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市場掃描

2012-10-05

BP將以55.5億美元出售墨西哥灣油氣資產

英國石油公司(bp)於2012年9月10日宣布,同意以55.5億美元將其在美國墨西哥灣的部分油氣區權益出售給平原探勘公司(Plains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但英國石油表示,前年發生爆炸及漏油事件的馬康多油井(Macondo Well)未在本次出售的區塊中。 英國石油集團總經理杜德里(Bob Dudley)表示,墨西哥灣仍是英國石油在全球探勘的重要地點之一,未來10年內每年仍將繼續在此地投資至少40億美元。但現階段在墨西哥灣油井資產已不再符合英國石油的商業策略,決定將這些資產售出。  

買的太遲了!埃克森美孚以16億美元收購北達科他州原油資產

石油巨擘-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以 16 億美元收購位於北達科他州的原油資產,但是買對地點卻錯失最佳買點。 根據《路透社》報導,北達科他州是近年來美國原油產量成長最快的州,但該州的生產成本正大幅攀升。諮詢機構 IHS 資料統計,幾年前北達科他州原油資產一公頃售價不到 1000 美元,而晨星計算現在這筆交易,埃克森美孚公司每公頃至少要付出 1 萬美元。另外北達科他州的原油產量在去年就增加了70%,也使得開採原油的成本高漲。該州3% 的失業率也是全美國最低,投入的勞動人力減少進而推升薪資成本。 雖然這筆交易埃克森美孚公司非買在最低點但也未必完全沒有利多,諮詢機構 Wood Mackenzie 表示,北達科他州的原油產量會在 2015 年前翻倍,達到每日 120 萬桶的水準,對埃克森美孚公司而言,遲到總比沒到來得好。  

美能源業者Quicksilver與殼牌成立合資企業 加緊探勘北美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能源公司 Quicksilver Resources Inc.表示,已同意和皇家殼牌(Royal Dutch Shell)共組合資企業,經營科羅拉多州的Sand Was盆地採油項目。 根據協議內容,殼牌單位SWEPI LP和Quicksilver將各持有此項目 50% 開採權,占地範圍 33 萬英畝,具備天然氣和原油礦藏潛力。 國際間石油巨頭紛紛加緊攜手合作,開發北美陸上油田。殼牌9月稍早也宣布,向 hesapeake Energy Corp.買下德州西部油田;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稍早也同意,和Denbury Resources Inc.收購北達科他州巴肯頁岩區的項目。  

伊拉克計劃持續增加原油出口

伊拉克石油大臣阿卜杜卡利姆日前表示,預計2013年伊拉克原油出口量將達290萬桶/日,2014年將達350萬桶/日,2015年將達375萬桶/日。 近年來,伊拉克在外國石油公司協助下大力提高原油產量和出口量,伊拉克目前日產原油320萬桶,其中出口約260萬桶/日。伊拉克曾計劃在2017年將原油日產量提升至1200萬桶/日的水平,但有專家認為鑒於伊拉克基礎設施受戰亂破壞嚴重,估計屆時600萬桶/日的日產目標也很難達到。  

環境風險過高 Total石油執行長:企業不該前往北極海域探鑽石油

道達爾石油的執行長 Christophe de Margerie 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在北極海環境如此脆弱的地區探鑽石油風險實在太高了,他說:「格陵蘭島的石油將會是災難一場,一旦漏油對企業形象將是重創。」 全球各大能源企業,包括荷蘭皇家殼牌、埃克森美孚、ENI、Statoil 都在各近北極海域有探鑽石油計畫,例如阿拉斯加、俄羅斯、格陵蘭島等地。 de Margerie 強調,原則上他並非反對前往這些地區探勘,道達爾石油也參與這些地區的天然氣探鑽計畫,但他表示天然氣外洩要比石油外漏容易處理得多。 根據美國地質局 2008 年調查,北極區蘊藏了全球約1/5尚未發現可採石油和天然氣。而近幾年來,北極冰層溶解,使得這些大型能源企業探勘更為方便。 然而,在北極區域面臨的挑戰是非常艱鉅的,有尺寸大如城市一般的冰塊,還有暴風雪以及兇猛的寒冷,且不保證成功,英國上市的  Cairn Energy 就曾花了 10 億美元探勘格陵蘭島卻一無所獲,沒有發現任何有商業價值的石油。  

伊朗石油部長:伊朗正與俄羅斯企業洽談油氣合作

伊朗石油部長羅斯塔姆·卡西米首次接受外媒採訪時向俄新社做出表示,德黑蘭正在與俄羅斯企業就在油氣領域可能開展的合作進行洽談,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指責伊朗在民用核能計劃的掩蓋下制定核武器。德黑蘭對所有指責予以否認,並表示本國核計劃的唯一目的在於滿足國民用電需求。若干國家和組織通過了各種決議,要求伊朗確保核計劃完全透明,並証明核計劃完全用於和平目的。  

委內瑞拉與印度簽署石油供應協議

俄新網9月26日報導,南美最大產油國委內瑞拉石油部長拉斐爾•拉米雷斯(Rafael Ramirez)表示,該國與印度簽署了一份每天提供30至40萬桶重油的協議,合同期限為15年。拉米雷斯表示,這是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PDVSA)簽署的重大協議之一。他指出,印度每天的石油消耗量約為420萬桶。石油是印度最大宗的進口商品。 拉米雷斯認為,運送石油的首批船隻或將於今年年底從委內瑞拉啟航開往印度,2013年1月,石油交付將進入常規運作模式。目前,根據兩國2005年簽署的協議,委內瑞拉每天應向印度提供27萬桶石油。 拉米雷斯指出,文件還提議印度信實集團(Reliance Group)參與委內瑞拉奧里諾科(Orinoco)石油帶開發的可能性,包括博亞卡4和阿亞庫喬區塊。奧里諾科石油帶是全球石油儲備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其儲量估計為864億桶。 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日均石油產量達到299.1萬桶。其中,奧里諾科石油帶日均產量達到115.8萬桶,東部地區的日均產量為100.1萬桶,西部地區日均產量為83.2萬桶。委內瑞拉所宣布的石油產量高於其他機構的預估,美國能源部數據則顯示該國2011年日產量為224萬桶。  

鎖定非洲!道達爾積極拓展東西非開採據點 盼快速提升產量

法國石油大廠道達爾(Total)正在為非洲地區的開採計畫籌資,希望從2015年後將產量提升至每日300萬桶原油與天然氣,並預期在未來5年內提升 25% 產量。 歐洲第3大石油與天然氣生產商道達爾於9月25日告知投資人,用以預估2015至2017年產量的油田,有 70% 已經進行生產或正在開發。 將在 2015 年之後貢獻相當產量的3 個西非油田均屬於深水或超深水井,分別為奈及利亞的Egina油井、安哥拉的Kaombo天然氣井及剛果共和國的Moho油井。 道達爾表示,預期安哥拉天然氣井將「很快」開始生產。原本預計9月開始營運,但目前有所延遲,時間表不明。此處生產的天然氣原定運往美國,但美國國內頁岩天然氣的供應增加,影響到從國外進口液化天然氣的需求。 安哥拉天然氣井每年產量520萬噸,其中道達爾可分得13.6%、雪佛龍36.4%、安哥拉國營石油公司Sonangol得22.8%,義大利埃尼集團(ENI)、英國(BP)也都有份。  

殼牌石油獲阿拉斯加離岸鑽探暫時性許可

美國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表示,荷蘭皇家殼牌石油(Royal Dutch Shell)將獲得阿拉斯加離岸鑽探的暫時性許可。 EPA 核發的空污許可有效期間為一年,Shell為了在北極鑽探原油已經投入45億美元成本,此舉有助於讓該公司拖延許久的北極區原油探索計畫在執行上更進一步。 美國內政部已允許Shell在Chukchi地方進行限制離岸鑽探,這個海域一年中僅有數個月是可以航行的,其餘時間都處於冰封狀態。 但是在美國海岸防衛隊批准其浮動鑽井平台北極挑戰者號(Arctic Challenger)之前,內政部不會讓 Shell 進行鑽探。 因為其生態環境脆弱且敏感,加上北極嚴酷的天候條件,環保主義者長久以來都主張不應該允許北極的石油與天然氣開發。  

IEA:今年底前全球原油加工量將維持高水平

國際能源署(IEA)近日在月度石油市場報告中稱,過去幾個月來,發達經濟體的成品油生產異常強勁,已經推動全球原油加工量增加,這種高水平可能會持續到今年年底。 IEA預計,三季度全球日均原油加工量為7570萬桶,較上年同期增加45萬桶,較二季度的季節性低位增加130萬桶。而四季度的原油加工量可能會維持第三季度的水平,因預計中國、非洲和中東的原油加工量將回升,亞洲其他地區原油加工量將進一步增加。 報告稱,盡管歐美對伊朗石油出口採取嚴厲的制裁措施,全球對伊朗原油需求仍然出現增長勢頭。全球對伊朗石油的進口量從7月份的每天約93萬桶,增加至8月份的每天110萬桶。  

南北蘇丹會談 建立邊境石油共識

在聯合國安理會的積極斡旋下,南北蘇丹雙邊領導人9月23日在衣索匹亞首都阿迪斯阿巴巴進行會談,針對邊界爭議、油權分配等問題進行協商。 蘇丹石油產區分部在南北交界,其中,有80%的蘊藏量是位於南蘇丹境內,但輸油管線卻由北方的蘇丹政府掌握,南油北運,經紅海出口。邊境油田產量最為豐富的阿比葉(Abyei),也一直是南北雙方的爭執焦點。此次會談,南北蘇丹也將對油元分配做更清楚的規範,石油出口對雙方政府都是極其重要的收入來源,4 月戰爭的出口中斷,更讓雙邊經濟壓力倍增。 在長達20餘年的內戰後,在國際支持下南蘇丹在2011年7月9日以公投方式宣布獨立。蘇丹人口的分布因前殖民母國英國的分離政策而產生巨大差異,其北部為阿拉伯穆斯林,南部則以黑人基督徒為主,雙方因宗教與文化的不同長年衝突,血腥的內戰也奪走超過200萬人的生命。  

中國中海油收購尼克森入關鍵期

在獲得尼克森股東和加拿大法院的收購批准後,中海油已向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遞出申請資料,而加拿大政府的審核還在進行中。 不過,近期有美國議員對收購交易表現出擔憂。一些議員認為,這筆交易會向中國國有企業轉移石油開採許可權。對此,業內專家表示,由於美國處於大選年,政治形勢並不好。但是,不管美方還是加方,在審核中更多關注的是各國的自身利益,互惠或將成為審查中海油收購尼克森交易的關鍵。 上述收購必須獲得加拿大政府的批准,預計評估時間至少為75天,前45天為最初的評估期,接下來還有30天的後續評估。 據悉,尼克森在美國墨西哥灣深水區域也擁有業務。此前,美國能源部官員曾表示,美國監管當局將對該交易進行嚴格審查。  

通用宣布召回47萬輛汽車 起因變速器故障將導致事故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於9月21日宣布召回旗下品牌雪佛蘭(Chevrolet)、龐蒂克(Pontiac)以及釷星(Saturn)車款共近47.4萬輛轎車,召回地區主要包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受影響的車款為2007年至2010年出廠且配備四速自動變速器的Chevy Malibu、Pontiac G6及Saturn Aura車款。 本次召回主要是修復可能致使車輛發生意外的變速箱系統,其故障的變速器會導致汽車在駕駛人以為已經停止的情況下,仍繼續滑動。通用宣稱已得知有4起故障導致的碰撞事件,但目前尚無傳出有人員受傷。  

陸補貼汽車出口 美告上WTO

美國將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控告中國補貼汽車和汽車零件出口,宣稱中國的作法讓美國製造商陷於競爭劣勢,迫使他們把生產轉移到海外。 白宮官員9月16日說,中國從2009年到2011年對汽車與汽車零件出口的補貼至少達到10億美元,違反WTO禁止出口補貼的規定。 歐巴馬政府今年已向WTO提出2樁針對中國的控告,使2國的貿易緊張情勢升高。其中1樁是對中國的稀土出口,另1樁在7月提出的控告則針對中國去年冬天向美國80%銷中國的汽車課徵平衡稅(countervailing duty)和反傾銷稅。 7月的案子未了,加上9月17日提出的新控告,凸顯汽車業已成為中美2國貿易緊張的焦點。 中國出口美國的汽車近幾年來大增,特別是去年,原因是中國經濟大幅減緩,導致國內汽車製造商堆積龐大庫存汽車,必須設法銷往海外。  

停止汽車產品出口至大陸 日本月損3000億日元

日經新聞指出,中日摩擦已經開始顯示出拉低日本對中國出口的可能性。如果中國對日本產品的抵制運動擴大,可能對汽車和電子產品等最終產品的出口產生負面影響。 日本對華出口在 2011 年為 12.5 兆日元,佔出口整體的 19% 。目前,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日本最大出口目的地。尤其是汽車出口,在10年間增長8倍。 大和總研推算在日本汽車相關產品對華出口停止1個月時,將對生產活動造成 1445 億日元損失,如果是包括面向當地日資企業的業務比例較高的汽車零部件在內,將造成 3002 億日元的損失。 假設包括汽車零部件出口一起停止,包括零部件生產在內的運輸機械的日本國內產值(每月 4 兆日元)將下降 5% 左右。 日本經濟受海外經濟減速的影響,出口和生產均出現了下滑,復甦腳步也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多數經濟學家均預測,到年底前,出口將出現復甦,但如果中日摩擦持續發酵,出口被拉低,日本經濟重返復甦軌道的時間有可能延後。  

全球前50名最佳汽車 保時捷911奪冠

英國《汽車》(Car)雜誌五十周年慶特刊中,公布「全球最佳汽車前五十名」,由保時捷911奪冠,BMW M3和McLaren F1分居二、三名。國內汽車專家表示,以售價和性能來說,保時捷911冠軍寶座當之無愧。 《汽車》雜誌請六千六百六十一名讀者票選,加上社內專家與專欄投稿人意見選出榜單,英國有十五款進榜奪冠,德國以十款居次。1960年代出產的車最受歡迎,有11款入榜,包括明年將歡度五十周年慶的保時捷911。 國內《一手車訊》副主編葉錦祥表示,保時捷911每一代設計都很經典,獨特的後置引擎等創新概念至今未變,每次出新車都引起車迷熱論,奪冠當之無愧。  

英國《汽車》雜誌全球最佳汽車前10名

註:◎表示該車款在台灣沒有販售
名次 車款 名次 車款
1 保時捷911 6 BMC Mini◎
2 BMW M3 7 Jaguar E-type◎
3 McLaren F1◎ 8 藍寶堅尼 Countach◎
4 福斯Golf GTI 9 法拉利458
5 Land Rover Range Rover 10 日產GT-R
 

巴西汽車貴 稅金占3

巴西是全球第4大汽車市場,僅次於中國大陸、美國和日本,但巴西車廠獲利豐、稅金高、人工貴,使得當地汽車售價比其他國家高許多。 一項針對巴西、美國、法國、阿根廷和日本汽車市場的調查顯示,一輛本田(Honda)FIT在巴西售價5萬7480巴西幣(約2萬8740美元),在法國只要約2萬7899巴西幣,價差達106.03%。 專家指出,巴西汽車廠獲利豐厚,比其他國家高出至少1倍,主因是欠缺競爭對手,受到政府提高進口稅保護;光是福斯(Volkswagen)、通用 (GM)、飛雅特(Fiat)和福特(Ford)4大車廠的市占率就達81.8%,2011年在巴西售出282萬5000輛汽車。 巴西汽車製造廠商協會指出,稅金約佔汽車價格的30%,引擎1.0的稅金佔比為27.1%,1.0至2.0的佔比29.2%至30.4%;2.0以上的佔比最高達36.4%;美國的稅金最多佔消費價格的9%。  

10汽車油耗廣告不實公平會開罰

公平交易委員會開會決議,將針對「油耗廣告不實」的10個品牌、9家知名車廠開罰,總罰金共達1040萬元罰鍰,為同類型廣告開罰史上最高金額;其中,和泰汽車更因2個品牌都被列違法名單,共被開罰450萬,也創下單家開罰史上新高金額。 公平會指出,繼今年4月、因「油耗廣告不實」,對賓士汽車裁罰150萬元後,對各大車商類似廣告展開全面調查;最後,共查出10品牌車種,在電視、平面 媒體、車款型錄、以及網站的「油耗廣告」宣稱的油耗數據,都只是在實驗室、特定條件測得的結果或是徒為虛報,並非實際行車能得數據,也並未標註「實驗數據」;公平會認為,這已明顯誤導消費者,因此決議開罰。 據了解,部分車商表示,油耗數據是在實驗室測試,自然會與車輛在路上行駛的結果有「落差」,況且油耗表現還會牽涉各種個人因素,包括車主開車習慣、車內載重、汽車是否加滿油、路況等,實在很難有「客觀數值」。 公平會資料顯示,本次被開罰廠商包括,和泰汽車因「LEXUS」及「TOYOTA 」被罰450萬;另有汎德汽車「BMW」罰150萬、標達汽車「VOLKSWAGEN」罰90萬、福特六和汽車「FORD」罰80萬、南陽實業 「HYUNDAI」罰70萬、中華汽車「MITSUBISHI」罰70萬、富豪汽車「VOLVO」罰50萬、台灣本田汽車「HONDA」罰40萬、以及台灣意美汽車「SUBARU」罰40萬元。  

豐田汽車宣布三年推出21款混合動力車

為滿足對節省燃料和環境友好型汽車不斷增長的需求,豐田汽車公司9月24日宣布將擴大綠色汽車陣容,計劃未來三年推出21款混合動力車,今年末推出一款新電動汽車和2015年推出燃料電池車。 豐田表示今年12月將在美國和日本市場推出基於“iQ”車型的小型電動車“eQ”,不過數量將極為有限,美國售價4.5萬美元。美國市場Rav-4型SUV電動版本將與本月銷售,這是豐田與美國汽車製造商特斯拉汽車公司共同開發。利用氫燃料產生電能的燃料電池車2015年投入市場。  

中日關係緊張 日汽車零件擴大對台釋單

中日關係緊張,再加上日本汽車零組件生產成本過高,加速日本車廠擴大對台釋單。 日本前三大汽車廠為Toyota、Nissan與Honda,去年日本地震後,由於供電問題與匯率成本考量,業界傳出日系車廠將三成訂單釋給海外代工廠,由大陸、泰國與台灣業者取得。去年泰國洪災後,引發日廠的投資疑慮,撤走許多投資,訂單部分移往台灣。 近期中日雙方因為釣魚台爭議,對大陸日商形成重大衝擊,更擴大日商對台灣釋單,台灣零組件廠將成為未來日本車廠最重要的海外合作夥伴。 業者指出,要取得日本車廠OEM訂單並不容易,日本車廠對於品質的要求嚴苛,通常下單也偏好給日商。但台灣零組件廠除了品質與成本優勢外,在這兩年間,相對鄰近地區的天災與政治因素,成為最穩定的地區,也愈發獲得日商的肯定。  

台製豐田汽車 多外銷中東

台灣港務公司統計1到8月台北港出口汽車為4萬4000輛,多數銷往中東,車型以豐田Altis占約99%最大宗。 台北港營運處業務科經理盧聰明說,Altis會占最大宗,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廠已經關閉Altis生產線,亞洲地區目前由台灣廠生產,不僅是豐田,中華汽車與日本三菱汽車合作的Lancer Fortis外銷量也開始打開。 台灣製的汽車外銷絕大多數由台北港出口,統計1到8月台北港出口汽車量較去年同期增加1萬2000輛,成長約37%,預估到年底出口量可達6萬輛。 盧聰明說,國際貿易受到歐債危機和全球經濟景氣不佳影響出現衰退,但國內汽車出口卻逆勢成長,就是台灣汽車產業利用台北港有自由港區優勢,結合物流將國外進口的引擎、零件送到桃園和苗栗廠組裝後,再送回台北港區進行客製化加值出口,形成完整的汽車產業供應鏈。  

汽車路考 擬20149月實行

過去部分駕訓班打著原場考照為號召,讓考生記下方向盤左轉3圈等口訣,或記下考場內樹木、安全島位置等方式駕車,快速考取汽車駕照。取得駕照後,考生脫離熟悉的駕訓場,反而不敢上路。 交通部公路總局去年起到今年9月,鎖定台北、澎湖、高雄、馬祖各1間駕訓班,讓考生通過筆試、場考並取得駕照後,自願參加路考試辦項目。公路總局統計,試辦實際道路考以來,仍有3成5考生,取得駕照卻在實際路考不及格。 因此,交通部計畫逐步擴大路考試辦範圍,估計明年有33家駕訓班加入汽車考照試辦路考行列。 公路總局公路人員訓練所所長施金樑指出,要熟悉實際道路駕駛,至少需要10周場外訓練,多數駕訓班僅5周就完成。  

富比世美國400大富豪 比爾蓋茲蟬聯榜首

《富比世》(Forbes)雜誌報導,美國富裕人士2011年身價淨值成長 13% 至 1.7 兆美元,且「富者恆富」,榜上名列前茅的仍是同樣那幾位,比爾蓋茲(Bill Gates)蟬聯富人榜首。 美國排名前 400 大富豪身價平均淨值,今年破紀錄上達 42 億美元,最低淨值也從去年 10.5 億美元揚升至 11 億美元。 整體而言,美國前 400 大富人的身價淨值,相當於 13.56 兆美元美國經濟淨值的 1/8,但 13% 的年增長幅度遠遠超過美國經濟腳步,擴大貧富之間的鴻溝。 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連續 19 年蟬聯榜上龍頭,身價660 億美元。波克夏.哈薩威董事長兼執行長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以 460 億美元拿下亞軍。資料庫軟體供應商甲骨文總裁 Larry Ellison 位居第 3,身價為 410 億美元。化工能源商柯氏工業負責人 Charles Koch、David Koch 兄弟,以 310 億美元並列第 4 名。 《Forbes》指出,富豪們營運的產業有 25% 集中在金融和投資業,另外 25% 則為科技、媒體或者能源。  

2階段電價調整延後至102101日起實施

經濟部能源局表示,原訂於101年12月10日開始實施第2階段電價調整,暫緩至102年10月1日起實施,調整幅度則依台電公司原已公告於101年12月10日起實施的電價進行調整。依照台電公司提供資料,第2階段調整的合計平均調幅約10.7%,其中住宅平均調幅為4.8%。 有關電價合理化配套的浮動電價整體制度部分,能源局表示,台電公司雖已擬妥草案,惟使電價調整制度化並反映市場成本,尚需重新檢討研議,並經電價諮詢會討論後方以定案。浮動電價為第2階段電價調整緩漲的配套,因浮動電價是採按季檢討,因此最快要到103年起才會實施。  

銀行最快11月開辦人民幣業務

兩岸正在協商建立「大中華區跨境中文匯款平台」,金管會表示,最快11月1日起,外匯指定銀行將全面開辦人民幣業務,屆時民眾可以在銀行與全台1323家郵局存、提人民幣,每天上限2萬元人民幣;匯款到大陸地區,同名帳戶每天上限則為8萬人民幣。 金管會表示,人民幣存、匯款,除開放各銀行的外匯指定銀行(DBU)外,還將納入中華郵政。同時還將開放DBU可投資人民幣商品,而擔任清算行的金融機構向境外拋補人民幣現鈔將不受進出台灣2萬元人民幣限制。 銀行局長桂先農表示,「建立現代化金流平台事」是發展具兩岸特色之金融業務計畫的重點內容。目前兩岸匯款是用透過國際銀行結算系統(SWIFT),手續費約600元至900元,對一般民眾而言偏高。若採用「大中華區跨境中文匯款平台」,手續費可望進一步降低,爭取能降至100元至200元,大幅減少民眾負擔;同時,使用「中文」匯款平台,也可減少英文翻譯出錯的機會,更能提高交易效率。  

石油工會陳情 籲緩遷五輕

台灣石油工會第一分會常務理事陳枝章9月24日率工會代表100多人,持「反關廠,保頭路」等布條,到行政院南部中心陳情,要求緩遷中油高雄煉油廠內五輕等3家工廠,保障員工權益,減少衝擊中下游石化業。 陳枝章說,高雄是石化產業重鎮,石化業勞工眾多,如今政府要五輕遷廠,無異斬斷石化業命脈,逼國內中下游石化業出走,置勞工權益於不顧。 他說,國內石化業發展面臨十字路口,產業轉型及創造新就業機會都需時間,當前政府推動石化高值化,五輕的乙烯產能可供應石化高值化原料所需,期盼政府為石化業者留一條活路。 他又說,距離高雄煉油廠民國104年遷廠大限,僅剩約3年,中油高雄煉油廠其他工廠都可以遷,但政府應讓五輕等3家工廠延役幾年,好減少傷害石化中下游產業。 高雄煉油廠現有員工2000多人,工會要求緩遷的第五輕油裂解工廠等3家工廠,員工則有近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