比例之液化天然氣,此次與Cheniere公司簽署長期契約,將提高台灣自北美地區進口來源占比,除強化台灣中油與美國能源公司於北美地區液化天然氣出口計畫的長期合作,更重要的是提升台灣在能源採購之全球佈局,實現台灣天然氣進口來源多元化,以穩定供應國內用氣。
中油投資20億 建充換電設備
台灣中油董事長戴謙8月16日宣布,未來公司將進行業務轉型,將投資20億元,預定3年內,完成1千站的充、換電設備(含快充的充電樁,及換電池設備);其中,今年底預定先完成160站的充、換電設備,投資額達3億元。
戴謙說,台灣到了2040年,汽油車不能賣後,全部交通工具都是電動車,這對中油而言,能源轉型是非常重要,因中油以後不賣油及加油服務,因此,公司一定要找到電能的來源,目前公司規畫社區微電網,並在旗下加油站的屋頂,鋪設太陽能板,所產出太陽能電力儲存起來,供電給充、換電設備之用。
戴謙8月16日率領公司副總黃仁弘、董事長辦公室主任林君豪、企研處長湯守立、油品行銷事業部台中營業處長邱垂興、智慧綠能加油站專案辦公室主任盧彥旭等人,拜會彰化縣長魏明谷,當面向彰化縣綠能首都取經,並配合國家政策,希望未來能有機會與縣府合作研究開發綠能產業,如推動微電網,以幫助台灣未來的能源轉型。
日本煉油業再整併! 出光、昭和殼牌將合併
日本第2大石油精煉廠出光興產(Idemitsu Kosan Co.) 和第4大精煉廠昭和殼牌石油(Showa Shell Sekiyu K.K.) 7月10日宣布,雙方已締結營運統合(合併) 同意書,出光將以股票交換的方式取得昭和殼
牌已發行的所有股權,目標在2019年4月進行合併。
出光、昭和殼牌將在2018年10月締結股權交換契約、目標在同年12月舉行的臨時股東會通過該交換契約,昭和殼牌並將在2019年3月29日下市,而合併後將使用「出光昭和殼牌」的商標。
出光、昭和殼牌早在2015年就同意要進行合併,不過因持有出光約28%股權的創始人家族反對、導致合併協商陷入膠著並延宕至今。不過隨著創始人家族中的部分人士改為同意合併,也讓出光、昭和殼牌的合併之路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日本煉油廠上次進行整併發生在2017年。龍頭廠JX Holdings 於2017年4月藉由交換股票的方式將日本第三大煉油廠東燃通用(TonenGeneral Sekiyu K.K) 收編為旗下完全子公司、並更名為JXTG Holdings。
出光、昭和殼牌合併後,日本煉油業界將形成3大集團局面。最大廠為JXTG Holdings, 其次分別為出光/昭和殼牌、Cosmo Energy Holdings。
IEA 警示:美國制裁伊朗帶來風險 全球石油供應面臨挑戰
國際能源署(IEA) 8月10日 發布最新報告,警示美國原油制裁和貿易緊張升溫將對全球石油供給造成巨大威脅。
國際能源署(IEA) 表示,「由於伊朗的石油制裁生效後,加上其他國家生產量問題,維持全球石油供應可能會非常具挑戰性,並且會消耗全球備用產能,故市場前景可能遠不如今天平靜。」意指原油市場未來可能會動盪不安。
8月7日美國總統川普重啟對伊朗的經濟制裁,首波制裁以金融交易為主,禁止伊朗購買美元,禁止伊朗購買汽車、煤炭、工業軟體、黃金及其他重要金屬貿易。
美國對伊朗實施第二波經濟制裁將從11月4日生效,將加大力度打擊伊朗能源、航運及製造業(包含石油出口在內),企圖輾斷伊朗經濟命脈。
國際能源署(IEA) 認為貿易緊張局勢升溫將加劇風險,一些石油出口國家產量將可能大幅減少,但也補充到,現階段我們很難對經濟和石油需求的假設作出調整。
伊朗目前每日平均約出口240萬桶原油,上次制裁時減少將近一半的出口量。然而,11月初的制裁,許多能源分析師認為可能會減少約60萬桶,但一些市場觀察家近期表示,一些國際企業正遵循美國的言論,石油供應後市岌岌可危。
靠美國這邊! 法國寧毀約不開發伊朗油氣
法國能源巨擘道達爾集團 (Total Group),原本計畫斥資48億美金,投資開發伊朗的北方–南帕斯天然氣油田;這原本是伊朗救經濟的一線希望,但現在卻要落空。為了配合美國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法國道達爾集團決定,退出投資天然氣油田。
法國道達爾公司擁有50% 天然氣油田的份額,據傳中國石油將會接手投資。美國總統川普揚言要讓伊朗的石油出口降到零,還要求OPEC產油國增加產量,以壓低油價;他同時也警告,凡是和伊朗做生意的企業,都別想和美國打交道。伊朗目前僅存的一線希望,就是繞過制裁,向歐盟和中國出口石油。
法國最大的能源公司道達爾集團(Total Group),去年7月才和伊朗簽約,計畫斥資48億美金,投資開發北方–南帕斯天然氣油田;但現在道達爾集團為了配合美國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不得不宣布退出伊朗天然氣田的開發案。
報復清單刪美油 中國中石化鬆口氣
中國8月8日公布的關稅報復最終清單中,原本涵蓋其中的原油並不在內,據報導,北京的石油消息人士表示,在主要進口商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中國石化) 的強力遊說下,中國中央決定把美國原油從最新的加徵關稅商品清單中刪除,這讓國有石油公司鬆了一口氣,也保留了對美談判轉圜空間。
中國在過去兩年已成為美國出口原油的最大買家,在去年購買了美國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早在6月時,中國為反擊美國關稅威脅,曾經列出一系列商品,原油也是其中之一,但現在原油卻不在中國8月8日公布的最終清單上,凸顯美國做為全球主要原油生產國的重要性。
7月汽車銷售 國產車商被 「全進口」的馬自達超越
民俗月前各家車廠衝刺銷量,7月成為各家銷售競賽決戰的高峰,總體市場非常熱絡,全月新車掛牌數來到4.3萬輛、月增13%的好成績,車廠( 國產+進口) 銷售榜第一仍是由和泰豐田拿下冠軍,值得注意的是台灣馬自達以單月2,671台攻佔第四名,擠下原本的裕隆日產。台灣馬自達以全進口的姿態銷量超越裕隆日產的2,601台,也引起網友廣泛討論。
馬自達7月增幅達33%,來到2,671輛,關鍵戰力則是Mazda 3以及CX-5,都有著超過800輛的表現。馬自達在改為全進口之後價格還能維持競爭優勢,是大部分車友買單的原因,同時主被動安全配備齊全、外型亮眼都與過去國產馬自達有很大差別,反觀裕隆日產在市場買氣暢旺的7月份,是少數成績大幅衰退的品牌,全月繳出2,601輛領牌數,單月衰退幅度將近25%,主因在銷售主力Tiida、Livina車系成績都衰退不少,就算SUV即戰力的X-Trail 銷售還比6月成長,但對於全品牌的成績助益並不大。
汽車業醜聞連環爆 8大廠只有這3家是模範生
日本汽車業接連爆發數據造假醜聞,在馬自達、鈴木及山葉8月9日爆出違規行為後,日本8家大型車廠中,目前僅有豐田、本田和大發這3家車廠,沒有各種違規行為與問題。
日本國土交通省公布的報告指出,在抽樣檢查中,發現鈴木、馬自達汽車,和山葉引擎公司出現數據偏差,把廢棄成分檢測中無效的檢測值改為有效,存在造假行為。
日本汽車產業2016年爆出醜聞,三菱汽車與鈴木先後出現燃效及廢氣排放檢測違規,翌年速霸陸與日產汽車則陸續發生,任用了無相關資格人員進行車輛檢查的狀況。緊接著,今年8月又曝光了馬自達、鈴木及山葉等3家車廠的違規行為。
據報導,日本8家大型車廠中,目前僅有豐田、本田和大發這3家車廠,完全不存在各種違規行為與問題。
新能源車⋯營運成長關鍵
電動車商機引爆,中國、美國、歐洲客戶紛紛釋出訂單。零組件業者指出,車廠每年發表車款數量是一定的,新能源車比重持續拉高,傳統油車市場縮減,如果沒有成功卡位,幾年之間就會出現營收衰退窘境。
台灣新能源車供應鏈以和大工業最具代表性,包括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歐美傳統車廠都與和大積極合作,和大將成為中國、美國、歐洲知名汽車大廠進軍電動車的首選夥伴,供應未來電動車減速齒輪箱、差速器等傳動系統關鍵零組件,將大有斬獲。
除了和大,東陽、大億、英利等汽車零組件大廠也在這一波電動車崛起中取得優勢地位,台灣汽車零組件產業不僅展現競爭力,也為未來市場發展作足準備。東陽已取得中國15 家公司電動車輕量化部品相關訂單,未來將把輕量化產品擴展到現有傳統燃油車客戶。
BMW把3系列當國產車賣
車市主流從轎車快速往運動休旅車移動,不僅國產、平價品牌轎車面臨銷量下滑的考驗,就連雙B(Benz、BMW) 豪華品牌,都必須拉高入門級轎車折價促銷幅度應戰。寶馬(BMW) 總代理汎德宣布,針對3系列轎車的318i、320i M Sport 等兩款入門車,推出豪華白金版,現金折價最高達26萬,還加贈價值21萬元配備,同業聞訊直呼「簡直把3 系列當國產車賣!」
賓士C系列轎車則面臨平行輸入的C300水貨大軍低價搶市,總代理台灣賓士宣布加碼投資促銷,端出市價超過2.3萬的晶華集團旗下豪華五星級飯店住宿的購車禮,向買家招手。
車商表示,近兩年車市買氣快速從傳統轎車往運動休旅車市場靠攏,豪華品牌車市場的板塊變化更快,過去屬於「量販集」的入門中型轎車,原本是許多國產車買家升級首選,如今面臨休旅車瓜分市場的衝擊最大。
汽車維修人力荒 車廠自辦學校養人才
汽車產業維修技師,因為培訓期長,還要熬過低薪期,人才斷層嚴重。不少車廠因此自辦學校招募年輕技師,一年半受訓有錢領,實際上線後也能拿三萬五到五萬元薪水。
在美國,車廠更是開出高薪,正式維修技師年薪上看300萬元。
汽車學校學生Leandro Nakabishi:「我們需要了解這些科技,才能接著了解汽車,隨著時間過去,汽車也越來越進化,現今的汽車,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台很大的電腦。」
車賣得越多,後端的維修服務人才,也就更加吃重,因此車廠也都努力培育自己人才,在台灣,也有不少車廠自辦學校,招募年輕技師,一年半的受訓期間有薪水,實際上線後,薪資約三萬五到五萬不等。
不過放眼一般業界,汽修技師收入普遍不高,就算資深平均月薪約4 萬元,若是沒有相關基礎的學徒,可能還要忍受3年以上,領微薄薪水磨練、培養時間太長、薪資沒有吸引力、該怎麼填補產業人力缺口也是棘手難題。
穩坐台灣共享汽車業NO.1 和運擴市占iRent成利器
和運租車積極擴張市占,自助租車事業iRent成利器,汽車短租業務量快速成長,iRent出租車總量已達800輛,估年底前將站上千輛大關,穩坐台灣共享汽車業的龍頭寶座。
iRent透過與超商、量販店、加油站等業者結盟,廣設取車點,預計今年底前全台取車點將增加至450站,較去年大增約200站。
和運近日更宣布與萊爾富超商結盟,在超商店舖停車區,提供iRent租還車服務。
另外,iRent積極推動「隨租隨還」的業務,繼台中市之後,8月開辦台南市路邊停車格隨租隨還業務,看好府城觀光客的交通移動需求,將可為iRent帶來可觀業務。
近兩年國內汽車長期租賃市場受到景氣影響,呈現低度成長的飽和狀況,也讓租車業者將業務成長的戰場,轉移至短租車市場上。
雖然短租車市場要擴張,租車站點設置密度成為關鍵,但所需的租金、人事等開銷成本不輕,也讓不少業者對於擴大短租車業務,裹足不前,惟獨和運的短租業務量逆勢成長。
和運總經理謝富來不諱言,和運獨創的iRent 24小時無人租車業務的推廣,是最大關鍵。
也由於使用率提升,讓iRent的出租車輛數,從去年的500輛,快速增加至目前800輛,預估今年底前能站上1,000輛,穩坐國內共享汽車業之冠。
加嚴管制舊車 環保署先抓二行程 機車、1至2期柴油車
環保署8月21日起,在中南部召開為期2周巡迴說明會。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強調,在《空污法》36 條,規定「得視空品需求,加嚴出廠10年以上交通工具原適用得排放標準」,但有授權,所以「不代表所有種類車輛都要管制」。
詹順貴說,環保署是很務實地去盤點出污染最嚴重的車輛來管制,例如1、2期柴油大貨車將近8萬輛,占台灣PM2.5整體空污比的16%,二行程機車80萬輛占空污比2.6%,與1,200萬輛四行程機車、合計PM2.5 占比約2.7%相比,管制前兩種老舊車款也明顯有較大影響。柴油大貨車是在2023 年才要管制,且2005年前出廠車輛,是只要符合17年前標準,也就是第四期的標準即可,目前第三期柴油車只要加裝濾煙器,「絕大多數都可以通過,不會完全不行」,如果需要換車者,按目前多項補助,最高利息補貼可達到25%。
新版的《空氣污染防制法》因將加嚴管制舊車,引起全台不少老舊車主強力反彈,甚至上街抗議行動。環保署8月20日再度強調,加嚴管制勢在必行,不會暫緩實施,加嚴標準規畫只針對二行程機車、1至2期大型柴油車,至於四行程機車、小客車、小貨車及加裝濾煙器3期大型柴油車等,均不受影響。
貨車裝座椅 須補牌照稅
常有納稅義務人經營小本生意,為圖一時之便,直接將小貨車加裝座椅,變更為客貨兩用車使用,並以貨車的使用牌照稅稅額繳稅。稅務機關表示,此種使用情況,必須先向監理所辦理變更登記,變更後的應納稅額高於稅額部分,必須補繳,採按日計算差額的部分。
稅務局官員指出,近期有不少納稅義務人發生這樣的現象,他們以為,只要座椅不載人,就可按貨車的使用牌照稅稅額課徵,通常都是在行駛公路被查獲遭處罰鍰,才知道觸法。
官員該進一步說明,已領使用牌照的車輛,如果出現改換機件或改設座架等情形,不符原使用性質,所有人或使用人都應按規定,到監理機關辦理變更手續。變更後的車種應納稅額,如果高於原應納稅額者,則按日計算補繳差額部分的稅額。
而如未向監理機關申請變更且未依規定補繳稅款者,一旦遭查獲即視為移用牌照,依規定,將會被處以應納稅額兩倍的罰鍰。
愛車泡水 車商建議這麼做可以降低傷害⋯
暴雨狂炸,不少汽車慘遭水淹,車商提醒,為防止豪雨造成愛車受損,車主記得將車輛移往較高處或空曠的地方,若愛車不幸遭到水患波及,可視泡水狀況進行緊急處理,勿貿然發動引擎,以免泡水造成愛車損壞。
車商表示,若淹水淹到輪胎4分之1處,應先關閉冷氣再啟動引擎、低檔慢速駛離淹水區、行駛中輕踩煞車數次,使煞車回復正常功能。
水痕高度達輪胎2分之1,代表引擎部分零件、底盤、排氣管已泡水,此時切勿發動引擎,並請儘速聯絡所屬服務廠,以拖吊方式移動車輛,以免擴大損害程度。
即使水已退,也需經技師檢查確認相關機件內部未進水後,才可發動引擎,以避免內部管路或油品受污染或水積存在系統內,貿然啟動機件運轉可能讓機件受損情況更嚴重。
所有泡水車應儘速請服務廠檢查引擎、變速箱、差速器等重要系統是否受損,並對輪軸及煞車系統做完整詳細的檢查;車輛各項油品應予更換,車輛內裝各部品應予以乾燥或更換後,測試各電子組件、各線路及系統作用是否正常。
積水高度低於儀表板下、泡水高度淹沒車頂,在此情況之下,切勿發動引擎,以避免引擎進水受損,應立即報請原廠拖吊將愛車拖離淹水區,並回廠進行檢修。
擁有天災險的汽車受損時,應將受損狀況拍照存證,作為申請理賠之佐證。
石油王國看風向,為何沙國王儲要挺Tesla?
沙烏地阿拉伯最近很常上科技新聞版面,因為他們在世界各地砸錢投資,如對 Tesla投資20億美元,還要成為Tesla下市的後盾;
35億美元投資Uber、對軟銀發起的1千億美元願景基金承諾投入450億美元,計劃對維珍集團的太空事業投資約10億美元;還要花5千億美元打造未來主義城市,展現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實力。
沙國在科技業奮發圖強,目的為何?主要原因是隨著電動車技術如火如荼的發展,運輸產業的石油需求下降,已經是無法逆轉的趨勢。據分析指出,石油輸出中約60%用在運輸產業,剛好運輸產業正是科技變革正在出現的地方。
讓沙國經濟多元化發展,是政府「2030年願景」(Vision 2030) 計畫的核心,當中最關鍵的就是主權財富基金(PIF) 的投資方向。沙國政府已要求出售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 的股票, 並要求 PIF要成為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在全球運籌超過2兆美元資金。
PIF與維珍集團的交易包括投資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太空船公司(The Spaceship) 和維珍軌道(Virgin Orbit)。沙國支持維珍集團的人類太空飛行以及將衛星送入軌道計畫,並可能與維珍合作打造以太空為中心的娛樂產業。
沙國力求經濟轉型,成為一個多元並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拋出一個宏大的夢想。但雖然非石油收入增加,但原油出口收入仍然是沙烏地阿拉伯經濟的關鍵,報導指出沙國以20億美元投資Tesla,這筆錢沙國只要賣石油3天就能賺回來。
上半年全球休旅10強出爐! 福斯Tiguan將威脅Toyota RAV4
日前英國新車研調機構《Jato Dynamics》公布上半年新車銷售報告中,僅針對全球57個市場及重點區域進行數據蒐集。現在擁有300多個來源,且具備各市場銷售及車廠製造商數據的GAD (Global Auto Database),近日也公布更詳細的車型銷售數據, 除Toyota Corolla依然還是銷售冠軍外,從中再將熱銷的休旅車挑出來比較。
去年以黑馬之姿衝上全球都會休旅銷售排行第三的福斯(Volkswagen) Tiguan,今年上半年銷售增長力道持續,並在全球賣出40.5 萬輛的規模,僅次於休旅銷售冠軍Toyota RAV4 的40.8萬輛。兩車銷售不到3,000輛的差距,倘若今年福斯汽車再加把勁,就有望將Toyota RAV4從暢銷寶座擠下成為全球最暢銷的休旅車。
自第三名開始,總銷售量就和一、二名有比較大的差異,例如台灣目前最熱賣的都會休旅Honda CR-V,今年上半年在全球各地共賣出33.7萬輛規模。至於排名第四的則是小改款Hyundai Tucson,共有27.9萬輛的交付量。第五名為歐洲市場最暢銷的休旅車Nissan Qashqai,今年上半年銷售量有27.2萬輛的成績。
賓士AMG E43 「忘記裝」主動煞車系統!
中國緊急召回164台車廠會宣布召回維修的狀況,通常都是對安全有嚴重影響,前些日子Mercedes-Benz (賓士) 才因為倒車速度太快,將2017年款式的AMG G 65召回,而在8月3日時,中國市場的AMG E 43 4MATIC也宣布召回,原因竟是忘記裝上主動煞車輔助系統。
中國海關指出,Mercedes-Benz 從8月14日起,召回生產期間在2017年8月31日到2017年10月27日的AMG E 43 4MATIC 車型共164 台,由於生產文件產生錯誤,導致這些車輛未安裝主動煞車輔助系統,召回後將重新安裝上該系統。
主動煞車輔助系統可以提供車距警告、自動煞停等安全功能,若此功能不正常,有可能增加碰撞風險,所幸目前並未出現事故或傷亡;文件內也提到,2018年4月21日後生產的車輛不會有此問題,目前只有在中國宣布召回,其餘市場如台灣、歐美等地都沒有相關消息傳出,不過相對於過度依賴輔助系統,專心開車才是根本之道。
特斯拉上海設超級工廠 2020年量產「中國製造」電動車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月前在上海臨港區獨資設廠,獲得了完全「國民待遇」,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 號稱,將建設超越美國工廠的超級工廠,預計於2020年量產「中國製造」的平價車款Model 3,售價約30萬人民幣(約133萬新台幣),估計可以帶來1 萬個就業機會。
報導指出,特斯拉上海廠生產的Model 3,預計會在2020年分別銷往日、韓、南亞等市場,售價將會在30萬人民幣左右,和同樣都是在中國生產的運動型多用途車(SUV)一樣,都會以中國製造身份進入車市。目前Model 3在美國的售價為3.5萬至5萬美元(約24萬至34萬人民幣)。
馬斯克在7月10日時,親赴上海與臨港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臨港集團,簽署純電動車專案投資協議,此專案是由特斯拉完全獨資,集研發、製造、銷售於一體,前期預計只生產Model 3 一種車型,最終規畫是能年產50萬輛電動車。
中國在2017年生產將近3,000萬輛車,上汽集團年銷量693萬輛,超過總產量的五分之一,而廣汽集團剛突破200萬輛,截至2018年8月,上海每新增5台乘用車中,就有一台是新能源汽車。2017年底,上海新能源汽車量已經超過10 萬台,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擁有量最大的城市。
特斯拉從2014年就進入上海市場,當時上海市政府僅用一周時間,就建好了充電樁,讓特斯拉印象深刻,截至2017年底,上海市政府總共給特斯拉發放了6,000 張免費牌照。馬斯克針對此次合作開心表示,「特斯拉最糟糕的階段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