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市場掃描

2013-03-05


API:一月份美國石油需求創18年同期新低


美國石油協會(API)2月21日發佈月報指出,1月份衡量美國國內石油(原油與成品油)需求的石油交貨量下滑至低於日均1,800萬桶,此較前月以及去年同期分別減少2.4%與1.7%,並創下自1995年以來的18年同期新低水準。1月份汽油日均交貨量為840萬桶,較前月下滑2.3%,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4%;蒸餾油日均交貨量則是年減6%至低於360萬桶,較前月則增加0.3%。

1月份美國原油日均產量達到700萬桶以上,創下21年的同期新高,較前月以及去年同期分別增加0.6%與14.3%,並且經連續16個月產量均較上年同期增長。其中,美國本土48州的原油日產量年增88.2萬桶或15.9%至640萬桶,創下26年新高;反觀阿拉斯加原油日產量則是創下36年新低至58.7萬桶,較前月以及去年同期分別下滑0.8%與1%。

1月份美國整體石油進口則是創下自2000年以來的13年新低,平均每日接近1,040萬桶,較上年同期減少59.2萬桶或5.4%。其中,原油進口年減28.4萬桶或3.3%至830萬桶,同樣為13年新低;油品進口年減13%至210萬桶更是創下14年來的同期新低,但較前月增加3.6%。

 

總體經濟疲弱 IEA下調石油需求預估


國際能源署(IEA)2月13日報告表示,2月初原油期貨價格創下9個月新高,主要由於美國與中國大陸經濟情況出現改善的訊號、金融市場表現較佳,以及北半球較為寒冷的天氣帶動需求等因素的影響。不過,國際貨幣基金(IMF)上月甫將全球的經濟成長預估自3.6%下調至3.5%,在全球總體經濟情勢仍較為疲弱的情況下,預估2013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將年增84萬桶或0.9%至9,070萬桶,此較上月報告的預估下調了9萬桶。

1月份,全球石油日供應量減少30萬桶至9,080萬桶。其中,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原油日供應量降至12個月新低的3,034萬桶,較前月減少10萬桶;其中沙國與科威特產量增加,伊朗與利比亞等產量則是減少。非OPEC國家的原油日產量則較前月減少19萬桶至5,420萬桶,但預計今年首季的日產量可望年增75萬桶,2013年非OPEC國家的原油日產量預估將年增100萬桶至5,440萬桶。經合組織(OECD)國家去年12月商業原油庫存減少2,200萬桶至26.88億桶,減幅低於歷年同期的平均水準。

 

加拿大批准埃克森美孚26億美元收購Celtic


路透社2月21日報導,Celtic Exploration公司稱加拿大政府已同意埃克森美孚對它的收購,為這宗26.4億美元的交易鋪平了道路。

Celtic Exploration在聲明中說,加拿大貿易部長根據《投資加拿大法》批准了該項交易,已經無需進一步的監管批准。

去年十月,埃克森美孚加拿大分公司同意26億加元(26.4億美元)收購Celtic Exploration,以便擴大在加拿大頁岩油氣資源最富前景的西加拿大的存在。

 

BP墨西哥灣產量去年下降1/3 殼牌重獲第一


MarketWatch 2月6日報導,2008年英國石油公司(BP)取代殼牌成為墨西哥灣量最大的石油公司,2012年BP在美國墨西哥灣的產量因設備大修和資產出售下降1/3,荷蘭皇家殼牌公司轉而成為該地區量最大的石油公司。這一轉變凸顯了2010年漏油事故的餘波揮之不去,該事故導致BP深度重組和出售大量資產。

2012年BP在墨西哥灣的產量為18萬桶/日,同比下降近1/3。殼牌產量19.1萬桶/日,下降4%。自2010年以來BP共出售資產380億美元,其中墨西哥灣56億,以支付漏油事件的善後費用。2012年BP在墨西哥灣剝離的資產大約相當於石油量日減4.6萬桶,因此今年產量水平不太可能大增。

墨西哥灣石油產量占全美國一半,BP長期以來都是該地區最成功的鑽探公司之一。即便BP在全球拋售資產,該地區仍是BP的主要全球目標:今後十年公司每年將在此投資40億美元,維持該地區最大投資者和承租者的地位。今後幾年BP很可能重新成為墨西哥灣量最大的石油公司。在油田面積、開採活動和投資方面,BP的規模都是最大的。

 

殼牌最大潤滑脂廠 珠海投產


全球石油巨頭荷蘭皇家殼牌在大陸投資建造的潤滑脂廠日前投產,成為該公司旗下最大的潤滑脂產線,以滿足大陸市場快速增長的需求,並瞄準高鐵、航空、賽車等產業。

殼牌表示,新的潤滑脂工廠位於廣東珠海,年廠量約為3萬噸,未來將擴產到4萬噸的規模。殼牌中國集團主席Huibert Vigeveno表示,在大陸建造公司旗下最大的潤滑脂工廠是為了更貼近大陸消費者,而大陸對於潤滑脂在內的各種潤滑劑需求一直快速增長。

潤滑脂與潤滑油不同,前者含有特殊的增稠劑,可以長時間停留在 軸承與連接部位,目前全球潤滑脂的年消耗量每年超過100萬噸,其中60%用於工業生產,另外40%用於交通產業,包含高鐵、賽車等。

大陸近年來積極建造高鐵,對於潤滑劑生產商來說充滿巨大商機。根據統計,到2012年底為止大陸高鐵的營運里程達到9,356公里,位居世界第一,而目前正在興建的高鐵客運與城際軌道長度超過1.7萬公里。

 

陸企接手巴基斯坦戰略油港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巴基斯坦政府於1月30日同意將具有運輸石油戰略地位的瓜達爾港(Gwadar)營運控制權,移交給中國海外集團。

取得瓜達爾港營運權對中國具有重大價值。屆時,中國可利用在瓜達爾港的影響力,鋪設中東輸往中國西部的石油管道。雖然這是一項商業交易,但這一交易必定會受到美國和印度的密切關注。因為,中國在南亞港口的任何利益擴張,都可能加強印度對受到中國「圍堵」的擔心。

據報導,瓜達爾港目前是由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Singapore's P SA International)營運,雖然該港位置重要,但經營狀況一直不理想。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資訊顯示,去年11月以來,沒有一艘商船光顧瓜達爾港。在過去7年,瓜達爾港大部分時間都處於閒置狀態。

也因此,巴基斯坦政府決定將這一港口的營運控制權交由中國公司。據悉,中國海外集團將在興建港口的2.5億美元的初步費用當中,提供75%的資金。

瓜達爾港為深水港,西接伊朗邊境,北邊可直通阿富汗、中亞臨接新疆,距中東石油必經之路荷姆茲海峽僅400公里。中東海灣地區每年有7.5億噸以上運往世界各地的中東石油須經過荷姆茲海峽出口,具重要戰略地位。

 

陸搶石油 殺進世界火藥庫


根據國際能源組織(IEA)預測,到2020年,世界對石油依存度最高的國家即為中國;這使得中國不惜戰火風險,也要插手在巴基斯坦、伊拉克、阿爾及利亞等世界火藥庫的能源業務。

2003年開始,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先後在蘇丹、委內瑞拉、伊拉克、伊朗和緬甸投資,近年來進一步拓展到阿爾及利亞、埃及和伊朗等地。雖然有不少專家倡議,中東地區戰火頻傳,建議中國石油布局應分散風險,將石油業務重心從中東移開,但礙於油源多在中東,中國仍舊搶進伊拉克油田。

但根據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分析,未來中國在採購石油的風險上,將越來越大。一是伊拉克國內政局不穩定因素的長期存在,巴以衝突和緊張局勢,西方列強對中東地區的插手和干預等,都將使整個中東地區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二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崛起,促使全球能源供給進一步緊張。

 

俄油邀中國三大石油公司開發俄大陸棚


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正考慮邀請中國石油集團、中石化與中海油開發俄羅斯大陸棚。俄油指出,與中國油企雙方決定,就共同開發大陸棚的前景方向設立若干工作組。

俄油主席謝欽2月18日在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時,與中國石油企業的負責人會晤。雙方討論了對中國供煤市場的發展前景,以及為石油加工領域合作創造互利條件的問題。此外,俄油與中石油的高層還研究了雙方聯合實施俄羅斯大陸棚勘探與開採項目的問題,並就合作問題簽署了若干文件。中石油還就俄油參與其他項目提出了建議。

此外,謝欽和中石化公司高層會晤,討論一系列有關可能在俄羅斯大陸棚合作的問題,以及在石油加工領域合作的前景問題。而謝欽與中海油董事長王宜林的會談,討論了中方參與開發俄境內海上油氣田的可能性。

 

新焦點攜手嘉實多 搶陸換油商機


新焦點拓展大陸汽車售後服務商機再下一城,與知名機油品牌嘉實多合作,雙方將在新焦點部分門市內,合作打造「嘉實多」 品牌換油專區。

新焦點表示,根據協議,新焦點與嘉實多雙方將在上海新焦點若干門市內,共同設立嘉實多品牌換油專區。上海新焦點計畫初期將其所有的華南地區據點,及新焦點-大潤發門市,用於與嘉實多的合作, 或者將其3成的門市(總數超過100家)用於與嘉實多合作。

嘉實多將向新焦點門市提供機油槍及換油設備、行銷協助,並向上海新焦點的客戶提供最實惠的價格。

此外,上海新焦點亦承諾,將相關門市機油零售面積的7成以上用 於銷售嘉實多機油。新焦點預期,與嘉實多的合作,將會逐漸拓展至新焦點及其附屬公司的更多據點。

新焦點董事認為,與嘉實多的合作將提升企業形象,減少門市開設初期的費用支出,為新焦點的營收獲利帶來貢獻。

新焦點是香港上市公司,在台發行存託憑證,主要業務為兩岸汽車百貨、美容精洗、保修與零配件代工等。

 

止血 富豪汽車裁員減支


瑞典汽車製造商富豪汽車公司(Volvo Car Corp.)2月20日表示,為了在歐洲汽車業萎靡不振的狀況下避免虧損,將在年底前裁減約1000人和減少15億瑞典克朗成本來擴大刪減開支的措施。

富豪汽車今年稍早曾指出,在2012年全球汽車銷售下滑6%至42萬2000輛左右之後,可能需要減少逾10億克朗來扭轉虧損的局面。

根據瑞典電視台SVT在官網上發布的訪問,富豪汽車執行長塞繆爾森表示:「還是要依現實情況進行調整。我們之前已針對藍領階級員工進行裁員,現在換白領階級了。」富豪汽車去年裁減約1100名員工,大多是派遣和工廠員工。

 

德國福斯汽車去年經營利潤符預期


德國福斯汽車去年淨利達到217億歐元,成長41%,主要是汽車銷售量成長帶動。期間經營利潤成長2.1%,成為115億歐元,符合市場預期。

福斯集團去年全球售出930萬輛汽車,成長12.2%,乃是首次突破900萬輛。集團預期今年營業額將會超越去年, 但經營利潤與去年相近,因為歐洲汽車市場疲弱,將影響利潤。

 

ARTC整車電磁相容研測平台 正式啟用


國內車輛產業再添新技術,經濟部長施顏祥於元月22日宣佈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廠區內啟用整車電磁相容研測平台(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簡稱EMC)。此平台符合各國法規標準的研測服務,提供從零組件、系統、整車,到大型巴士等級的電磁相容研發、檢測、偵錯、改良等。EMC實驗室擁有眾多國際單位認可,具有協助國內業者打入國際Tier1供應鏈與車廠的驗證能量,啟用後將可成為車輛與ICT產業開創新興藍海市場的最佳夥伴。

隨著車用電子化配備日益增多,像是GPS導航、行車記錄器、車上影音娛樂..等,再加上近幾年智慧電動車的快速發展,各項電子產品運作時所產生的電磁干擾、高功率動力模組的低頻電磁效應等,都將影響車輛各系統的功能運作。若汽車未通過完善的電磁相容防護的設計,小則造成音響受干擾、儀表閃爍,雨刷啟動異常等短暫失常問題,嚴重時更導致引擎突然熄火或是煞車功能失效或暴衝等危險。

因此近年來車輛的EMC測試需求大幅提升,成為車輛安全設計的重要項目之一,各國皆致力於產品驗證之研究,唯有完善的電磁相容規範要求才能捍衛用車安全,提升國人車輛安全品質。

 

安倍訪美 汽車業關切日圓貶值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月21日展開訪美行程,美國次大車廠福特汽車力促總統歐巴馬施壓日相安倍晉三,要日本開放汽車市場,並避免摜壓日圓匯率,藉此取得出口競爭優勢。

據彭博報導,福特汽車(Ford Motor)美國地區總裁辛里希斯(Joe Hinrichs)2月21日在俄亥俄州的一家引擎工廠指出,日本去年汽車銷售,進口貨所占比重不到4%。

總部位在密西根州迪爾伯恩(Dearborn)的福特也關切日圓貶值問題。安倍去年12月26日就任日相以來,日圓兌美元迄今貶值近8%。

辛里希斯向這座引擎工廠的工人指出:「我們希望美國政府能夠傳達一項更為明確的訊息,那就是未來有關日本的貿易政策必須確保公平競爭,不至犧牲美國工人的權益。」福特計劃在2014年底以前投資近2億美元,新徵450名工人。

福特現正擴大亞洲產出,並著重投資中國大陸。福特在2015年前將耗資逾49億美元在大陸推出15款全新車款,藉此與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與福斯汽車(Volkswagen AG)在大陸市場一拚高下。


歐盟換新環保冷媒 恐有自燃疑慮


響應環保潮流,歐盟規定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汽車所使用的舊式R134A冷媒,將在2014年起禁止使用,強制規定新車都要用新型環保冷媒。

但在去年8月德國一家車廠測試後意外發現,這種新型環保冷媒與發熱的引擎接觸後,竟然冒出火花,還產生有毒氣體,在碰撞測試中,車子也極易起火相當危險,對此指控,新型冷媒研發商雖然強力否認,但針對此項說法並未提出任何說明。

德國環保署也呼籲歐盟讓步,延後強制更換時間。但在意外消息一出來,已接連有知名車廠宣布拒用,德國環保署也表示,要找到替代冷媒並不容易,希望歐盟讓步延後強制更換時間,對此消息台灣車商回應表示,不清楚國外冷媒爭議,但耗材零件一定會符合當地法規使用。

 

克萊斯勒宣佈將在全球召回37萬輛問題車


美國汽車製造商克萊斯勒公司2月14日宣佈將在全球召回370,297輛皮卡(Pickup Truck)和運動型多功能車(SUV)。

克萊斯勒公司當天在官方網站上發表聲明說:後車軸可能出現意外鎖死現象,從而導致車輛失控。克萊斯勒汽車經銷商在召回汽車後將為車主免費安裝一個部件消除隱患。

本次召回預計從2013年3月份開始:車款涵蓋2009年款道奇拓遠者、克萊斯勒Aspen運動型多功能車,2009年至2011年款道奇“達科他”皮卡和2009年至2012年款道奇公羊1500皮卡。

所謂皮卡,又稱農夫車或貨卡車。通常指有開放式載貨區的輕型卡車。按照出產地,皮卡可以分為美系和日系兩大類。美系皮卡普遍動力強勁、高大威猛,但油耗較大;日系皮卡車身較小,油耗較低,比較經濟適用。

 

2012年豐田重奪全球最大車廠寶座


報導指出,日本汽車製造商在2012這年一掃日本311強震、泰國洪水陰霾,交出亮眼的成績單,豐田(Toyota Motor)、日產(Nissan)這兩大車廠不但創下業績歷史高點。而豐田汽車去年更是以975萬輛汽車的銷售佳績打敗美國通用汽車(GM)及福斯汽車(Volkswagen),在失去全球汽車銷售冠軍龍頭寶座後的一年,重新奪回全球最大車廠地位。

 

Lexus Safety Research自動駕駛登場


2013美國消費性電子展上,Toyota推出自行研發的Active-safety Technology主動式安全科技,秀出與自動駕駛相關的技術成果。

Lexus Safety Research Vehicle自動駕駛車,是以Integrated Safety Management Concept整合車安全管理概念共分為停車、主動安全、主動撞擊安全防護、被動安全與緊急反應等五個項目。

Lexus Safety Research Vehicle自動駕駛車之所以能自動駕駛,是藉由車輛搭載多組感測器、GPS、3D立體攝影機、雷達以及雷射掃描器等配備,其中所配置3D立體攝影機能偵測150公尺外的物體、車輛、道路環境、交通號誌等,而雷射掃描器則是針對車輛周圍70公尺進行偵測,藉此得知車輛周圍任何狀況,當遇上突發狀況得以隨即進行反應。

Toyota表示,Lexus Safety Research Vehicle自動駕駛車以Integrated Safety Management Concept整合車安全管理概念為出發點,目的並非是取代駕駛者,而是藉由車輛所搭載的配備作為安全輔助,將行車安全提昇至更高層面。因此,如當仰賴系統進行駕駛時,其系統穩定度與發生故障時是否能及時恢復成手動模式,皆有待長時間測試及考驗。

 

三大汽車業者聯手,電池電動車量產有望!


福特與戴姆勒(Daimler AG)、雷諾日產聯盟(Renault-Nissan)簽署協議,將持有等同股份於新型態燃料電池研發計畫上,聯合發展燃料電池技術,加速研發全球第1款能夠量產的FCEV燃料電池電動車(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問世。

福特說,FCEV藉由氫氧間的化學反應產生電力,車輛運作時,除了產生水蒸氣與熱能外,不會產生任何的二氧化碳。

福特汽車全球產品開發集團主管表示,此次橫跨三大洲的合作,將有助於確定規格及零組件標準,加速技術推向市場,為客戶提供更實惠的產品。

 

確定在台設廠!Volkswagen預估2015年正式投產


太古標達汽車黃鎮書總經理於2月7日正式公佈Volkswagen啟動來台投資設廠計畫。

太古標達表示,Volkswagen重新啟動來台投資設廠計畫,且為表重視,特地由Volkswagen集團董事會高層與大中華暨東盟營運總裁蘇偉銘親自來台,首先面見行政院政務委員楊秋興、經濟部次長杜紫軍及工業局長沈榮津,表達確定來台灣設廠的意願,並提出所需的關稅、土地等優惠資源。

會面內容,太古標達表示,在全球佈局的策略之下,Volkswagen集團審慎考慮將台灣視為亞州地區特別車款生產基地,目前設廠地點尚未確定,目標選擇為新北市、台南與高雄等地;若一切順利進行,預估最快兩年內可確定並進行投產計畫,出其生產目標為2萬輛,並以10萬輛生產規模為目標;以此生產規模,預估初期可增加500個工作機會,未來則依生產規模陸續增加。

 

VWCV Caddy Maxi IPC加入北市無障礙計程車隊營運


2月5日,台北市政府與交通部率先以10輛福斯商旅(Volkswagen Commercial Vehicles、VWCV)Caddy IPC所組成的無障礙計程車隊,向台北市民推薦最新的無障礙交通工具。

台北市政府對於身障朋友的通勤需求不斷努力,至今已有超過1,500輛的低底盤公車、以及230輛的復康巴士可供便利搭乘,但卻有班次、時間上的限制。時間彈性極佳、隨招隨停的傳統計程車,也需要人先上車後,再請運將折疊輪椅收納於後車廂,對運將與乘客而言不免耗時費力。

福斯商旅(Volkswagen Commercial Vehicles、VWCV)Caddy IPCCaddy Maxi IPC同時擁有直接承載輪椅的寬敞空間及機能,與24小時隨CALL隨到兩大便利性,乘客可由車輛尾門透過斜板上車,再經安全裝置固定座位,安穩舒適的乘車。

車資部份,無障礙計程車隊維持與北市一般計程車相同的收費標準,而福斯商旅(Volkswagen Commercial Vehicles、VWCV)Caddy Maxi IPC無障礙計程車更能使用悠遊卡支付車資,100元以上即可補助32元,這些補助的車資,則是由台北市政府爭取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