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時間: 2014-01-05 15:10:33

201401市場掃描

 


經濟成長給力! OPEC:明年毋須減產 原油不會供過於求


OPEC( 石油輸出國組織)3 個最重要會員國部長認為,雖然美國原油產量增加且伊朗等國提高輸出,明年全球原油供應也不會過剩,且 6 個月內原油市場都將維持穩定。

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與科威特 3 國石油部長,在結束阿拉伯石油出口會議後表示,2014 年毋須減產,因需求增加足以吸收新增的原油供應。

最新公布的美國第 3 季經濟增速優於預期,推升西德州原油價格 12 月 20 日來到 2個月高點;紐約二月期油上漲 28 美分,至每桶 99.32 美元。

沙國石油部長 Ali al-Naimi 表示,最近西德州原油價格飆至近 100 美元,正因市場恐慌石油供應將出現短缺。

本月初 OPEC 上次會議中決議,市場狀況均衡,因此維持每日 3000 萬桶產量不變。

 

巴西 Carioca 油田可採儲量約 4.59 億桶油當量


路透社報導, 由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 領銜的國際石油團隊證實在巴西外海桑托斯盆地的卡里奧卡(Carioca) 深海鹽下層油田發現高質量石油,估計可開採儲量達到約 4.59 億桶油當量。

在呈交給巴西國家石油局(ANP) 的報告當中,巴西國油表示計劃將該區重新命名為「Lapa」,並會在 180 天內提交開發計劃以取得開發許可。該團隊成員還包括英國天然氣公司 (BG Group Plc)、中石化 (Sinopec) 以及萊普索爾(Repsol SA) 巴西公司。

巴西原油產量迅速增長,主要得益於其東南部遠海水域鹽下層油田的發現與開發, 據專家估計,該處石油儲量可能高達 700 億桶。除了深海鹽下油藏之外,巴西也積極開發陸上的頁岩油潛力。巴西 11 月 28 日宣佈對其 240 個油氣探勘區塊進行招標,並希望藉此加快頁岩油與頁岩氣的開發。巴西陸上的油氣儲藏潛力仍未被完全發現,該國油田的開發以及生產主要均在海上。

 

終結 75 年壟斷墨西哥開放油、氣開採


墨西哥總統貝尼亞尼耶多 12 月 20 日簽署一項開放外資參與石油、天然氣開採的法案, 結束墨國政府壟斷能源產業長達75 年的局面。

墨西哥國營石油公司因沒有能力增加投資,導致墨國石油產量由 2004 年的每日 340萬桶,降為目前 250 萬桶,國內消耗的汽油半數仰賴進口。部分專家則指出,在墨國石油產量逐年遞減,淺水區油井逐漸枯竭局面下,如果墨國遲遲未能通過新法案,至 2020 年可能淪為石油淨進口國。

貝尼亞尼耶多政府希望吸引外資與國內的民間資金投入能源業,以共享利潤及生產的合約吸引投資,來提高油、氣產量及提煉產能,同時加強探勘、開採頁岩天然氣與深海油藏。另外,此項改革能使墨國天然氣與電力價格降低;並藉由強有力石化產業,生產更多價格合理肥料,而使糧食產量提高。

貝尼亞尼耶多是墨國五十多年來,第一位提議修改憲法中有關石油條文並如願以償的總統。

 

摩根史坦利計劃出售石油碼頭業務


華爾街巨頭決意退出大宗商品的行為持續。《路透》消息指,摩根史坦利也正式決定出售其控股的美國石油碼頭和運輸業公司TransMontaigne,其中包括在業主有限合夥企 業 (MLP)TransMontaigne Partners LP 中的普通合夥人權益;亦有消息人士稱此次出售還包括MLP 意外的少部份資產。

摩根史坦利這次出售似乎是解散其巨大能源貿易集團決定性的第一步。此前一年時間裡,摩根史坦利未能順利找到打包收購整個能源業務的買家。

 

天然氣將取代煤炭 成第二大常用能源?


全 球 最 大 油 氣 業 者 埃 克 森 美 孚(ExxonMobil) 預估,因天然氣對環境污染較小,將在 2025 年取代煤炭成為全球第二大能源來源,重要性僅次於石油。

埃克森美孚 12 月 12 日公佈能源展望年度報告,預估 2025 年時,天然氣將躋身第二大常用能源。到 2040 年時,天然氣用量將增加 65%,煤炭則不超過現今用量。

埃克森美孚策略計畫部門副總裁 BillColton 指出,天然氣的供需都出現革命:技術進展使得以往無法開採的岩層,如今也能開挖出天然氣;民眾重視環保,讓煤炭之外的替代選擇更受歡迎。

用天然氣發電,製造出的二氧化碳僅有煤炭一半,也能避免燃煤帶來的空氣汙染。美國頁岩革命也帶動天然氣價格大減,埃克森美孚預估 2030 年時,天然氣將成美國電廠最便宜的發電燃料。

 

巴克萊:美國東北頁岩氣產量將持續攀升


巴克萊銀行(Barclays) 報告預估,位於美國東北的最大頁岩氣產地馬賽勒斯與尤蒂卡頁岩(Marcellus/Utica),2014 年產量或可望再增加每日 33 億立方英呎。報告指出,僅在 11 月份,天然氣管道輸送自馬賽勒斯與尤蒂卡的頁岩氣產量就分別增加了每日 6.2 億立方英呎與 3 億立方英呎。

美國能源部報告預估,12 月份, 馬賽勒斯頁岩的天然氣日產量可望創新高超過130 億立方英呎,將佔到美國天然氣總產量的 18%。除了頁岩氣的增長迅速之外,頁岩油的產量增長也同樣驚人, 並帶動上月美國原油日均產量創下 25 年新高達到 800 萬桶, 僅最大原油產地德州的日產量就已經超過了部分的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成員國。

 

借鑑美國 俄羅斯將積極開發頁岩油資源


俄羅斯國有石油巨頭俄羅斯石油公司(OAO Rosneft) 總 裁 謝 欽 (Igor Sechin) 表示,將積極開發俄國西部薩馬拉州的頁岩油資源,大有借鑑美國頁岩革命之意。謝欽與挪威國油 (Statoil) 執行長 Helge Lund 簽署協議, 將合資探勘薩馬拉州Domanik 頁岩的商業生產潛力。根據美國能源部的最新報告,俄羅斯頁岩油的可採儲量在全球居冠, 達 750 億桶。

俄羅斯天然氣儲量及產量在全球居冠, 原油日產量也穩定在千萬桶以上,高於受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規範的沙烏地阿拉伯, 連續多年位居全球最大的石油與天然氣生產國地位。

 

加拿大擴邊界爭北極普京下令增兵保護油氣利益


加拿大總理哈珀自 2006 年上台以來,一直主張宣示擁有北極主權。外長貝爾德日前宣布,政府已向聯合國提交申請,尋求大幅擴大大西洋邊界,期望最終能擁有北冰洋和北極的主權。俄羅斯總統普京出席國防部會議時,隨即下令俄軍方加強在北極興建基建設施及部署軍力。這反映俄方銳意保護在北極區的石油和天然氣利益。

香港《文匯報》消息,加國政府在東部和北部海床進行長達 10 年考察,以蒐集支持主權申請的證據,最終於 12 月 6 日向聯合國大陸棚界限委員會提交申請,當中主要著重大西洋大陸棚的邊界,並涵蓋北冰洋大陸棚界限的初步資料。

貝爾德表示,預計未來數月或數年內完成北冰洋大陸棚邊界的正式報告,將加國擁有北極的內容納入其中。他指有關報告是具有歷史意義的里程碑,表示大陸棚邊界得到國際認可,對加國將來發展離岸資源很重要。天然資源部長奧利弗表示,擴大北極邊界與加國長期經濟繁榮攸關。

 

阿拉斯加本財政年度原油日產量估年減 4%


美國阿拉斯加州在其年度報告中表示, 截至今年 6 月止的上個財政年度, 該州石油產量年減 8.3%,並預計本財年將繼續減少 4%,未來兩年也將持續減少 2%。州財政委員 Angela Rodell 表示, 阿拉斯加石油產量減少主要因為北坡油田產量下滑、夏季有更多的生產設備進行維護, 以及有更多的天然氣凝析液用於油田本身提高原油採收率技術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 的影響。

石油分析師Ed King 則表示,上個財年北坡油田的平均日產量為 531,600 桶,本財年的日均產量則預估將為 508,200 桶,低於去年所預估的 526,000 桶。阿拉斯加的財政收入有 85% 仰賴石油,石油產量減少預估令其本財年的油氣收入較上年度的 63.5 億美元下滑至 43.5 億美元,下個財政年度並預估將續減至 39.3 億美元。

 

BP 領銜投資 450 億美元建歐洲天然氣管道運輸計畫


路透社報導,以英國石油公司(BP) 為首的數家公司已經簽署 450 億美元協議,將擴建亞塞拜然裏海Shah Deniz 油氣田,並通過管道經由土耳其、希臘和阿爾巴尼亞將天然氣輸送至義大利。

該油氣田的天然氣儲量預計為 1.2 兆立方公尺,產量有望年增長 160 億立方米,能夠使歐洲降低對俄羅斯的依賴。該計畫也存在連接中東地區的主要天然氣供應國之可能。參與該計畫之其它公司包括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O) 和道達爾石油公司(TOT)。英國石油兩天來已經公佈了兩項主要交易,此外該公司還簽署了 160 億美元投資阿曼的協議。

 

埃克森美孚敦促美國放開石油出口限制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最大石油生產商埃克森美孚敦促美國取消對出口國內石油的限制,這一限制始於 1973 年阿拉伯石油禁運期間。

埃克森美孚預計,未來數十年美國等地將有充裕的石油供應,全球對石油的需求也將增長。

埃克森美孚負責公關和政府事務的副總裁Ken Cohen 稱:“我們並不處於匱乏時代, 我們目前供應充沛,我們需要重新考慮官方規定。”

埃克森美孚預計,2015 年前, 能源公司僅從北美密集岩層開採的石油,就將超過OPEC 除去沙烏地阿拉伯以外成員國的當前量。公司稱,全球能源公司 2040 年前將開採更多石油,而近三分之二的地球石油儲備仍有待開發。

 

道達爾工人罷工影響歐洲苯乙烯市場供給


據普氏能源資訊報導,截至 12 月 20 日為止,全球石化巨頭道達爾公司與法國總工會CGT 並未就工人薪資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工人勞動報酬問題於 12 月 13 日正式被提到桌面上進行談判,然多天過去依舊杳無音訊。為此,道達爾煉油廠工人進行了為期4 天的大罷工。普氏能源分析師表示,這將嚴重影響歐洲苯乙烯和MX ( 混二甲苯) 的市場供給。

CGT 工會代表稱, 目前 Gonfreville 煉油廠 80% 的工人已加入罷工隊伍行列。 這對該廠的裝置開工率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且附近其他煉油廠也相繼宣佈暫時停產的消息。因道達爾法國Gonfreville 煉油廠掌控著歐洲 10% 苯乙烯和 15%MX 的產出份額,預計此次工人罷工會對整個歐洲市場苯乙烯及MX 供給造成重大影響。

 

中國首次鑽獲可燃冰 將大規模開發取代石油


中國國土資源部表示,2013 年 6 月至 9 月,在廣東沿海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首次鑽獲高純度「可燃冰」,相當於 1,000 至 1,500 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儲量。

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稱,可燃冰有望接棒石油等傳統能源, 中國商業開發或在2030 年。

作為接替能源,「可燃冰」在全球資源儲量非常豐富,相當現在全球已經探明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常規化石能源碳總量的2 倍。

 

陸能源政策轉彎  3 桶油大買油氣


大陸能源政策再度轉向。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 3 巨頭先前追逐頁岩氣等新興能源後,現階段又回頭關注起傳統石油和天然氣,大手筆收購海外傳統油氣資產。這意味著近期最夯的頁岩氣,並不符合大陸短期上的迫切需求。

《華爾街日報》報導,大陸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3 桶油」,一反先前對非傳統能源資產( 如頁岩氣和油砂) 的熱衷,2013 年迄今花費 320 億美元,收購海外傳統油氣資產。

國際諮詢機構 Dealogic 的數據指出,2008 年以來,大陸投入超過 440 億美元收購美國和加拿大的油氣資源,特別是頁岩氣和油砂。

不過,今年大陸「3 桶油」的收購重點放在南美、非洲和中東的傳統油氣資產。中石油的動作最積極,該公司今年迄今已斥資190 億美元收購海外資源,是 2012 年 56 億美元的 3 倍多。

 

東風雷諾 78 億「聯姻」年產 15 萬汽車


中國第二大汽車生產商東風汽車集團宣佈,公司已獲得中國發改委批准,與法國雷諾汽車公司通過聯合重組的方式組建合資公司。這家合資公司投資總額為 77.56 億元人民幣,預計年產 15 萬輛多用途乘用車和配套發動機。

根據中國發改委批覆,雙方將對現有的三江雷諾汽車有限公司進行重組。此前,東風汽車公司與中國航天三江集團公司已於2012 年 11 月 6 日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三江向東風公司轉讓所持有三江雷諾全部 55% 的股權。

經過工商變更程序,三江雷諾汽車有限公司變更為東風雷諾汽車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 1.112 億美元。東風公司持有東風雷諾55% 的股權,雷諾持有 45% 的股權,作為雙方組建合資公司的過渡形態。而按照約定,雙方將對東風雷諾汽車有限公司增資,以最終形成各佔 50% 股權比例的合資公司。

 

搶市場!外國汽車廠大比拼


外國汽車製造商近三年曾持續從中國競爭對手奪下市場占有率,如今他們的槍口開始轉向彼此,外資車商決戰中國市場的重頭戲跟著登場。

華爾街日報報導,福特汽車、福斯汽車(VW) 和現代汽車因為能迅速迎合消費者對休旅車與特定需求的偏愛,今年在中國汽車市場的佔有率都可望顯著提升。

然而,他們的市場版圖擴大,至少有一部分是建立在其他外資汽車製造商的損失之上。因為今年迄今,通用、豐田和日產汽車的中國市占率都告下滑。

數據顯示,今年 1-11 月中國客車銷售總量增加 15%,海外汽車製造商的市占率從去年同期的 58.7% 升至 60%。

而外國汽車製造商為了吸引中國消費者, 如今都加強在市場營銷上的投資。尼爾森網聯公司的數據顯示,包括福斯、通用、日產和BMW 子公司在內的五家最大中外合資汽車公司,今年前十個月總共投入人民幣 95 億元的廣告支出,比去年同期增加 8%。

 

長城汽車與保加利亞合資企業向義大利出口整車


中國長城汽車公司與保加利亞利特克斯公司合作建設的利特克斯汽車組裝廠 12 月16 日在保北部城市洛維奇市舉行汽車出口儀式,首次向義大利出口 75 輛整車。這是利特克斯公司首次向西歐出口整車。

特克斯公司首席執行官特爾濟耶夫說,2013 年 11 月底,長城哈弗H6 在利特克斯汽車廠開始生產。這款車型預計將成為保加利亞市場以及歐洲市場的熱銷款。

2009 年 10 月,中國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保加利亞利特克斯集團公司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投資 8000 萬歐元在洛維奇市建設汽車制造廠。2012 年 2 月,利特克斯汽車組裝廠在洛維奇市正式投產。組裝廠使用長城汽車品牌標誌,以全散件組裝形式組裝、銷售長城汽車產品,長城汽車以技術投資形式參股。

 

日本太陽能火熱!昭和殼牌將興建 CIS 薄膜電池新廠


日本昭和殼牌石油(Showa Shell Sekiyu.K.) 發布新聞稿宣布,旗下全球最大CIS 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子公司 Solar Frontier 將斥資約 130 億日圓於日本宮城縣興建一座CIS 薄膜太陽能電池新工廠「東北工廠( 暫定名稱)」,並預計在 2015 年 3 月量產,年產能達 150MW。

CIS 薄膜太陽能電池是一種以Cu( 銅)、In( 銦)、Se( 硒) 為主要原料的太陽能電池, 其主要特徵為成本不受矽價格變動,且在陰天或面板上有部份陰影時仍可進行發電。

昭和殼牌目前已於宮崎縣擁有 3 座CIS 薄膜太陽能電池廠, 年產能合計達980MW,故待東北工廠導入量產後,其年產能將提升至 1,130MW。

據日經指出,CIS 薄膜太陽能電池轉換率雖遜於現行主流的結晶矽太陽能電池,惟據Solar Frontier 社長玉井裕人表示, 現行CIS 薄膜太陽能電池轉換率為 14% 左右,而東北工廠所將生產的產品轉換率最少將提高至 18% 的水準。

 

日本 2012 年人均 GDP 4.6 萬美元


日本內閣府公佈,2012 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 為 4 萬 6537 美元( 約新台幣139 萬 9400 元),共同社指出,這個數據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34 個會員國中排在第 10。

共同社分析,由於歐元貶值和歐債危機等,導致荷蘭、比利時等歐洲各國人均GDP 降低,因此排名上升。人均GDP 首位是盧森堡,達到 10 萬 3751 美元( 約新台幣 311 萬9800 元), 美國 5 萬 1689 美元( 約新台幣155 萬 4300 元) 排在第 7,南韓 2 萬 2590 美元( 約新台幣 67 萬 9280 元) 排在第 23。

行政院主計總處 11 月曾說, 今年台灣GDP 規模預測為新台幣 14 兆 4799 億元,換算每人 62 萬元;以匯率折算,相當每人 2萬 850 美元。

 

安心過好年 桶裝瓦斯凍漲 2 個月


薪水不漲,蔬果油氣價卻持續攀升,為讓民眾農曆年安心過個好年,中油承諾,明年 1 月份,20 公斤桶裝瓦斯「凍漲」; 若國際成本回降,仍會全額反映調降。中油也透露,今年春節橫跨 1、2 月,估計 2 月份也不會調漲,桶裝瓦斯至少可望「凍漲 2 個月」!

另外, 中油也同意農曆春節假期期間(2014 年 1 月 29 日至 2 月 5 日共 8 天) 暫不調整國內汽、柴油價格。

除瓦斯凍漲, 立委也提案通過, 中油須在 12 月底前提出「桶裝瓦斯弱勢補貼方案」,估計弱勢偏鄉、計程車、小吃店業等勞力業者可望受惠。由於國際液化石油氣價格上漲,中油 12 月初調漲 20 公斤裝的桶裝瓦斯每公斤 1 元,使得全國 20 公斤裝瓦斯每桶均價衝到 960 元,北部地區更突破千元天價。

 


Posted in: 市場掃描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