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濃度臭氧 不安全的服務 當病毒成為常態,車內空品就是商機 --- 人與車公司

2021-02-08

環保署有一個口號「高空者赤,近地者黑」,應該是臭氧教育的最佳詮釋,也一針見血釐清臭氧的貢獻與風險,直接影響我們呼吸的近地面臭氧,濃度越高對人體的傷害就越大。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時,經常提醒臭氧濃度偏高恐達到不良等級,同時呼籲敏感族群加強防範;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設有「空氣品質偵測網」,會預先揭露臭氧濃度偏高達到橘色提醒等級或紅色警示等級之地區,並建請敏感族群或老人、小孩等抵抗力較弱者,應減少戶外劇烈活動,且須配戴口罩。

大約是上世紀末的 1998 年,我國汽修業掀起車內空氣品質議題,當時有二項影響之後 20 多年的產品,除了無須拆裝免鑽孔之冷氣風箱清洗劑,另一項就是搭配機器使用的臭氧殺菌劑,此風潮很快從連鎖車廠蔓延到品牌車廠並擴及獨立車廠,日系產品成為當紅的主流產品。當時臭氧殺菌普遍收費 750 元,不僅同業們爭相力推,部份車主也會主動要求,夏季冷氣健診活動更躍登最熱門服務,缺席的品牌則屈指可數,保修廠店著實賺了不少錢,更贏得新車源商機。

臭氧殺菌顯然成為車內空氣品質的救星, 負離子與臭氧同時產生器也攀上枝頭,原本毛利極高的臭氧殺菌,卻因二、三年的迅速普及而價格走軟,599 已算是不錯的行情。台灣商人腦筋動得快,臭氧與不少號稱可殺菌的噴霧罐陸續上市,供應價也不斷崩跌,爭議性更因競爭所衍生的標榜與攻擊而造成消費困擾,這個紅遍多年的產品雖然至今仍有部份車廠使用,但卻失去原本光環,目前 299 元已是不錯的價格,淪為促銷活動或定期保養之回廠禮則近乎宿命。

臭氧殺菌在上世紀末,算是很進步的觀念,也為嚴重的車內空氣品質提供解方,但已不容於當今的知識或健康觀點,超過 20 年的車輛臭氧殺菌應該要榮退了,更何況二大問題一直被錯誤運用,第一為表彰產品比別人更有效,所提供的濃度越來越高;第二於噴灑完畢之後並未立即打開車窗與車門通風,直到味道散盡為止。濃度不足無法殺菌,但過高的濃度除會造成車內接點腐蝕、橡膠製品變脆及產生裂紋、破壞橡 / 塑料等有機材料外,對人體也有一定危害。

去年八月筆者造訪某大汽車經銷商總經理,談及「車內空氣品質解決方案」時,該總經理對臭氧的刺激性感到不安,並關心接待與技師進行車輛消毒時的健康維護。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指出「根據美國疾管局的資料, 認為空氣中只要臭氧濃度高達每百萬分之五 (0.5PPM) 的話,就可能會對人體的呼吸道甚至肺部造成一些傷害」,而多數用於車輛噴灑的臭氧量,往往比吸入安全量高出 10 倍甚至數十倍之多,其實只要聞得到臭氧味道,就會影響您的健康。

2020 年 12 月 30 日自由時報有篇報導, 標題為「PM2.5 逐年下降,臭氧濃度躍空污指標」,文中引述環保署監資處處長對臭氧濃度升高的說明與對策,以及臭氧除會刺激呼吸道、引發支氣管炎及肺氣腫、對心肺腦部都有影響等專家意見。當近地面臭氧的危害日益受到重視,且超越 PM2.5 成為空品不良主要指標污染物時,消費大眾或員工對我們汽修業還在執行臭氧殺菌,難道不會有與時代逆行之想法?從財務及業績角度看,即使不是負利也頂多是雞肋產品,一點都不值得留戀。

汽車經常為密閉空間,車內空氣品質不佳眾所皆知,而能負起對駕乘大眾提供健康好空氣者不會是醫院,汽車售後服務業者扛起這項社會責任實屬責無旁貸。在國內空品疑慮未除、車上進食習慣未改、疾病傳染未解之前,對服務廠而言,毫無疑問會是一個龐大且長期的商機。七百多萬輛乘用車滿街跑,每噴出百分之一的服務機會,就有七萬多台之市場需求,全年市場總產值將以億元為單位,我們暫且不去評估能衝高到多少百分點,但必然了解這樣的新商機應該罕見。

COVID-19 陰影壟罩已超過一整年,全球卻陷入更風聲鶴唳的愁雲慘霧,醫界大老則提出可能會像流感一樣,成為另一個週而復始之常態,從協同防疫的觀點出發,汽修人是否該義無反顧挺身而出?就像眾多營業車的司機朋友,每天甚至每次客人上下車後,都會盡心盡力消毒與擦拭;也願效法身在最前線的醫護人員,那種戴著口罩、身著緊緊包裹之防護衣、拋開與家人共餐相聚的敬業精神,而肩負起補全防疫死角之尖兵重任!

本公司已研發一套「車內空氣品質解決方 案」,目標就是提供駕乘者 365 天的健康好空 氣,並設定「氣流全面防備、全時全域優化、車主最大便利、符合高性價比、服務廠獲利佳、技術門檻不高、投入成本有限、打造車源利基」 等八大方向,除此也規劃了特定需求與普及性產品。百年巨變四大衝擊 (C.A.S.E.) 猶如海嘯般迫近,既有保修商機勢將高比例消失,我們 正需要油、電雙世代能夠通吃的永續性產品,「車內空氣品質解決方案」的推出,不僅著眼企業社會責任 (CSR) 的履行,更具偕同汽修業永續經營之用心,本公司與陳熙樞總經理歡迎您來電洽詢 (03-32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