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樞學堂-迎擊汽車異世界 10 個不一樣,10個非常現象(上)

2022-03-09

迎擊汽車異世界
10個不一樣,10個非常現象(上)

C.A.S.E. 百年巨變,於跨過一個歡樂農曆年後,更覺重力加速度席捲而來,汽修業數十年來安穩於緩變的框架,汽修人不僅鮮有應變經驗,甚至已弱化了警戒心、想像力以及挑戰勇氣。聯網、自駕、共享、電動等四大趨勢,並非一樁接續一樁,而是毫不客氣地匯流齊襲。產品不一樣、商機不一樣、技術不一樣、生態不一樣、設備不一樣、廠店貌不一樣、需才不一樣、資金不一樣、規模不一樣、營運成敗也不一樣,而這主要的10 個不一樣,猶如幾近全然陌生的汽車異世界。

汽車異世界,與其說是原產業的高度進化,倒不如以新產業之舊連結視之。當汽車從載具功能演化成移動生活時,百年來的綿延歷史雖未中斷,卻出現比中斷更可慮之風暴,我們不僅要進行未來投資,還須兼顧既是根基也是包袱的營運現況,而最沉重的包袱當是根深蒂固的思維;我們除了要為謎樣般的異世界下注,也須為新、舊事業之銜接拿捏,而最艱難的拿捏則是任誰都沒有劇本。目前應不會有人懷疑車輛電動化與自駕時代的來臨,但太多人忽略聯網及共享的商模改變,車輛異世界其實就是全面同時翻新的巨大挑戰。

針對10 個不一樣,您我能不能給出輪廓,就全看對趨勢的認知與解讀。筆者在此專欄曾提出許多推測及建議,正是期望啟動服務廠以至汽車業的轉型風潮,於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自然反應中,以各種不同角度的觀點,誘發更多業友們重視巨變已兵臨城下,因為企業轉型需要很長的時間,三年也好五年也罷,都不過是一晃眼功夫,而殘忍的事實卻是多數業友將無法通過轉型試煉,然即使必須提前另做打算,學習或強化新技能與避免高額累虧,也都需要從長計議。

物換星移的故事早已史跡斑斑,而我們面對這場震撼空前的產業變遷,是不是心裡有譜?中央廚房的出現,讓多少大廚減少了舞台;連鎖事業蓬勃發展,錯過加盟、結盟的業主是否也曾扼腕;痛失手機龍頭的諾基亞(NOKIA),如今又在網路設施重啟霸業,而身經百戰的引擎大師傅,還能不能延續一身好功夫?重覽過去幾年文稿,於虎年乍到之際特提出10個非常現象,這些由衷主張先不論您當下有多少認同,應值得您多加關注與慎思。

一、強化ESG 永續發展
我國汽車總代理及大型經銷商已在ESG著墨甚多,永續議題更於全球掀起浪潮,越來越多投資人及消費端則以ESG「環境、社會、治理」3 大構面的表現,作為投資與採購之判斷標準。全球市值最高的蘋果,不僅以ESG來衡量高階主管薪資標準,供應商沒有ESG就沒有訂單,且承諾2030 年全球業務、製造供應鏈和產品生命週期將實現碳中和;護國神山台積電則狂買綠電,並已簽署1.2GW 亞洲最大綠能直購協議。這二家全球公認的頂尖賺錢企業,正以行動證實了ESG+CSR ( 企業社會責任) = EPS ( 每股稅後純益)。

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 已明確宣告,最晚於2040 年之前,各國僅限銷售零碳排車輛,此舉不僅直接推升電動車之加速崛起,更讓全球汽車業的上、中、下游與供應鏈全面神經緊繃,加上高科技業為主之新興車廠積極跨足,未來市場版圖重分配當不意外。落實ESG 必然由大企業帶頭,並逐漸延伸至中小企業自無疑慮,保修廠店當無法置之度外,而強化企業永續又可提高公司獲利應屬相輔相成,這門功課其實並不困難。

二、落實經濟存糧
C.A.S.E. 已是不可逆的趨勢,經營者面對僧多粥少之激烈競逐,終將面臨順利跨進新智能汽車世代、被迫轉換跑道、無奈提前退休等三種結果,但不論是蓄積資本或存儲老本,都須於後燃油車時代轉念追求獲利,並給努力付出的同仁多些回饋。至於還有多少時間可從燃油車賺錢,那就得看各保修廠的經營現況與實力,但不論未來命運如何,都不該過早放棄,且須持續優化才能擴大經濟存糧,且提高迎接下一個繁榮的機會。後燃油車時代,利潤擴增遠比營收成長重要,經營者須解放技術力決勝負的慣性框架,同時放棄疑難雜症的挑戰,並轉向高毛利率或高毛利品項展業,諸如更換機油等保養業務、引擎油道清洗等機件清洗工作或輪胎更換。在追求成長的過程中,請掌握「從0開始的生意成長最可觀」這項法則,絕大部份同業都會有展業偏執或盲點,譬如少換雨刷片、少用汽油精、不注重防疫商機等,請勿因小而不為,賺錢的事只看消費者需求,應儘量避免個人偏執。

三、拜拜了,龐體
筆者曾兩度為文,提醒品牌體系慎重考慮億元投資的風險及必要性,特別是銷售量有限的品牌。過去幾年國內大約出現十多樁億元起跳之龐體投資,所謂億元龐體投資,指的是以一億台幣以上興建多功能服務中心,包括平面或立體建築,其中不乏高達10億、5億的大案,若著眼點為未來房地產投資則另當別論,但綜觀其完全符合汽車業需求之建物規劃,不免憂心這些新大龐體,在C.A.S.E.日益普及化後將何去何從?觀察全球傳統與新興品牌的研發進程,汽、柴油引擎大都已出現落日條款,電動車銷售量將快速增加,由於電動車無須每5,000或10,000公里保養,且消耗性零件將大幅降低,並兼具線上更新、調修功能,都將導致售後服務需求銳減,零件庫存量抑縮,而新車銷售同樣轉為線上看車及訂購,外加訂閱式經濟、車輛共享服務等崛起,全功能服務中心極可能熱場不再,我們預料億元龐體將被5個以上車位或60-80坪之據點取代。《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