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樞學堂-行動要快,轉型需要好幾年 保養廠一定存在,總廠店數必然銳減

2021-10-05

行動要快,轉型需要好幾年 保養廠一定存在,總廠店數必然銳減

近幾年來極端氣候加劇,歐洲有如著火般的熱浪席捲,已奪走不少人命並迫使工作及生活方式改變;乾旱與高溫助長森林野火,特別是美國、法國及西班牙;暴雨造成中國等國家嚴重洪患,生靈與財產損失不計其數;風暴越來越猛烈,路徑詭異並帶來空前災難;北極衝上 30 度以上高溫,各地高溫警戒之停課令已不算新聞。酷熱也使空氣品質劇烈惡化,低空臭氧污染不但危及呼吸道與肺部,並造成口鼻不適、哮喘及頭痛,其嚴重性甚至已超過 PM2.5,車輛移動污染源廣被檢討。

從巴黎協定獲得廣泛支持與締約,筆者即積極關注汽車業因應氣候變遷的可能變化,也確信碳中和會是熱議及追循的目標。巴黎協定於 2015 年 12 月 12 日聯合國氣候峰會通過,並取代原本的東京議定書,共有聯合國 195 個成員國與會,目標就是共同遏阻全球暖化趨勢,並在 2016 年 4 月 22 日世界地球日完成簽署,該年 11 月 4 日則正式生效。巴黎協定雖歷經美國退出及重新加入等波折,但終究成為世人拯救未來氣候變遷的準繩,汽車零排放競賽則如火如荼展開。

根據國內外媒體報導,全球知名機構 CleanTechnica 至今年七月的統計,全球電動車銷售量突破 300 萬台,年增率達 153.8%,未來 20 年高達百兆台幣之電動車商機正在加速;波士頓顧問公司 (BCG)8 月預測 5 年後電動車將佔全球總銷量逾半,比原預測提前 4 年;產業趨勢與經濟研究中心 IEK 預估,明年全球電動車之電池需求將達 480GWh,比 2020 年還不到 200GWh 明顯成長;麥肯錫先前預估 2022年全球將會有 450 款新電動車型,電動車顯然來勢洶洶。

中國與歐洲係當前電動車的重鎮,但從拜登上任美國總統後,分別祭出公部門車輛電動化、私人購買電動車補助、加快充電等基本設施建置等諸多政策,通用與福特股價已迅速攀升,美國電動車銷售熱潮當可預 期,且將刺激各主要汽車大國之火熱競速。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 (European Commission)7 月 14 日發佈氣候法令草案,2035 年將禁售汽油車、柴油車、油電混合車、插電式油電混合車,屆時只能銷售純電等零排放車輛,歐盟也將規定 2030 年汽車碳排放量必須減少 55%,傳統車廠勢必加快轉型腳步。

挪威應是電動化車輛最普及的國家,其道路交通資訊委員會 (OFV) 發佈上半年新車掛牌統計,零排放車輛市佔率已達 57.3%,混合動力車為 32.5%、傳統燃油車只剩下 10.2%,該國 6 月共賣出 20,392 輛新車,傳統燃油車更慘僅佔 8.2%。台灣純電動車目前市佔率雖微不足道,但基於進口車銷量近半、鴻華先進 MIH 聯盟、年底有 10-11 個品牌銷售純電車等要素下,2023 年開始加 速成長應不意外。

趨勢已夠明朗,燎原時刻隨時可能提前。全球傳統整車廠透過購併、合資、投資、策略聯盟等多重手法搶進市場;科技業為主的新興勢力則頻頻以新思維造車,零排放車輛將不缺品牌,但在車輛共享服務幾乎同步崛起下,年總銷售量極可能下降,無以為繼之品牌冤魂恐怕不少。處於巨變衝擊之高度風險及陌生挑戰下的汽修業,到底能有多少轉型契機,可掌握何等的永續性商品,能 否長期取得零排放車輛技術,又會有多少結盟管道可通往新智能汽車世代?

這場百年巨變,加油站前景之險惡,當不亞於汽車修理業。過去即使富甲天下的豪門巨賈,長期也都得仰賴加油站,但家用充電樁及目的地充電站不難普及的未來,加油站即使轉型為綠能站,仍須面對總產值大幅萎縮之困境, 如何因應當是棘手考驗。SHELL、bp、TOTAL 等多數石油巨擘,均已轉型為能源公司,並憑其財務優勢不斷收購或投資相關新創企業,目前已在歐洲為主的許多國家,成為電網、充電站及充電設施之主要擁有者。

大家所熟悉的這些潤滑油大品牌,多年前車輛業務並未明顯衰退,但他們卻已開始積極轉型,因為新、舊業務必須兼顧,新商業機會與模式有待揣擬學習,團隊人才的培訓適應與汰換取捨、在在都避免不了猶豫、掙扎、嘗試之循環歷程,也須反反覆覆思索轉型的發展路線、營運規模與資金需求,往往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面對百年巨變的汽修 業,光是搞清楚聯網、自駕、共享、電動就很不容易,而這四大趨勢之影響、關聯、因應、商機之摸索與學習,更是複雜的大工程。

做為汽車業龍頭的整車廠,全球各汽車 集團之轉型拼搏,保守估計大都已超過 10 年 以上,新樣貌不僅陸續浮上檯面,屬於未來的競賽竟也短兵相接。國內品牌車廠為轉型所做的佈局與準備,同樣不乏蛛絲馬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應是 MITSUBISHI 三菱經銷商匯豐汽車,這家資源豐沛的老字號企業成立於 1975 年,1988 年更跨海西進中國,整個事業體堅實龐大,投資關係也頗為繁複,係我國最大的直營經銷商。

與三菱素有等號印記的匯豐汽車,2020 年開始以關係企業,陸續取得 Audi 北北桃區域經銷權、VOLVO 嘉南區域經銷權、VW 北區部份地區經銷權、現代商用車北、高兩大市場經銷權,而中華子公司菱威更啟動平行輸入雙 B 進口車之業務。我們不去猜測該集團政策背景,但顯然已是車界轉型的範本。C.A.S.E. 新世代必定來臨,時間或有認知上的差異,但可能都會比預期提前,讀友們若想轉型請切勿遲疑,我們已無太多時間蹉跎,且不論如何變動,保養廠一定會繼續存在,但萬餘家的盛況將留在歷史,總廠店數銳減則恰似時代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