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時間: 2005-06-08 23:28:22
台灣工業潤滑油市場的變化
台灣工業潤滑油市場的變化

近十年來,受到傳統產業外移的影響,台灣地區工業用潤滑油的總體耗用量成長十分有限,有些年份甚至有下滑的現象。這是由於勞力密集的傳統產業,如紡織、製鞋..等產業也正是使用傳統機器,耗用潤滑油量較多的產業。在產業外移的高峰期,不但一般工業用油如液壓油、齒輪油、錠子油…耗用量萎縮,作為原料添加的橡膠軟化油、筒子油等等更是急劇下降。

產業可以外移,但作為供應工業潤滑油這一個環節的油公司、代理商、經銷商、油行卻鮮少有人能跟著出走。因此在粥少僧多的情況下,潤滑油供應的市場競爭變得更為慘烈,這種情況在各種政府採購的標案中最為明顯, 像一些大宗的發電機油、變壓器油…等採購案,供應商真是搶破了頭。而十年來國內產業也在昇級轉型,電子半導體產業雖然用油量較少,但相關產業用油的品質、等級要求都更高,而留在台灣繼續奮鬥的傳統產業,也都是注重研發,產品更為先進精良的製造商,他們不但對油的品質要求高,對供應商的服務、技術能力也更挑剔。
因此相對的,近年來工業合成油的銷售量、銷售比重也在提高,供應商對客戶的服務競爭也更加激烈,提供定期產品化驗服務、換油服務,更快速的物流配送在金屬加工油方面,隨著使用低檔太古油的舊產業逐漸退出台灣市場,金屬加工油的品質也日益提高,特別是台灣是世界筆記型電腦的生產基地,鋁鎂合驗,水溶性合成型、長效型…都是金屬加工油金的筆記型電腦機殼加工,更是金屬加工油的一大考、挑水溶性、合成型、長效型…都是金屬加工油挑戰的方向。特別是金屬加工廢液的拋棄,由於環保管制越來越嚴格,除了環保單位的稽察之外,外銷廠商受到ISO14000品保要求的約束,也自發性的願意付更高的成本,使用符合環保規範的加工油。在市場成長有限,競爭者搶破頭的情況下,近四、五年來國際原油價格節節上漲,對於油品供應商更是雪上加霜,長期來跨國國際石油集團的合併結果,使得強者越強的效果越明顯,一些過去活躍的品牌被整編或被消滅,經銷商陣容隨之被重新整頓∙
一個系統同時操作多個品牌的情況蔚為風潮。由於許多油公司都處於產能過剩的情況,台灣工業潤滑油市場總體而言,仍像蓄積能量的火山一樣,將會爆發更激烈的競爭。特別是台塑石油剛剛宣佈即將再投資89億元,增設提煉潤滑基礎油的設備,使得台灣在民國九十六年底,除了中油之外,將會出現第二家基礎油供應商,到時候的情況看來將不諦是當年台塑加入加油站市場的翻版。
此外,還有其他更不可測的變數,比如過去台灣產業雖然向彼岸大量移動,但潤滑油產品和供應商、銷售市場卻沒什麼互動,這樣的情況隨著兩岸政治情勢的演變,將發生急劇變化的可能性不是沒有。大陸的長城、崑崙牌潤滑油和三千多家大小潤滑油廠牌,若開放登台,則整個市場局面可能就要更為壯觀精采了。

近十年來,受到傳統產業外移的影響,台灣地區工業用潤滑油的總體耗用量成長十分有限,有些年份甚至有下滑的現象。這是由於勞力密集的傳統產業,如紡織、製鞋..等產業也正是使用傳統機器,耗用潤滑油量較多的產業。在產業外移的高峰期,不但一般工業用油如液壓油、齒輪油、錠子油…耗用量萎縮,作為原料添加的橡膠軟化油、筒子油等等更是急劇下降。

產業可以外移,但作為供應工業潤滑油這一個環節的油公司、代理商、經銷商、油行卻鮮少有人能跟著出走。因此在粥少僧多的情況下,潤滑油供應的市場競爭變得更為慘烈,這種情況在各種政府採購的標案中最為明顯, 像一些大宗的發電機油、變壓器油…等採購案,供應商真是搶破了頭。而十年來國內產業也在昇級轉型,電子半導體產業雖然用油量較少,但相關產業用油的品質、等級要求都更高,而留在台灣繼續奮鬥的傳統產業,也都是注重研發,產品更為先進精良的製造商,他們不但對油的品質要求高,對供應商的服務、技術能力也更挑剔。
因此相對的,近年來工業合成油的銷售量、銷售比重也在提高,供應商對客戶的服務競爭也更加激烈,提供定期產品化驗服務、換油服務,更快速的物流配送在金屬加工油方面,隨著使用低檔太古油的舊產業逐漸退出台灣市場,金屬加工油的品質也日益提高,特別是台灣是世界筆記型電腦的生產基地,鋁鎂合驗,水溶性合成型、長效型…都是金屬加工油金的筆記型電腦機殼加工,更是金屬加工油的一大考、挑水溶性、合成型、長效型…都是金屬加工油挑戰的方向。特別是金屬加工廢液的拋棄,由於環保管制越來越嚴格,除了環保單位的稽察之外,外銷廠商受到ISO14000品保要求的約束,也自發性的願意付更高的成本,使用符合環保規範的加工油。在市場成長有限,競爭者搶破頭的情況下,近四、五年來國際原油價格節節上漲,對於油品供應商更是雪上加霜,長期來跨國國際石油集團的合併結果,使得強者越強的效果越明顯,一些過去活躍的品牌被整編或被消滅,經銷商陣容隨之被重新整頓∙
一個系統同時操作多個品牌的情況蔚為風潮。由於許多油公司都處於產能過剩的情況,台灣工業潤滑油市場總體而言,仍像蓄積能量的火山一樣,將會爆發更激烈的競爭。特別是台塑石油剛剛宣佈即將再投資89億元,增設提煉潤滑基礎油的設備,使得台灣在民國九十六年底,除了中油之外,將會出現第二家基礎油供應商,到時候的情況看來將不諦是當年台塑加入加油站市場的翻版。
此外,還有其他更不可測的變數,比如過去台灣產業雖然向彼岸大量移動,但潤滑油產品和供應商、銷售市場卻沒什麼互動,這樣的情況隨著兩岸政治情勢的演變,將發生急劇變化的可能性不是沒有。大陸的長城、崑崙牌潤滑油和三千多家大小潤滑油廠牌,若開放登台,則整個市場局面可能就要更為壯觀精采了。


Posted in: 業界消息
Tagged: #石油情報 #P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