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樞學堂-一場國際性肺炎,百年巨變亂了譜 C.A.S.E. 四大趨勢消長,汽修業影響添變數
2020-06-05
C.A.S.E. 被德國賓士打響後,全球不少媒體已經常引用,其代表未來導向的四大領域,分別為聯網科技(Connected)、智能駕馭(Autonomous)、共享與服務(Shared & Services)以及電能驅動 (Electric),與本專欄慣用的聯網科技、自動駕駛、共享服務、泛電動車等百年巨變四大趨勢,基本上並無二致,不僅各整車廠卯足了勁,代理商與經銷商也早就多方應變,而這個趨勢終將導致
「新車銷售」與「售後服務」空前丕變,對獨立車廠更是滅多存少的無情衝擊。
從去年底開始蔓延的COVID-19 (新冠病毒或稱武漢肺炎)疫災,至今依然方興未艾,鎖國封城的沉重代價,不僅重創世界經濟,也將改變許多商業模式。亞洲開發銀行(ADB)5月15日發佈報告,疫情若在六個月內獲得抑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可能高達8.8兆美元(約260兆台幣),遠遠超過17年前的SARS。台灣汽車業在此次疫災中,國產車製造廠缺料、停工、輪休、縮班等消息頻傳,諸多進口車也深受斷鏈、停工、運輸等影響,無車可交將是難以避免的部份現象,售後服務衝擊則相對較為緩和,據筆者多方探訪,營收減量約為二成左右。
從疫情的發展判斷,聯網科技仍為影響既深且廣的最大力量,母廠總控趨勢將使原廠更為集權,並改變全球汽車銷售與服務的現有生態。在人傳人的疫情發酵效應下,自動駕駛將備受矚目,事實上各整車廠的自駕科技,大都已具備2級自駕以上的能力,預估2 級自駕輔助系統將在2021年漸成標配,而全自駕則會加快催生。Pcars長期趨勢報告顯示,各傳統車廠已競相推出插電式油電混合車、純電動車、氫燃料電池車等電動化車款,燃油車市佔率將會持續下降。
四大趨勢中的共享服務,在入境管制、封城、隔離與避免外出等策略下遭到重創。共享汽車巨擘Uber, 繼五月初宣佈裁員3,700人後,又在月中計畫再度裁減3,000位員工;Uber主要競爭對手Lyft,也於日前砍掉900多個人力;著名的共享住宿平台Airbnb,不僅進行1,900人的裁減行動、減少非核心業務的投資,並以籌集資金及緊縮開銷,來因應上半年可能大虧10億美元的窘境。這場疫災,極有可能挑戰共享企業的商業模式,尋求展業新途徑也屬必然。
屬於叫車、共乘等有駕駛者的共享模式,最好也最徹底的解決方案,將會是期待全自駕科技的實現,他們也早已投入無人駕駛領域的投資,加快研發腳步與遊說政府鬆綁法令,則是不二選擇與新戰役。直到目前,誰也不敢確定COVID-19何時能消蹤匿跡,就像誰也不敢遑言今年冬天是否會捲土重來。人傳人的疫情陰影加深了對共享車隊的疑慮,卻助長了租車業的揮灑空間,不論是長租或短租,重點在於如何說服消費者對防疫的信心,如何表彰對駕乘者健康好空氣之訴求,整體而言則應成長可期。
方興未艾的疫情,影響了大多數商業活動,受創者眾受惠者寡,汽修業應屬短期偏空,卻極可能換得多一些喘息或生養的機運。當大眾運輸群聚受到質疑,共享車輛又有相互感染之信心危機,車主購車及保有車輛(擁車) 的意願將會提高,加上國際疫情撲朔迷離,冬季病毒恐再肆虐疑雲,擁車心態想必還會延續一些時日。走筆至此(2020/5/22),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資料,全球累
計5,126,141例確診,並有331,628例死亡,當下世界仍然動盪,人心依舊不安。
國內疫情已持續出現零確診的好消息,原有的管制措施也逐漸鬆綁,在假設病毒可望停歇之前提下,歷經幾個月「驚魂大於受創」的汽修業,則出現有利於短中期發展的契機,不過強者益強、弱者越弱之業態並未改變。當重大疫情或事件驚動世人,常會產生新商業模式,2008年爆發金融海嘯,Uber、Airbnb等共享企業一路崛起,「零工經濟」則快速加溫,而COVID-19疫情,顯然已掀起「遠端經濟」熱潮,對台灣汽修業也將帶來一些值得觀察、值得關注的改變。
一、擁車心態發酵:在電動化車輛佔比極小的下半年,加上舊車換新車補助5萬元的尾端效應,預料可帶動更多的燃油車銷售量,而舊車報廢也可能相對減少,對本業不啻為好消息,既可延續大家最為熟悉的燃油車技術,也能增加老舊車輛之保修商機。
二、本次疫情勢必擴大「在家上班、遠距工作」的風潮,朝九晚五之就業型態則會部份解體,保修廠店須對「離尖峰時段可能改變」而提前因應,此情形會因業者們的客群結構、地理位置、商圈屬性而有不同差異,更值得讀友們關切的則是預約服務,並加強備位、備員、備料等三備準則,以及按預約時間確保準時開工。
三、疫情期間,環境因素受到更多的關注,將影響部份消費者重新選擇中意的保修廠店,此現象也會隨著電動化車輛的增加而日趨明顯。服務廠可以不大,也不必太講究裝潢與材質,但「乾淨、整齊、明亮」等環境六字訣卻不容輕忽。顧客服務則是另一攬客的成敗關鍵,客休禮遇、接待應對、接送車、價值特色等親睦表現,當會主宰營運興衰。
四、健康商機將因疫情驚懼而加速成長,台灣近年來幾乎都有腸病毒、流感等傳染病,加上此次冠狀病毒迫使生活起居與商業型態改變,經常密閉的汽車防疫也成為熱點議題。17年前的SARS疫災,為保修廠店帶動起臭氧殺菌業務,而COVID-19重創全球更遠甚SARS,因此效期更長、權威認證、人車雙安,且能減輕駕駛疲勞的健康商機,無疑將是汽修業的獲利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