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時間: 2004-08-05 19:44:10
如何正確選用適合的黏度指數改進劑
如何正確選用適合的黏度指數改進劑(俗稱增黏劑)
首先,在您瞭解如何正確選用適合的黏度指數改進劑(俗稱增黏劑)前, 先為您簡單敘述一些在潤滑油上經常見到的一些名詞及其意義。
何謂黏度:
黏度是流體(一般指的是液體,而作為石油及石油產品主要是液體)流動時內摩擦力的量度。也就是液體分子再外力作用下發生相對運動時,在分子內部產生的一種摩擦阻力它阻礙液體分子的運動。液體的這種性質叫做黏滯性,也稱為黏性。黏度即為表示內摩擦力係數數量的名稱,同時也作為流體對剪切應力顯示組抗作用的性質名稱。
黏度的表示方法、常用單位及測量範圍:

何謂黏溫性:
油品的黏度隨溫度的變化的特性,稱為油品的黏溫性。黏溫性對潤滑由是一項重要的質量指標。為了使潤滑油在溫度變化的條件下能保證潤滑作用,要求潤滑油的黏度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幅度不要過大。在石油產品中常用黏度比(ν50/ν100)與黏度指數(VI)表示。
何謂黏度指數:
黏度指數是指油品黏度隨溫度變化這個特性一個約定量的值。黏度指數高表示油品的黏度隨溫度變化較小。黏度指數計算時只要先測得40℃和100℃的運動黏度然後用公式計算。或由查表取得。
何謂剪切穩定性與剪切穩定指數(SSI %):
過去常用油品由於剪切後黏度下降的百分率表示,現在大多數均用剪切穩定指數(SSI%)表示,這樣可以消除基礎油粘度大小的影響。而剪切穩定指數SSI%,以越小越好。
新油黏度-剪切後油黏度 剪切後黏度損失
SSI%=--------------------- = -----------------
新油黏度-基礎油黏度 由聚合物增稠上升黏度

何謂增黏能力:
增黏能力。這是指如入一定量添加劑後,油品黏度提高的幅度,如入添加劑數量越少,得到的黏度越高則增黏能力越強。黏度指數改進劑的增黏能力與其分子質量與結構類型有關。分子質量大的增黏能力也較大,一般使用的粘度指數改進劑的平均分子質量在4--6萬為宜,分子質量過高,抗剪切性下降。

不同黏度指數改進劑用量的比較

以上均使用Shell基礎油,相同的SG複級,100℃黏度一樣,CCS基本相同,調配10w40油
何謂低溫使用性能:
這包括油品的低溫啟動性和低溫泵送性。低溫啟動性能用CCS黏度計測定油品在-17.8℃(0℉)的黏度表示。黏度越低說明油品在低溫下越易正常啟動。低溫泵送性能指在低溫啟動時短時間內潤滑油系統油壓達到正常以保證關鍵部位得到充分潤滑,用MRV黏度計來測定其邊界泵送溫度。邊界泵送溫度越低,其低溫泵送性能越好。

如何正確選用適合的黏度指數改進劑:
如前所述,黏溫性對潤滑由是一項重要的質量指標。未了使潤滑油在溫度變化的條件下能保證潤滑作用,選擇適當的黏度指數改進劑是必須的。適當的黏度指數改進劑必須:
1. 選擇合適的剪切穩定性。
2. 選擇合適的剪切穩定性下最大的增黏能力。
3. 選擇好的低溫性能。
4. 要與降凝劑匹配。
5. 滿足高溫高剪切性的規格。
在作了以上的闡述,我們知道如何正確的選擇黏度指數改進劑之後,為大家進一步介紹黏度指數改進劑的種類。
1. 乙烯-丙烯共聚物(OCP)
2. 氫化異戊二烯及苯乙烯共聚物(SV)
3. 聚甲基丙烯酸酯(PMA)
4. 苯乙烯-聚酯共聚物
5. PMA/OCP摻合體
潤英聯(Infineum)專業生產的氫化異戊二烯及苯乙烯共聚物(SV系列產品)
Infineum潤英聯 台灣地區指定服務代理商:
敦峰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臺灣省臺北市仁愛路二段三十四號七樓
電話:02-23411216~7 傳真:02-23945734
電子郵件信箱:tunfen@ms13.hinet.net
聯絡人: 傅瑜中先生
首先,在您瞭解如何正確選用適合的黏度指數改進劑(俗稱增黏劑)前, 先為您簡單敘述一些在潤滑油上經常見到的一些名詞及其意義。
何謂黏度:
黏度是流體(一般指的是液體,而作為石油及石油產品主要是液體)流動時內摩擦力的量度。也就是液體分子再外力作用下發生相對運動時,在分子內部產生的一種摩擦阻力它阻礙液體分子的運動。液體的這種性質叫做黏滯性,也稱為黏性。黏度即為表示內摩擦力係數數量的名稱,同時也作為流體對剪切應力顯示組抗作用的性質名稱。
黏度的表示方法、常用單位及測量範圍:

何謂黏溫性:
油品的黏度隨溫度的變化的特性,稱為油品的黏溫性。黏溫性對潤滑由是一項重要的質量指標。為了使潤滑油在溫度變化的條件下能保證潤滑作用,要求潤滑油的黏度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幅度不要過大。在石油產品中常用黏度比(ν50/ν100)與黏度指數(VI)表示。
何謂黏度指數:
黏度指數是指油品黏度隨溫度變化這個特性一個約定量的值。黏度指數高表示油品的黏度隨溫度變化較小。黏度指數計算時只要先測得40℃和100℃的運動黏度然後用公式計算。或由查表取得。
何謂剪切穩定性與剪切穩定指數(SSI %):
過去常用油品由於剪切後黏度下降的百分率表示,現在大多數均用剪切穩定指數(SSI%)表示,這樣可以消除基礎油粘度大小的影響。而剪切穩定指數SSI%,以越小越好。
新油黏度-剪切後油黏度 剪切後黏度損失
SSI%=--------------------- = -----------------
新油黏度-基礎油黏度 由聚合物增稠上升黏度

何謂增黏能力:
增黏能力。這是指如入一定量添加劑後,油品黏度提高的幅度,如入添加劑數量越少,得到的黏度越高則增黏能力越強。黏度指數改進劑的增黏能力與其分子質量與結構類型有關。分子質量大的增黏能力也較大,一般使用的粘度指數改進劑的平均分子質量在4--6萬為宜,分子質量過高,抗剪切性下降。

不同黏度指數改進劑用量的比較

以上均使用Shell基礎油,相同的SG複級,100℃黏度一樣,CCS基本相同,調配10w40油
何謂低溫使用性能:
這包括油品的低溫啟動性和低溫泵送性。低溫啟動性能用CCS黏度計測定油品在-17.8℃(0℉)的黏度表示。黏度越低說明油品在低溫下越易正常啟動。低溫泵送性能指在低溫啟動時短時間內潤滑油系統油壓達到正常以保證關鍵部位得到充分潤滑,用MRV黏度計來測定其邊界泵送溫度。邊界泵送溫度越低,其低溫泵送性能越好。

如何正確選用適合的黏度指數改進劑:
如前所述,黏溫性對潤滑由是一項重要的質量指標。未了使潤滑油在溫度變化的條件下能保證潤滑作用,選擇適當的黏度指數改進劑是必須的。適當的黏度指數改進劑必須:
1. 選擇合適的剪切穩定性。
2. 選擇合適的剪切穩定性下最大的增黏能力。
3. 選擇好的低溫性能。
4. 要與降凝劑匹配。
5. 滿足高溫高剪切性的規格。
在作了以上的闡述,我們知道如何正確的選擇黏度指數改進劑之後,為大家進一步介紹黏度指數改進劑的種類。
1. 乙烯-丙烯共聚物(OCP)
2. 氫化異戊二烯及苯乙烯共聚物(SV)
3. 聚甲基丙烯酸酯(PMA)
4. 苯乙烯-聚酯共聚物
5. PMA/OCP摻合體
潤英聯(Infineum)專業生產的氫化異戊二烯及苯乙烯共聚物(SV系列產品)
Infineum潤英聯 台灣地區指定服務代理商:
敦峰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臺灣省臺北市仁愛路二段三十四號七樓
電話:02-23411216~7 傳真:02-23945734
電子郵件信箱:tunfen@ms13.hinet.net
聯絡人: 傅瑜中先生
Posted in: 技術公報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