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值逾11億,毛利超過6億 引擎室清潔養護,保修廠豈能不動心 --- 人與車公司

2025-11-12

年產值逾11億,毛利超過6億
引擎室清潔養護,保修廠豈能不動心

比起去年,不少保修廠都有業績下滑的反映,會不會一年不如一年則是普遍的憂慮。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官方與專業研究機構普遍上修,中華經濟研究院10月17日最新預估達5.45%,不僅高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也狠甩眾多經濟大國,但高科技與傳統產業卻出現冰火二重天,有人加薪等年終大獎金,有人卻苦吞無薪假或遭資遣,汽修業顯然於上述兩端徘徊,強弱分野越來越清楚,遺憾的是弱方顯然居多,我們既要面對景氣快速變動,又須承受汽修業百年巨變的衝擊,能否突破習慣性認知框架,再擁一座每年數億元之新利潤池,將是突破關鍵。

如何就營運現況去提升績效,大家當然心裡有數,能力大都也不成問題,差別僅在決心與堅持,但緩不濟急仍有隱憂。其實不論電動車的增速是快或慢,許多我們最為熟悉的生意正在持續減量,當整體市場大餅只會縮小,誘發更白熱化的削價競爭將尾隨而來,並對獨立車廠造成「跟會痛、不跟也痛」之殘酷抉擇。原廠因有品牌屏障,競爭難免但相對較小,但已有為數不少公司,近年來積極尋求新商機,或以優化產品取代既有品項,另闢業績成長空間與特色行銷則是著眼點。

引擎室清潔,早期就是保修廠的業務,但因水洗引擎容易造成機件損壞,並會造成廠區溼滑危險,工時長且利潤微薄,技師也不太樂於承作,目前幾乎已無保修廠願意主動推廣。不過,仍在台灣道路奔馳的引擎,目前大約就有700萬具,這個數字龐大的引擎室清潔養護商機,若以「每二年施作一次、高價車與平價車每次均價1,600元」估算,每年營收竟高達56億台幣,若只有二成車主同意花錢,一年營收產值將超過11億元,應是保修廠於後燃油引擎時代最大的新利潤池。

自由時報9月28日報導,彰化縣今年5至9月共發生汽車火災22件,扣除2件因交通事故所致,尚有20件係車輛行駛途中或停放期間起火燃燒,其中引擎室起火的最多共13件。消防局研判與車齡老舊、引擎室散熱不良,或在高溫天氣下車體負荷過大等因素有關,且指出為提升行車安全並降低火災風險,民眾應加強車輛保養,老舊車輛須定期檢修,特別留意油管與電線是否有破損,切勿任意改裝電路或加裝高耗電設備,並保持「引擎室清潔」,以避免過熱引發火災。

全台灣究竟一年有多少火燒車,落筆前尚未搜尋到官方統計數據,但以彰化縣上述新聞來看,起火原因與引擎室相關的比例約佔59%,起火點在引擎室的原因,技師們個個都是大行家,筆者無須贅述,其與引擎室過於髒污也未必全無關係。

幾十年來,引擎室清潔養護,對保修廠而言甚至還不如雞肋,只有在中古車買賣前為了提升車價才會施作,且大部份成為中古車商的車輛整理成本,部份汽美業者則從中獲得利潤,保修廠是否該大力擁抱這每年超過10億台幣的巨大商機?

筆者深信,引擎室清潔養護有其一定市場,之所以淪落到沒什麼推廣意願,應該是缺乏突破性產品。各位同業請想想,如果不必用水, 只需5-10分鐘就可讓引擎室煥然一新,並且清潔與養護同步完成,後續也不易沾惹塵污, 每車平均收費大約1,600元,毛利至少900元,每分鐘獲利高達180元至90元之間,車主更會讚嘆施作前、後的驚人對比。重點是這項跨品牌生意,只需一、二分鐘說明即可駕輕就熟,且無絕對必要佔用技師工時,任何同仁都可為公司創造營利。

長期專攻跨品牌利基產品的人與車公司,也專注於保修廠免增購設備之共榮服務,其中自主產品「車護寶活化劑」,應是當前引擎室清潔養護的最佳選擇,擁有免用水洗、施作時間短、高毛利、無須工具、輕易上手、效果驚豔持久等絕對優勢,且銷售對象只有保修廠與汽美店,並未供應大賣場及量販店,其推廣和使用時機則相當多元,搭配多次定保的新車交車禮、於金額較低的小保養推廣、引擎室漏油時一併處理、大撞車或重損件美化服務、依車況適時銷售等,各廠自有定見。

一年市場總營收可達數億台幣,免投資不必訓練,毛利高且無客訴的潛在好商機,其實真的不多,引擎室清潔養護雖非唯一,卻已是立竿見影的難得項目——任何人都會,只要您認同,歡迎與本公司聯絡(03-3212300)。