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市場掃描
2013-01-05
IEA:5年後煤礦使用量可能追上石油
5年後石油不見得是全球能源最大來源,煤礦將與其爭奪此稱號。
這是由於電力生產需求提高,以及中國、印度和其他亞洲新興國家的鋼鐵、水泥產量增加,有利於煤礦發展。
國際能源署(IEA)表示,2017年前煤礦「將逼近」超越原油,成為全球最大能源來源。IEA執行董事Maria van der Hoeven表示:「煤礦在全球能源混合來源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倘若目前的政策不變,煤礦10年內就可以跟上石油。」
今年基準煤礦價格因美國出口激增而下跌至2年低點,達每噸85美元,印度也將帶動煤礦消費,該國未來5年的煤礦需求年度成長達6.3%,IEA表示:「該國煤礦消費激增,國內礦區產量成長速度跟不上,因此該國的煤礦進口量會大幅成長。」
IEA預期印度2016年前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海運煤礦買家。中國去年成為全球最大煤礦進口國,首次將蟬連冠軍近30年的日本擠下寶座。
儘管如此,中國仍是煤礦消費的主要國家之一,即使該國當地產量多半可以對應其需求的成長。IEA預期中國煤礦消費量「在2014年前佔全球煤礦需求的一半以上」。
阿聯酋原油日產量2013年第一季有望增至300萬桶
據國際能源署(IEA)最新數據,10月阿聯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原油平均日產267萬桶,環比下降0.74%。
IEA稱目前該國原油日產能力為279萬桶。展望2013年第一季,IEA預計阿聯酋已啟動的擴產項目將增加22萬桶/日、伊拉克可穩定增產32萬桶/日,這兩部分將構成原油增產的主要來源。由此計算,明年第一季阿聯酋日產量有望增至300萬桶。
阿聯酋計劃到2018年將原油日產提升至350萬桶,此外,阿布達比還計劃到2014年日產5億立方英尺酸性天然氣。
繼任人選喬不攏 OPEC秘書長續任1年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12月12日在維也納召開的部長會議上,通過由利比亞人、現任秘書長艾巴德里(Abdullah El-Badri)再續任1年。
艾巴德里已擔任兩任、6年的秘書長,深得人望,但是任職年限已到,原訂這個月底卸任,但是又再決定讓他續任1年,主要就是因為繼任人選喬不攏。
爭取OPEC秘書長的候選人共有3位,分別是沙國首席OPEC顧問穆尼夫(Majed al-Moneef)、伊朗前石油部長努扎里(Gholam Hossein Nozari)、以及伊拉克前石油部長加班(Thamir Ghadhban)。
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努艾米(Ali al-Naimi)對於OPEC部長會議的決定表示,現在OPEC有一位經驗豐富的秘書長在位,讓他續任1年是非常好的決定。
OPEC會議結論 石油產能維持不變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12月12日在維也納召開的會議中,決議結果如市場預期繼續維持目前石油日產能3千萬桶的上限。
此外,國際能源署(IEC)也公佈月報指出,受經濟擴張疲弱影響,2013年全球石油需求將持續低迷。該組織預估2013年全球石油需求平均每日為9,050萬桶,略高出OPEC預測的日均8,880萬桶。
OPEC日前發布報告也顯示,受美國原油產能大幅增加與全球經濟成長低迷抑制需求下,沙烏地阿拉伯在11月的石油日產量為950萬桶, 創下1年來最低紀錄。
看好頁岩氣 美國台塑493億擴產
台塑美國公司看好油頁岩的原料優勢,將投資17億美元(約新台幣493.8億元)進行新擴建案,明年中起台塑美國的輕裂廠將全面採用油頁岩提煉的天然氣為原料,可降低五成的生產成本。
台塑美國公司是台塑持股22.59%的關係企業,鑑於美國已擁有成熟的油頁岩探勘技術,加上德州到墨西哥邊界本就蘊藏著豐富的油頁岩資源,台塑美國德州廠正加速興建天然氣蒸餾分流工廠,將油頁岩提煉出的天然氣—頁岩氣,接進德州輕裂廠進料。
台塑主管表示,目前德州廠有40至50%料源來自於頁岩氣,明年中可望提高到100%由頁岩氣進料,未來台塑美國生產成本將大幅降低,所生產出的的乙烯,其成本將是目前麥寮六輕的一半,提升該廠競爭力。
目前台塑美國公司已經向美國相關單位提出申請,只要等美國兩黨就「財政懸崖」問題達成協議後,就可以拿到批准興建的公文。依興建的工期計算,希望在2016年可以投產。
新擴建案的產能包括乙烯年產80萬噸、丙烯60萬噸及30萬公噸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LDPE/EVA)廠,與天然氣分流工廠擴建。等到投產後,台塑美國乙烯、丙烯總年產規模各達240萬公噸、100萬公噸,僅次於麥寮六輕的乙烯293萬噸、丙烯236萬噸,成為集團第2大石化生產重地。
石化業爭「氣」 大陸後來居上
頁岩氣是未來石化產業競爭決勝點,目前除了美國擁有此項技術外,大陸也積極透過併購方式跨入此領域。一旦取得開發技術,不僅是中東,更是台灣石化產業的強勁競爭對手。
目前台灣石化產業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中東,大陸雖在台灣之後急起直追,但一旦取得頁岩氣開採技術,搭配其蘊藏豐富的頁岩氣。不要說台灣,連中東使用天然氣當進料的輕裂廠,也無法與之匹敵。
大陸中石化(Sinopec)月前以22億美元,高於市場行情收購美國德文能源(Devon Energy)旗下三分之一油頁岩資產。當時,台塑企業主管表示,大陸蘊藏不少頁岩氣,目前僅美國擁有油頁岩水平開採技術,在大陸併購美國的企業後,也就取得了油頁岩開採的關鍵技術。
油頁岩分布區域在墨西哥、美國地區;大陸蘊藏非常豐富,並不亞於美國;台灣則完全沒有蘊藏。
中國中石油集團斥2.3億塔吉克探油
中國中石油母公司中石油集團積極收購海外石油及天然氣資源,與法國Total石油公司夥拍倫敦上市的Tethys石油,合作在塔吉克開發油氣項目,三家公司組成各佔三分一的合資公司,中石油及Total須支付以往的開採成本各為3000萬美元(2.325億港元)。Tethys石油在塔吉克 擁有Bokhtar開發權,屬一個儲量高達275億桶的油氣項目。
塔吉克Bokhtar開發合約區域共35000平方米,是在塔吉克Amu Darya盤地以東,Total指該區有一些龐大儲量的天然氣田已獲發現。
Tethys指出,經過早前的開發井工作完成之後,目前首要工作是要繼續採測地震數據,以確定油氣儲量的具體情況。
中國中石油砸22億美元 加國買頁岩氣
加拿大政府才剛同意中海油以151億美元天價收購當地石油公司Nexen,12月14日就有媒體報導,中國大陸另一家石化業巨頭中石油 ,也與加拿大最大的石油公司Encana Corp簽下協議,共同開發頁岩氣。
中石油以出資22億加元(約合22.3億美元)方式共同成立子公司,開發加拿大亞伯省的頁岩氣項目,中石油持有該子公司49.9%股份 。
近年來,以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為首的大陸石化巨頭卻在全球積極收購各地能源事業。透過近期中石油與中海油的投資,顯見加拿大也成為繼非洲、拉丁美洲、中亞、澳洲之後,大陸能源企業看上的海外新戰場。
本項交易中石油已支付了11.8億加元,剩下金額將在未來4年中以負擔Encana半數開發支出形式支付。這段期間,雙方將投入40億加元在鑽探及加工設備上面。
這是加拿大政府12月7日公布限制外國投資當地石油項目規定以來,首度公佈的外國投資項目。根據這項規定,外國投資人不可再取得當地石油項目的控股權,並加強監督有關油砂項目的合作。
今年上半年,大陸企業在能源及礦產行業共完成12起海外併購交易,涉及金額達128.87億美元,創下自2010年以來的新高,並占同期海外併購交易總金額66.4%。
台灣中油進軍印度潤滑油市場
潤滑油市場競爭激烈,中油與中鋼兩大產業龍頭,攜手開發鋼鐵廠用潤滑油,因品質好、售價低,獲得鋼廠信賴,在台灣的市占率也迅速衝高到80%,中油積極開發外銷市場,除越南和大陸外,目前也正洽談進軍印度潤滑油市場。
中油公司董事長林聖忠說,中油公司多年來與中鋼公司合作,開發多項品質優異的鋼鐵廠用潤滑油,包括無油泥型液壓油、SR系列透平機油、耐水極壓滑脂等,改善機械設備用潤滑油品質、簡化及國產化油品項目,績效相當亮眼。
中油潤滑油事業部執行長李天偕說,至於大約10%外銷的中油潤滑油,以越南和中國大陸為主要區域,目前正在接洽進軍印度市場,並且初步獲得2萬罐的汽車 用潤滑油的試單,未來可望大幅出貨,並擴大到所有的潤滑油品項。
貨物稅、汽燃費、石油基金 將整併
財政部預估明年下半年推動能源稅,根據2009年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研究報告推估,能源稅開徵第五年,汽油每公升能源稅及碳稅合計15.75元。
根據賦改會報告,能源稅將整併現行貨物稅、汽燃費及石油基金,課徵標的包括汽油、柴油、煤油、航空燃油、液化石油氣及核能,碳稅則再加上燃料油、煤炭及天然氣,但未列入核能。
報告指出,開徵第1年,汽油每公升能源稅及碳稅合計8.96元,第10年則是26.15元。2009年賦改會提出能源稅報告時,當年第四季汽油每公升平均價格為23.5元,預計能源稅開徵第10年,汽油每公升破50元大關。
台灣中油挖到天然氣 產量8600萬立方公尺
中油12月19日宣布,台南官田四號井鑽探成功,預估可生產天然氣8600萬立方公尺,未來將就近供應官田工業區的廠商使用。
台灣每年約要消耗100餘億度的天然氣,以目前官田四號井的預估產量,約可供應台灣3天的天然氣使用量。
中油2004年開始在隆田附近探勘開採天然氣,陸續開發官田一、二、四號井。官田四號井位於一、二號井西方約半公里處,中油上月開始鑽鑿,井深約1000公尺,共鑽獲三個天然氣層。
中油在台灣共有48口油氣井,分布在鐵砧山、青草湖、錦水、出磺坑與官田等礦區。中油主管指出,去年中油銷售152.8億立方公尺天然氣,其中逾八成供發電使用,其餘為民生與工業用。
低迷業績撐不住 北美Suzuki聲請破產
北美Suzuki汽車總公司日前意外提出破產聲明,同時援用美國破產法第11條來申請破產保護,依照Suzuki官方說法,北美總公司的下一步便是開始調整營運模式,同時停止在北美地區的銷售動作。
根據美國聯邦破產法院加州中區法庭的資料顯示,北美Suzuki所積欠的債務至少在一億美元以上,最高可達五億美元。儘管Suzuki承諾即便是走到重建時期,北美總公司仍有足夠的經費進行運作,並如常履行所有車輛保固及售後服務等工作,但日後重心將維持在摩托車、水上載具馬達等項目上的北美Suzuki,似乎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裡面將消失在該地區銷售排行榜單之外。
日產併購俄羅斯最大車廠 可望躍升為全球第3大車廠
日產汽車(Nissan)12月12日宣布,日產/雷諾聯盟將於2014年底前砸下7.42億美元收購俄羅斯最大車廠AvtoVAZ 5成以上股權,取得AvtoVAZ的經營權,以藉由和當地廠商合作,來擴大日產在俄羅斯車市市佔率。日產表示,日產/雷諾聯盟將與俄羅斯政府系企業Russian Technology設立一家合資公司,該合資公司將取得AvtoVAZ 74.5%股權,而日產/雷諾聯盟將取得該合資公司67.13%股權,並派任超過半數的3名董事。
以2011年的新車銷售量來看,日產、雷諾、AvtoVAZ合計超過800萬台,日產/雷諾聯盟併購AvtoVAZ後,總銷售量將成為全球第3大車廠。日產社長Carlos Ghosn表示,相當看好未來俄羅斯車市,2016年俄羅斯新車銷售量預估將較2011年成長5成至400萬台,將躍升為歐洲最大車市。
Volvo正在研發一款「不死車」,保證不碰撞
瑞典富豪(Volvo)車廠正研發一款「不死車」,能夠自動駕駛,採用多種「主動防撞」技術,包括高科技感應器,能夠分辨行人和其他汽車,並阻止駕駛者將車駛向其他物體。部分技術最快2014年可套用在其他新車。
Volvo表示,已在瑞典國內和西班牙的道路進行數以千公里計的測試,期望擁有全部創新防撞技術的「不死車」能在2020年推出,到時富豪的車將不會導致任何致命交通意外。
另外,Volvo也正在研發「道路火車」系統,原理是在公路上由一輛大型特製汽車做領頭羊,由專業司機駕駛,而其他擁有同類系統的私家車,可以自動跟在其後於公路上行駛,每列「火車」最多容許8架小客車加入。加入的私家車利用無線電控制車速和轉向,司機可以休息、看書、看電影,完全毋須控制汽車。直到快抵達目的地時,駕駛者可以自行控制座駕脫離「火車」離去。
無聲電動車危險 日車廠開發電子引擎聲
電動車講求低污染、零噪音,但是無聲無息出現在行人後方,潛藏不少危機,就怕釀成意外。一家日本車廠為電動車開發人工警報器,電動車行駛卻彷彿電車進站,大聲到讓人不舒服。
為了找出最適合的電子引擎聲,研究團隊聽遍了400多種市面上汽油車引擎聲,終於找到一種聲音聽起來舒服,而且小提琴和這種引擎聲,波紋頻率重疊起來幾乎一模一樣,這項發現讓研究團隊大為振奮。
電動機車充電難 環保署:朝「液化石油氣」設站換電池
國民黨立院黨團認為,國內推展電動機車政策發展至今未擁有完整的配套措施,加上民眾充電不易,導致政策失敗,對此,環保署表示,未來希望朝向「液化石油氣」交換桶裝瓦斯的方式,廣設電池交換站,讓民眾在加油站或是便利商店都能夠交換電池,提昇便利性。
從98年開始推動「電動機車產業發展推動計劃」起,原本預計4年內推展電動機車國內銷售達到16萬輛,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全國電動機車僅1萬7千902輛,達成率僅10.9%,目前經濟部已將計畫延後到102年,預計要到10年,希望達成16萬輛的目標。
對此,經濟部工業局表示,目前全國共有10家廠商、24款電動機車,同時也有1562座的充電站,經濟部明年預計要再推1萬3千多輛電動機車,未來希望達到每10輛車就有1個充電站,因此明年預計再推1300座充電站。
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說,電動機車續航力跟載重目前已經透過陸續的技術提昇,未來也有機會克服問題,環保署目前正在推動電池交換式的系統,「就像液化石油氣一樣,不需要買空桶,只要交換就好」。
他坦承,系統推動初期都會有困難,交換系統目前還在建置中,也跟廠商合作並補助經費,讓民眾未來在加油站或是便利商店能夠交換電池,提昇便利性,不過他坦承,「要達到目標還有很長的距離」。
汰舊換新 明年車市上看37萬輛
今年車市不佳,和泰車協理黃明顯表示,明年車市好壞關鍵在於高齡車汰舊換新的力道,根據和泰車內部評估,明年車市規模約36萬輛,但若換車潮湧現,有機會提高到37萬輛,較今年微幅增加。
為提高舊車報廢意願,車輛公會正積極提出高齡車汰舊換新補貼案,針對15年以上老舊車輛,每輛車報廢、購置新車減徵貨物稅4萬元,再由業者補貼1萬元,等於省下5萬元。
車輛公會表示,汽車工業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預期若每年增加10萬輛新車銷售,對經濟 成長率(GDP)可提高0.416個百分點。
目前國內13年以上的汽車有255萬輛,10年以上有345萬輛,高齡車比例分別為36.2%及49%,較新加坡13年以上汽車2.7%,10年以上 汽車3%,以及英國13年以上汽車佔總數9.2%均來得高。
交通法規元旦新上路 酒測標準下修、機車用手機也會被罰
根據交通部公佈的交通法規新措施,自102年1月1日起,除校車、幼童專用車、救護車以外,一般自用汽車及機車行車執照、自用拖車使用證免定期換發。
而1月1日起,駕駛人違反規定以手持方式使用行動電話、電腦或其他裝置進行撥接、通話、數據通訊或其他有礙駕駛安全行為的處罰,違者分別處汽車駕駛人新台幣3000元及機車駕駛人新台幣1000元。
另外貪杯的駕駛人也要留意了,自1月1日起,酒測標準值也有新規定,未領有駕駛執照、初次領有駕駛執照未滿2年的駕駛人或職業駕駛人駕駛車輛時,吐氣時所含酒精濃度不得超過0.15mg/L,酒測值0.15就超標相當於啤酒1杯或補湯1碗。
工廠登記放寬 小規模工廠免辦
為適應國內經濟環境及產業需要,經濟部日前放寬工廠登記門檻,估計門檻調整後,受惠的工廠約2萬9000家。
工廠管理輔導法在民國99年6月2日修正施行後,已將工廠登記制度改為「強制登記」與「任意登記」二者併行,但由於強制登記門檻過低,以致小規模業者也有登記義務,對業者造成不便。
中部辦公室13日修正工廠登記門檻,一般行業應申辦登記的廠房面積由50平方公尺調高至150平方公尺、馬力電熱由2.25千瓦調高至75千瓦;但具較高風險工廠及訂有設廠標準工廠,則維持原來登記門檻(廠房面積50平方公尺、馬力與電熱合計2.25千瓦),以兼顧產業需要及公眾安全。
高風險工廠包括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的第17類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第18類化學材料製造業、第19類化學製品製造業,於工廠(變更)登記時應檢附製造流程圖,且於核准工廠登記前,由經發局邀集消防、環保、建管、勞檢及工業區服務中心等單位會勘。
依經濟部估計,門檻調整後受惠的工廠約2萬9000家;但已經核准登記的小規模工廠,業者得自由選擇,是否繼續保留工廠登記,不願意者可向工廠所在地地方政府申請廢止登記。
申請戶籍謄本 超商試辦3個月
內政部12月24日表示,即日起將在便利超商試營運「戶籍謄本申請送件」、「國民年金繳費證明列印」及「健保繳費證明列印」等3項服務3個月,除「健保繳費證明列印」提供服務時間為每日8至24時,其餘2項服務提供時間為全天24小時。
內政部表示,繼今年7月在便利超商提供「地政電子謄本下載列印」服務後,即日起將再推出上述3項服務。
以往申請戶籍謄本必須到戶政事務所申請,現在持自然人憑證至便利超商即可作「戶籍謄本申請送件」,申請並繳費完畢後,即可等候戶政事務所將您申請的紙本戶籍謄本寄達。本項服務採「使用者付費」原則,申請民眾必須自行支付戶籍謄本規費每張15元、寄送之郵資及代收手續費用每筆交易13元等。
內政部說,為方便民眾取得國民年金保險繳費證明,或健保繳費證明用於個人綜合所得稅列舉申報扣除,勞保局「國民年金繳費證明列印」服務提供自然人憑證持卡人列印本人前一年度繳費之繳納證明。中央健康保險局「健保繳費證明列印」服務提供被保險人持自然人憑證列印本人與其眷屬前一年度之繳費證明。
目前可辦理的超商主要為統一超商(ibon)、全家(FamiPort)門市。
大陸降五大類進口關稅 元旦起實施
大陸財政部12月17日宣布從明年元旦起,調降五大類產品的進口關稅,並強調將在ECFA協議下,繼續對台灣部分產品實行零關稅,希望藉此達到增加進口促進消費的目的,呼應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 強調的增強消費需求。
根據財政部的聲明,2013年實行低於最惠國稅率的暫定稅率進口產品達到784項,比2012年增加47項。其中新增與進一步調降稅率的產品包含調味品、特殊配方嬰兒奶粉、心臟起搏器等生活醫療產品;汽車生產線機械人、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螢幕、鋰電池、戰略性 新產業發展所需要的設備、零部件、原材料等。
除了降低部分產品的進口關稅,大陸財政部也將對部分國家或地區實行14種協定稅率,其中將針對原產於台灣的614個稅目產品,實施 ECFA貨物貿易早收清單的協定稅率。另對於香港與澳門的3,000多項 稅目產品則實施零關稅。
雖大陸官方近年來積極要轉型為內需推動型的經濟發展,但進口成長卻明顯下滑,今年1~11月的進口年增率只有4.1%,被視為內需疲弱的徵兆。
補充保費元月上路 六項所得就源扣繳
二代健保1月1日就要上路,健保費除了現行的「一般保費」,還要再加上費率為2%的「補充保費」,要注意的是,如果遲繳或未繳,最高將被處罰補充保費的3倍罰金。
補充保費的計費項目共有六項,包括累積高於4個月投保金額的獎金、兼職所得、執行業務收入、股利所得、利息,以及公司機關向個人租屋的租金收入等6項;除了獎金外,其餘5項補充保費下限為5000元(含五千元)、上限為1000萬元(含一千萬元),另外,18歲以下、中低收入戶及經濟困難者的補充保費扣繳下限,則提高至基本工資。
補充保費主要會採「就源扣繳」。亦即由給付民眾6項補充費所得的單位,在給付時,就按補充保費2%費率先扣取補充保費後,再向健保局繳納,扣費作業多由付錢的單位扣繳,民眾多不用自己處理。
但亦有例外,例如利息未超過2萬元時,銀行不會先代扣;此外,股票股利的補充保費遇現金股利不夠扣時,或是只有配股,沒有配現金股利,由於沒有現金可扣,到年底時,健保局會另外開繳費單寄給民眾去繳納。
二代健保不僅民眾要扣取補充保費,雇主也要加收補充保費,費率亦為2%,即雇主每個月付給員工的總薪水,扣除員工的總月薪投保金額後的餘額乘以2%,即為雇主須付的補充保費。
補充保費如何繳交相當複雜不易搞懂,但民眾若當月漏繳或未繳補充保費,則要注意會被處罰。健保局指出,未繳保費者,限期下月補繳並寬限15天,超過期限1天罰收補充保費金額的0.1%滯納金,滯納金最高可累計到保費15%;健保局也會再行文要求限期半個月內補繳,若再逾期未繳,則將開罰最高可達補充保費3倍罰金。
停發扣繳憑單 102年2月試辦
財政部長張盛和再提行政簡化措施。財政部將自102年2月起,試辦停發薪資、股利等扣繳憑單,前提是扣繳義務人必須先徵得納稅義務人同意。財政部102年檢討試辦結果,103年全面推動。
張盛和說,在國稅局推出稅額試算服務後,目前已有35%,約200多萬人使用網路申報綜合所得稅,已不需要扣繳憑單。扣繳義務人若在徵得納稅人的同意之後,不用寄發扣繳憑單,不僅可以省紙、節省郵資,還有利促進大家使用網路報稅。
他指出,企業以掛號寄出扣繳憑單,以郵資、印刷、紙張、人事成本等概估,每封扣繳憑單就需花費10餘、20餘元,一旦不用寄發,對扣繳義務人來說,將可節省不少成本。
雇主102年1月將先徵詢員工意願是否要扣繳憑單,不需要的納稅人,2月就可以不用寄發。由於在試辦階段,財政部不設限,能徵詢多少就多少,102年將檢討試辦結果,為103年全面啟動做好準備。
國內現行須寄送扣繳憑單的營利事業,數量約70餘萬家,加上政府機關、扣繳單位如銀行等,大約在70至80萬家以上。適用者包括發股利、發利息、發薪資的單位,而所有發出的扣繳憑單中,發放股利、利息者約占65%,薪資所得約占2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