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時間: 2016-09-05 21:46:11
201609市場掃描

IEA:低油價帶動需求增長
國際能源署 (IEA)8 月 11 日在月報當中表示,受到供應仍然過剩以及需求成長疲弱的影響,近期原油價格遭受一些壓力。IEA 預估,2016 年全球石油需求成長將為每日140 萬桶,2017 年的增幅則將放緩至每日120 萬桶,需求增長主要是受到低油價的帶動;其中,今年的需求成長預估與前月相同維持不變,2017 年的需求增幅則是較前月預估下調了每日 10 萬桶,主要因為英國脫歐、大陸經濟轉型,以及資源出口國經濟前景展望較弱等的影響。
7 月份,全球石油供應量增加約每日 80 萬桶,包括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以及非 OPEC 國家的產油均有增長,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則仍減少每日 21.5 萬桶,主要受到非 OPEC 國家產量下滑的影響,OPEC 產量則是年增每日 84 萬桶。IEA 預估,今年非開拓重工最痛苦的領悟, 美頁岩油下半年苦難還沒完OPEC 國家的原油日產量將年減 90 萬桶, 但 2017 年預期將年增 30 萬桶,主要將是受到哈薩克卡沙干 (Kashagan) 油田投產的帶動。
開拓重工 (Caterpillar) 能源與運輸集團主管 Jim Umpleby 8 月 11 日指出,從低油價、低油井數與低產能利用率等三低可知,2016 下半年相關設備需求不太可能顯著回升,這也意謂著美國頁岩油商的苦難恐怕還沒結束。
開拓重工是全球最大礦業和建築機具製造商,由於營建、採礦採油與運輸活動減緩, 設備需求降低,開拓重工從 2012 年即展開一連串重整,截至 2015 年中旬為止,開拓重工已累計裁員 13,900 人。
開拓重工第二季營收萎縮 16%,成為103.4 億美元,其中能源與運輸設備業績更是大減兩成至 37.5 億美元。據 Umpleby 表示,雖然開拓重工旗下所有部門業績都不好, 但整體營收下滑有八成可歸咎於石油、天然氣與運輸業務不振。
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後,有鑑於全球景氣可能趨緩,國際能源署 (IEA) 8 月 11 日宣布調降全球石油需求展望,2017 年每日石油需求成長預估從原先的 130 萬桶下修至120 萬桶。
武裝攻擊影響 奈及利亞原油日產量損失 90 萬桶
《Oilprice.com》8 月 16 日報導,奈及利亞石油部長卡奇庫 (Ibe Kachikwu) 表示, 由於石油設施遭受武裝攻擊的影響,該國原油日產量損失約 90 萬桶,目前僅日產 150 萬桶原油。卡奇庫表示,未來幾個月各方代表有可能達成一份協議停止對石油設施的攻擊,如果協議能夠達成,該國將可以很快恢復石油生產至正常水平。
奈及利亞先前為了平息南部產油區動亂,與叛軍簽署協定,由國家撥款進行訓練、簽約武裝團體保護油管,不料奈國總統Muhammadu Buhari 突然把協定的預算金額大砍七成,並取消保護合約,導致武裝份子從 2 月起發動連串攻擊。
奈及利亞的經濟高度依賴原油生產,原油出口佔政府收入的約八成比重,更佔該國外匯收入的約九成比重。奈及利亞曾是非洲最大產油國,原油儲量也在全球排名第 11 名,但油價下跌以及產量下滑正令該國經濟面臨 15 年來的最低潮。
虛張聲勢?沙烏地阿拉伯嗆增產, 擬篡位全球最大產油國
OPEC 龍頭沙烏地阿拉伯 8 月 17 日釋出訊息暗示,8 月石油產出將創新高,並可能順勢拔掉俄羅斯全球最大產油國的頭銜, 似在為 9 月召開的臨時會爭取談判籌碼。沙國已是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路透社引述產業消息報導指出,上半年相當克制產出的沙國,6 月已回復增產,一來是滿足國內外需求增加,二來還有對非 OPEC 產油國示警的含意。沙國 6 月每日石油平均產出來到 1,055 萬桶,7 月提升至史上最高的 1,067 萬桶, 最新風聲傳出沙國 8 月打算進一步改寫新高記錄,預估可能來到 1,080~1,090 萬桶之間。在另一方面,俄羅斯每日石油產出也逼近歷史最高的 1,085 萬桶,俄羅斯官員也曾暗示明年將再往上提升,與沙國較勁意味濃厚。
OPEC 非正式臨時會 9 月才登場,沙國與俄羅斯雙方還有時間展示肌肉,但這樣能否達成凍產協議的終極目標,還是仍讓人存疑。
油市產能大爆發! OPEC 第二大產油國伊拉克重返增產行列
據報導,隨著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等產油國在 7 月份的日均產油量再度刷下歷史新高,作為 OPEC 第二大產油國的伊拉克,傳也正開始計劃進行增產。伊拉克政府已在近期作成了一項協議,將恢復伊拉克庫德族人所盤踞的城市吉爾庫克 (Kirkuk) 之原油出口,《彭博社》分析,一旦吉爾庫克港口恢復出口原油,那麼這將意味著伊拉克的原油產量將會大幅跳增 5%。
位在吉爾庫克的三座大型油田:Baba Gorgor、Jambour 和 Khabbaz,屬於伊拉克國營石油公司 (NOC) 所有,但是伊拉克國營石油公司的原油出口渠道,反而是被伊拉克庫德族自治區政府 (KRG) 所掌控,伊拉克國營石油公司與庫德族自治區政府政府曾在今年 3 月爆發付款糾紛,導致這大油田的原油產出隨之停擺。伊拉克總理 Haidar Al-Abadi 已向該國石油部長指示,務必要盡快解決伊拉克國營石油公司和庫德族之間的這場糾紛,以進一步恢復該國的原油產出量。
中仁集團攜手俄羅斯, 簽 300 億元原油大單
據證券日報 8 月 18 日報導,中仁資本投資集團和俄羅斯聯邦能源部共同簽署了一項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涵蓋原油進口供應合作、中國油品銷售合資合作項目,及其它國際合作項目等,雙方簽訂的原油進口供應合作價值高達 300 億元。
中仁集團董事長金國東表示,此次合作標誌著中仁集團正式步入油氣上下游一體化時代,是集團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中仁集團是中國商務部首批 3 家民營成品油批發企業之一,也是中國首家專注於石油供應鏈金融的綜合性集團公司,擁有 3 家全資子公司,5 家控股公司。旗下企業主營原油及成品油銷售、金融、新能源開發、物流等領域,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航油重要戰略合作夥伴。
經濟部:石油業者、政府共可維持國內油品 141 天供應無虞,安全存量具高度安全
針對報導我國無國家儲油基地可能危及國安之說法,實際上,政府儲油採記帳式儲存,為經審慎評估後最適我國國情、且可達國家石油穩定供應安全目的之儲存方式。另依據「石油管理法」規定,我國石油安全存量應達 90 天,其中政府儲存 30 天,民間儲存 60 天,目前石油業者實際儲存 100 天,政府實際儲存 41 天,數量各自獨立且有查核機制,共可維持國內 141 天供應無虞,相較其他國家安全存量具高度安全。
依據經濟部能源局與代儲業者所簽訂之合約規定,代儲業者每週 2 次由網際網路申報各儲油槽之石油存量,並委託專業查核機構至代儲業者廠區確認數量,以確保申報資料之正確性。
陸在天然氣平台裝軍事雷達日本抗議
日本外務省發言人 8 月 7 日表示,由於發現中國大陸在爭議海域的天然氣探勘平台上裝設雷達,已向大陸提出抗議。
中央社東京 8 月 7 日報導,日本憂心, 這種通常在巡邏船隻看到的雷達,並不是天然氣田開發必要設備,顯示大陸可能意圖將天然氣探勘平台作為軍事用途。
根據外務省發言人,日本 6 月底發現這座雷達,並已於 8 月 5 日透過北京大使館向大陸表達抗議,要求陸方解釋目的為何。
這次抗議升高了中、日兩個亞洲鄰國在領土宣示上的緊張關係。不到 1 個月前,海牙的仲裁法庭才判決中國大陸對南海的領土延伸宣示無效。
中國成全球第四大核電國核安全遭質疑
據報導,中國目前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核電國,僅次於美國、法國和俄羅斯。但日前中國一核電站事故瞞報 1 年以上的信息被曝光,加重了外界對中國大力發展核電的擔憂。最新統計顯示,中國在運作的核電機組數達 34 台,僅次於美國、法國、俄羅斯,位列全球第四。截至 7 月,中國核電總裝機容量 5500 多萬千瓦,同樣居世界第四。此外, 中國擁 20 台在建核電機組,穩居世界首位, 佔全球在建核電機組數的 40%,是世界上核電發展最快的國家。
根據「十三五」規劃,到 2020 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 5800 萬千瓦,在建達到3000 萬千瓦以上。若要按時完成在運、在建總裝機 8800 萬千瓦的目標,「十三五」期間每年最少 6 台機組開工。
報導還引述中共環保部部長陳吉寧稱, 到 2020 年,中國核電機組數量將達到 90 餘台,從裝機容量上講,將超過法國,成為世界第二核電大國,僅次於美國。
環保難題 台塑國內外兩頭燒
環保意識抬頭,成為台塑集團擴張版圖的最大挑戰!從雲林禁燃生煤、越南煉鋼廠污染到台化彰化廠含硫量超標,近年來環保問題層出不窮,無論是廠房關門或高額罰款,都是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眼前最頭痛、且難解的問題。2015 年雲林縣議會自治條例通過禁燃生煤,台塑六輕差點被迫關門,日前台中、彰化也通過禁燃生煤,讓不少工廠大嘆「該何去何從」?而台塑越鋼廠日前更因污染致魚群暴斃,被越南政府開出 5 億美元 (161.5 億台幣) 罰款,創越南史上天價罰款紀錄。
根據台塑統計,2008 年以來光在台灣共被開了 1263 張罰單,總罰鍰金額 2.24 億元;1263 件中有 775 件具有爭議性,已提出行政訴訟。
加油站專屬!環境責任險上路環保署:助業者分擔風險
經多年努力,環保署推動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環境責任保險」,於 2016 年 5 月正式上路,首波鎖定高污染風險的加油站為對象,全台將近 2500 家,一旦造成污染, 整治費用平均動輒千萬,因此,環保署土污基金會也進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宣導, 希望業者經由投保,分擔高污染企業可能的財務風險,也有利政府管理,保護土壤及地下水資源,創造三贏局面。
加油站業者的反應,從剛開始的排斥, 經多方了解後,已經有 5 成展現投保意願。相較國外而言,台灣在過去 10 年,針對加油站在「土壤及地下水」的管制,是做得最完善的。
陸企奪衣索─吉布地鐵路營運權
據報導,中國大陸中土集團和中鐵擊敗歐洲等對手,獲得東非衣索比亞至吉布地(Djibouti,大陸稱吉布提 ) 鐵路的營運權, 期限 6 年。
中國大陸土木工程集團參與興建「衣索─吉布地鐵路」,鐵路於 2012 年興建,2015 年 6 月 11 日開通,8 月 30 日試運行, 此鐵路開通後,成為衣索比亞至東非物資出口、交通運輸的主要通道。
2015 年 8 月,衣索比亞鐵路公司和吉布地鐵路公司組成聯營體公司,對鐵路營運管理進行招標,中土集團與中鐵組成聯營體參與競標。
「衣索─吉布地鐵路」是大陸企業在海外修建的第一條集設計標準、設備採購、施工、監理和融資於一體的「中國標準」鐵路項目。報導引述中土集團董事長袁立說,他們獲得鐵路的營運合約,意味著「中國標準」的電氣化鐵路實現了全產業鏈的圓滿閉合。同時指出,這勢必成為今後大陸在海外利益的重要一環,也將成為大陸經驗在非洲複製的典型案例。
百億「巴鐵」基地雜草叢生又一驚天騙局?
8 月初「空中巴士」巴鐵試驗車在河北測試後,質疑聲音不停。日前官媒披露,規劃投資百億元的河南周口巴鐵生產基地,至今仍雜草叢生,毫無施工跡象。
據新華社 8 月 7 日報導,在周口港口一條新修的名為「巴鐵大道」的公路一側,被白色圍牆圈起的數百畝土地荒草叢生,草叢內零星散落著石塊,有人趕著羊群在圍牆內吃草。在沒有荒草的中間區域,赫然出現一個新挖的直徑約十米的大坑。附近村民說, 這裡就是巴鐵生產研發基地,7 月份剛舉行過奠基儀式;儀式結束後再沒有任何動靜, 連奠基的牌子也拉走了,只剩下個大坑。
報導又說,「巴鐵」項目背後是 P2P 理財公司,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如「e 租寶」似的驚天集資騙局。
中國標準動車組首次載客運行
8 月 15 日,G8041 次列車駛出大連北站開往瀋陽站。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這是中國自行設計研製、擁有全面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首次載客運行。
據報導,中國標準動車組的成功研製,一方面,能夠適應中國高速鐵路運營環境和條件更為複雜多樣、長距離長時間連續高速運行等需求,對保持中國高速鐵路可持續發展、推進高鐵裝備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全面系統掌握高速鐵路動車組及關鍵裝備的核心技術,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另一方面,能夠根據世界各國高鐵運營需求,提供系列化產品和成套技術解決方案,有利於中國高鐵“走出去”。
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為了確保運行安全,中國標準動車組進一步增加了主動安全與被動安全措施。
據悉,目前中國鐵路投入運營的動車組已有 2470 組,每天開行動車組列車 4200 多列,安全運行里程超過 37.4 億公里,均居世界首位。
戴姆勒攜手順益成立 DTAT
Mitsubishi Fuso Truck and Bus Co., Ltd( 簡稱 MFTBC, 戴姆勒卡車集團的一員) 為擴大對台灣商用車市場服務,與順益集團共同在台正式成立商用車合資公司,中文名稱為「台灣戴姆勒亞洲商車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稱為 Daimler Trucks Asia Taiwan Ltd.,簡稱 DTAT)。戴姆勒集團旗下有多項品牌商用車,其中FUSO 在台行銷已數十年,3.49 噸以上商用車更蟬聯 24 年銷售冠軍; 今年除已導入 FUSO 8.55 噸及 3.49 噸原裝進口車外,目前更著手引進其他新車型,並對既有車型提升性能。
DTAT 成立之後,將簡化業務流程,提升業務效率,並持續致力於提高 FUSO 品牌在台灣的地位及客戶滿意度,而此一代理權轉移也不影響 FUSO 廣大客戶的權益。未來FUSO 產品將由DTAT 直接代理進口及批發給經銷商,3.49~17 噸級貨車由中華汽車協助生產,17 噸以上重型貨車/ 曳引車與巴士由MFTBC 與順益集團合資成立的順益車輛負責生產製造,銷售與售後服務則仍由順益集團旗下裕益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方位服務。
7 月新車領牌數 月增 5.5%
衝刺農曆鬼月前銷售業績,7 月全台新車掛牌數達 4 萬 5106 輛,月增 5.5%,裕日車受惠於 INFINITI Q30 跨界跑旅上市,7 月掛牌市佔率重回第 2 名。
和泰車 7 月掛牌數為 1 萬 5637 輛,月增 8.5%,年減近 1 成,累計 1~7 月掛牌數達 8萬 5740 輛,年微衰 0.2%,市佔率 32.1%。裕日車 7 月受惠於 INFINITI Q30 跨界跑旅上市,接單量超過 350 張,由於英國Sunderland 工廠供車不足,Q30 7 月只有掛牌 171 輛,但卻帶動 INFINITI 7 月全車系掛牌數達 282 輛,打破 INFINITI 單月歷史銷量紀錄。
裕日車 7 月掛牌數也達 4943 輛,月增18.6%,市佔率11%,並拿回第2 名;累計1~7 月掛牌數達 2 萬 7777 輛,年微衰 0.6%,守住平盤。
LUXGEN 7 月掛牌數達 2152 輛,年增22.8%,創下今年以來單月掛牌數最高,主要是因為 LUXGEN S3 上市,7 月掛牌數一口氣達 596 輛,在小型房車市場中僅次於TOYOTA VIOS,挹注銷量;累計 1~7 月掛牌數達 9953 輛,年增 1.9%。
廣州首個付費電動車充電站營運
中國大陸廣東省廣州市首個付費電動車充電服務站 8 月 9 日起營運,提供直流和交流充電服務,令當地電動車發展又踏出一步。據報導,這個充動站設在廣州塔東廣場公共停車場,8 月 9 日起對外營運,其中直流快速充電樁有 3 台,交流快速充電樁 15 台,今後包括電動大巴、乘用車等新能源車型都可以在這裡充電。
塔東廣場電動車充電站是經廣州市發改委核准定價的首個經營性充電服務專案,其中公車每度電費為人民幣 0.8 元,轎車 1.2 元,初步估計,一輛電動小轎車充滿電大約需要 60 多元,比汽油成本大幅降低;這些充電站充電後可直接顯示電量和金額,可以刷卡、微信、支付寶等方式結算。
報導表示,按照計畫,廣州將於 2018 年前建設 73 個充電站,3 萬 4700 個充電樁。
不怕不景氣豪華車市佔衝新高
衝刺下半年市場,各豪華進口車品牌輪番推出新車上市,前 5 大品牌包括 M-Benz、BMW、LEXUS、AUDI 及 VOLVO 下半年都有多款新車上市,多數業者看好今年豪華進口車市規模可擴大至 7.4 萬台,市佔率挑戰 17.6% 新高。
前 5 大品牌 中,M-Benz 及 LEXUS 在旗下多款新車熱賣推升下,今年 1~7 月累計掛牌數分別成長 15.7% 及 17.5%;其他包括BMW、AUDI 及 VOLVO 雖累計掛牌數較去年同期衰退,不過下半年開始主力品牌接力上市,對自家品牌成長動能都樂觀以對。
多數豪華進口車品牌業者認為,儘管今年整體車市仍有不景氣陰霾,不過金字塔頂端消費者客層不受大環境影響,以近年國內豪華進口車品牌銷量來看,可說連年成長,2015 年更首度突破 7 萬台達 7 萬 697 台, 市佔率達到 16.8%。
全球風電龍頭千億設風場
經濟部 8 月 25 日舉辦「風力發電國際招商大會」,全球離岸風電一哥丹能風力(DONG Energy Wind Power) 也出席這場盛會。占有台灣最大風場的彰化縣政府透露, 丹能已在彰化外海 4 個風場提出海床探勘申請,擬設置 400 支離岸風機,總裝置容量逾80 萬瓩,計劃投資額逾千億,將是目前離岸風電外商最大手筆投資。
經濟部能源局組長蘇金勝表示,現在共有 3 家外商準備進駐彰化外海,開發離岸風電,除丹能外,美商玉山能源與麥格理也已在彰化外海申請風場探勘,至少裝置容量都各在 50 萬瓩以上,3 家合計超過 200 萬瓩。彰化外海共畫設有 13 處風場,經調查,裝置容量潛能高達 300 萬瓩,如全部開發,商機上看 5,000 億。
彰化縣政府官員證實,丹能已在該縣 13個風場申請 4 處進行海床探勘、海象調查,預計 2017 年提出環評,如通過即可施工。彰化縣官員說,丹能預計在每一個風場建置 100支離岸風力機,總計 400 支,粗估投資金額上看千億。他們並未說明實際裝置容量,但以丹能風機每支至少0.24 萬瓩( 可到0.4 萬瓩),400 支風機裝置容量至少是 80 萬瓩以上。
汽 車 業 第 1 家 ! 和泰車顧客服務中心取得 ISO10002 認證
和泰車 TOYOTA 顧客服務中心通過SGS 的嚴格驗證,成為台灣首家取得「ISO10002 顧客意見處理管理系統」國際驗證的汽車業者。
和泰車強調,TOYOTA 一直以來秉持「顧客第一」的服務原則,為了落實此理念,TOYOTA 顧客服務中心透過健全的客服系統和專業客服團隊,讓每位顧客的意見都能被完整記錄,所有客訴案件均有專責的客服主管妥善處理;顧客意見在處理完畢後更將分析問題點與進行改善,以避免相同問題再發生,確保顧客滿意。
TOYOTA 顧客服務中心除了 24 小時0800 免付費客服專線,也提供官網留言、驅動城市 APP 等多元化的管道受理顧客的意見,並於新車交車及保養維修後,主動蒐集顧客意見,積極關心顧客對於產品及服務的感受,使每一位顧客都能感受到 TOYOTA「Only for You」細緻貼心的服務。
富比世亞洲上市 50 強台灣 2 公司上榜
富比世亞洲 8 月 25 日公布「地區最佳上市公司 50 強」(Fabulous50) 名單,菲律賓 3家公司上榜,台灣則有 2 家。中國大陸有 22家公司上榜,連續 6 年高居榜首。
根據名單,菲律賓 3 家上榜公司分別為快餐巨擘快樂蜂食品 (Jollibee Foods),市值59 億美元;連鎖超市 Puregold Price Club, 市值 26 億美元;以及零售通路商Robinsons Retail,市值 25 億美元。
今年有 21 家公司新進這份名單,中國大陸的阿里巴巴集團第 1 次上榜,就以 2425 億美元的市值榮登榜首。2015 年排名第 1 的騰訊,今年以 1974 億美元市值屈居第 2。阿里巴巴過去幾年都因未符公開上市的條件, 而未被列入排名。
台灣今年有 2 家公司上榜,分別是台積電、大立光電。
就上榜公司數目來說,中國大陸有 22 家,排名第1,印度以8 家居次,南韓有5 家, 名列第 3,菲律賓以 3 家公司之數,與香港並列第 4,台灣與日本各有 2 家並列第 6。
富比世亞洲說明, 50 強名單是從 1524 家年盈餘達 17 億美元的公開上市公司選出, 但負債比率超過 50% 或政府持股逾 5 成的公司,則不被列入評估。
巴菲特 Q2 加碼蘋果、石油股 Phillips 66,減持沃爾瑪
股神巴菲特啃蘋果,不僅越吃越可口,且越吃越多。最新申報資料顯示,巴菲特掌舵的柏克夏海瑟威公司 (BerkshireHathaway) 第二季大幅增持蘋果股票。除此之外,柏克夏對鍾愛的石油股 Phillips 66 也持續加碼。
柏克夏截至 6 月底止對蘋果持股來到1,520 萬股,對照第一季底的 980 萬股,持倉量跳增 55%。在股神的加持下,蘋果過去三個月股價累計大漲約 21%。(CNBC.com)柏克夏旗下美股資產達 1,300 億美元左右,今年 5 月柏克夏才首度揭露名下持有蘋果股票,不過那並不是巴菲特本人親自挑選,而是柏克夏某資產經理人的決策。在此同時,柏克夏對美國最大煉油廠 Phillips 66的持股,從原先的 756 萬股增加至 788 萬股,增幅達 4.3%。至此,柏克夏對 Phillips 66 持股比重來到 15%,為數相當可觀。在另一方面,柏克夏還揭露對農業機械販售商 Deere、加拿大森科能源公司 (Suncor
Energy),以及連鎖量販店沃爾瑪(Wal-Mart)的持股依序減碼 5.7%、25.8% 與 27.2%。
經貿寒冬 全球最大貿易採購商利豐利潤大跌
作為全球最大的貿易採購商,利豐集團上半年核心營業利潤大跌 14%,至 1.56 億美元,繼 2015 年同期利潤下跌 20% 後,今年利潤下滑仍未止步。總部位於香港的利豐集團是全球最大服裝及玩具供應商,客戶包括沃爾瑪和馬莎百貨等知名零售商。
據報導,利豐在 8 月 25 日公佈的財報中稱,2016 年上半年是自 08 年經濟危機以來, 零售和貿易行業經歷的最困難時期。同業競爭、地緣政治、美國大選、英國退歐、恐怖主義等問題為市場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影響了消費者信心。
利豐集團 2015 年 62% 的銷售收入都來自於美國,第二大市場是歐洲,占 16.5%。美國 8 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因總統大選的不確定性,不及預期值。歐洲方面,由於英國退歐帶來的衝擊也影響了利豐集團的業務。
利豐集團股價今年以來已經下跌了25%,而恒生指數同期上升 4.2%。
Posted in: 市場掃描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