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時間: 2015-04-05 14:48:05

陳熙樞學堂-鼎無三足不立,樹不養根難活,經營管理地圖的缺塊

 



企業不論大小,公司無分產業,只要一開始營運,即已時時面對經營管理的挑戰及試煉,而經營管理本身就是一門廣泛的知識,也是一種需要長期鑽研的技術。同樣地段、同等規模、相近歷史之保修廠店, 經營績效往往有很大落差,其原因雖然很多,但經營管理始終為關鍵因素。我必須提醒讀者們,知道但仍無法做到其實並非真懂,經營管理這門功夫就是說到做到的實踐力量。

汽車科技的改變,會很直接觸動我們研習與探索的企圖心,油電混合車、純電動車、氫汽車、氫燃料電池車、無人駕駛車,到底何時將會普及、存在哪些商機,保修技術該如何取得,讀者們或許已經開始思索及盤算。面對這場革命性的百年巨變,太多技術必須重新學習,不少設備也需要添購,在難以想像之全新科技壓力下,屆時退出市場的同業恐如過江之鯽,所幸那是再十年左右才會出現的挑戰,但其威脅則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換句話說,我們至少還有十年的準備與應變時間,還有十年已然熟悉之車輛及市場,還有十年不必過度擔心傳統商機的殞滅,也還有十年積極賺錢、蓄積實力之關鍵歲月。而這十年我們必須以最務實的態度、最正確之行動來加以把握,也應兢兢業業去精實公司的體質和競爭力,並該研修「從未來看現在」之視野,才能於十年之間起造一個擁有將來性的新形態保修廠店。

二十年前,獨立車廠普遍只著重技術力的強弱,為避免業友們錯估時趨,我即提出「技術為根、品質為幹、服務為枝葉」的大樹理論,強調技術、品質雖是保修廠店存續之基本要件,但業績能否長紅的決勝關鍵則在服務表現,如今我相信大家都已深刻體驗了顧客服務的重要性。當下為協助業友們率先走出競爭叢林,我特別提出經營管理之大樹理論,並強力呼籲「文化管理為根、營運管理為幹、策略管理為枝葉」的這項主張。

我們之所以經營的這麼辛苦,重複性疏失的一再發生、要求及指令經常無法貫徹、員工配合度不足、政策方向缺乏定見等都是主因。請讀者們冷靜想想,員工真的了解您與公司的期待嗎?真的清楚公司之企業文化、價值觀、信念與行動準則嗎?而您能否具體的向同仁們宣告?如果這些答案都模稜兩可時,無窮盡的內耗將無可避免。當員工不夠了解老闆的期許,老闆也不很清楚員工認知是否正確時, 公司將難有高效能的業績展現。

營運績效之策略表現、商譽及競爭力, 長期以來被統稱為經營管理,但為因應企業發展、趨勢競爭與管理思潮的快速進化,讀者們必須認知經營管理其實涵蓋了三大構面,包括強調執行面、制度面、作業面之「營運管理」,歸屬於市場面、競爭面、知識面的「策略管理」,以及針對永續面、共識面、原則面之「文化管理」。經營管理「大樹理論」又名為「鼎理論」,因為三大構面必須講究三足鼎立,且各有不可或缺之功能與價值,當一個構面相對弱化時,不但會造成經營者過勞,也將導致團隊成效低落。



國內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往往僅聚焦於例行性之營運管理,策略管理之運用則屬方興未艾階段,至於最具影響力的文化管理, 企業界已著墨者其實並不多見。文化管理領域相當廣,但最要緊的是企業文化與員工共識,不僅主導著同仁們的從業觀念、做事習慣、外部行為等表現,也能讓消費者直接感受貴公司之獨有風格,最重要的是相同價值觀與信念將凝聚起員工共識,企業主或經營者不僅更為輕鬆,也更有時間去了解產業動態、趨勢發展與市場競爭,並可投入策略規劃及願景營造。

員工來自不同的環境及背景,接觸過互異之工作氛圍與要求標準,如果我們缺乏具體明確之企業文化與員工共識來加以規範,坦白說眾志成城、業績大好的確不太容易。文化管理最直接的受益者是老闆與高階幹部,因為文化之具體建立,將使決策及指令產生一貫價值,當可避免前後衝突及矛盾,員工的做事習慣與行為則獲得依歸。讀者們對文化兩字或許感到陌生,但文化其實就是一種風氣習俗,一種共同習慣,一種彼此認知的行為模式。文化其實並不冷澀,就好比我們所熟悉的夜市文化、廟會文化、政治文化、飲食文化等,它具有活力、親切、融合、表現等特質。

國內有不少企業正面臨世代交棒,順利傳承的當然不少,兩代之間發生磨擦的案例卻更多,且幾乎都是文化理念的衝撞。企業文化係傳承創辦人理念,不論是傳子或傳賢, 都須服膺於具體的企業文化,適度微調則被允許。文化管理就是企業發展的根命,通常可沿用一、二十年甚至更久,屬於一次投入、長期產出的投資,若以相對金額來論,產出往往是投入的數十倍之多。

文化管理除了具體建立企業文化、價值觀、信念、行為準則外,還須透過管理工具來加以督促、落實及評核,在歐美先進國家早就成為企業的標配。經營管理三大構面如未設法補全,就像是缺了塊的遺憾地圖,而被視為企業人格的文化管理, 正有如公司靈魂一般, 如能深切體悟經營管理地圖之缺角嚴重性,您的競爭優勢將會進一步擴大,營收及盈餘也必能迭創新猷。



 


Posted in: 潤滑講座   陳熙樞學堂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